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排气道的制作方法

xiaoxiao3月前  38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排气道。


背景技术:

2.建筑排气道是将建筑物室内(如办公室、厨房、卫生间、卧室等)被污染的空气或烟气排至室外,再将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达到保持室内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过程。
3.目前,对厨房类室内排出污浊空气而言,建筑排气道的排气原理是:当进气口烟气排入烟道内时,会和下层往上排的烟气相遇,两股气流相遇会形成涡流和空气幕,该涡流和空气阻滞幕会对下层烟气上行产生阻碍,一旦防火止回阀被油污粘住开启失灵时,烟气因上行有阻碍,便会向室内串烟。且现有的排气道结构固定,排气时依赖于下层往上排的烟气量、烟气浮力的作用实现烟气排放。当下层往上排放的烟气量过大时,现有的排气道无法调节,会阻碍下层烟气的排放,降低烟气排放效率,当下层往上排放的烟气量过小时,产生的负压环境或浮力变小,则难以高效的带动当前层烟气的排放,导致当前层室内烟气排放效率低。
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排气道。旨在解决现有的建筑排气道中烟气排放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排气道,包括:
7.主排气道,所述主排气道内具有上下贯通的主排气空间;
8.辅助排气道,所述辅助排气道安装于所述主排气空间内,且安装于所述主排气道内壁上,所述辅助排气道包括排气筒件和变压筒件,所述排气筒件套设于所述变压筒件的外周,经过所述变压筒件的气体与经过所述排气筒件的气体在所述变压筒件的上侧汇合,回合后的气体汇入所述主排气道中排出;所述辅助排气道下侧安装有进气筒,所述进气筒左侧开口安装有弹性挡板,通过所述弹性挡板调节所述进气筒流经的气体容量;以及
9.排气管,所述排气管靠近所述主排气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筒件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排烟装置连通,通过所述排烟装置将室内的烟气排出。
10.可选地,所述排气筒件中包括第一筒件、第二筒件、第三筒件,所述第一筒件、所述第二筒件、所述第三筒件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筒件与所述进气筒连通。
11.可选地,所述第一筒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件的直径,所述第二筒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筒件的直径。
12.可选地,所述第二筒件具有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上端口的径向长度小于所述下端口的径向长度。
13.可选地,所述第三筒件的上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筒件下端口直径,所述第三
筒件的下端口与所述第二筒件安装。
14.可选地,所述第一筒件内安装有止逆阀,所述止逆阀通过转动轴与止逆板组成,所述转动轴上安装有使所述止逆板复位的弹簧,通过所述止逆板阻塞所述第一筒件与所述排气管的气体流通。
15.可选地,所述主排气道壁体内设置有传动组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空间、传动杆、连接杆、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弹性挡板内侧,通过所述固定杆的移动调整所述弹性挡板的伸缩,所述固定杆与所述传动杆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传动杆与所述转动轴固设。
16.可选地,所述传动空间与所述主排气空间之间连通设有导滑槽,所述传动杆上具有通孔,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导滑槽后与所述通孔可滑动连接。
17.可选地,所述弹性挡板由耐高温材料制备得到,所述弹性挡板呈折叠状。
18.可选地,所述变压筒件的上端口直径小于所述变压筒件的下端口直径,所述变压筒件的下端口与所述进气筒连通。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辅助排气道内设置排气筒件和变压筒件,通过变压筒件将主排气道内的烟气进行变压,增加烟气在变压筒件内的流速,由此,通过变压后的烟气带动排气筒件内排放的烟气实现动静压变换,使其流入主排气道内排出,则辅助排气道的端口呈负压状态,从而消除涡流和空气阻滞幕,解决排气道串烟串气现象。同时,排气筒件套设于变压筒件外周,实现动烟气均匀进行动静压变换,提高烟气排放效率。且在辅助排气道下侧安装进气筒,通过进气筒左侧开口处的弹性挡板伸缩调节,控制进气筒的流经气体容量,从而控制烟气在辅助排气道内的排气效率。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排气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排气道的一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排气道的一实施例中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排气道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2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主排气道11主排气空间20辅助排气道21排气筒件211第一筒件212第二筒件213第三筒件22变压筒件30排气管50止逆阀51转动轴52止逆板60进气筒61弹性挡板
70传动组件71传动空间72传动杆73连接杆74固定杆712导滑槽721通孔
ꢀꢀ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信号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排气道。参照图1至4,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排气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排气道的一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排气道的一实施例中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排气道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
