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体框架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xiaoxiao1月前  35



1.本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体框架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人们对汽车驾驶的舒适性、智能性以及使用便利性等各方面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3.目前,汽车的使用便利性仍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比方说,现有技术中,汽车的踏板都是安装在汽车的侧部,其在功能上主要用于辅助司乘人员上下车的作用。然而,对于一些车身较高的汽车,由于离地间隙较大,而行李箱位于前舱靠近前围板的位置,侧方布置的踏板并不利于使用者踩踏以放取行李箱里的物品。
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体框架结构及车辆的新技术方案。
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体框架结构,该车体框架结构包括:
7.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固定于车辆的车身上;
8.前保险杠,所述前保险杠固定于车辆的车身上并位于所述副车架的前侧;
9.踏板,所述踏板包括踏板本体及安装件,所述踏板本体与所述安装件连接,所述安装件固定在所述副车架上;
10.所述踏板至少具有第一位置,且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踏板本体位于所述前保险杠的前侧。
11.可选地,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踏板本体与所述副车架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踏板还具有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踏板本体与所述副车架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踏板本体位于所述前保险杠的下侧。
12.可选地,所述踏板还包括伸缩杆,所述安装件与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踏板本体与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
13.所述伸缩杆可相对所述安装件伸展,以使所述踏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伸缩杆可相对所述安装件收缩,以使所述踏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14.可选地,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安装件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铰接,所述踏板本体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
15.可选地,所述踏板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在所述安装件与所述伸缩杆之间,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伸缩杆伸展或收缩。
16.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连接在所述安装件与所述伸缩杆之间。
17.可选地,所述安装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伸缩杆设置有两个,且所述伸缩杆与所述安装件一一对应连接。
18.可选地,所述前保险杠的底部开设有避让槽,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避让槽用于避让所述踏板本体。
19.可选地,所述踏板本体具有与所述安装件连接的侧表面以及与所述侧表面相邻设置的底表面,所述底表面与所述侧表面之间呈锐角夹角。
20.可选地,所述副车架包括前横梁,所述安装件固定在所述前横梁的前侧。
21.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车体框架结构。
2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23.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体框架结构的汽车,使用者可以从车身前方登上踏板本体取放行李箱中的物品,操作非常方便,提高了汽车使用的便利性。
24.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25.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26.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体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27.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体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28.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体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29.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体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四;
30.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体框架结构中踏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31.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体框架结构中踏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32.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体框架结构中前保险杠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副车架;11、前横梁;12、后横梁;13、左纵梁;14、右纵梁;2、前保险杠;21、避让槽;3、踏板;31、踏板本体;311、侧表面;312、底表面;32、安装件;33、伸缩杆;331、第一连接段;332、第二连接段;34、驱动组件;341、电机;342、第一齿轮;343、第二齿轮;35、第一转轴;36、第二转轴;37、第三转轴;4、车身。
35.01、行李箱。
具体实施方式
36.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37.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38.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
