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晶体振荡器抗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1月前  35



1.本技术涉及晶体振荡器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型晶体振荡器抗振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电子技术领域,晶体振荡器是非常重要的元器件,它能够为频率源提供基准,为数字电路提供时钟,是整个电子设备工作的基础之一。受到工作特性的限制,晶体振荡器受到振动的干扰后,容易出现输出波形失真的现象。在晶振电路中,其核心器件是石英晶体谐振器,由于石英晶体固有的力频效应和各向异性,导致晶振在振动环境下性能受到较大影响,其振动条件下的动态相位噪声急剧恶化,从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在对振动条件下的应用中,如对晶振的动态工作性能有较高要求,必须对谐振器(或整个晶振器件)采取减震措施。
3.目前行业内主要的减震措施有两类:主动减震和被动减震。主动减震主要采用mems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加速度的变化产生电压变化去控制压控变容二极管补偿由于加速度引起的晶振频率变化,以减小振动对晶振频率稳定性的影响。被动减震应用的是振动隔离技术,采用隔振橡胶、钢丝绳等弹性材料减震。
4.主动减震的成本相较被动减震要高很多,不便于大面积推广,目前多采用被动减震的方式来对晶振进行减震,但目前多数被动减震的方式的阻尼效果较差,使晶振在减震过程中会发生多次晃动,抗振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晶振在减震过程中的晃动,并提升晶体振荡器的抗振性能,进而提升晶体振荡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型晶体振荡器抗振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小型晶体振荡器抗振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晶体振荡器抗振装置,包括晶振本体和安装板,所述晶振本体通过减震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缓冲件和阻尼件,其中,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晶振本体之间,所述缓冲件包括具有密闭腔的缓冲气筒和滑动连接于所述密闭腔内的缓冲活塞,所述缓冲活塞用于将所述密闭腔分隔成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所述缓冲活塞的自由端与所述晶振本体连接;所述阻尼件位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晶振本体之间并与所述缓冲件连通,其中,所述阻尼件与所述晶振本体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缓冲腔变大时,发生膨胀而阻碍所述晶振本体滑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晶体振荡器受到外力作用或者其自身的震动作用时,晶体振荡器会因震动导致其相位噪声变差,通过缓冲活塞可以将晶体振荡器震动时产生的冲击作用力转化为推动缓冲活塞移动的作用力,进而使得缓冲活塞在密闭腔内滑动,当缓冲活塞向靠近安装板的方向滑动时会使第二缓冲腔变小,从而使得第二缓冲腔内的气压增大,同时第一缓冲腔变大,从而使得第一缓冲腔内的气压减少,通过第二缓冲腔和第一
缓冲腔之间的气压差,可以阻止缓冲活塞的移动,当缓冲活塞无法克服第一缓冲腔与第二缓冲腔之间的压力差时,缓冲活塞向晶振本体的方向移动,在缓冲活塞的往复运动后,缓冲活塞每次的移动距离都会因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之间的压力差和阻尼件的阻尼作用而逐渐减小,从而使得晶体振荡器可以逐渐停止震动,进而可以实现晶体振荡器的抗振效果。
8.可选的,所述阻尼件包括阻尼杆、套筒和第一微型气囊,所述阻尼杆一端固设于所述安装板上,且其内部设置有流通腔,所述流通腔通过连通管与所述第二缓冲腔连通;所述套筒一端固设于所述晶振本体,所述阻尼杆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一微型气囊与所述流通腔连接且连通,用于在所述第一缓冲腔变大时,发生膨胀而抵紧于所述套筒的内壁。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缓冲腔被压缩使得第二缓冲腔内的气体压强增大,此时第二缓冲腔内的气体通过连通管进入套筒内的流通腔内,流通腔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并使得阻尼杆外壁上设置的第一微型气囊膨胀,进而使得第一微型气囊抵紧于套筒的内壁上,从而增大了套筒与第一微型气囊的接触面积并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阻止阻尼杆与套筒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实现了减少晶振本体的晃动效果。
