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售卖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售卖机的餐盒移动组件和自动售卖机。
背景技术:
1、自动售卖机是能根据投入钱币或者扫描二维码,自动付货的机器。自动售卖机是商业自动化的常用设备,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其具有节省人力、方便交易等优点,是一种全新的商业零售模式,为24小时营业的微型超市。
2、举例来说,自动售卖机可用于售卖便当,与之相对应的是,往往在出餐之前需要借助内部的加热装置对该便当进行加热处理,在加热处理完成后,利用内部的推动机构将该便当推出至展示台,以便用户获取。
3、例如专利cn214752063u的内容所示的,其涉及一种速热盒饭自动售卖机出餐小车,包括小车本体和小车驱动组件,小车驱动组件与小车本体传动连接,小车本体设有用于放置盒饭的盒饭放置平台,小车本体的侧面设有用于将盒饭推出放置平台的侧推组件;通过小车驱动组件推动小车本体移动至加热装置,再由侧推组件将位于放置平台内的盒饭推入加热装置内进行加热,进而实现出餐,提高消费者便利性。
4、具体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往往在自动售卖机的内部另设有保温腔室,利用保温腔室能够对加热完成的便当进行短时间内保温,有效解决了用户第一时间不便领取便当的问题。
5、但是,相关技术中却存在以下至少一个问题:由于现有的自动售卖机的加热平台为固定设置,使得推动机构只能够实现对便当的单方向移动,也即将其推出至展示台,却无法利用推动机构将便当推送至保温室,导致只能借助于人工搬运便当至保温室的方法,从而降低了自动售卖机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现有的自动售卖机的加热平台为固定设置,使得推动机构只能够实现对便当的单方向移动,也即将其推出至展示台,却无法利用推动机构将便当推送至保温室,导致只能借助于人工搬运便当至保温室的方法,从而降低了自动售卖机的使用效率。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售卖机的餐盒移动组件,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连接于自动售卖机的框架;加热平台,加热平台设于升降机构的安装位;第一滑轨,第一滑轨设于框架,延伸至加热平台的一侧;转移件,转移件活动连接于第一滑轨;其中,当目标餐盒放置于加热平台时,若升降机构相对第一滑轨处于下降位置时,则目标餐盒相对转移件构成避让位置;当升降机构相对第一滑轨处于上升位置,以使目标餐盒与转移件构成配合位置时,转移件在第一滑轨运动以将目标餐盒搬离加热平台。
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具体来说,通过升降机构与加热平台的配合,实现了加热平台的可升降效果,结合转移件对于设于加热平台上的目标餐盒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当升降机构带动加热平台下降时,则使得转移件能够顺利在第一滑轨上不受阻挡的往复运动,而当升降机构带动加热平台上升时,则使得转移件与设于加热平台上的目标餐盒构成阻挡,也即此时转移件在第一滑轨上往复运动时,能够带动目标餐盒在加热平台上向前或者向后移动,进而将其从加热平台上带离,从而有效避免了因加热平台为固定设置所导致的由第一滑轨和转移件组成的推进机构只能够将目标餐盒向前推至餐盒放置台,而无法将目标餐盒转移至其它区域的局限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售卖机有效转移目标餐盒的效果。
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定义升降机构的往复运动方向为第一运动方向,转移件在所第一滑轨的往复运动方向为第二运动方向;其中,第一运动方向与第二运动方向相互垂直。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升降机构包括:连接底板,连接底板与框架围设的安装槽配合;多根导向柱,多根导向柱分别连接至连接底板靠近加热平台的一侧,与加热平台的配合孔配合;驱动件,驱动件通过传动件驱动连接加热平台,以使加热平台沿第一运动方向运动。
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使得带动加热平台的升降过程稳定可靠。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信号断开件,第一信号断开件设于加热平台的一端;配合件,配合件设于连接底板靠近加热平台的一侧,且配合件设有与第一信号断开件配合的第一光电传感器;其中,当升降机构运动至上升位置时,以使第一信号断开件和第一光电传感器配合时,驱动件停止运行。
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确保了带动加热平台上升高度的准确性,有效避免了加热平台上升高度过大而与自动售卖机的其它部件发生碰撞,利用第一信号断开件与第一光电传感器的配合,起到了定位停止的效果。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加热平台对应第一信号断开件的位置形成配合缺口;配合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至连接底板;第二连接部设于第一连接部靠近加热平台的一端,且第二连接部的形状与配合缺口适配;其中,第一光电传感器设于第二连接部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当升降机构处于下降位置时,加热平台抵接至第一连接部的相应端面。
1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使得加热平台与升降机构的配合简单可靠。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升降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感应件,至少一个弹性感应件设于第一连接部靠近加热平台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相邻设置;其中,当升降机构处于下降位置时,以使加热平台触发弹性感应件,驱动件停止运行。
1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加热平台下降高度的安全性,避免下降过程中与其它部件发生碰撞。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包括:第二信号断开件,第二信号断开件设于转移件;相互间距设置的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三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设于第一滑轨的第一位置,第三光电传感器设于第一滑轨的第二位置;其中,沿第二运动方向的方向上,加热平台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
14、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提高了转移件在第一滑轨上移动的准确性;具体来说,第一位置可理解为对应加热平台的前侧,而第二位置可理解为对应加热平台的后侧,而该处的前侧和后侧为相对出餐方向定义,前侧也可理解为用户站立在自动售卖机的一侧,于是,当转移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此时设于加热平台上的目标餐盒对应的位于转移件的后侧,于是,只需要使得转移件由前侧指向后侧的方向在第一滑轨上移动,便能够将目标餐盒朝向远离餐盒放置台的方向移动,以搬运至其它区域,例如保温腔室内。与之相对应的是,若是转移件位于第二位置,则可使其由后侧指向前侧的方向移动,以将目标餐盒从加热平台转移至餐盒放置台。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转移件包括相互配合的滑动部和工作部,滑动部与第一滑轨滑动配合;工作部形成与目标餐盒配合的卡合槽。
1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提高了转移目标餐盒的稳定性。
17、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动售卖机,包括:如上述任一实例中的餐盒移动组件;框架,框架内设有用于安装餐盒移动组件的安装空间;餐盒放置台,餐盒放置台设于框架对应加热平台的前侧;保温腔室,保温腔室设于框架内,且位于加热平台的后侧;其中,转移件将目标餐盒由加热平台搬运至餐盒放置台的运动方向与转移件将目标餐盒由加热平台搬运至保温腔室的运动方向相反。
1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能够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19、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20、(1)具体来说,通过升降机构与加热平台的配合,实现了加热平台的可升降效果,结合转移件对于设于加热平台上的目标餐盒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当升降机构带动加热平台下降时,则使得转移件能够顺利在第一滑轨上不受阻挡的往复运动,而当升降机构带动加热平台上升时,则使得转移件与设于加热平台上的目标餐盒构成阻挡,也即此时转移件在第一滑轨上往复运动时,能够带动目标餐盒在加热平台上向前或者向后移动,进而将其从加热平台上带离,从而有效避免了因加热平台为固定设置所导致的由第一滑轨和转移件组成的推进机构只能够将目标餐盒向前推至餐盒放置台,而无法将目标餐盒转移至其它区域的局限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售卖机有效转移目标餐盒的效果。
1.一种自动售卖机的餐盒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盒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餐盒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盒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餐盒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餐盒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餐盒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盒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9.一种自动售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