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循环设备和集装箱。
背景技术:2.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常规能源供应不足、化石能源过度开采使我国能源系统面临多重压力,如何高效绿色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的重点关注项目,氢气能源因其具有零污染、零排放、无次生污染等多重优点,受到新能源行业的广泛关注。
3.目前氢气来源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和水电解制氢等方式,其中碱性水电解制氢作为一种成本低、技术成熟的制氢方式,备受行业青睐。用于碱性水电解的电解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启动,如果在极寒地区则会导致设备启动需要很长的时间,提高设备的能耗且对氢产品的纯度也有不利影响,因此在设备启动前需要提升制氢设备周围环境的温度。同时,启动后经过长时间的制氢过程,制氢设备会产生大量的热,同时也会有少量的氢气泄漏,如果不能及时对设备降温以及排出系统内的氢气,则存在氢气爆炸、燃烧等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循环设备和集装箱,以至少解决现有的集装箱无法灵活进行温度调节,导致其使用场景受限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循环设备,用于流通集装箱内的空气,所述空气循环设备包括通风管道和换向装置;
7.所述换向装置设置于所述通风管道的端部,与所述通风管道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风道,所述风道用于与所述集装箱进行循环通风;
8.所述换向装置设置有多个风口,所述换向装置通过切换不同的所述风口,以使所述空气循环设备处于内循环状态或外循环状态;
9.在所述内循环状态下,所述集装箱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阻隔,在所述外循环状态下,所述集装箱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流通。
10.可选地,多个所述风口包括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
11.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二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风口与所述第四风口相对设置;
12.所述第一风口用于与所述集装箱连通,所述第三风口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第四风口用于与外界大气连通;
13.在所述内循环状态下,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三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第四风口连通;
14.在所述外循环状态下,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
第三风口连通。
15.可选地,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第三风口连接有过滤网。
16.可选地,所述空气循环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
17.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在所述内循环状态下,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18.可选地,所述空气循环设备还包括风机;
19.所述风机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所述风机用于从所述风口抽取空气。
20.可选地,所述通风管道为立式管道,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风机均设置于所述通风管道靠近地面的一侧。
21.可选地,所述换向装置包括壳体和换向板;
22.所述换向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换向板在所述壳体内转动,以将不同的所述风口连通。
23.可选地,在所述内循环状态或外循环状态下,所述换向板的两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
24.可选地,所述换向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密封垫。
25.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循环设备。
2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循环设备和集装箱具有以下优势:
27.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由通风管道和换向装置形成风道,对集装箱内部进行循环通风,通过切换换向装置的不同风口,使空气循环设备处于内循环状态或外循环状态,在内循环状态下,集装箱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阻隔,实现集装箱内部被加热的空气不泄露,提高集装箱内的温度,保证制氢设备正常启动;在外循环状态下,集装箱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流通,实现集装箱内部的降温和氢气浓度的降低,提升制氢过程的安全性。由此可以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灵活调节集装箱内部的温度,使集装箱适用于不同地区,扩大集装箱的使用场景。