10.可选的,所述阻尼杆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微型气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阻尼杆外侧壁上设置的多个第一微型气囊,可以在阻尼杆与套筒发生相对滑动时,相对单个第一微型气囊,多个第一微型气囊同时膨胀与套筒的内壁紧密抵接,不仅可以增大第一微型气囊与套筒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第一微型气囊与套筒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升阻尼杆对套筒的阻尼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单个第一微型气囊的负载,并减少单个第一微型气囊的磨损,从而可以延长第一微型气囊的使用寿命。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微型气囊为环状,且所述第一微型气囊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阻尼杆的轴线共线。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状的第一微型气囊可以使得第一微型气囊内在受到来自第二缓冲腔内的压力时,增大第一微型气囊与套筒内壁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微型气囊膨胀时与套筒的内壁充分接触,从而可以增大第一微型气囊对套筒的摩擦力,进而提升阻尼杆对套筒的阻尼效果,即可以减少晶振本体的晃动,提升晶振本体的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阻尼件还包括连接管,所述套筒内开设有供气体流通的阻尼腔,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气筒的顶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缓冲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套筒连接且与所述阻尼腔连通,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微型气囊和用于容置所述第二微型气囊的容置槽,所述第二微型气囊与所述阻尼腔连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晶振本体受到外力的冲击作用时缓冲活塞会与缓冲气筒发生相对滑动,当缓冲活塞向安装板的方向移动时,第二缓冲腔内的气体压强会由于缓冲活塞的挤压而增大,进而使得流通腔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并使得第一微型气囊膨胀,同时由于缓冲活塞向安装板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缓冲腔的容积增大,进而使得第一缓冲腔内的气体压强减少,使得阻尼腔内的气体压强减小,从而使得套筒内壁上设置的第二微型气囊收缩并凹进容置槽内,此时第一微型气囊膨胀会使得第一微型气囊部分嵌入容置槽内,从而可以增大第一微型气囊与套筒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提升阻尼杆与套筒之间的摩擦力,从
而可以实现阻尼杆对晶振本体的阻尼效果;当缓冲活塞向晶振本体的方向移动时,第一缓冲腔内的气体压强会由于缓冲活塞的挤压而增大,进而使得阻尼腔内的气压增大,并使得套筒内壁上设置的第二微型气囊膨胀,同时,由于缓冲活塞向远离安装板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二缓冲腔的容积增大,从而使得第二缓冲腔内的气体压强减小,进而使得流通腔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并使得阻尼杆上设置的第一微型气囊收缩,并凹进流通腔内,此时第二微型气囊膨胀使得第二微型气囊与阻尼杆的外侧壁紧密抵接,并使得第二微型气囊部分嵌入流通腔内,从而可以增大第二微型气囊与阻尼杆之间的接触面积并提升第二微型气囊与阻尼杆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可以进一步增强套筒对阻尼杆的阻尼效果。
16.可选的,所述第二微型气囊、所述容置槽均设置有多个,且所述第二微型气囊与所述容置槽一一对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多个第二微型气囊。不仅可以在第二微型气囊膨胀时,增大第二微型气囊与阻尼杆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提升第二微型气囊与阻尼杆之间的摩擦力,而且在第二微型气囊收缩时,可以使得第一微型气囊嵌入多个容置槽内,从而可以增大第一微型气囊与套筒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提升第一微型气囊与套筒之间的摩擦力;同时,相较单个第二微型气囊,多个第二微型气囊可以有效减少单个第二微型气囊的载荷,从而可以减少第二微型气囊的磨损,进而可以延长第二微型气囊的使用寿命。
