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元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2.接线装置是一类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配件产品,属于连接器的应用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装置的用量逐渐上涨;另外,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装置的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而且种类越来越多。
3.请参阅图7所示,展示了一种现有技术中的接线装置300,该接线装置300包括上盖301、下盖302、鞍型端子303、导电片304、垫片305、螺丝306,该等零件采用“自上而下”的装配方式,即先将鞍型端子303装入上盖301内,然后依次装入导电片304、垫片305、螺丝306,再将下盖302和上盖301相扣合,形成一个整体。在安装电线400前,先将螺丝306拧松并使得鞍型端子303的内部空间放大;安装电线400时,将电线400插入鞍型端子303的内部空间,随后拧动螺丝306使鞍型端子303滑动,导电片304与鞍型端子303的内部空间减小并锁紧电线400完成接线。
4.上述结构的接线装置300,是采用拧紧螺丝306来锁紧电线400,容易导致电线400的压坏和脱落,且接线过程复杂且繁琐;另外,接线结构是鞍型端子303、螺丝306和垫片305的结合,接线方式复杂,且易发生漏锁或锁不紧的现象,从而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
5.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接线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简单且锁紧效果好的接线装置。
7.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线装置,安装有电线,所述接线装置包括罩壳、安装于所述罩壳内的鞍型端子及固定于所述鞍型端子的导电片,所述电线与所述导电片连接;所述接线装置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鞍型端子的压线弹片及朝向导电片侧偏压所述压线弹片的弹性件,所述电线固持于所述压线弹片和所述导电片之间。
8.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压线弹片包括突伸至所述罩壳外侧的操作部,压线弹片具有抵压所述电线的第一状态及不抵压所述电线的第二状态,操纵所述操作部,以将所述压线弹片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且松开所述操作部,所述压线弹片自动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
9.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压线弹片包括固持于所述鞍型端子的固定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活动部及连接于所述活动部和所述操作部之间的偏压部,所述电线固持于所述偏压部和所述导电片之间。
10.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偏压部包括连接于所述活动部的第一臂、连接于所述操作部的第二臂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之间的中间臂,所述中间臂抵压于所述电
线。
11.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中间臂包括自端面朝向所述导电片凸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抵压于所述电线。
12.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导电片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的端面远离所述延伸部凹陷的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延伸部相对应,所述电线卡持于所述凹部内。
13.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鞍型端子包括主壳体及沿所述基板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主壳体的通道,所述基板和所述偏压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通道内。
14.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鞍型端子包括自垂直于所述基板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主壳体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位于所述通道的两侧,所述弹性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孔内,所述凹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孔内。
15.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罩壳包括自内壁朝向所述导电片凸伸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延伸至所述第一孔内,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接柱的外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罩壳的内壁,另一端抵靠于所述偏压部。
16.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压线弹片包括自垂直于所述基板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固定部的通孔,所述连接柱和所述弹性件延伸穿过所述通孔。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压线弹片和弹性件来弹性压紧电线,能有效保证电线和导电片之间的连接,实际安装时,只需要移动压线弹片并插入电线,即可完成安装,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螺丝拧紧电线的方式,安装过程更为简单,且不易导致电线的压坏和脱落,锁紧效果好;压线弹片具有突伸至罩壳外侧的操作部,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操纵压线弹片,安装更为简单;活动部和弹性件共同作用于偏压部,也使得锁紧效果更好;通过设置延伸部和凹部来夹持电线,进一步加强锁紧效果。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接线装置安装电线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压线弹片处于第一状态;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接线装置未安装电线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压线弹片处于第二状态;
21.图3是图1所示接线装置和电线的分解示意图;
22.图4是图3所示接线装置和电线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23.图5是图1所示接线装置中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图1所示接线装置中压线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现有技术中的接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下述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
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接线装置100,并适用于安装电线200,该接线装置100包括罩壳1、安装于罩壳1内的鞍型端子2、固定于鞍型端子2的导电片3、活动连接于鞍型端子2的压线弹片4及朝向导电片3侧偏压该压线弹片4的弹性件5,电线200固持于压线弹片4和导电片3之间,以实现电线200与导电片3之间的电连接;并且压线弹片4持续抵压电线200,以保持电线200和导电片3的稳固连接。通过设置压线弹片4和弹性件5来弹性压紧电线200,能有效保证电线200和导电片3之间的连接,实际安装时,只需要移动压线弹片4并插入电线200,即可完成安装,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螺丝拧紧电线的方式,安装过程更为简单,且不易导致电线200的压坏和脱落,锁紧效果好。
29.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弹性件5为一压缩弹簧。
30.请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上述鞍型端子2包括大致呈方块状的主壳体21、沿导电片3的延伸方向贯穿主壳体21的通道22及自垂直于导电片3的延伸方向贯穿主壳体21的第一孔23和第二孔24,该第一孔23和第二孔24位于通道22的相对两侧,导电片3和压线弹片4至少部分收容于通道22内,且弹性件5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孔23内,并延伸至通道22内。
31.请参阅图2和图6所示,上述压线弹片4包括固持于鞍型端子2的固定部41、连接于固定部41的活动部42、突伸至罩壳1外侧的操作部44、连接于活动部42和操作部44之间的偏压部43及自垂直于导电片3的延伸方向贯穿固定部41的通孔45,电线200为固持于偏压部43和导电片3之间。进一步的,活动部42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偏压部43和操作部44可相对于固定部41进行运动,进而压线弹片4具有抵压电线200的第一状态及不抵压电线200的第二状态。