28.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相对于现有技术与空气循环设备具备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9.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0.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集装箱的示意图;
31.图2是本实施例中一种换向装置的示意图;
32.图3是本实施例中一种换向装置的主视图;
33.图4是本实施例中换向装置处于内循环状态的示意图;
34.图5是本实施例中换向装置处于外循环状态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集装箱,2-通风管道,3-换向装置,31-第一风口,32-第二风口,33-第三风口,
34-第四风口,35-壳体,36-换向板,4-加热装置,5-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9.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种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种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40.下面通过列举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循环设备和集装箱。
41.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空气循环设备用于流通集装箱1内的空气,所述空气循环设备包括通风管道2和换向装置3;所述换向装置3设置于所述通风管道2的端部,与所述通风管道2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风道,所述风道用于与所述集装箱1进行循环通风;所述换向装置3设置有多个风口,所述换向装置3通过切换不同的所述风口,以使所述空气循环设备处于内循环状态或外循环状态;在所述内循环状态下,所述集装箱1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阻隔,在所述外循环状态下,所述集装箱1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流通。
42.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空气循环设备用于流通集装箱1内的空气,为集装箱1内部的制氢设备提供一个合理的温度环境,以提升制氢过程的安全性。空气循环设备包括通风管道2和换向装置3,通风管道2的内部为中空的腔体,以供空气流通。换向装置3设置于通风管道2的端部,与通风管道2连通,从而换向装置3和通风管道2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风道,风道将集装箱1内部与外界大气环境连通,能够对集装箱1进行循环通风。
43.换向装置3设置有多个风口,空气由风口进出换向装置3,换向装置3通过切换不同的风口,能够使空气循环设备处于内循环状态或外循环状态。在内循环状态下,集装箱1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阻隔,即空气只在封闭的集装箱1内部流通,集装箱1内部被加热的空气不会泄露,因此在内循环状态下,集装箱1内的温度会不断升高。在外循环状态下,集装箱1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流通,集装箱1内部的热量会传递至外界大气中,从而实现集装箱1内部的降温,避免集装箱1内温度过高引发氢气爆炸,从而提升制氢过程的安全性。在一些极寒地区,外界大气温度极低,不利于制氢设备的启动,此时可以将空气循环设备设为内循环状态,设备启动后集装箱1内的温度不断升高,保证制氢设备正常启动。而当制氢设备开始运行后,可以将空气循环设备设为外循环状态,集装箱1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流通,对集装
箱1内部进行降温并降低的氢气浓度,保证制氢设备正常运行。
44.本实施例的空气循环设备由通风管道2和换向装置3形成风道,对集装箱1内部进行循环通风,通过切换换向装置3的不同风口,使空气循环设备处于内循环状态或外循环状态,在内循环状态下,集装箱1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阻隔,集装箱1内部被加热的空气不会泄露,实现集装箱1内部的升温,保证制氢设备正常启动,在外循环状态下,集装箱1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流通,实现集装箱1内部的降温和氢气浓度的降低,提升制氢过程的安全性。由此可以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灵活调节集装箱1内部的温度,使集装箱1适用于不同地区,扩大集装箱1的使用场景。
45.可选地,参照图2至图5,多个所述风口包括第一风口31、第二风口32、第三风口33和第四风口34;所述第一风口31与所述第二风口3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风口33与所述第四风口3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风口31用于与所述集装箱1连通,所述第三风口33与所述通风管道2连通,所述第二风口32和所述第四风口34用于与外界大气连通;在所述内循环状态下,所述第一风口31和所述第三风口33连通,所述第二风口32和所述第四风口34连通;在所述外循环状态下,所述第一风口31和所述第四风口34连通,所述第二风口32和所述第三风口33连通。
