压铸端板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5天前  14


本技术属于压铸端板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压铸端板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在铝合金压铸行业中,无法直接通过压铸成型技术使产品满足平面度要求,基本上均需要在压铸后产品人工整形达到产品平面度要求。具体过程一般为:第一步,人工将产品放在大理石平台上使用塞尺测试产品变形位置及变形量;第二步,人工通过使用树脂锤不断敲打产品变形位置后使用塞尺大理石平台测量合格后流转。

2、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方式在压铸产品上使用工具及检具校型,一般只能校使用工具校型后再次检具确认校型程度是否满足平面度要求,一件产品需要多次经过校型检验才可以达到平面度要求。由于人工的校型方式不能满足一致性,会导致产品平面度不一致、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铸端板整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校型方式会导致产品平面度不一致、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提供一种压铸端板整形装置。该压铸端板整形装置包括:

3、下模底板,其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仿形槽,用于容纳相应产品;所述仿形槽内设置有定位组件,用于对产品进行定位;

4、上模底板,其下表面设置有若干预压块,用于在上模底板朝向下模底板移动时对产品进行预压;

5、所述上模底板与下模底板合模完毕时,通过上模底板的下表面与仿形槽配合对产品进行整形。

6、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多个定位块;其中

7、至少一块定位块的中心点与其他任意两个定位块的中心点连线不共线。

8、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块与产品的凹槽配合。

9、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仿形槽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各安装孔内设置有相应弹性顶出件;其中

10、在未放置产品时,所述弹性顶出件的顶面仿形槽的底面。

1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导柱;

12、所述上模底板上设置有与相应导柱配合的导向孔。

13、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压铸端板整形装置还包括:

14、下模安装板,设置在冲压工装底座上,用于安装下模底板;

15、上模安装板,与冲压设备连接,用于安装上模底板。

16、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安装板与下模底板之间、上模安装板与上模底板之间通过快拆组件连接。

17、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快拆组件包括若干定位柱和若干连接螺栓。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压铸端板整形装置。该压铸端板整形装置包括下模底板和上模底板;下模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仿形槽,用于容纳相应产品,且所述仿形槽内设置有用于对产品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上模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预压块,用于在上模底板朝向下模底板移动时对产品进行预压;当上模底板与下模底板合模完毕时,通过上模底板的下表面与仿形槽配合对产品进行整形。此外,本申请的压铸端板整形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一套工装可完成单个或多个产品两个产品面的校型,避免了人工校型不良,提升了产品的一致性和产出效率。

20、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压铸端板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端板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铸端板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端板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端板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端板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铸端板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铸端板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压铸端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铸端板整形装置。该压铸端板整形装置包括下模底板和上模底板;下模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仿形槽,用于容纳相应产品,且所述仿形槽内设置有用于对产品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上模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预压块,用于在上模底板朝向下模底板移动时对产品进行预压;当上模底板与下模底板合模完毕时,通过上模底板的下表面与仿形槽配合对产品进行整形。此外,本申请的压铸端板整形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一套工装可完成产品两个产品面的校型,避免了人工校型不良,提升了产品的一致性和产出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姚小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润星泰(常州)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04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