32.实际安装时,用户通过操纵操作部44(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向上抬起操作部44),克服活动部42和弹性件5的预压力,并带动偏压部43远离导电片3运动,将压线弹片4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此时偏压部43和导电片3之间的间隙增大,用户可以将电线200沿着通道22插入至偏压部43和导电片3之间;在用户松开操作部44之后,压线弹片4在活动部42和弹性件5的作用下,自动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此时偏压部43靠近导电片3运动,使得偏压部43和导电片3之间的间隙减小,偏压部43抵靠于电线200的外表面,并且在活动部42和弹性件5的共同作用下,偏压部43始终具有抵压电线200的趋势,以确保电线200和导电片3的稳固连接。压线弹片4具有突伸至罩壳1外侧的操作部44,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操纵压线弹片4,安装更为简单;活动部42和弹性件5共同作用于偏压部43,也使得锁紧效果更好。
33.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主壳体21包括沿导电片3的延伸方向贯穿主壳体21的卡槽211,固定部41插入并固持于该卡槽211内。
34.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压线弹片4为一体式构造的金属件。
35.进一步的,上述偏压部43包括连接于活动部42的第一臂431、连接于操作部44的第二臂432及连接于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之间的中间臂433,偏压部43经由该中间臂433抵压于电线200。
36.再进一步的,上述中间臂433还包括自端面朝向导电片3凸伸的延伸部434,该延伸部434为一突起结构,且延伸部434抵压于电线200。
37.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上述罩壳1包括自内壁朝向导电片3凸伸的连接柱10,该连接柱10呈圆形构造,弹性件5套设于连接柱10的外周,弹性件5和连接柱10均延伸至第一孔
23内,并穿过通孔45。
38.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弹性件5的一端抵靠于罩壳1的内壁,另一端抵靠于偏压部43,以保持对偏压部43的预压力。
39.请参阅图2和图5所示,上述导电片3包括呈纵长状延伸的基板31及自基板31的端面远离延伸部434凹陷的凹部32,凹部32的位置与延伸部434的位置相对应,且凹部32延伸至第二孔24内。由于电线200具有一定的弹性,延伸部434抵压在电线200上,使得电线200发生变形并卡持于凹部32内。通过设置延伸部434和凹部32来夹持电线200,锁紧效果好。
40.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基板31和偏压部43至少部分位于通道22内。
41.请再参阅图3和图4所示,上述罩壳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罩壳11和第二罩壳12,在该第一罩壳11的外周具有卡块111,对应的,在第二罩壳12上设有卡口121,卡块111和卡扣121相配合,以保证第一罩壳11和第二罩壳12之间的固定。
42.进一步的,上述卡块111和卡扣121均具有多个,且分布于第一罩壳11和第二罩壳12的整个外周。
43.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罩壳11包括自内壁突伸的第一定位部112,第二罩壳12包括自内壁突伸的第二定位部122,第一定位部112和第二定位部122相配合,以实现第一罩壳11和第二罩壳12的预定位,以方便第一罩壳11和第二罩壳12的连接。
4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压线弹片4和弹性件5来弹性压紧电线200,能有效保证电线200和导电片3之间的连接,实际安装时,只需要移动压线弹片4并插入电线200,即可完成安装,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螺丝拧紧电线的方式,安装过程更为简单,且不易导致电线200的压坏和脱落,锁紧效果好。压线弹片4具有突伸至罩壳1外侧的操作部44,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操纵压线弹片4,安装更为简单;活动部42和弹性件5共同作用于偏压部43,也使得锁紧效果更好。通过设置延伸部434和凹部32来夹持电线200,进一步加强锁紧效果。
45.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接线装置还有其他很多的替代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技术特征:1.一种接线装置,安装有电线,所述接线装置包括罩壳、安装于所述罩壳内的鞍型端子及固定于所述鞍型端子的导电片,所述电线与所述导电片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装置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鞍型端子的压线弹片及朝向导电片侧偏压所述压线弹片的弹性件,所述电线固持于所述压线弹片和所述导电片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弹片包括突伸至所述罩壳外侧的操作部,压线弹片具有抵压所述电线的第一状态及不抵压所述电线的第二状态,操纵所述操作部,以将所述压线弹片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且松开所述操作部,所述压线弹片自动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弹片包括固持于所述鞍型端子的固定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的活动部及连接于所述活动部和所述操作部之间的偏压部,所述电线固持于所述偏压部和所述导电片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部包括连接于所述活动部的第一臂、连接于所述操作部的第二臂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之间的中间臂,所述中间臂抵压于所述电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臂包括自端面朝向所述导电片凸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抵压于所述电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的端面远离所述延伸部凹陷的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延伸部相对应,所述电线卡持于所述凹部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型端子包括主壳体及沿所述基板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主壳体的通道,所述基板和所述偏压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通道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型端子包括自垂直于所述基板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主壳体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位于所述通道的两侧,所述弹性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孔内,所述凹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孔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包括自内壁朝向所述导电片凸伸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延伸至所述第一孔内,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接柱的外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罩壳的内壁,另一端抵靠于所述偏压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弹片包括自垂直于所述基板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固定部的通孔,所述连接柱和所述弹性件延伸穿过所述通孔。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装置,安装有电线,所述接线装置包括罩壳、安装于所述罩壳内的鞍型端子及固定于所述鞍型端子的导电片,所述电线与所述导电片连接;所述接线装置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鞍型端子的压线弹片及朝向导电片侧偏压所述压线弹片的弹性件,所述电线固持于所述压线弹片和所述导电片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压线弹片和弹性件来弹性压紧电线,能有效保证电线和导电片之间的连接,实际安装时,只需要移动压线弹片并插入电线,即可完成安装,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螺丝拧紧电线的方式,安装过程更为简单,且不易导致电线的压坏和脱落,锁紧效果好。锁紧效果好。锁紧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侯维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东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30
技术公布日:2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