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纳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
背景技术:2.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电缆线广泛适用于电力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和机械仪表系统中,但现在大多数的电缆线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根据场地的大小从而对电缆线的长短进行控制,导致电缆线过短连接不上或电缆线过长零乱地分布在地面上,容易出现电缆线的绝缘保护套破损使得电缆线出现漏电的现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缆线的适应力,我们提出一种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腔内呈镂空状态,保护套的底部壁面上固定安装有底座,保护套的顶部壁面上固定安装有把手,把手呈凹型,保护套腔内活动安装有电线,电线贯穿保护套。
5.进一步,所述保护套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共有两个,两个第一限位块分别安装在电线伸入至保护套腔内一段两侧的下方,两个第一限位块均固定安装在保护套的内壁上,两个第一限位块的上侧均安装有第二限位块,两个第二限位块均固定连接在保护套的内壁上,两个第二限位块的位置与两个第一限位块的位置相对应,两个第二限位块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螺纹孔,两个第二限位块的中间位置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
6.进一步,两个所述螺纹杆均贯穿保护套并伸出至保护套的顶部壁面,两个螺纹杆的顶部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旋钮,两个旋钮呈平行状态。
7.进一步,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卡齿,两个卡齿的位置均位于电线的正上方,两个卡齿均呈凹型。
8.进一步,所述保护套腔内安装有滑轮,滑轮共有两个,电线贯穿两个滑轮,两个滑轮呈平行状态,两个滑轮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的中间位置均活动安装有限位杆,两个限位杆贯穿对应滑轮并伸入至对应凹槽腔内,两个限位杆的一端均壁面固定连接在保护套的内壁上,两个限位杆的另一端壁面贯穿对应滑轮且两个限位杆的另一端壁面上开设有限位槽。
9.进一步,两个所述凹槽腔内均活动安装有涡卷弹簧,两个涡卷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凹槽的内壁上,两个涡卷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对应限位杆顶部壁面开设的限位槽内。
10.进一步,所述电线伸入至保护套腔内的一段中间位置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腔内呈镂空状态,固定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保护套的内壁上。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一种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通过设置把手,把手呈凹型,把手固定连接在保护套的顶部壁面上,当需要对保护套的位置进行移动时通过人工对把手进行提拉,防止保护套的位置受到限制无法进行移动,导致无法适应不同地域,减少地形的因素对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的限制,提高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的适应能力。
14.(2)、该一种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通过设置螺纹杆,螺纹杆与第二限位块腔内设置的螺纹槽进行螺纹连接,第二限位块固定在保护套的内壁上,第二限位块腔内的螺纹槽对螺纹杆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螺纹杆的位置无法限制,导致出现卡齿在重力的作用下使用按压着电线使得电线无法进行伸缩,从而使得保护套无法有效地利用腔内的电线,提高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使用效率。
15.(3)、该一种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通过设置涡卷弹簧,涡卷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凹槽的内壁上和限位杆上开设的限位槽中,涡卷弹簧使得滑轮腔内的电线进行拉伸并且在涡卷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进行回弹,防止无法对伸出滑轮腔外的电线进行回收,导致电缆长期裸露在外,容易对电缆造成损坏,提高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的保护效率。
附图说明
16.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
17.图1为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示意图;
18.图2为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剖视图;
19.图3为a部分放大图;
20.图4为b部分放大图。
21.图例说明:
22.10、保护套;11、底座;12、把手;13、电线;14、第一限位块;15、第二限位块;16、螺纹杆;17、旋钮;18、卡齿;19、滑轮;20、凹槽;21、限位杆;22、涡卷弹簧;23、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一:一种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如图1 -图2所示,包括保护套10,如图2所示,保护套10腔内呈镂空状态,保护套10的底部壁面上固定安装有底座11,如图1所示,保护套10的顶部壁面上固定安装有把手12,把手12呈凹型,保护套10腔内活动安装有电线13,电线13贯穿保护套10。
2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护套10,保护套10分为前后两部分,保护套10 的两个部分
通过保护套10腔内设置的螺纹孔内的螺钉进行连接,同时需要保护套10进行拆卸对腔内的电缆线进行放置或跟换时,通过反向旋转螺钉将保护套10的两部分进行分离即可,当需要将电缆线安装在10腔内时,首先取电缆线的中间位置,通过固定块23将电缆线的中间位置固定在10的内壁上,再将两端的电缆线分别缠绕在对应的滑轮19上,缠绕完成后将两端多余的电缆线通过10两侧开设的出线孔向外推出即可,两个保护套10设置在需要进行连接电缆线的位置,通过底座11对保护套10进行抬高的作用,通过把手12使得保护套10可以进行提拉,方便保护套10进行移动。
25.通过设置把手12,把手12呈凹型,把手12固定连接在保护套10的顶部壁面上,当需要对保护套10的位置进行移动时通过人工对把手12进行提拉,防止保护套10的位置受到限制无法进行移动,导致无法适应不同地域,减少地形的因素对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的限制,提高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的适应能力。
26.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保护套10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14,第一限位块14共有两个,两个第一限位块14分别安装在电线13伸入至保护套10腔内一段两侧的下方,两个第一限位块14均固定安装在保护套10的内壁上,两个第一限位块14的上侧均安装有第二限位块15,两个第二限位块15均固定连接在保护套10的内壁上,两个第二限位块15的位置与两个第一限位块14的位置相对应,两个第二限位块15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螺纹孔,两个第二限位块15的中间位置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6,两个螺纹杆16均贯穿保护套10并伸出至保护套10的顶部壁面,如图2所示,两个螺纹杆16的顶部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旋钮17,两个旋钮17呈平行状态,两个螺纹杆16的底部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卡齿18,两个卡齿18的位置均位于电线13的正上方,两个卡齿18均呈凹型。