18.可选的,所述晶振本体的底侧四周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缓冲件,每一所述缓冲活塞的自由端均与所述晶振本体的底侧固定连接,且每一所述缓冲气筒的上端均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阻尼腔连通、下端均通过所述连通管与所述流通腔连通。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缓冲件可以增大晶振本体与安装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可以增强晶振本体与安装板之间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减少晶振本体的震动并提升晶振本体的稳定性。
20.可选的,缓冲件还包括缓冲垫板,所述缓冲垫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晶振本体的底侧、所述缓冲活塞的自由端连接,所述缓冲垫板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缓冲活塞自由端的横截面积。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缓冲垫板可以增大缓冲活塞与晶振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减小晶振本体下侧与缓冲活塞的自由端的连接处的压强,进而可以减少缓冲活塞在单位面积上对晶振本体的压力,因此可以增强晶振本体的使用寿命,而且在晶振本体晃动时,缓冲垫板由于其弹性作用可以吸收一部分晶振本体受到的冲击作用力,从而可以提升晶振本体的减震效果。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由于晶体振荡器受到外力作用或者其自身的震动作用时,晶体振荡器会因震动导致其相位噪声变差,通过缓冲活塞可以将晶体振荡器震动时产生的冲击作用力转化为推动缓冲活塞移动的作用力,进而使得缓冲活塞在密闭腔内滑动,当缓冲活塞向靠近安装板的方向滑动时会使第二缓冲腔变小,从而使得第二缓冲腔内的气压增大,同时第一缓冲腔变大,从而使得第一缓冲腔内的气压减少,通过第二缓冲腔和第一缓冲腔之间的气压差,可以阻止缓冲活塞的移动,当缓冲活塞无法克服第一缓冲腔与第二缓冲腔之间的压力差时,缓冲活塞向晶振本体的方向移动,在缓冲活塞的往复运动后,缓冲活塞每次的移动距离都
会因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之间的压力差和阻尼件的阻尼作用而逐渐减小,从而使得晶体振荡器可以逐渐停止震动,进而可以实现晶体振荡器的抗振效果;2.环状的第一微型气囊可以使得第一微型气囊内在受到来自第二缓冲腔内的压力时,增大第一微型气囊与套筒内壁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微型气囊膨胀时与套筒的内壁充分接触,从而可以增大第一微型气囊对套筒的摩擦力,进而提升阻尼杆对套筒的阻尼效果,即可以减少晶振本体的晃动,提升晶振本体的稳定性;3.通过缓冲垫板可以增大缓冲活塞与晶振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减小晶振本体下侧与缓冲活塞的自由端的连接处的压强,进而可以减少缓冲活塞在单位面积上对晶振本体的压力,因此可以增强晶振本体的使用寿命,而且在晶振本体晃动时,缓冲垫板由于其弹性作用可以吸收一部分晶振本体受到的冲击作用力,从而可以提升晶振本体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缓冲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晶振本体;2、安装板;3、减震组件;31、缓冲件;311、缓冲气筒;312、缓冲活塞;313、密闭腔;3131、第一缓冲腔;3132、第二缓冲腔;314、缓冲垫板;32、阻尼件;321、阻尼杆;3211、流通腔;3212、容纳槽;322、套筒;3221、阻尼腔;3222、容置槽;323、第一微型气囊;324、连通管;325、连接管;326、第二微型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小型晶体振荡器抗振装置。参照图1,小型晶体振荡器抗振装置包括晶振本体1、安装板2和减震组件3,晶振本体1通过减震组件3滑动连接于安装板2上。在本实施例中,晶振本体1和安装板2平行设置,减震组件3用于在晶振本体1震动时将晶振本体1震动时产生的能量吸收并转化为例如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达到对晶振本体1进行缓冲并减震的效果。
27.晶振本体1可能因其工作环境受到来自外界的冲击而产生震动或者由于其自身的工作特性而产生震动,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减震组件3中的气体压力差等特性将晶振本体1产生的震动吸收,并将晶振本体1震动产生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而逐渐将晶振本体1产生的震动消除,从而可以实现晶振器件的抗振效果。
