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抓手自动锁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月前  26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人抓手自动锁模机构,属于模具注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近些年来,随着汽车工业及消费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嵌件注塑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在机器人抓手将嵌件放置到模具内的过程中,嵌件可能因为摩擦等阻力而对机器人抓手起到一个反作用力,比如,当机器人抓手将嵌件从上向下放置到模具内时,嵌件可能会对机器人抓手施加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导致机器人抓手无法将嵌件精确植入到模具内,从而影响注塑成品良率。因此,会需要一个锁模机构来对机器人抓手和模具上的锁模扣之间进行锁定。
3.现有的模具上的锁模扣往往以内嵌方式设置在模具内部,通过连杆机构将机器人抓手与锁模扣进行锁定。但是,受模具内部空间及尺寸的限制,内嵌式的锁模扣的尺寸比较小,会造成连杆机构尺寸也较小,进而导致锁紧力较小以及连杆机构容易卡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抓手自动锁模机构,可以解决常规的锁模方式受空间及尺寸的限制,导致锁模机构尺寸较小、锁紧力较小以及锁模机构容易卡死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机器人抓手自动锁模机构,所述自动锁模机构用于所述机器人抓手将嵌件放置到模具内时,与所述模具锁定,所述模具上设置有第一锁扣部;所述自动锁模机构包括:
7.安装板,具有穿孔;
8.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穿设在所述穿孔内,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活动杆沿所述驱动件的轴线方向移动;
9.外壳,与所述安装板固定,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锁模空间;
10.第一锁模组件,位于所述锁模空间内,所述第一锁模组件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相连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另一端和所述活动杆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锁扣部方向倾斜;
11.第二锁模组件,与所述第一锁模组件活动相连,所述第二锁模组件包括第二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一端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另一端的第二锁扣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转动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和所述外壳固定,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块和穿过两个所述连接块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设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第二锁扣部与所述第一锁扣部锁紧,以使所述机器人抓手与所述模具锁定;
12.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锁模组件向下移动,所述连接轴在所述连接孔内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锁扣部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锁扣部朝向靠近所述第一锁扣部方向转
动,以与所述第一锁扣部配合,锁定所述机器人抓手和所述模具。
13.可选地,所述第一锁扣部包括第一卡块,所述第二锁扣部包括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卡块卡持。
14.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均为l形。
15.可选地,所述连接孔为弧形孔,所述弧形孔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锁扣部方向倾斜,所述弧形孔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轴线上。
16.可选地,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的轴线、所述活动杆的轴线、所述第一锁模组件的轴线和所述第二锁模组件的轴线重合。
17.可选地,所述驱动件为气缸。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抓手自动锁模机构,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第一锁模组件向下移动,同时连接轴在连接孔内朝向远离第一锁扣部方向移动,第二锁扣部朝向靠近第一锁扣部方向转动,由于第一锁扣部位于模具上,因此第二锁扣部可以与第一锁扣部配合,进而锁定机器人抓手和模具,可以解决常规的锁模方式受空间及尺寸的限制,导致锁模机构尺寸较小、锁紧力较小以及锁模机构容易卡死的问题,增大了锁模力,提高了嵌件植入精度及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注塑成品良率。
19.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中自动锁模机构和模具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自动锁模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自动锁模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自动锁模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自动锁模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5.10-机器人抓手自动锁模机构,1-安装板,2-驱动组件,21-驱动件,22-活动杆,3-外壳,4-第一锁模组件,41-第一主体部,42-第一连接部,421-连接孔,5-第二锁模组件,51-第二主体部,52-第二连接部,521-连接块,522-连接轴,53-第二锁扣部,531-第二卡块,54-活动轴,20-模具,30-第一锁扣部,301-第一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请结合图1至图5,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抓手自动锁模机构10,该自动锁模机构10用于机器人抓手将嵌件放置到模具20内时,与模具20进行锁定,增大了锁模力,提高了嵌件植入精度及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注塑成品良率。本实施例中,模具20上设置有第一锁扣部30,该第一锁模扣30位于模具20待植入面上。
31.该自动锁模机构10包括:安装板1、驱动组件2、外壳3、第一锁模组件4以及第二锁模组件5。安装板1上具有穿孔(未图示),穿孔用于供驱动组件2穿过。外壳3与安装板1固定。外壳3为中空结构,且外壳3为圆柱形,外壳3内设置有锁模空间(未图示)。
32.驱动组件2安装于安装板1上。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件21和与驱动件21的输出端相连的活动杆22,活动杆22穿设在穿孔内,驱动件21带动活动杆22沿驱动件21的轴线方向上下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1为气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21还可以为其他,本技术不对驱动件21的类型作限定。
33.第一锁模组件4位于锁模空间内。第一锁模组件4包括第一主体部41和与第一主体部41的一端相连的第一连接部42,第一主体部41的另一端和活动杆22相连,并跟随活动杆22上下移动,第一连接部42上设置有连接孔421,连接孔421的一端朝向第一锁扣部30方向倾斜。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421为弧形孔,该弧形孔的一端朝向第一锁扣部30方向倾斜,弧形孔的另一端位于第一主体部41的轴线上。
