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援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天前  10


本技术涉及野外救援,尤其涉及一种救援无人机。


背景技术:

1、人们在进行野外作业或者活动的过程中,当出现人身事故时,由于收到地形地貌的限制,救援车辆难以抵达救援位置,因此救援无人机变成了首选的救援设备。现有的救援无人机在实施救援时,只能停落在距离待救人员具有一段距离的位置,此时将待救人员运送到无人机上,均是通过人力将待救人员抬到无人机之内,操作起来十分困难,不利于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援无人机,便于将待救人员运送到机舱之内,给救援工作带来方便。

2、本实用新型供了一种救援无人机,包括:机舱、滑道、承载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3、所述机舱侧壁上设置有门洞,所述滑道可活动设置在所述机舱的底壁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机舱之内,并与所述滑道传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滑道在完全位于所述机舱内的第一位置和通过所述门洞伸出所述机舱之外的第二位置之间转换运动;

4、所述承载装置可活动设置在所述滑道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滑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承载装置传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承载装置在所述滑道上做往复运动。

5、较优地,还包括齿轮和齿条;

6、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所齿条固定连接在所述滑道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驱动所述滑道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换运动。

7、较优地,还包括限位部件;

8、所述限位部件的截面形状为一端具有开口的u形,所述限位部件具有开口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机舱的底壁上,以使所述限位部件与所述机舱的底壁形成限位孔,所述滑道穿设在所述限位孔之内。

9、较优地,所述限位部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件沿所述滑道的运动方向依次间隔布设。

10、较优地,在所述承载装置的底部设置有走轮,所述承载装置通过所述走轮可活动连接在所述滑道上。

11、较优地,还包括安装支架;

12、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装置的底部,所述走轮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13、较优地,还包括连接轴,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耳板,在所述耳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走轮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14、所述耳板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所述耳板相互平行,所述走轮位于两个所述耳板之间,并且多数第二安装孔的轴线与两个耳板上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重合,所述连接轴穿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

15、较优地,在所述走轮的表面上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凹槽,所述滑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之内,并且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滑道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16、较优地,所述走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走轮沿所述滑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设。

17、较优地,所述滑道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所述滑道相互平行。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援无人机,通过采用所述滑道可活动设置在所述机舱的底壁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机舱之内,并与所述滑道传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滑道在完全位于所述机舱内的第一位置和通过所述门洞伸出所述机舱之外的第二位置之间转换运动;所述承载装置可活动设置在所述滑道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滑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承载装置传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承载装置在所述滑道上做往复运动的技术方案,便于将待救人员运送到机舱之内,给救援工作带来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救援无人机,包括:机舱、滑道、承载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机舱侧壁上设置有门洞,滑道可活动设置在机舱的底壁上,第一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机舱之内,并与滑道传动连接,用以驱动滑道在完全位于机舱内的第一位置和通过门洞伸出机舱之外的第二位置之间转换运动;承载装置可活动设置在滑道上,第二驱动装置与滑道固定连接,并与承载装置传动连接,用以驱动承载装置在滑道上做往复运动。其便于将待救人员运送到机舱之内,给救援工作带来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许鹏,季道远,沈振芳,金永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汇通能源利用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15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