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林下白茶老树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林下白茶老树培育工艺。
背景技术:[0002]“管护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实行“茶林共生”管护模式,科学管理,绿色防治,为福鼎茶树种质提纯复壮,推动福鼎茶产业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茶树种质资源
……”
[0003]
老茶树群落核心保护区,地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脉西南麓,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9%以上,生态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是茶树生长的世外桃源。保护区从2017年12月开始建设,至2021年10月建成。
[0004]
保护区以“茶林共生”还原茶树原本生长环境为理念,以太姥山林场区域内原有一些零星荒野老茶树为基础,加上从福鼎各处深山老林间寻找的荒野老茶树收集、栽种而成。保护区中老茶树群落茶树品种以福鼎菜茶 (土茶仔)、福鼎大白茶(华茶一号)、福鼎大毫茶(华茶二号)、歌乐茶、早逢春等为主,树龄三十年以上。其中群体种福鼎菜茶5000株、福鼎大白茶老茶树30000株、福鼎大毫茶老茶树150000株、歌乐茶2500株、早逢春2500株及其它品种10000株。保护好这些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的老茶树是福鼎茶树原产地和种茶、用茶悠久历史的一个活见证。
[0005]
据了解,作为全国唯一的“福鼎老茶树群落核心保护区”,建设好、管护好“老茶树群落核心保护区”意义重大。保护好老茶树,丰富茶树种质基因库,是推动茶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种质支撑,更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公益事业,将为福鼎白茶产业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茶树品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0006]
基于茶林共生化茶叶种植技术的发展,本例旨在提出一种对于白茶老树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工艺流程,并提出了一种在老茶培育过程中,可协助种植人员解决对于茶树培育过程中在林下无法使用大型搬运设备的前提下需要时常浇水施肥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0007]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林下白茶老树培育工艺,其工艺步骤包括:
[0008]
步骤1.林地清理:林地清理是整地苗木定植前的准备工作;其方法是对林冠下杂草、杂竹进行全面割除,结合松材线虫防治清除马尾松,全部保留原有林木;要求草蔸紧贴地面,杂竹蔸高低于5cm,割除的地被物进行粉碎处理;
[0009]
步骤2.剥离腐殖土:将拟挖穴位置的地表腐殖土和表层土剥离,放置旁边;
[0010]
步骤3.挖穴:
[0011]
(1)穴标准:穴径30cm,穴深30cm;
[0012]
(2)穴距:没有林木的空地株行距为2.0m
×
2.0m,稀疏林地根据原有林木分布情况,采取“见缝插针”方式挖穴,控制合理密度;
[0013]
步骤4.施基肥:每穴施天然有机肥2kg,与腐殖土混合拌均匀后,作基肥施入穴内,
回填一层表土;
[0014]
步骤5.苗木移植:
[0015]
(1)苗木标准:树高120cm以上,冠幅50cm以上,土球直径大于25cm;茶苗无检疫性病虫害,树龄30年以上,品种纯正;
[0016]
(2)苗木保护:苗木出圃时,对苗木进行适当修剪,以减少水分蒸腾,对土球进行保护,装车、运输和搬运时,确保土球不松不散;运输车辆有通风管道和遮阳措施,防止苗木闷热致死;
[0017]
(3)移植时间:10~12月;
[0018]
(4)茶苗移植:将带土球的苗木小心竖直放入定植穴,用表土层固定、压实,培土略高于周边表土,使穴内雨后不积水,移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
[0019]
步骤6.覆盖:用粉碎的杂草、杂竹覆盖保湿。夏秋季可以保湿降温,冬天可以保温防寒;
[0020]
步骤7.茶树管理:按有机茶标准进行管理:茶树自然生长,不修剪,保持原有自然生长的特征特性,每年割除穴边杂草、杂竹,定时浇水施肥;
[0021]
步骤8.茶叶采摘:项目投产前期采摘应该做到多留少采,培养好好树冠。盛产茶树春季采摘1芽2叶的嫩梢,夏秋茶留养为主;
[0022]
步骤9.茶叶加工:产品按照有机茶标准制作加工;
[0023]
在工艺步骤7中的定时浇水施肥工序,本例设计一白茶老树培育组件进行辅助完成,以在林下不便利用大型农用机械的情况下辅助完成对于茶树的浇水施肥工作。
[0024]
可优选的:所述白茶老树培育组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内上下贯穿且开口向左的设置有主干卡槽,所述主干卡槽的周侧弧形内壁内设置有用于储水的储水箱,所述水箱的下侧设置有套块,所述套块内上下贯穿且开口向左的设置有与所述主干卡槽位置相对的主干卡槽a,所述主干卡槽a的右侧端面与所述水箱的下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体;
[0025]
所述主干卡槽a的周侧弧形内壁内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填充有具有渗水性的渗透棉体,所述套块右侧且位于所述连接柱体内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与所述环形槽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渗水孔阀门,所述渗水孔阀门内固定设置有阀门,当所述阀门受到水压达到预设值时所述阀门开启并将所述水槽内的水排入所述渗透棉体内;
[0026]