28.参照图1和图2,其中,减震组件3包括缓冲件31和阻尼件32,缓冲件31设置于安装板2与晶振本体1之间,缓冲件31包括具有密闭腔313的缓冲气筒311和滑动连接于密闭腔313内的缓冲活塞312,缓冲活塞312用于将密闭腔313分隔成第一缓冲腔3131和第二缓冲腔3132,缓冲活塞312的自由端与晶振本体1连接;阻尼件32位于安装板2和晶振本体1之间并与缓冲件31连通,其中,阻尼件32与晶振本体1连接,用于在第一缓冲腔3131变大时,发生膨胀而阻碍晶振本体1滑动。
29.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与缓冲气筒311垂直设置,第一缓冲腔3131位于密闭腔313靠近晶振本体1的一侧,第二缓冲腔3132位于密闭腔313靠近安装板2的一侧,缓冲活塞312的周侧与密闭腔313的内壁紧密抵接,以保证第一缓冲腔3131、第二缓冲腔3132的密闭性。
30.在晶振本体1震动时,缓冲活塞312的自由端可以将晶振本体1的冲击作用力传递给活塞滑动连接于缓冲气筒311内的一端,晶体振荡器震动时产生的冲击作用力会转化为推动缓冲活塞312移动的作用力,进而使得缓冲活塞312在密闭腔313内滑动,当缓冲活塞312向安装板2的方向移动时,第二缓冲腔3132会不断被缓冲活塞312挤压从而使得第二缓冲腔3132的空间不断变小,由于第二缓冲腔3132密闭且第二缓冲腔3132内的气体总量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第二缓冲腔3132内的气压会随着缓冲活塞312的不断挤压而逐渐增大;同时第一缓冲腔3131由于缓冲活塞312不断向远离晶振本体1的方向移动而使得第一缓冲腔3131的空间不断变大,由于第一缓冲腔3131密闭且第一缓冲腔3131内的气体总量不变,从而使得第一缓冲腔3131内的气压不断减小,此时第一缓冲腔3131内的气体压力小于第二缓冲腔3132内的气体压力,从而在缓冲活塞312的两侧形成压力差,并使得缓冲活塞312受到与其移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因此通过第二缓冲腔3132和第一缓冲腔3131之间的气压差,可以阻止缓冲活塞312继续向安装板2的方向移动,此时缓冲活塞312移动时的动能一部分转化为第一缓冲腔3131、第二缓冲腔3132内的内能,一部分转化为缓冲活塞312与密闭腔313内壁摩擦时产生的内能,从而可以对晶振本体1震动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吸收并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散发,因此实现了对晶振本体1进行减震的目的。
31.缓冲活塞312继续向安装板2的方向移动,第一缓冲腔3131、第二缓冲腔3132的压力差也会逐渐增大,直至缓冲活塞312无法克服第一缓冲腔3131与第二缓冲腔3132之间的压力差时,缓冲活塞312停止向安装板2的方向移动,并在第二缓冲腔3132内的高压和第一缓冲腔3131内的低压产生的压力差的作用下向晶振本体1的方向移动,随后,第二缓冲腔3132的空间逐渐增大,从而使得第二缓冲腔3132内的气体压力逐渐降低,同时第一缓冲腔3131的空间逐渐减小,使得第一缓冲腔3131内的气体压力逐渐增大,直至第一缓冲腔3131内的气体压力大于第二缓冲腔3132内的气体压力,缓冲活塞312继续向晶振本体1的方向移动,直至缓冲活塞312无法克服第一缓冲腔3131内和第二缓冲腔3132内的压力差,缓冲活塞312在其两侧的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安装板2的方向移动。
32.然后继续上述过程,即缓冲活塞312在密闭腔313内做往复运动,而且在缓冲活塞312在密闭腔313内移动时,每次的移动距离都会因缓冲活塞312的部分动能转化为密闭腔313内气体的内能、与密闭腔313侧壁摩擦产生的内能以及因为阻尼件32的阻尼作用而逐渐减小,从而使得晶振本体1可以逐渐停止震动,进而可以实现晶体振荡器的抗振效果。
33.参照图2、图3和图4,缓冲件31还包括缓冲垫板314,缓冲垫板314的两侧分别与晶振本体1的底侧、缓冲活塞312的自由端连接,缓冲垫板314的横截面积大于缓冲活塞312自由端的横截面积。缓冲件31在晶振本体1的底侧四周均匀设置有多个,每一缓冲活塞312的自由端均与晶振本体1的底侧固定连接,且每一缓冲气筒311的上端均通过连接管325与阻尼腔3221连通、下端均通过连通管324与流通腔3211连通。
34.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垫板314的横截面为方形,且缓冲垫板314与晶振本体1连接的一侧由例如橡胶等具有弹性特性的材料制成,缓冲垫板314设置有多个,缓冲垫板314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在晶振本体1的底部。
35.缓冲垫板314可以增大晶振本体1与缓冲活塞312的自由端的接触面积,既可以提升晶振本体1在靠近或者远离安装板2的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且可以减少晶振本体1与缓冲活塞312的自由端连接处的压强,从而可以降低晶振本体1震动时被缓冲活塞312的反作用力损坏的情况;同时缓冲垫板314具有弹性,晶振本体1在震动时,缓冲垫板314可以吸收一部分晶振本体1产生的冲击作用力,并且转化为其自身的弹性势能,而且在缓冲垫板314受力发生形变的过程中,可以将部分冲击力吸收并转化为缓冲垫板314的内能,从而可以提升对晶振本体1的抗震性能。