46.具体而言,换向装置3的多个风口包括第一风口31、第二风口32、第三风口33和第四风口34,第一风口31与第二风口32相对设置,第三风口33与第四风口34相对设置,为便于空气的流通,换向装置3可以设置为矩形结构。第一风口31与集装箱1连通,集装箱1内部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风口31流入换向装置3中,第三风口33与通风管道2连通,即换向装置3通过第三风口33与通风管道2之间形成了用于对集装箱1进行循环通风的风道,第二风口32和第四风口34相邻,且与外界大气连通,换向装置3通过第二风口32和第四风口34与外界环境进行空气交换。
47.如图4所示,在空气循环设备处于内循环状态下,第一风口31和第三风口33连通,第二风口32和第四风口34连通,可以在换向装置3内设置挡板,在内循环状态下遮挡第二风口32和第四风口34,使第二风口32和第四风口34不能进行空气流通,空气只从第一风口31和第三风口33流通,也可以直接将第二风口32和第四风口34设置为可开闭风口,在内循环状态下关闭第二风口32和第四风口34,空气只从第一风口31和第三风口33流通。该状态下,集装箱1内部的空气通过第一风口31流入换向装置3中,之后再通过第三风口33流入通风管道2的风道中,由于通风管道2的风道与集装箱1内部也为连通状态,空气则又从风道流入集装箱1内部,由此实现了集装箱1内部空气的循环。由于热空气相较于冷空气会向上流动,因此换向装置3可以设置于通风管道2的上部,集装箱1上部的热空气通过第一风口31流入换向装置3后,再经过第三风口33沿着通风管道2向下流动,最终流入集装箱1下部,完成集装箱1内部空气的循环流通。
48.如图5所示,在空气循环设备处于外循环状态下,第一风口31和第四风口34连通,第二风口32和第三风口33连通,四个风口均进行空气流通,但是第一风口31和第四风口34之间流通的空气与第二风口32和第三风口33之间流通的空气处于不同的通路中,可以在换向装置3内部设置挡板,将第一风口31、第四风口34和第二风口32、第三风口33隔绝开,使两个通路中的空气不会发生交融。该状态下,集装箱1内上部的热空气通过第一风口31流入换向装置3中,直接通过换向装置3的第四风口34流出,为保证集装箱1内空气压强的稳定,外
界环境中的空气通过第二风口32流入换向装置3内,再通过第三风口33流入通风管道2的风道中,经由通风管道2流入集装箱1下部,由此实现集装箱1内部空气与外界大气的循环流通。
49.本实施例的空气循环设备通过换向装置3四个风口的设置,实现了内循环状态与外循环状态的切换,极大的便利了集装箱1内温度的调节。
50.可选地,所述第二风口32和所述第三风口33连接有过滤网。
51.具体而言,第二风口32和第三风口33连接有过滤网,第二风口32为外部空气的进风口,第三风口33风道的进风口,因此为第二风口32和第三风口33连接过滤网,过滤空气中颗粒物杂质或灰尘,保证集装箱1内流入干净的空气,减小集装箱1内制氢设备的积灰程度,延长制氢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制氢质量。
52.可选地,参照图1,所述空气循环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4;所述加热装置4与所述通风管道2连通,在所述内循环状态下,所述加热装置4对所述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53.具体而言,空气循环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4,加热装置4与通风管道2连通,在空气循环设备处于内循环状态下,加热装置4进行工作,对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得经过风道流入集装箱1内的空气为热空气,从而加快集装箱1内的升温速度,使集装箱1内的温度快速达到供制氢设备正常运行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外循环状态下,加热装置4处于关闭状态,不进行制热。
54.可选地,参照图1,所述空气循环设备还包括风机5;所述风机5与所述通风管道2连通,所述风机5用于从所述风口抽取空气。
55.具体而言,由于风道中的风来自集装箱1或外界环境,当集装箱1内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一致时,集装箱1内的空气流入换向装置3的速度会非常缓慢,因此设置风机5与通风管道2连通,风机5能够从换向装置3的风口抽取空气,为加快空气的流动,使集装箱1内部的空气持续处于流动状态。
56.可选地,参照图1,所述通风管道2为立式管道,所述加热装置4和所述风机5均设置于所述通风管道2靠近地面的一侧。
57.具体而言,通风管道2为立式管道,加热装置4和风机5均设置于通风管道2靠近地面的一侧,即加热装置4和风机5位于集装箱1下部的位置,由于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在内循环状态下,加热装置4位于集装箱1下部产生的热空气可以直接进入集装箱1内的下部位置,进而从集装箱1内的下部位置向上流动至集装内的上部位置,实现对集装箱1的升温,从而提高加热装置4的制热效率。风机5位于集装箱1下部,与集装箱1内部连通,风经抽风过程中可以加速风道内的空气流速,进一步提升空气循环效率。
58.可选地,参照图2至图5,所述换向装置3包括壳体35和换向板36;所述换向板36设置于所述壳体35内,与所述壳体35转动连接,所述换向板36在所述壳体35内转动,以将不同的所述风口连通。
59.具体而言,换向装置3包括壳体35和换向板36,壳体35的硬度及刚性较好,壳体35除了风口的部位,其与部位均为封闭式结构,即空气只通过风口进出壳体35。换向板36为一个硬质板件,设置于壳体35内,换向板36的两端与壳体35的内壁转动连接,示例性地,可以在壳体35的内壁上设置一个轴座,换向板36与轴座转动连接,从而能在壳体35内转动,当换向板36处于图4所示的位置时,可以将第一风口31和第三风口33连通,第二风口32和第四风
口34连通,使空气循环设备处于内循环状态,当换向板36处于图5所示的位置时,可以将第一风口31和第四风口34连通,第二风口32和第三风口33连通,使空气循环设备处于外循环状态。
60.可选地,参照图4和图5,在所述内循环状态或外循环状态下,所述换向板36的两端与所述壳体35的内壁抵接。
61.具体而言,在空气循环设备为集装箱1流通空气的过程中,无论其处于内循环状态还是外循环状态,换向板36的两端均与壳体35的内壁抵接,从而将壳体35分隔为了两个通道,两个通道的空气相互隔绝,避免出现漏风现象,从而提升空气流通效率。