所述储水箱靠近下侧内壁的右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块a,所述固定块a 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块b,所述水槽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调节滑槽,所述调节滑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调节滑块,所述调节滑块的左侧面上设置有一楔形的楔形透水槽,所述调节滑槽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卡接在所述楔形透水槽内且可与所述楔形透水槽内壁之间滑动连接的楔形固定块,通过调整所述楔形固定块与所述调节滑块的位置关系可控制水量,所述调节滑槽与所述储水箱之间通过通孔连通;
[0027]
所述调节滑槽上侧且位于所述固定块a内设置有传动槽,所述传动槽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延伸入所述调节滑槽内并固定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延伸入所述调节滑块内的螺纹孔内且与所述螺纹孔内壁之间螺纹连接,通过带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调节滑块升降可控制浇灌水量;
[0028]
所述水箱右侧面上设置有肥料添加组件,通过所述肥料添加组件可向所述水槽内
添加肥料以便进行施肥。
[0029]
可优选的:所述肥料添加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水箱右侧端面上的肥料箱,所述肥料箱内设置有用于储存肥料的肥料储存箱,所述肥料储存箱下端连接有一输送肥料的输送管;
[0030]
所述连接柱体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内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进料槽,所述输送管的出料端与所述进料槽的进料端相连,所述滑道的左侧内壁内与所述水槽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楔形槽,所述楔形槽为楔形且所述滑道与所述楔形槽均为倾斜设置,所述滑道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道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滑块内设置有贯穿孔;
[0031]
所述滑块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可在所述楔形槽内滑动的牵引块;
[0032]
所述牵引块左侧端面与所述水槽的左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绳,所述绳上套设有一密度小于水的浮力牵引块,通过所述浮力牵引块可使得在所述水槽液面的控制下可带动所述牵引块及所述滑块可在所述滑道内滑动进而实现肥料的添加。
[0033]
可优选的:所述套块右侧部分的端面与所述水箱下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弧形的方向限制板,所述方向限制板用于限制所施加水分及肥料所流淌的方向,提高茶树吸收率。
[0034]
可优选的:所述传动槽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的转圜,所述转圜的侧面上及所述水箱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刻度,通过刻度相对便于使用人员调整浇灌水量的大小。
[0035]
可优选的:所述储水箱右侧内壁内设置有一缺口槽,所述缺口槽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前后侧端面与所述缺口槽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可折叠且防水的折叠板,在使用时,转动所述使得所述折叠板展开即可通过所述翻板对雨水进行接收。
[0036]
有益效果:在使用时,使用人员仅需将所述培育装置与所种植的白茶老茶树一起进行掩埋,在白茶生长过程中,通过本装置可以预设速度对白茶根部进行润湿浇水,并伴随肥料一起施加至白茶根部,较以往大量浇水方式相比,以往大量浇水势必会导致大量水分流失,茶树真正利用的仅是少量,因此对于农户在林下搬运水不便的情况下带来更多的劳动量,同样,本装置采用多次少量施肥的方式对肥料进行添加,较以往大量施肥的方式相比,增加了肥料的利用率,且减小周围杂草对于肥料的吸收,抑制杂草生长,减小后续除草难度。
附图说明
[0037]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38]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林下白茶老树培育工艺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0039]
图2为白茶老树培育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0]
图3为图2左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4为图2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2]
图5为图4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3]
图6为俯视方向上套块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7为俯视方向上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结合图1至图7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0046]
本发明涉及一种林下白茶老树培育工艺,下面将结合本发明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47]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林下白茶老树培育工艺,如附图1-附图7所示的所述林下白茶老树培育工艺,其工艺步骤包括:
[0048]
1.林地清理:林地清理是整地苗木定植前的准备工作;其方法是对林冠下杂草、杂竹进行全面割除,结合松材线虫防治清除马尾松,全部保留原有林木;要求草蔸紧贴地面,杂竹蔸高低于5cm,割除的地被物进行粉碎处理;