36.阻尼件32包括阻尼杆321、套筒322和第一微型气囊323,阻尼杆321一端固设于安装板2上,且其内部设置有流通腔3211,流通腔3211通过连通管324与第二缓冲腔3132连通;套筒322一端固设于晶振本体1,阻尼杆321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套筒322内;第一微型气囊323与流通腔3211连接且连通,用于在第一缓冲腔3131变大时,发生膨胀而抵紧于套筒322的内壁。第一微型气囊323在阻尼杆321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且第一微型气囊323为环状,第一微型气囊323的中心轴线与阻尼杆321的轴线共线。
37.在本实施例中,阻尼杆321的外径小于套筒322的内径,阻尼杆321的外壁与套筒322的内壁之间存在缝隙,阻尼杆32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微型气囊323的容纳槽3212;阻尼杆32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第一微型气囊323的容纳槽321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型气囊323的形状还可以为球状等多种形状,容纳槽3212的形状要根据第一微型气囊323的不同形状或大小作相应的调整,本实施例不对第一微型气囊323的形状和大小作具体限定,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晶振本体1所处的具体工作环境来设计不同形状或大小的第一微型气囊323,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第一微型气囊323的阻尼效果。
38.当缓冲活塞312向安装板2的方向移动时,第二缓冲腔3132被压缩使得第二缓冲腔3132内的气体压强增大,此时由于第二缓冲腔3132通过连通管324与阻尼杆321内的流通腔3211连通,第二缓冲腔3132内的气体受到压力会通过连通管324进入流通腔3211内,进而使得流通腔3211内的气体压强增大,使得阻尼杆321外壁上设置的多个环形的第一微型气囊323膨胀,缓冲活塞312在移动过程中会不断压缩第二缓冲腔3132,因此第二缓冲腔3132内和流通腔3211内的气体压强会不断增大,进而使得第一微型气囊323不断膨胀并抵紧于套筒322的内壁,从而增大了套筒322与第一微型气囊323的接触面积并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阻止阻尼杆321与套筒322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实现了减少晶振本体1震动的效果。
39.阻尼件32还包括连接管325,套筒322内开设有供气体流通的阻尼腔3221,连接管325的一端与缓冲气筒311的顶部连接且与第一缓冲腔3131连通、另一端与套筒322连接且与阻尼腔3221连通,套筒32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微型气囊326和用于容置第二微型气囊326的容置槽3222,第二微型气囊326与阻尼腔3221连通;其中,第二微型气囊326、容置槽3222均设置有多个,且第二微型气囊326与容置槽3222一一对应。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325由弹性材料制成且设置有多个,每一连接管325分别与各缓冲气筒311内的第一缓冲腔3131、阻尼腔3221连通。
40.晶振本体1受到外力的冲击作用时,晶振本体1通过缓冲活塞312的自由端将晶振本体1受到的冲击力传递至缓冲活塞312,使得缓冲活塞312会与缓冲气筒311发生相对滑动,当缓冲活塞312向安装板2的方向移动时,第二缓冲腔3132的容积减小,第二缓冲腔3132
内的气体压强会由于缓冲活塞312的挤压而增大,由于阻尼杆321内的流通腔3211通过连通管324与第二缓冲腔3132连通,第二缓冲腔3132内的气体会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连通管324向流通腔3211内流动,进而使得流通腔3211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当流通腔3211内的气体压强逐渐增大时,第一微型气囊323会受到流通腔3211内的气体压力而膨胀,同时由于缓冲活塞312向安装板2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缓冲腔3131的容积增大,进而使得第一缓冲腔3131内的气体压强减小,进而阻尼腔3221内的气体由于压力作用向第一缓冲腔3131内流动,使得阻尼腔3221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套筒322内壁上设置的第二微型气囊326受到阻尼腔3221内的压力而收缩并凹进容置槽3222内,在缓冲活塞312的移动过程中,阻尼腔3221内的气体压强会不断减少,而流通腔3211内的气体压强会不断增大,因此第一微型气囊323会不断收缩而第二微