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39.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4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1.参照图1-图7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体框架结构。该车体框架结构包括副车架1、前保险杠2及踏板3,所述副车架1固定于车辆的车身4上;所述前保险杠2固定于车辆的车身4上并位于所述副车架1的前侧;所述踏板3包括踏板本体31及安装件32,所述踏板本体31与所述安装件32连接,所述安装件32固定在所述副车架1上;所述踏板3至少具有第一位置,且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踏板本体31位于所述前保险杠2的前侧。
42.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体框架结构中,踏板3安装在车身4靠前侧的位置处。具体地,踏板3包括踏板本体31和安装件32,安装件32安装于副车架1上;并且,踏板3可以调节至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踏板本体31位于前保险杠2的前侧,亦即,在第一位置,踏板本体31位于车身最前方的位置处。这样,车辆的使用者便可以登上踏板本体31以取放行李箱01里的物品。尤其对于越野车等车身较高的汽车,由于行李箱01位于前舱中间,且位于前保险杠2的后部,其位置较深,而车身较高的汽车离地间隙较大,如果从车身侧面登上踏板取放行李箱中的物品操作会十分不方便。而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体框架结构的汽车,使用者可以从车身前方登上踏板本体31取放行李箱中的物品,操作非常方便,提高了汽车使用的便利性。
43.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1包括前横梁11,所述安装件32固定在所述前横梁11的前侧。
44.更加具体地,副车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横梁11与后横梁12,以及相对设置的左纵梁13与右纵梁14。踏板3的安装件32具体是固定在前横梁11的前侧,即前横梁11背离后横梁12的一侧。
45.上述前侧是指靠近车头的一侧,后侧则是指靠近车尾的一侧。
46.可选地,安装件32与前横梁11采用焊接或者螺接进行固定。
47.参照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踏板本体31与所述副车架1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踏板3还具有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踏板本体31与所述副车架1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踏板本体31位于所述前保险杠2的下侧。
48.在该具体的例子中,踏板3可以调节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踏板本体31位于前保险杠2的下侧,也可以说位于前保险杠2的底部。此时,踏板本体31可以对前保险杠2起到一定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当行车路面不够平整,例如路面存在较高的石块或者路肩等障碍物时,如果发生磕碰的情况,障碍物会首先磕碰到踏板本体31上;因此,踏板本体31可以对前保险杠2及整车底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踏板3磕碰损坏的成本远远低于前保险杠2及整车底盘损坏的成本,因此有利于降低整车的使用成本。
49.可以理解的是,当踏板3调节至第一位置时,踏板本体31并不是位于前保险杠2的正前侧,而是位于前保险杠2的前下侧;这样可以确保踏板3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切换时,踏板本体31不会与前保险杠2发声碰撞。参照图4所示,图中a向即为前侧所指的方向,图中b
向即为下侧所指的方向。
50.此外,前保险杠的材质一般多为塑料材质,其在发生碰撞时很容易碎裂;而踏板本体31为不锈钢材质,踏板本体31在前保险杠2的下侧支撑前保险杠2,这样踏板本体31连同前保险杠2的硬度相比前保险杠2单独的硬度有所提高;如果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踏板本体31支撑着前保险杠2会产生将行人的腿部上抬的作用力,降低汽车碰撞行人后碾压行人的概率,减小对行人的伤害,提高行车安全性。
51.参照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前保险杠2的底部开设有避让槽21,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避让槽21用于避让所述踏板本体31。
52.在该具体的例子中,当踏板3调节至第二位置时,踏板本体31位于与前保险杠2的底部开设的避让槽21相对应的位置处,避让槽21对踏板本体31起到了避让的作用,踏板本体31可至少部分收纳于避让槽21中,这样不仅踏板本体31可以更好地从底部支撑前保险杠2,并且可以使该车体框架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利用更加合理。
53.参照图5-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踏板3还包括伸缩杆33,所述安装件32与所述伸缩杆33的一端连接,所述踏板本体31与所述伸缩杆33的另一端连接;
54.所述伸缩杆33可相对所述安装件32伸展,以使所述踏板3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伸缩杆33可相对所述安装件32收缩,以使所述踏板3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55.在该具体的例子中,踏板3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依靠伸缩杆33的伸展及收缩来实现。当伸缩杆33相对安装件32伸展时,伸缩杆33带动踏板本体31到达相距副车架1较远的第一距离;当伸缩杆33相对安装件32收缩时,伸缩杆33带动踏板本体31到达相距副车架1较近的第二距离。
56.参照图5-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33包括第一连接段331及第二连接段332,所述第一连接段331的一端与所述安装件32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段3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332的一端铰接,所述踏板本体31与所述第二连接段332的另一端连接。
57.在该具体的例子中,伸缩杆33包括与安装件32转动铰接的第一连接段331及与第一连接段331转动铰接的第二连接段332。进一步具体地,安装件32与第一连接段331之间通过第一转轴35转动铰接,第一连接段331与第二连接段332之间通过第二转轴36转动铰接。该伸缩杆33结构简单,伸展及收缩运动的实现方式灵活可靠。
58.可选地,踏板本体31与第二连接段332的另一端采用焊接或者螺接进行固定。
59.参照图5-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踏板3还包括驱动组件34,所述驱动组件34连接在所述安装件32与所述伸缩杆33之间,所述驱动组件34驱动所述伸缩杆33伸展或收缩。
60.在该具体的例子中,为了实现伸缩杆33的电动伸展及收缩,在安装件32与伸缩杆33之间设置驱动组件34,驱动组件34可以驱动伸缩杆33伸展或收缩。