[0049]
2.剥离腐殖土:将拟挖穴位置的地表腐殖土和表层土剥离,放置旁边;
[0050]
3.挖穴:
[0051]
(1)穴标准:穴径30cm,穴深30cm;
[0052]
(2)穴距:没有林木的空地株行距为2.0m
×
2.0m,稀疏林地根据原有林木分布情况,采取“见缝插针”方式挖穴,控制合理密度;
[0053]
4.施基肥:每穴施天然有机肥2kg,与腐殖土混合拌均匀后,作基肥施入穴内,回填一层表土;
[0054]
5.苗木移植:
[0055]
(1)苗木标准:树高120cm以上,冠幅50cm以上,土球直径大于25cm;茶苗无检疫性病虫害,树龄30年以上,品种纯正;
[0056]
(2)苗木保护:苗木出圃时,对苗木进行适当修剪,以减少水分蒸腾,对土球进行保护,装车、运输和搬运时,确保土球不松不散;运输车辆有通风管道和遮阳措施,防止苗木闷热致死;
[0057]
(3)移植时间:10月~12月;
[0058]
(4)茶苗移植:将带土球的苗木小心竖直放入定植穴,用表土层固定、压实,培土略高于周边表土,使穴内雨后不积水,移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
[0059]
6.覆盖:用粉碎的杂草、杂竹覆盖保湿。夏秋季可以保湿降温,冬天可以保温防寒;
[0060]
7.茶树管理:按有机茶标准进行管理:茶树自然生长,不修剪,保持原有自然生长的特征特性,每年割除穴边杂草、杂竹,定时浇水施肥;
[0061]
8.茶叶采摘:项目投产前期采摘应该做到多留少采,培养好好树冠。盛产茶树春季采摘1芽2叶的嫩梢,夏秋茶留养为主;
[0062]
9.茶叶加工:产品按照有机茶标准制作加工;
[0063]
在工艺步骤7中的定时浇水施肥工序,本例设计一白茶老树培育组件进行辅助完成,以在林下不便利用大型农用机械的情况下辅助完成对于茶树的浇水施肥工作。
[0064]
有益的,如附图2至附图7所示的所述白茶老树培育组件,所述白茶老树培育组件包括水箱101,所述水箱101内上下贯穿且开口向左的设置有主干卡槽103,所述主干卡槽103的周侧弧形内壁内设置有用于储水的储水箱102,所述水箱101 的下侧设置有套块108,所述套块108内上下贯穿且开口向左的设置有与所述主干卡槽103位置相对的主干卡槽a109,所述主干卡槽a109的右侧端面与所述水箱101的下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体
117;
[0065]
所述主干卡槽a109的周侧弧形内壁内设置有环形槽111,所述环形槽111 内填充有具有渗水性的渗透棉体112,所述套块108右侧且位于所述连接柱体117 内设置有水槽118,所述水槽118与所述环形槽111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渗水孔阀门114,所述渗水孔阀门114内固定设置有阀门114,当所述阀门114受到水压达到预设值时所述阀门114开启并将所述水槽118内的水排入所述渗透棉体 112内;
[0066]
所述储水箱102靠近下侧内壁的右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块a121,所述固定块a121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块b126,所述水槽118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调节滑槽161,所述调节滑槽161内可滑动的设置有调节滑块137,所述调节滑块137的左侧面上设置有一楔形的楔形透水槽135,所述调节滑槽161 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卡接在所述楔形透水槽135内且可与所述楔形透水槽135内壁之间滑动连接的楔形固定块136,通过调整所述楔形固定块136与所述调节滑块137的位置关系可控制水量,所述调节滑槽161与所述储水箱102之间通过通孔124连通;
[0067]
所述调节滑槽161上侧且位于所述固定块a121内设置有传动槽122,所述传动槽122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传动齿轮123,所述传动齿轮123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传动轴128,所述传动轴128的一端延伸入所述调节滑槽161内并固定设置有螺纹杆133,所述螺纹杆133延伸入所述调节滑块137内的螺纹孔134内且与所述螺纹孔134内壁之间螺纹连接,通过带动所述传动齿轮12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调节滑块137升降可控制浇灌水量;
[0068]
所述水箱101右侧面上设置有肥料添加组件,通过所述肥料添加组件可向所述水槽118内添加肥料以便进行施肥。
[0069]
有益的,如附图2至附图5所示的所述肥料添加组件,所述肥料添加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水箱101右侧端面上的肥料箱104,所述肥料箱104内设置有用于储存肥料的肥料储存箱105,所述肥料储存箱105下端连接有一输送肥料的输送管106;
[0070]
所述连接柱体117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凸块141,所述凸块141内设置有滑道145,所述滑道145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进料槽143,所述输送管106的出料端与所述进料槽143的进料端相连,所述滑道145的左侧内壁内与所述水槽118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楔形槽142,所述楔形槽142为楔形且所述滑道145与所述楔形槽142均为倾斜设置,所述滑道145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滑块146,所述滑块146与所述滑道145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44,所述滑块146内设置有贯穿孔147;
[0071]
所述滑块146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可在所述楔形槽142内滑动的牵引块 148;
[0072]
