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运支架和轧制工作辊的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12天前  18


本技术属于铝箔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转运支架和轧制工作辊的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池铝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和其他电池中的重要材料,它主要用于连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以提供电流传导和电解质隔离。铝箔的制备过程中,轧制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它通过多道次的轧机进行,以使铝箔变得更薄、柔韧且具有一定的强度。经过钝化处理的铝板通过冷轧机进行轧制。冷轧机通常使用多辊式轧机,其中包括工作辊和支撑辊。铝板通过轧机时,工作辊对其进行压制,使其逐渐变薄。冷轧过程中,轧制速度、轧制压力和辊缝的调整都需要进行精确的控制,以确保铝板能够顺利通过,并获得所需的铝箔。在冷轧过程中,轧机的辊缝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以逐步减小铝板的厚度。通过调整辊缝的宽度和位置,可以实现对铝板的有效轧制和塑性变形。通过上述冷轧过程,经过多次轧制的铝板可以逐步减小其厚度,并最终制备成所需的铝箔。冷轧过程中的控制和调整对于获得高质量的铝箔至关重要,确保其具有合适的厚度、光洁度和机械性能,以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

2、在每道次轧制过程中,工作辊会经历一定程度的磨损。这是因为在轧制过程中,工作辊承受着高压力和摩擦力,与铝板表面接触并进行塑性变形。由于这种摩擦和变形作用,工作辊表面会逐渐磨损。为了应对这种磨损,需要定期对工作辊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换。例如,通过表面修磨或磨削,可以恢复工作辊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同时,还需要进行辊面的硬化处理,以提高工作辊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目前,电池铝箔行业每台轧机设备工作辊为1备4组,每2根工作辊为1组。

3、如图1-3所示,为1组工作辊的结构示意图。工作辊1的两端设有两个轴承座2,轴承座2的两侧的顶部设有两个u形限位孔4,轴承座2的两侧的下部设有两个凸块3,u形限位孔4竖向设置,凸块3水平设置。

4、平板车转运时考虑安全稳定性,受货厢尺寸限制,一般采用2根工作辊1平放。2根工作辊1平放时,平板车1次只能转运1组,此模式下,使用平板车时间长,运输频次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运支架和轧制工作辊的转运装置,可同时转运四根工作辊,提升效率,减少运输频次。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运支架,同一组的两根工作辊1上下叠层置于转运支架上且其均沿前后向设置;该转运支架包括四个垫块5、沿前后向设置的支撑底座6和支撑底座6上竖向设置的四根立柱7,所述支撑底座6的上侧且与轴承座2接触处设有缓冲垫;四根立柱7呈两列排布,两列立柱7分别位于轴承座2左右两侧的相邻外侧,同一列的两根立柱7前后并排设置且其分别位于同侧的两块凸块3对应前侧或后侧的相邻外侧,所述立柱7的上端位于上方的轴承座2的凸块3的上方;四个垫块5位于两根工作辊1的轴承座2之间,其分别位于下方的轴承座2的四个u形限位孔4处;所述垫块5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垫板、垫板内端下侧且与u形限位孔4配合的下固定部和垫板外端上侧且竖向设置的上限位部,所述垫板位于上下叠层的两个轴承座2之间且其厚度大于等于25mm,所述下固定部嵌入对应的u形限位孔4中,所述上限位部位于轴承座2对应前侧或后侧的相邻外侧。

3、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底座6包括井字形架61和两根支撑梁62,所述井字形架61包括两根横梁和两根纵梁,两根纵梁平行设置且其均沿前后向设置,两根横梁平行设置且其均沿左右向设置,两根横梁和两根纵梁相交形成四个相交点,四根立柱7分别固定在四个相交点上;所述支撑梁62与横梁平齐,其位于两根纵梁之间,其沿左右向设置;两根支撑梁62分别位于两根横梁的内侧,同侧的横梁和支撑梁62分别位于对应侧的轴承座2底部的外侧和内侧。

4、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梁62与对应侧的横梁之间的距离为8-12cm。

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底座6还包括四个吊装连接件64,四个吊装连接件64呈矩形排布,每根纵梁的外侧均前后并排设有两个吊装连接件64,同侧的两个吊装连接件64前后并排设置,前方的吊装连接件64位于前方的横梁的后方,后方的吊装连接件64位于后方的横梁的前方。

