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公开涉及壳体密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2.客车厂家为拓展产品市场,产品车型系列每年不断扩展,各种控制器很多,但由于结构设计及压铸件制造的工艺限制等原因,造成密封结构的施工难度比较大,密封效果难以达到要求,或者耐久性不佳,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造成防护等级下降,从而影响到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控制器,该壳体组件能够提高上盖体和下盖体之间密封效果,提高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盖体,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围绕所述上盖体的周缘设置的第一凸起部;下盖体,位于所述上盖体的下方且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围绕所述下盖体的周缘设置的第二凸起部;以及密封层,所述上盖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下盖体,且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与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相对布置,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交错布置,所述密封层设置在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和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之间。
5.可选地,在垂直于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和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顶端。
6.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侧壁上形成有自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底端朝向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且向外倾斜延伸的第一引导斜面。
7.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侧壁上形成有自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顶端朝向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且向外倾斜延伸的第二引导斜面。
8.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部的数量为多个且自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自外向内间隔地布置,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数量为多个且自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自外向内间隔地布置。
9.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多个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
10.可选地,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凸出于下表面的延伸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延伸部的底面上。
11.可选地,所述上盖体设置有围绕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的边缘向下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和所述延伸部之间形成泄水槽,所述下盖体的边缘与所述翻边之间具有连通于所述泄水槽的排水间隙。
12.可选地,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具有开设于所述泄水槽中的内凹的螺纹孔,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具有与所述螺纹孔位置相对的通孔,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后螺纹连接于所述
螺纹孔。
13.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采用上述可选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提供的壳体组件,通过在上盖体的下表面设置第一凸起部,在下盖体的上表面设置第二凸起部,且在上盖体和下盖体连接时,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交错布置,能够挤压铺设在上盖体和下盖体之间的密封层,并使得密封层形成类似波浪的形状,以减小甚至避免孔洞或流挂,达到更好地密封效果。
15.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壳体组件局部剖视图;
18.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壳体组件的螺栓连接处的局部剖视图;
19.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壳体组件的上盖体的局部立体图;
20.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壳体组件的下盖体的局部立体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上盖体;11-第一凸起部;12-延伸部;13-翻边;14-泄水槽;141-排水间隙;15-螺纹孔;111-第一引导斜面;112-第一凸起;113-第二凸起;2-下盖体;21-第二凸起部;211-第二引导斜面;212-第三凸起;213-第四凸起;22-通孔;3-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24.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可参考图1或图2中图面的上、下,“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25.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客车厂家为拓展产品市场,产品车型系列每年不断扩展,各种控制器很多,但由于结构设计及压铸件制造的工艺限制等原因,造成密封结构的施工难度比较大,密封效果难以达到要求,或者耐久性不佳,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造成防护等级下降,从而影响到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
26.基于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参考图1至图4所示,该壳体组件包括:上盖体1,上盖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围绕上盖体1的周缘设置的第一凸起部11;下盖体2,位于上盖体1的下方且下盖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围绕下盖体2的周缘设置的第二凸起部21;以及密封层3,上盖体1可拆卸地连接于下盖体2,且上盖体1的下表面与下盖体2的上表面相对布置,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21交错布置,密封层3设置在上盖体1的下表面和下盖体2的上表面之间。
2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上盖体1的下表面设置第一凸起部11,在下盖体2的上
表面设置第二凸起部21,且在上盖体1和下盖体2连接时,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21交错布置,能够挤压铺设在上盖体1和下盖体2之间的密封层3,并使得密封层3形成类似波浪的形状,以形成多道阻挡,并压实密封层3以减小甚至避免孔洞或流挂,达到更好地密封效果。
28.该壳体组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应用于任意合适的场景,例如,该壳体组件可以应用于控制器的壳体,以用于将控制器内部组件密封形成密封结构,以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29.密封层3可以采用密封胶,在壳体组件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密封胶施打在下盖体2的上表面上,然后上盖体1与下盖体2扣合,以通过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21挤压密封胶,使其形成类似波浪的形状,以提高密封效果。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2所示,在垂直于上盖体1的下表面和下盖体2的上表面的方向上,第一凸起部11的底端低于第二凸起部21的顶端。此种方式在上盖体1和下盖体2扣合时,两者之间形成交错的类似齿形的结构,可以保证施打的密封胶呈波浪形状,不会造成空洞或流挂。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3所示,第一凸起部11的侧壁上形成有自第一凸起部11的底端朝向上盖体1的下表面且向外倾斜延伸的第一引导斜面111,通过此种布置方式,在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21交错挤压的过程中,可使密封层3完全贴合在第一凸起部11和上盖体1的表面,以进一步减小甚至避免空洞现象,增强密封效果。