所述牵引块148左侧端面与所述水槽118的左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绳116,所述绳116上套设有一密度小于水的浮力牵引块115,通过所述浮力牵引块115 可使得在所述水槽118液面的控制下可带动所述牵引块148及所述滑块146可在所述滑道145内滑动进而实现肥料的添加。
[0073]
有益的,所述套块108右侧部分的端面与所述水箱101下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弧形的方向限制板107,所述方向限制板107用于限制所施加水分及肥料所流淌的方向,提高茶树吸收率。
[0074]
有益的,所述传动槽122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开口槽132,所述开口槽132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轮123啮合连接的转圜131,所述转圜131的侧面
上及所述水箱101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刻度,通过刻度相对便于使用人员调整浇灌水量的大小。
[0075]
有益的,如附图2所示,所述储水箱102右侧内壁内设置有一缺口槽151,所述缺口槽151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翻板152,所述翻板152前后侧端面与所述缺口槽151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可折叠且防水的折叠板153,在使用时,转动所述使得所述折叠板153展开即可通过所述翻板152对雨水进行接收。
[0076]
在通过所述白茶老树培育组件对茶树进行培育养护时:
[0077]
在将老茶树进行移植并进行栽种时,将茶叶主茎套在所述主干卡槽103及所述主干卡槽a109内,并使得所述套块108的下侧端面与茶树根部抵接,此时对茶树进行栽种,在栽种时,将培土掩埋至连接柱体117与所述水箱101连接处以上且低于所述转圜131部位的高度;
[0078]
完成栽种后,使用人员向所述储水箱102内填充水分,并向所述肥料储存箱 105内填充粉状或小颗粒状肥料,并通过转动所述转圜131,进而带动所述传动齿轮12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传动轴128及所述螺纹杆133转动,进而调整所述调节滑块137高度,进而调整所述楔形固定块136与所述楔形透水槽135之间空间大小以调整渗水量大小;
[0079]
在所述水槽118内水量达到所述阀门114预设值时所述阀门114开启并将所述水槽118内的水通过所述渗水孔阀门114排入所述环形槽111内对所述渗透棉体112进行浸润,进而通过所述渗透棉体112对茶树根部进行浸润,并从茶树主根部向四周扩散至分根部,而在所述水槽118内水位下降时,所述浮力牵引块115 下坠并牵引所述滑块146向左侧移动,并将落入所述贯穿孔147内的肥料带入所述水槽118内,待下次进水时所述滑道145逐渐复位并对肥料进行溶解,同样肥料从茶树主根部向四周扩散至分根部,增加肥料的吸收率;
[0080]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将所述翻板152开启,即可在雨天时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加以利用。
[008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使用时,使用人员仅需将所述培育装置与所种植的白茶老茶树一起进行掩埋,在白茶生长过程中,通过本装置可以预设速度对白茶根部进行润湿浇水,并伴随肥料一起施加至白茶根部,较以往大量浇水方式相比,以往大量浇水势必会导致大量水分流失,茶树真正利用的仅是少量,因此对于农户在林下搬运水不便的情况下带来更多的劳动量,同样,本装置采用多次少量施肥的方式对肥料进行添加,较以往大量施肥的方式相比,增加了肥料的利用率,且减小周围杂草对于肥料的吸收,抑制杂草生长,减小后续除草难度。
[0082]
通过以上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根据工作模式做出各种改变。
技术特征:1.一种林下白茶老树培育工艺,其工艺步骤包括:步骤1.林地清理;步骤2.剥离腐殖土:将拟挖穴位置的地表腐殖土和表层土剥离,放置旁边;步骤3.挖穴:(1)穴标准:穴径30cm,穴深30cm;(2)穴距:没有林木的空地株行距为2.0m
×
2.0m,稀疏林地根据原有林木分布情况,采取“见缝插针”方式挖穴,控制合理密度;步骤4.施基肥:每穴施天然有机肥2kg,与腐殖土混合拌均匀后,作基肥施入穴内,回填一层表土;步骤5.苗木移植:(1)苗木标准:树高120cm以上,冠幅50cm以上,土球直径大于25cm;茶苗无检疫性病虫害,树龄30年以上,品种纯正;(2)苗木保护:苗木出圃时,对苗木进行适当修剪,以减少水分蒸腾,对土球进行保护,装车、运输和搬运时,确保土球不松不散;运输车辆有通风管道和遮阳措施,防止苗木闷热致死;(3)移植时间:10月~12月;(4)茶苗移植:将带土球的苗木小心竖直放入定植穴,用表土层固定、压实,培土略高于周边表土,使穴内雨后不积水,移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步骤6.覆盖:用粉碎的杂草、杂竹覆盖保湿。夏秋季可以保湿降温,冬天可以保温防寒;步骤7.茶树管理:按有机茶标准进行管理:茶树自然生长,不修剪,保持原有自然生长的特征特性,每年割除穴边杂草、杂竹,定时浇水施肥;步骤8.茶叶采摘:项目投产前期采摘应该做到多留少采,培养好树冠;盛产茶树春季采摘1芽2叶的嫩梢,夏秋茶留养为主;步骤9.