6、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横梁的上侧且位于两根纵梁之间的部分和支撑梁62的上侧均设有橡胶板以形成缓冲垫。

7、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两根纵梁之间的距离为62cm,两根横梁之间的距离为272cm,所述支撑梁62与对应侧横梁之间的距离为10cm,所述立柱7的高度为45cm,所述横梁、纵梁和支撑梁62均为12cm*12cm的方管,所述立柱7为8cm*8cm的方管,所述垫板的厚度为3cm。

8、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每根立柱7的底部与支撑底座6的上侧之间设有两块加强筋板63,一块加强筋板63位于立柱7远离凸块3的一侧,另一块加强筋板63位于立柱7远离轴承座2的一侧。

9、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下固定部为沿前后向设置的矩形块且其宽度与u形限位孔4的宽度配合,所述上限位部为沿左右向设置的矩形块。

10、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轧制工作辊的转运装置,包括平板车和前述的转运支架;两个转运支架在平板车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11、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平板车上在其长度方向并排设有两根枕木,所述转运支架置于两根枕木上。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运支架和轧制工作辊的转运装置,可同时转运四根工作辊,提升效率,减少运输频次。同时,本专利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和吊装。其中,垫块不但将两根工作辊隔开,还实现了两根工作辊的固定,保证了运输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转运支架,其特征在于,同一组的两根工作辊(1)上下叠层置于转运支架上且其均沿前后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6)包括井字形架(61)和两根支撑梁(62),所述井字形架(61)包括两根横梁和两根纵梁,两根纵梁平行设置且其均沿前后向设置,两根横梁平行设置且其均沿左右向设置,两根横梁和两根纵梁相交形成四个相交点,四根立柱(7)分别固定在四个相交点上;所述支撑梁(62)与横梁平齐,其位于两根纵梁之间,其沿左右向设置;两根支撑梁(62)分别位于两根横梁的内侧,同侧的横梁和支撑梁(62)分别位于对应侧的轴承座(2)底部的外侧和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62)与对应侧的横梁之间的距离为8-12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6)还包括四个吊装连接件(64),四个吊装连接件(64)呈矩形排布,每根纵梁的外侧均前后并排设有两个吊装连接件(64),同侧的两个吊装连接件(64)前后并排设置,前方的吊装连接件(64)位于前方的横梁的后方,后方的吊装连接件(64)位于后方的横梁的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上侧且位于两根纵梁之间的部分和支撑梁(62)的上侧均设有橡胶板以形成缓冲垫。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支架,其特征在于,两根纵梁之间的距离为62cm,两根横梁之间的距离为272cm,所述支撑梁(62)与对应侧横梁之间的距离为10cm,所述立柱(7)的高度为45cm,所述横梁、纵梁和支撑梁(62)均为12cm*12cm的方管,所述立柱(7)为8cm*8cm的方管,所述垫板的厚度为3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支架,其特征在于,每根立柱(7)的底部与支撑底座(6)的上侧之间设有两块加强筋板(63),一块加强筋板(63)位于立柱(7)远离凸块(3)的一侧,另一块加强筋板(63)位于立柱(7)远离轴承座(2)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部为沿前后向设置的矩形块且其宽度与u形限位孔(4)的宽度配合,所述上限位部为沿左右向设置的矩形块。

9.一种轧制工作辊的转运装置,包括平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转运支架,两个转运支架在平板车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轧制工作辊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车上在其长度方向并排设有两根枕木,所述转运支架置于两根枕木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转运支架和轧制工作辊的转运装置,属于铝箔生产设备技术领域。转运支架包括四个垫块、支撑底座和支撑底座上的四根立柱,支撑底座的上侧且与轴承座接触处设有缓冲垫;四根立柱呈两列排布,两列立柱分别位于轴承座左右两侧的相邻外侧,同一列的两根立柱前后并排设置且其分别位于同侧的两块凸块对应前侧或后侧的相邻外侧,立柱的上端位于上方的凸块的上方;四个垫块位于两根工作辊的轴承座之间,其分别位于下方的轴承座的四个U形限位孔处;垫块包括垫板、垫板内端下侧的下固定部和垫板外端上侧的上限位部,垫板位于上下叠层的两个轴承座之间,下固定部嵌入对应的U形限位孔中,上限位部位于轴承座对应前侧或后侧的相邻外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明,马自成,张立松,闻富良,曹振凤,张忠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昌东阳光电池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26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