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气盾坝充排气,具体为气盾坝充排控制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1、气盾坝,也称气动钢盾橡胶坝,是一种新型的挡水结构,其兼具橡胶坝和钢闸门的优点,刚柔并济,其主要由盾板、充气气囊及控制系统等组成。利用充气气囊支撑盾板挡水,气囊排气后塌坝,气囊卧于盾板下,可避免河道砂石、冰凌等对坝袋的破坏,气囊内填充介质为气体,塌坝迅速,各个部件均为预制部件,安装工期短,盾板及气囊模块化,便于修复,气盾坝的控制主要采用充排气的方式进行,通过储气罐来提供气源,能够较为快速的对气囊进行充气,给水利调节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2、但是,现有的气盾坝充排控制系统在使用中发现,其一般采用单回路自动控制进排气的方式,进排气只能依靠气动阀进行控制,存在故障风险,不利于气盾坝的安全快速开启和关闭,给水利调节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气盾坝充排控制系统结构,能够实现对气盾坝气囊充排气的双回路控制,有效的提高了气盾坝充排气的安全性,可靠性更高,方便快速开启或关闭气盾坝的气囊,给水利调节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气盾坝充排控制系统结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安装有储气包,所述储气包的一侧固定并连通有主进气管,所述主进气管上固定并连通有第一支气管,所述主进气管和第一支气管上分别设有第一气动阀和第一手动阀,所述储气包上固定并连通有气囊进气管,所述气囊进气管上固定并连通有第二支气管,所述气囊进气管和第二支气管上分别设有第二气动阀和第二手动阀,所述储气包上固定并连通有气囊排气管,所述气囊排气管上固定并连通有第三支气管,所述气囊排气管和第三支气管上分别设有第三气动阀和第三手动阀,所述储气包的底部固定并连通有冷凝水排出管。
3、为了便于对进出气盾坝气囊的气体进行有效过滤: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进气管、气囊进气管和气囊排气管上均设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管,所述主进气管、气囊进气管和气囊排气管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管固定并连通,所述过滤箱内固定安装有两个顶部为开口的盒体,所述盒体的顶端延伸至过滤箱外,所述盒体内滑动安装有隔板,所述盒体的两侧内壁上均贯穿有第一通气孔,所述隔板上贯穿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内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盒体开口相适配的盖板,所述沟盖板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卡槽,所述卡槽内滑动安装有卡板,所述卡板固定在对应的盒体的顶部,所述卡板上滑动贯穿有两个卡杆,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滑动安装有两个滑板,所述卡杆的一端延伸至腔室内并固定在对应的滑板上,两个所述滑板上螺纹贯穿有同一个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盖板的顶部转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端延伸至腔室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
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这样设置,从而便于对进出气盾坝气囊的气体进行有效过滤,同时方便清理过滤的杂物,有利于保证气盾坝气囊内部的洁净,便于长期使用。
6、为了便于观察储气包的压力: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气包上设有压力表组件,所述第一气动阀位于第一支气管的两端之间。
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压力表组件,从而便于观察储气包的压力,从而便于观察进出气。
9、为了防止第三气动阀故障而无法给气囊排气。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气动阀位于第三支气管的两端之间。
1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这样设置,从而能够防止第三气动阀故障而无法给气囊排气。
12、为了便于提高气囊进气的安全性: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进气管与第二支气管并联设置。
14、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这样设置,从而便于提高气囊进气的安全性,防止气囊进气管出现故障无法给气囊充气。
15、为了便于引导气体通过滤网进行过滤: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对应的连接管连通的第一圆管,两个所述盒体之间固定有第二圆管,所述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分别于对应的第一通气孔连通。
17、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从而便于引导气体通过滤网进行过滤。
18、为了便于对盒体进行密封: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盒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拉手。
20、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密封圈,从而便于对盒体进行密封,防止漏气。
21、为了便于卡杆对卡板进行锁止: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板上贯穿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腔室和对应的卡槽之间贯穿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卡杆滑动贯穿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腔室的顶部内壁上贯穿有第三通孔,所述转杆转动贯穿第三通孔。
23、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从而便于卡杆对卡板进行锁止。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简单的并联双回路结构,从而能够实现对气盾坝气囊充排气的双回路控制,有效的提高了气盾坝充排气的安全性,可靠性更高,方便快速开启或关闭气盾坝的气囊,给水利调节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1.气盾坝充排控制系统结构,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固定安装有储气包(2),所述储气包(2)的一侧固定并连通有主进气管(3),所述主进气管(3)上固定并连通有第一支气管(5),所述主进气管(3)和第一支气管(5)上分别设有第一气动阀(4)和第一手动阀(6),所述储气包(2)上固定并连通有气囊进气管(7),所述气囊进气管(7)上固定并连通有第二支气管(9),所述气囊进气管(7)和第二支气管(9)上分别设有第二气动阀(8)和第二手动阀(10),所述储气包(2)上固定并连通有气囊排气管(11),所述气囊排气管(11)上固定并连通有第三支气管(13),所述气囊排气管(11)和第三支气管(13)上分别设有第三气动阀(12)和第三手动阀(14),所述储气包(2)的底部固定并连通有冷凝水排出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盾坝充排控制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气管(3)、气囊进气管(7)和气囊排气管(11)上均设有过滤箱(16),所述过滤箱(16)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管(17),所述主进气管(3)、气囊进气管(7)和气囊排气管(11)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管(17)固定并连通,所述过滤箱(16)内固定安装有两个顶部为开口的盒体(18),所述盒体(18)的顶端延伸至过滤箱(16)外,所述盒体(18)内滑动安装有隔板(19),所述盒体(18)的两侧内壁上均贯穿有第一通气孔(20),所述隔板(19)上贯穿有第二通气孔(21),所述第二通气孔(21)内固定安装有滤网(22),所述隔板(1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盒体(18)开口相适配的盖板(23),所述盖板(23)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卡槽(24),所述卡槽(24)内滑动安装有卡板(25),所述卡板(25)固定在对应的盒体(18)的顶部,所述卡板(25)上滑动贯穿有两个卡杆(26),所述盖板(23)上开设有腔室(27),所述腔室(27)内滑动安装有两个滑板(28),所述卡杆(26)的一端延伸至腔室(27)内并固定在对应的滑板(28)上,两个所述滑板(28)上螺纹贯穿有同一个双向丝杆(29),所述双向丝杆(29)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30),所述盖板(23)的顶部转动安装有转杆(31),所述转杆(31)的底端延伸至腔室(27)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32),所述第二锥齿轮(32)与第一锥齿轮(30)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盾坝充排控制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包(2)上设有压力表组件,所述第一气动阀(4)位于第一支气管(5)的两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盾坝充排控制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动阀(12)位于第三支气管(13)的两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盾坝充排控制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进气管(7)与第二支气管(9)并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盾坝充排控制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对应的连接管(17)连通的第一圆管,两个所述盒体(18)之间固定有第二圆管,所述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分别于对应的第一通气孔(20)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盾坝充排控制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9)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盒体(18)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盖板(2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拉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盾坝充排控制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25)上贯穿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腔室(27)和对应的卡槽(24)之间贯穿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卡杆(26)滑动贯穿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腔室(27)的顶部内壁上贯穿有第三通孔,所述转杆(31)转动贯穿第三通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