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1天前  9


本发明涉及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1、[背景技术]

2、为了进行汽车、摩托车的制动,广泛使用盘式制动装置。在利用盘式制动装置进行制动时,利用活塞将在与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的轴向两侧配置的一对衬块按压于转子的轴向两侧面。作为这样的盘式制动装置,以往已知有各种结构,但在转子的轴向两侧具备活塞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能够得到稳定的制动力,因此近年来使用例在增加。

3、图42~图45表示日本特开2022~1782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结构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

4、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具备:制动钳102,其以从径向外侧覆盖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圆板状的转子101的方式配置,并且固定于车身;以及一对衬块103a、103b,其以能够相对于制动钳102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并且配置于转子101的轴向两侧。

5、此外,关于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轴向、周向以及径向是指与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101的轴向、周向以及径向。

6、制动钳102具备配置于比转子101靠轴向内侧的位置的内体104和配置于比转子101靠轴向外侧的位置的外体105。此外,轴向内侧是指在将现有结构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组装于车辆的状态下成为车辆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图42的上侧以及图43的下侧,轴向外侧是指在将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组装于车辆的状态下成为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图42的下侧以及图43的上侧。

7、内体104具有多个内缸体106。在内缸体106中分别以能够沿轴向位移的方式嵌装有内活塞107。

8、外体105具有多个外缸体108。在外缸体108中分别以能够沿轴向位移的方式嵌装有外活塞109。

9、为了向内缸体106的内部供排制动油,内体104在内部具备未图示的内侧通油孔。内侧通油孔与多个内缸体106各自的内部连通。

10、为了向外缸体108的内部供排制动油,外体105在内部具备未图示的外侧通油孔。外侧通油孔与多个外缸体108各自的内部连通。

11、内侧通油孔和外侧通油孔各自的周向一侧的端部通过连通管110彼此连接。由此,将内侧通油孔与外侧通油孔连通。内侧通油孔和外侧通油孔各自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由泄放螺钉111堵塞。

12、内体104和外体105通过转入侧连结部112、转出侧连结部113和中间连结部114在轴向上连结。

13、此外,在现有结构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中,周向一侧相当于车辆前进时的转入侧,周向另一侧相当于车辆前进时的转出侧。

14、在制动时,经由与内体104连接的制动软管,从主缸体向内侧通油孔送入制动液。由此,将内活塞107从内缸体106沿轴向推出,将由内缸体104支承的衬块103a按压于转子101的轴向内侧面。另外,通过连通管110,从内侧通油孔向外侧通油孔送入制动油。由此,将外活塞109从外缸体108沿轴向推出,将支承于外体105的衬块103b按压于转子101的轴向外侧面。其结果是,转子101被一对衬块103a、103b从轴向两侧强力地夹持,进行车辆的制动。

15、连通管110以从周向一侧将制动钳102的周向一侧部覆盖的方式配置于制动钳102的周围。连通管110具有管主体115、一对扩口螺母116a、116b以及包覆筒117。

16、管主体115为金属制,在径向观察时具有大致u字形状。

17、一对扩口螺母116a、116b在将各自的中心轴oa、ob相互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下,使在管主体115的两侧的端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该管主体115相对旋转。一个扩口螺母116a设置于管主体115的一侧的端部,与内体104的周向一侧部螺合连接。另一个扩口螺母116b设置于管主体115的另一侧的端部,与外体105的周向一侧部螺合连接。

18、在现有结构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中,一对扩口螺母116a、116b各自的中心轴oa、ob沿周向(图42及图43的左右方向)延伸。因此,扩口螺母116a、116b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周向大致一致。

19、包覆筒117为弹性材料制,具有圆筒形状。包覆筒117覆盖管主体115的中间部。

20、在将一个扩口螺母116a与内体104螺合连接、且将另一个扩口螺母116b与外体105螺合连接的状态下,包覆筒117与制动钳102具有过盈量地接触。

21、具体而言,包覆筒117与构成制动钳102的转入侧连结部112所具备的第一接触面118及第二接触面119分别具有过盈量地接触。第一接触面118为平面状,并且朝向周向一侧。与此相对,第二接触面119为平面状,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8大致直角地配置,并且朝向径向外侧。

22、现有结构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通过使弹性材料制的包覆筒117相对于制动钳102具有过盈量地接触,从而防止连通管110从制动钳102浮起,防止在包覆筒117与制动钳102之间产生间隙。由此,防止制动钳102的表面中的被包覆筒117覆盖而未涂装的部分露出,并且防止连通管110与配置在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周围的车轮干涉。

23、现有技术文献

24、专利文献

2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2-17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2、在将扩口螺母116a、116b与内体104以及外体105螺合连接时,使扩口螺母116a、116b绕中心轴oa、ob旋转,使连通管110以接近制动钳102的方式向与扩口螺母116a、116b的中心轴线方向基本一致的周向移动。具体而言,使连通管110向作为相对于制动钳102的近位侧的周向另一侧移动。

3、然而,在现有结构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中,使包覆筒117与朝向周向一侧的第一接触面118具有过盈量地接触,因此在使连通管110向周向另一侧移动时,需要增大包覆筒117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8的弹性变形量。因此,扩口螺母116a、116b的紧固扭矩增大,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的组装作业的效率有可能降低。