34.第二锁模组件5与第一锁模组件4活动相连。第二锁模组件5包括第二主体部51、位于第二主体部51一端的第二连接部52以及位于第二主体部51另一端的第二锁扣部53。第二主体部51上转动连接有活动轴54,活动轴54和外壳3固定,以使第一锁模组件4、第二锁模组件5和外壳3相连为一个整体。
35.第二连接部5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块521和穿过两个连接块521的连接轴522。进一步地,连接轴522穿设在连接孔421内,当第一锁模组件4跟随活动杆22上下移动时,连接轴522在连接孔421内移动。
36.第二锁扣部53与第一锁扣部30锁紧,以使机器人抓手与模具20锁定。具体的,第一锁扣部30包括第一卡块301,第二锁扣部53包括第二卡块531,第二卡块531在第二主体部51的带动下与第一卡块301卡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块301和第二卡块531均为l形,且第一卡块301为倒l形,第二卡块531为正l形。
37.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2带动第一锁模组件4向下移动,连接轴522在连接孔421内朝向远离第一锁扣部30方向移动,此时,第二锁模组件5具有向a方向移动的趋势,由于活动轴54和外壳3固定,第二锁模组件5无法向a方向移动,因此,第二锁模组件5上的第二连接部52
向a方向转动,对应的,第二锁模组件5上的第二锁扣部53朝向靠近第一锁扣部30方向(b方向)转动,以与第一锁扣部30配合,锁定机器人抓手和模具20。其中,a方向与向b方向为相反的两个方向。
38.可选地,驱动件21的输出端的轴线、活动杆22的轴线、第一锁模组件4的轴线和第二锁模组件5的轴线重合。如此设置,使得该自动锁模机构10在工作时减少力的损耗,提高锁模力。
39.综上,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抓手自动锁模机构,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第一锁模组件向下移动,同时连接轴在连接孔内朝向远离第一锁扣部方向移动,第二锁扣部朝向靠近第一锁扣部方向转动,由于第一锁扣部位于模具上,因此第二锁扣部可以与第一锁扣部配合,进而锁定机器人抓手和模具,可以解决常规的锁模方式受空间及尺寸的限制,导致锁模机构尺寸较小、锁紧力较小以及锁模机构容易卡死的问题,增大了锁模力,提高了嵌件植入精度及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注塑成品良率。
4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机器人抓手自动锁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锁模机构用于所述机器人抓手将嵌件放置到模具内时,与所述模具锁定,所述模具上设置有第一锁扣部;所述自动锁模机构包括:安装板,具有穿孔;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穿设在所述穿孔内,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活动杆沿所述驱动件的轴线方向移动;外壳,与所述安装板固定,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锁模空间;第一锁模组件,位于所述锁模空间内,所述第一锁模组件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相连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另一端和所述活动杆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锁扣部方向倾斜;第二锁模组件,与所述第一锁模组件活动相连,所述第二锁模组件包括第二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一端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另一端的第二锁扣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转动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和所述外壳固定,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块和穿过两个所述连接块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设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第二锁扣部与所述第一锁扣部锁紧,以使所述机器人抓手与所述模具锁定;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锁模组件向下移动,所述连接轴在所述连接孔内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锁扣部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锁扣部朝向靠近所述第一锁扣部方向转动,以与所述第一锁扣部配合,锁定所述机器人抓手和所述模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抓手自动锁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部包括第一卡块,所述第二锁扣部包括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卡块卡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抓手自动锁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均为l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抓手自动锁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弧形孔,所述弧形孔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锁扣部方向倾斜,所述弧形孔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轴线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抓手自动锁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的轴线、所述活动杆的轴线、所述第一锁模组件的轴线和所述第二锁模组件的轴线重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抓手自动锁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气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抓手自动锁模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活动杆,驱动件带动活动杆移动;外壳;第一锁模组件,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主体部的另一端和活动杆相连,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的一端朝向第一锁扣部方向倾斜;第二锁模组件,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锁扣部,第二主体部上转动连接有活动轴,活动轴和外壳固定,第二连接部包括两个连接块和穿过两个连接块的连接轴,连接轴穿设在连接孔内,第二锁扣部与第一锁扣部锁紧,以使机器人抓手与模具锁定;可以解决常规的锁模方式受空间及尺寸的限制,导致锁模机构尺寸较小、锁紧力较小以及锁模机构容易卡死的问题。小以及锁模机构容易卡死的问题。小以及锁模机构容易卡死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汤仁兴 李文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弗朗格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08
技术公布日:2023/1/6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