型气囊326会不断膨胀,直至第一微型气囊323的一部分嵌入容置槽3222内,从而可以增大第一微型气囊323与套筒322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提升阻尼杆321与套筒32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实现阻尼杆321对晶振本体1的阻尼效果;当缓冲活塞312向晶振本体1的方向移动时,第一缓冲腔3131内的气体压强会由于缓冲活塞312的挤压而增大,进而使得阻尼腔3221内的气压增大,并使得套筒322内壁上设置的第二微型气囊326膨胀,同时,由于缓冲活塞312向远离安装板2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二缓冲腔3132的容积增大,从而使得第二缓冲腔3132内的气体压强减小,进而使得流通腔3211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并使得阻尼杆321上设置的第一微型气囊323收缩,并凹进容纳槽3212内,此时第二微型气囊326不断膨胀使得第二微型气囊326与阻尼杆321的外侧壁紧密抵接,并使得第二微型气囊326部分嵌入容纳槽3212内,从而可以增大第二微型气囊326与阻尼杆321之间的接触面积并提升第二微型气囊326与阻尼杆32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可以进一步增强套筒322对阻尼杆321的阻尼效果。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小型晶体振荡器抗振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晶振本体1受到冲击或发生震动时,缓冲活塞312会与缓冲气筒311发生相对滑动,当缓冲活塞312向安装板2的方向移动时,第二缓冲腔3132内的气体不断被压缩导致第二缓冲腔3132的气体压强不断增大,由于第二缓冲腔3132与流通腔3211连通,因此流通腔3211内的气体压强也不断提升,从而使得与流通腔3211连通的第一微型气囊323不断膨胀并逐渐向套筒322的内壁方向移动;同时第一缓冲腔3131的容积不断变大导致第一缓冲腔3131内的气体压强不断减小,由于第一缓冲腔3131与阻尼腔3221连通,因此阻尼腔3221内的气体压强不断减少,从而使得与阻尼腔3221连通的第二微型气囊326不断收缩并凹进容置槽3222内;第一微型气囊323不断膨胀直至其一部分嵌入容置槽3222内,从而可以提升阻尼杆321与套筒322发生滑动时的摩擦力,进而可以阻止阻尼杆321和套筒322的相对滑动;当缓冲活塞312向晶振本体1的方向移动时,第一缓冲腔3131内的气体不断被压缩而导致第一缓冲腔3131内的气体压强不断增大,相应的,第二缓冲腔3132内的气体压强会不断减小,从而使得与第一缓冲腔3131连通的第二微型气囊326不断膨胀并不断向阻尼杆321的外壁接近,而与第二缓冲腔3132连通的第一微型气囊323不断收缩,并凹进容纳槽3212内,直至第二微型气囊326膨胀至其一部分嵌入容纳槽3212内,从而可以提升阻尼杆321与套筒322发生滑动时的摩擦力,进而可以阻止阻尼杆321和套筒322的相对滑动。
42.因此无论在缓冲活塞312在向安装板2或晶振本体1的方向上移动时,阻尼杆321上的第一微型气囊323和套筒322上设置的第二微型气囊326通过配合都会产生阻止阻尼杆
321和套筒322发生相对滑动的摩擦力,因此晶振本体1在与安装板2的相对运动过程中的动能会不断被吸收和消耗,进而实现了阻止晶振本体1震动的效果。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型晶体振荡器抗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晶振本体(1)和安装板(2),所述晶振本体(1)通过减震组件(3)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2)上,所述减震组件(3)包括缓冲件(31)和阻尼件(32),其中,所述缓冲件(31)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与所述晶振本体(1)之间,所述缓冲件(31)包括具有密闭腔(313)的缓冲气筒(311)和滑动连接于所述密闭腔(313)内的缓冲活塞(312),所述缓冲活塞(312)用于将所述密闭腔(313)分隔成第一缓冲腔(3131)和第二缓冲腔(3132),所述缓冲活塞(312)的自由端与所述晶振本体(1)连接;所述阻尼件(32)位于所述安装板(2)和所述晶振本体(1)之间并与所述缓冲件(31)连通,其中,所述阻尼件(32)与所述晶振本体(1)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缓冲腔(3131)变大时,发生膨胀而阻碍所述晶振本体(1)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晶体振荡器抗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32)包括阻尼杆(321)、套筒(322)和第一微型气囊(323),所述阻尼杆(321)一端固设于所述安装板(2)上,且其内部设置有流通腔(3211),所述流通腔(3211)通过连通管(324)与所述第二缓冲腔(3132)