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图4所示,第二凸起部21的侧壁上形成有自第二凸起部21的顶端朝向下盖体2的上表面且向外倾斜延伸的第二引导斜面211,通过此种布置方式,在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21交错挤压的过程中,可使密封层3完全贴合在第二凸起部21和下盖体2的表面,以进一步减小甚至避免空洞现象,增强密封效果。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4所示,第一凸起部11的数量为多个且自上盖体1的下表面自外向内间隔地布置,第二凸起部21的数量为多个且自下盖体2的上表面自外向内间隔地布置,通过此种布置方式,增大了密封胶的施胶面积,使上盖体1与下盖体2咬合时更为牢固,密封性更好。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多个第一凸起部11包括第一凸起112和第二凸起113,多个第二凸起部21包括第三凸起212和第四凸起213,第三凸起212和第四凸起213位于第一凸起112和第二凸起113之间,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112和第二凸起113包裹住第三凸起212和第四凸起213,达到上盖体1与下盖体2扣合的状态。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上盖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凸出于下表面的延伸部12,第一凸起部11设置在延伸部12的底面上,通过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将壳体组件内部空间进一步扩大,例如可以扩大壳体组件在上下方向的内部空间,该上下方向可以参考图1中图面的方向。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2所示,上盖体1设置有围绕上盖体1的下表面的边缘向下延伸的翻边13,翻边13和延伸部12之间形成泄水槽14,下盖体2的边缘与所述翻边13之间具有连通于泄水槽14的排水间隙141,在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中,翻边13垂直于上盖体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矩形泄水槽14,使用此种布置方式,上部有小的空腔,进入上下盖之间的水可以流动和排出,不会在密封槽处堆积,避免长时间使用后造成密封失效。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图3、图4所示,上盖体1的下表面具有开设于泄水槽14中的内凹的螺纹孔15,下盖体2的上表面具有与螺纹孔15位置相对的通孔22,紧固件穿过通孔22后螺纹连接于螺纹孔15,通过此种连接方式,可将上盖体1与下盖体2通过螺纹加强连接,提高固定性,同时经由螺纹连接处进入的水会通过泄水槽14以及排水间隙141排出,不会使水流入壳体组件内部而影响例如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等。此外,紧固件可以是例如螺栓或螺钉等螺纹紧固件,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38.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板,壳体采用上述的壳体组件。该控制器可以是应用于客车的各类控制器等,也可以是应用于其它任意合适的应用场景中的控制器,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该控制器具有上述壳体组件的所有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39.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0.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技术特征: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体,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围绕所述上盖体的周缘设置的第一凸起部;下盖体,位于所述上盖体的下方且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围绕所述下盖体的周缘设置的第二凸起部;以及密封层,所述上盖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下盖体,且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与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相对布置,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交错布置,所述密封层设置在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和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和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侧壁上形成有自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底端朝向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且向外倾斜延伸的第一引导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侧壁上形成有自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顶端朝向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且向外倾斜延伸的第二引导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数量为多个且自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自外向内间隔地布置,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数量为多个且自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自外向内间隔地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多个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凸出于下表面的延伸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延伸部的底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设置有围绕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的边缘向下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和所述延伸部之间形成泄水槽,所述下盖体的边缘与所述翻边之间具有连通于所述泄水槽的排水间隙。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具有开设于所述泄水槽中的内凹的螺纹孔,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具有与所述螺纹孔位置相对的通孔,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后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10.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技术总结本公开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控制器,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盖体,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围绕所述上盖体的周缘设置的第一凸起部;下盖体,位于所述上盖体的下方且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围绕所述下盖体的周缘设置的第二凸起部;以及密封层,所述上盖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下盖体,且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与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相对布置,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交错布置,所述密封层设置在所述上盖体的下表面和所述下盖体的上表面之间。该壳体组件能够提高上盖体和下盖体之间密封效果,提高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提高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提高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国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9
技术公布日:2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