61.参照图5-图6所示,进一步地,驱动组件34例如可以包括电机341、第一齿轮342及第二齿轮343。在伸缩杆33包括第一连接段331及第二连接段332的实施例中,具体可以让第二齿轮343连接至第一转轴35处,而第二齿轮343与第一齿轮342相互啮合,第一齿轮342又通过第三转轴37与电机341连接。电机341转动并带动第一齿轮342转动,第一齿轮342进而带动第二齿轮343转动,第二齿轮343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段331转动,第一连接段331的一端绕着第一转轴35转动、另一端绕着第二转轴36转动,从而实现将踏板本体31从第二位置向
前方推出至第一位置。当电机341反向转动时,即可实现将踏板本体31从第一位置向后方拉回至第二位置。
62.参照图5-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件3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件32相对间隔设置;所述伸缩杆33设置有两个,且所述伸缩杆33与所述安装件32一一对应连接。
63.在该具体的例子中,为了提高伸缩杆33带动踏板本体31运动的稳定性,在靠近踏板本体3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位置处分别设置两个伸缩杆33,并且相应地设置两个安装件32,伸缩杆33与安装件32一一对应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只需要在其中一个安装件32和伸缩杆33之间设置驱动组件34即可实现两个伸缩杆33的同步运动。
64.参照图4、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踏板本体31具有与所述安装件32连接的侧表面311以及与所述侧表面311相邻设置的底表面312,所述底表面312与所述侧表面311之间呈锐角夹角。
65.在该具体的例子中,踏板本体31的底表面312呈现出倾斜设置的形式,这样可以比较贴合前保险杠2的型面。当踏板本体31位于第二位置,即收缩进前保险杠2的底部时,踏板本体31与前保险杠2的整体造型比较协调美观。此外,在行车过程中,气流从底表面312滑过时,该倾斜设置的底表面312有利于减小风阻。
66.此外,在踏板3包括伸缩杆33的实施例中,侧表面311通过伸缩杆33与安装件32连接。
6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体框架结构。
68.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69.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技术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车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1),所述副车架(1)固定于车辆的车身上;前保险杠(2),所述前保险杠(2)固定于车辆的车身上并位于所述副车架(1)的前侧;踏板(3),所述踏板(3)包括踏板本体(31)及安装件(32),所述踏板本体(31)与所述安装件(32)连接,所述安装件(32)固定在所述副车架(1)上;所述踏板(3)至少具有第一位置,且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踏板本体(31)位于所述前保险杠(2)的前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踏板本体(31)与所述副车架(1)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踏板(3)还具有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踏板本体(31)与所述副车架(1)之间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踏板本体(31)位于所述前保险杠(2)的下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3)还包括伸缩杆(33),所述安装件(32)与所述伸缩杆(33)的一端连接,所述踏板本体(31)与所述伸缩杆(3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伸缩杆(33)可相对所述安装件(32)伸展,以使所述踏板(3)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伸缩杆(33)可相对所述安装件(32)收缩,以使所述踏板(3)处于所述第二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3)包括第一连接段(331)及第二连接段(332),所述第一连接段(331)的一端与所述安装件(32)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段(3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332)的一端铰接,所述踏板本体(31)与所述第二连接段(332)的另一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3)还包括驱动组件(34),所述驱动组件(34)连接在所述安装件(32)与所述伸缩杆(33)之间,所述驱动组件(34)驱动所述伸缩杆(33)伸展或收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4)包括电机(341)、第一齿轮(342)及第二齿轮(343);所述电机(341)与所述第一齿轮(342)连接,所述第一齿轮(342)与所述第二齿轮(343)啮合,所述第二齿轮(343)连接在所述安装件(32)与所述伸缩杆(33)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3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件(32)相对间隔设置;所述伸缩杆(33)设置有两个,且所述伸缩杆(33)与所述安装件(32)一一对应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险杠(2)的底部开设有避让槽(21),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避让槽(21)用于避让所述踏板本体(3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本体(31)具有与所述安装件(32)连接的侧表面(311)以及与所述侧表面(311)相邻设置的底表面(312),所述底表面(312)与所述侧表面(311)之间呈锐角夹角。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1)包括前横梁(11),所述安装件(32)固定在所述前横梁(11)的前侧。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体框架结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体框架结构及车辆。该车体框架结构包括副车架、前保险杠及踏板,所述副车架固定于车辆的车身上;所述前保险杠固定于车辆的车身上并位于所述副车架的前侧;所述踏板包括踏板本体及安装件,所述踏板本体与所述安装件连接,所述安装件固定在所述副车架上;所述踏板至少具有第一位置,且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踏板本体位于所述前保险杠的前侧。所述踏板本体位于所述前保险杠的前侧。所述踏板本体位于所述前保险杠的前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元坤 罗俊 曾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9
技术公布日:2023/1/6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