62.可选地,所述换向板36的两端均设置有密封垫。
63.具体而言,换向板36的两端均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可以为橡胶垫、硅胶垫、树脂垫、泡棉垫等,具备一定的弹性,在换向板36两端与壳体35抵接后,密封垫能对换向板36两端与壳体35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进一步加强两个通道间空气的隔绝效果,提升空气流通效率。
64.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循环设备。
65.具体而言,集装箱安装有前述的空气循环设备,集装箱通过空气循环设备可以实现空气内循环流通或外循环流通,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通过空气内循环流通为集装箱升温,保证制氢设备正常运行,在外界环境温度适宜时,通过空气外循环流通为集装箱降温,提升制氢过程的安全性。安装有空气循环设备的集装箱可以适用于不同地区,扩大了集装箱的适用场景。
66.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空气循环设备,用于流通集装箱内的空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设备包括通风管道和换向装置;所述换向装置设置于所述通风管道的端部,与所述通风管道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风道,所述风道用于与所述集装箱进行循环通风;所述换向装置设置有多个风口,所述换向装置通过切换不同的所述风口,以使所述空气循环设备处于内循环状态或外循环状态;在所述内循环状态下,所述集装箱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阻隔,在所述外循环状态下,所述集装箱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流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风口包括第一风口、第二风口、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二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风口与所述第四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风口用于与所述集装箱连通,所述第三风口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第四风口用于与外界大气连通;在所述内循环状态下,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三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第四风口连通;在所述外循环状态下,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第三风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第三风口连接有过滤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在所述内循环状态下,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设备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所述风机用于从所述风口抽取空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为立式管道,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风机均设置于所述通风管道靠近地面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包括壳体和换向板;所述换向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换向板在所述壳体内转动,以将不同的所述风口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循环状态或外循环状态下,所述换向板的两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密封垫。10.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循环设备。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循环设备和集装箱,空气循环设备用于流通集装箱内的空气,空气循环设备包括通风管道和换向装置;换向装置设置于通风管道的端部,与通风管道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风道,风道用于与集装箱进行循环通风;换向装置设置有多个风口,换向装置通过切换不同的风口,以使空气循环设备处于内循环状态或外循环状态;在内循环状态下,集装箱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阻隔,在外循环状态下,集装箱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流通。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循环设备可以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灵活调节集装箱内部的温度,使集装箱适用于不同地区,扩大集装箱的使用场景。集装箱的使用场景。集装箱的使用场景。
技术研发人员:张珂 朱琛 计策 巨攀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9
技术公布日:2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