4、另外,增大包覆筒117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8的过盈量在防止连通管110浮起的方面是有利的,但如果过盈量过大则有可能在连通管110与制动钳102的连接部施加过大的拉伸应力。其结果是,该连接部的密封性能降低,有可能导致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100的不良率上升。

5、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能够防止连通管相对于制动钳的浮起,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并且能够降低施加于连通管与制动钳的连接部的拉伸应力。

6、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7、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具备制动钳和连通管。所述制动钳具备:具有内缸体的内体和具有外缸体的外体。所述连通管配置于所述制动钳的周围,将所述内缸体体与所述外缸体连接。所述连通管具有:管主体;一对扩口螺母,其在各自的中心轴相互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状态下,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管主体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管主体的两侧的端部,并且分别与所述内体和所述外体螺合连接;以及弹性材料制的包覆筒,其将所述管主体的一部分覆盖并且相对于所述制动钳以具有过盈量的方式接触。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所述包覆筒相对于所述制动钳不具有在所述扩口螺母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过盈量。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基本平行是指不仅包括完全的平行,还包括实质上平行的情况。

8、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能够在所述扩口螺母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在所述包覆筒与所述制动钳之间设置间隙。或者,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也可以使所述包覆筒和所述制动钳在所述扩口螺母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以不具有过盈量的方式接触(零接触)。

9、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能够将所述包覆筒仅向所述扩口螺母的中心轴线方向以外的规定的一个方向按压于所述制动钳。

10、或者,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也能够将所述包覆筒向所述扩口螺母的中心轴线方向以外的规定的多个方向按压于所述制动钳。

11、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能够将所述包覆筒向与所述扩口螺母的中心轴线方向基本正交的方向按压于所述制动钳。

12、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基本正交的方向不仅包括完全正交的方向,还包括实质上正交的方向。具体而言,包括相对于完全正交的方向的角度的偏差为15度以下的情况。

13、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能够使所述扩口螺母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周向基本一致,将所述包覆筒向所述制动钳中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按压。

14、或者,能够使所述扩口螺母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周向基本一致,将所述包覆筒向所述制动钳中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按压。

15、或者,也能够使所述扩口螺母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周向基本一致,将所述包覆筒按压于所述制动钳中的朝向轴向内侧的面或朝向轴向外侧的面。

16、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基本一致不仅包括完全一致的情况,还包括实质上一致的情况。

17、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也可以使所述扩口螺母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径向基本一致。

18、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制动钳还具有连结部,该连结部将所述内体的周向端部与所述外体的周向端部连结,能够将所述包覆筒按压于所述连结部。

19、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也可以将所述包覆筒按压于所述内体、所述外体或者所述制动钳中的其他部分。

20、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能够将所述制动钳中的与所述包覆筒以具有过盈量的方式接触的面设为平面。

21、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也可以是,在与所述扩口螺母的中心轴正交的截面中,将所述制动钳中的与所述包覆筒以具有过盈量的方式接触的面设为具有凹凸形状的凹凸面、具有台阶形状的台阶面、或者具有曲线形状的曲面。

22、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能够将所述一对扩口螺母各自的中心轴与所述制动钳中的与所述包覆筒以具有过盈量的方式接触的面基本平行地配置。

23、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能够使所述包覆筒在自由状态下具有圆筒形状。

24、或者,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包覆筒在自由状态下具有方筒形状。

25、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能够使所述制动钳在与所述包覆筒接触的部分具有突起部。

26、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能够使所述包覆筒在与所述制动钳接触的部分具有突起部。

27、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能够使所述突起部向与所述扩口螺母的中心轴线方向基本正交的方向突出。

28、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能够将所述突起部配置在如下的正交平面上:所述正交平面穿过在包含一对所述扩口螺母各自的中心轴的假想平面中的与一对所述扩口螺母各自的中心轴相距的距离彼此相等的位置,且所述正交平面与所述假想平面正交。

29、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能够将所述突起部设为棱柱形状(包括三棱柱形状、四棱柱形状等)、角角形状(包括三角锥形状、四角锥状等)、圆柱形状(包括半圆柱形状)、圆锥形状、半球形状中的任一形状。

30、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也可以在所述制动钳或所述包覆筒中的任一个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突起部,也可以在所述制动钳和所述包覆筒这两者上各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突起部。

31、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所述包覆筒能够由将所述管主体覆盖的筒部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筒部主体的表面的所述突起部构成。

32、在该情况下,能够使所述筒部主体的壁厚大于所述突起部的壁厚。

33、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中,能够使所述筒部主体以及所述突起部各自在所述筒部主体的轴向上的尺寸彼此不同,也能够设为彼此相同。

34、发明效果

3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能够防止连通管相对于制动钳的浮起,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并且能够降低施加于连通管与制动钳的连接部的拉伸应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记载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装置,能够防止连通管的浮起,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并且能够降低施加于连通管与制动钳的连接部的拉伸应力。连通管(3)具有:管主体(26);一对扩口螺母(27a、27b);以及弹性材料制的包覆筒(28),其将管主体(26)的一部分覆盖并且相对于制动钳(2)以具有过盈量的方式接触。将包覆筒(28)仅向扩口螺母(27a、27b)的中心轴线方向以外的规定的一个方向按压于制动钳(2),使包覆筒(28)不具有在扩口螺母(27a、27b)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过盈量。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诸音,岛村健一,大竹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曙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