2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螺纹杆16,旋钮17旋转带动螺纹杆16旋转,螺纹杆16与第二限位块15腔内设置螺纹槽螺纹连接,螺纹杆16旋转带动卡齿18 进行上下移动,卡齿18上下移动可以对保护套10腔内一段的电线13进行位置限制。
28.通过设置螺纹杆16,螺纹杆16与第二限位块15腔内设置的螺纹槽进行螺纹连接,第二限位块15固定在保护套10的内壁上,第二限位块15腔内的螺纹槽对螺纹杆16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螺纹杆16的位置无法限制,导致出现卡齿18在重力的作用下使用按压着电线13使得电线13无法进行伸缩,从而使得保护套10无法有效地利用腔内的电线13,提高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使用效率。
29.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保护套10腔内安装有滑轮19,滑轮19共有两个,电线13贯穿两个滑轮19,两个滑轮19呈平行状态,如图4所示,两个滑轮19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凹槽 20,两个凹槽20的中间位置均活动安装有限位杆21,两个限位杆21贯穿对应滑轮19并伸入至对应凹槽20腔内,两个限位杆21的一端均壁面固定连接在保护套10的内壁上,两个限位杆21的另一端壁面贯穿对应滑轮19且两个限位杆21的另一端壁面上开设有限位槽,两个凹槽20腔内均活动安装有涡卷弹簧22,两个涡卷弹簧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凹槽20的内壁上,两个涡卷弹簧22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对应限位杆21顶部壁面开设的限位槽内,如图2所示,电线13伸入至保护套10腔内的一段中间位置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3,固定块23腔内呈镂空状态,固定块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保护套10的内壁上。
3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轮19,滑轮19对电线13进行缠绕,通过涡卷弹簧22的弹力,当电线13向外拉出时滑轮19旋转,当松开电线13后涡卷弹簧22的题干里带动滑轮19呈反方向旋转并将电线13重新缠绕至滑轮19腔内,通过限位杆21上开设限位槽对涡卷弹簧22的位置进行限制。
31.通过设置涡卷弹簧22,涡卷弹簧2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凹槽20的内壁上和限位杆21上开设的限位槽中,涡卷弹簧22使得滑轮19腔内的电线13进行拉伸并且在涡卷弹簧22的弹力作用下进行回弹,防止无法对伸出滑轮19 腔外的电线13进行回收,导致电缆长期裸露在外,容易对电缆造成损坏,提高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的保护效率。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包括保护套(1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10)腔内呈镂空状态,保护套(10)的底部壁面上固定安装有底座(11),保护套(10)的顶部壁面上固定安装有把手(12),把手(12)呈凹型,保护套(10)腔内活动安装有电线(13),电线(13)贯穿保护套(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10)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14),第一限位块(14)共有两个,两个第一限位块(14)分别安装在电线(13)伸入至保护套(10)腔内一段两侧的下方,两个第一限位块(14)均固定安装在保护套(10)的内壁上,两个第一限位块(14)的上侧均安装有第二限位块(15),两个第二限位块(15)均固定连接在保护套(10)的内壁上,两个第二限位块(15)的位置与两个第一限位块(14)的位置相对应,两个第二限位块(15)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螺纹孔,两个第二限位块(15)的中间位置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纹杆(16)均贯穿保护套(10)并伸出至保护套(10)的顶部壁面,两个螺纹杆(16)的顶部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旋钮(17),两个旋钮(17)呈平行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螺纹杆(16)的底部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卡齿(18),两个卡齿(18)的位置均位于电线(13)的正上方,两个卡齿(18)均呈凹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10)腔内安装有滑轮(19),滑轮(19)共有两个,电线(13)贯穿两个滑轮(19),两个滑轮(19)呈平行状态,两个滑轮(19)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凹槽(20),两个凹槽(20)的中间位置均活动安装有限位杆(21),两个限位杆(21)贯穿对应滑轮(19)并伸入至对应凹槽(20)腔内,两个限位杆(21)的一端均壁面固定连接在保护套(10)的内壁上,两个限位杆(21)的另一端壁面贯穿对应滑轮(19)且两个限位杆(21)的另一端壁面上开设有限位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凹槽(20)腔内均活动安装有涡卷弹簧(22),两个涡卷弹簧(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凹槽(20)的内壁上,两个涡卷弹簧(22)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对应限位杆(21)顶部壁面开设的限位槽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13)伸入至保护套(10)腔内的一段中间位置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3),固定块(23)腔内呈镂空状态,固定块(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保护套(10)的内壁上。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纳盒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腔内呈镂空状态,保护套的底部壁面上固定安装有底座,保护套的顶部壁面上固定安装有把手,把手呈凹型,保护套腔内活动安装有电线,电线贯穿保护套。通过设置把手,把手呈凹型,把手固定连接在保护套的顶部壁面上,当需要对保护套的位置进行移动时通过人工对把手进行提拉,防止保护套的位置受到限制无法进行移动,导致无法适应不同地域,减少地形的因素对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的限制,提高便携式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缆线收纳盒的适应能力。能力。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欧子泽 徐鹏智 黄国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恒通恒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7
技术公布日:2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