茶叶加工:产品按照有机茶标准制作加工;在工艺步骤7中的定时浇水施肥工序,本例设计一白茶老树培育组件进行辅助完成,以在林下不便利用大型农用机械的情况下辅助完成对于茶树的浇水施肥工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下白茶老树培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茶老树培育组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内上下贯穿且开口向左的设置有主干卡槽,所述主干卡槽的周侧弧形内壁内设置有用于储水的储水箱,所述水箱的下侧设置有套块,所述套块内上下贯穿且开口向左的设置有与所述主干卡槽位置相对的主干卡槽a,所述主干卡槽a的右侧端面与所述水箱的下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体;所述主干卡槽a的周侧弧形内壁内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填充有具有渗水性的渗透棉体,所述套块右侧且位于所述连接柱体内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与所述环形槽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渗水孔阀门,所述渗水孔阀门内固定设置有阀门;所述储水箱靠近下侧内壁的右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块a,所述固定块a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块b,所述水槽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调节滑槽,所述调节滑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调节滑块,所述调节滑块的左侧面上设置有一楔形的楔形透水槽,所述调节滑槽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卡接在所述楔形透水槽内且可与所述楔形透水槽内壁之间滑动连接的楔形固定块,所述调节滑槽与所述储水箱之间通过通孔连通;
所述调节滑槽上侧且位于所述固定块a内设置有传动槽,所述传动槽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延伸入所述调节滑槽内并固定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延伸入所述调节滑块内的螺纹孔内且与所述螺纹孔内壁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水箱右侧面上设置有肥料添加组件,通过所述肥料添加组件可向所述水槽内添加肥料以便进行施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林下白茶老树培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添加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水箱右侧端面上的肥料箱,所述肥料箱内设置有用于储存肥料的肥料储存箱,所述肥料储存箱下端连接有一输送肥料的输送管;所述连接柱体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内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进料槽,所述输送管的出料端与所述进料槽的进料端相连,所述滑道的左侧内壁内与所述水槽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楔形槽,所述楔形槽为楔形且所述滑道与所述楔形槽均为倾斜设置,所述滑道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道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滑块内设置有贯穿孔;所述滑块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可在所述楔形槽内滑动的牵引块;所述牵引块左侧端面与所述水槽的左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绳,所述绳上套设有一密度小于水的浮力牵引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林下白茶老树培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块右侧部分的端面与所述水箱下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弧形的方向限制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林下白茶老树培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槽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的转圜,所述转圜的侧面上及所述水箱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刻度。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林下白茶老树培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右侧内壁内设置有一缺口槽,所述缺口槽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前后侧端面与所述缺口槽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分别连接有一可折叠且防水的折叠板。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林下白茶老树培育工艺,所述白茶老树培育组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内上下贯穿且开口向左的设置有主干卡槽,所述主干卡槽的周侧弧形内壁内设置有用于储水的储水箱,所述水箱的下侧设置有套块,所述套块内上下贯穿且开口向左的设置有与所述主干卡槽位置相对的主干卡槽A,所述主干卡槽A的右侧端面与所述水箱的下侧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体,本例旨在提出一种对于白茶老树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工艺流程,并提出了一种在老茶培育过程中,可协助种植管理人员解决对于茶树培育过程中在林下无法使用大型搬运设备的前提下需要时常浇水施肥的困难。下需要时常浇水施肥的困难。下需要时常浇水施肥的困难。
技术研发人员:陈李林 付明峰 邓子良 史凡 王星宇 林昌进 高晓寒 刘琪 孙威江 尤民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农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9.26
技术公布日:2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