连通;所述套筒(322)一端固设于所述晶振本体(1),所述阻尼杆(321)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322)内;所述第一微型气囊(323)与所述流通腔(3211)连接且连通,用于在所述第一缓冲腔(3131)变大时,发生膨胀而抵紧于所述套筒(322)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晶体振荡器抗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杆(321)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微型气囊(32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晶体振荡器抗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型气囊(323)为环状,且所述第一微型气囊(32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阻尼杆(321)的轴线共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晶体振荡器抗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32)还包括连接管(325),所述套筒(322)内开设有供气体流通的阻尼腔(3221),所述连接管(325)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气筒(311)的顶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缓冲腔(313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套筒(322)连接且与所述阻尼腔(3221)连通,所述套筒(32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微型气囊(326)和用于容置所述第二微型气囊(326)的容置槽(3222),所述第二微型气囊(326)与所述阻尼腔(3221)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型晶体振荡器抗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型气囊(326)、所述容置槽(3222)均设置有多个,且所述第二微型气囊(326)与所述容置槽(3222)一一对应。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型晶体振荡器抗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晶振本体(1)的底侧四周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缓冲件(31),每一所述缓冲活塞(312)的自由端均与所述晶振本体(1)的底侧固定连接,且每一所述缓冲气筒(311)的上端均通过所述连接管(325)与所述阻尼腔(3221)连通、下端均通过所述连通管(324)与所述流通腔(3211)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晶体振荡器抗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31)还包括缓冲垫板(314),所述缓冲垫板(314)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晶振本体(1)的底侧、所述缓冲活塞(312)的自由端连接,所述缓冲垫板(314)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缓冲活塞(312)自由端的横截面积。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小型晶体振荡器抗振装置,涉及晶体振荡器减震技术领域,其包括晶振本体和安装板,晶振本体通过减震组件滑动连接于安装板上,减震组件包括缓冲件和阻尼件,其中,缓冲件设置于安装板与晶振本体之间,缓冲件包括具有密闭腔的缓冲气筒和滑动连接于密闭腔内的缓冲活塞,缓冲活塞用于将密闭腔分隔成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缓冲活塞的自由端与晶振本体连接;阻尼件位于安装板和晶振本体之间并与缓冲件连通,其中,阻尼件与晶振本体连接,用于在第一缓冲腔变大时,发生膨胀而阻碍晶振本体滑动。本申请具有减少晶振在减震过程中的晃动,并提升晶体振荡器的抗振性能,进而提升晶体振荡器使用寿命的效果。体振荡器使用寿命的效果。体振荡器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孙刚 王淦 汪建英 李相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晶科鑫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4
技术公布日:2023/1/6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