3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排气道,包括:
35.主排气道10,所述主排气道10内具有上下贯通的主排气空间11;
36.辅助排气道20,所述辅助排气道20安装于所述主排气空间11内,且安装于所述主排气道10内壁上,所述辅助排气道20包括排气筒件21和变压筒件22,所述排气筒件21套设于所述变压筒件22的外周,经过所述变压筒件22的气体与经过所述排气筒件21的气体在所述变压筒件22的上侧汇合,回合后的气体汇入所述主排气道10中排出;所述辅助排气道20下侧安装有进气筒60,所述进气筒60左侧开口安装有弹性挡板61,通过所述弹性挡板61调节所述进气筒60流经的气体容量;以及
37.排气管30,所述排气管30靠近所述主排气道10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筒件21连通,所
述排气管30的另一端与排烟装置连通,通过所述排烟装置将室内的烟气排出。
38.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筒60为中空结构,排气筒60的左侧为开口,开口的两端通过弹性挡板61连接,由此,通过弹性挡板61与排气筒60形成烟气流通的空间,因此,通过弹性挡板61的伸缩,可调节弹性挡板61与排气筒60形成烟气流通的空间的大小,也即,通过改变主排气道10进入辅助排气道20的烟气容量,调整辅助排气道20内的烟气流速。
3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辅助排气道20内设置排气筒件21和变压筒件22,通过变压筒件22将主排气道10内的烟气进行变压,增加烟气在变压筒件22内的流速,由此,通过变压后的烟气带动排气筒件21内排放的烟气实现动静压变换,使其流入主排气道10内排出,则辅助排气道20的端口呈负压状态,从而消除涡流和空气阻滞幕,解决排气道串烟串气现象。同时,排气筒件21套设于变压筒件22外周,实现动烟气均匀进行动静压变换,提高烟气排放效率。且在辅助排气道20下侧安装进气筒60,通过进气筒60左侧开口处的弹性挡板61伸缩调节,控制进气筒60的流经气体容量,从而控制烟气在辅助排气道20内的排气效率。
4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挡板61由耐高温材料制备得到,所述弹性挡板61呈折叠状。
41.由于弹性挡板61安装于主排气道10内,主排气道10内的烟气温度偏高,因此,弹性挡板61以及排气道内各部件均由耐高温材料制备得到。
42.参照图2,为了实现弹性挡板61的伸缩调节,设置弹性挡板61呈折叠状,具有弹性形变性能。
4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压筒件22的上端口直径小于所述变压筒件22的下端口直径,所述变压筒件的下端口与所述进气筒60连通。
44.在实现烟气排放效果时,是通过主排气道10内的高流速烟气,形成负压环境,以带动排气筒件22内的烟气一同排入主排气道10内,因此,设置变压筒件22的上端口直径小于变压筒件22的下端口直径,以实现变压筒件22内烟气流速的改变,其中,变压筒件的下端口与进气筒60连通,通过进气筒60向变压筒件22内输送烟气。
4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筒件21中包括第一筒件211、第二筒件212、第三筒件213,所述第一筒件211、所述第二筒件212、所述第三筒件213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筒件211与所述进气筒60连通。
46.详细地,排气筒件21是组合件,由从下至上的第一筒件211、第二筒件212、第三筒件213组合,第一筒件211、第二筒件212、第三筒件213均为中空结构,用于烟气流通和排放。
47.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生产加工,第一筒件211、第二筒件212、第三筒件213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为了便于根据实际排气需求,第一筒件211、第二筒件212、第三筒件213可以是分体式结构。
4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件21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件212的直径,所述第二筒件21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筒件213的直径。
49.详细地,为了增加排气筒件21内的烟气的排放流速,则设置排气筒件21的直径由下至上逐渐缩小。也即,第一筒件211的直径大于第二筒件212的直径,第二筒件212的直径大于第三筒件213的直径。
50.可选地,第二筒件212具有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上端口的径向长度小于下端口的径向长度,则第二筒件212下端口的烟气流经第二筒件212上端口时,由于端口直径缩小,因
此,增加了排气筒件21内烟气流速。通过排气筒件21内的高流速烟气和变压筒件22内的高流速烟气汇合,一同排出辅助排气道20,以此,提高了烟气排放效率。
5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筒件213的上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筒件213下端口直径,所述第三筒件213的下端口与所述第二筒件212安装。
52.详细地,为了便于汇合后的烟气顺利排出,且避免汇合后的烟气回流,设置第三筒件213的上端口的直径大于第三筒件213下端口直径,则动静压变换后的烟气顺畅的从第三筒件213的上端口排入主排气道10内并排出。
53.其中,第三筒件213的下端口是指与第二筒件212安装连接的一端。
5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件211内安装有止逆阀50,所述止逆阀50通过转动轴51与止逆板52组成,所述转动轴51上安装有使所述止逆板52复位的弹簧,通过所述止逆板52阻塞所述第一筒件211与所述排气管30的气体流通。
55.详细地,为了避免主排气道10与辅助排气道20内的烟气回流至室内,因此,在第一筒件211内安装有止逆阀50。其中,止逆阀50是由转动轴51和止逆板52组成,止逆板52固定安装于转动轴51上,转动轴51安装于第一筒件211壁体内,转动轴51上安装有使止逆板52复位的弹簧。则排气管30内的烟气在排放时会推动止逆板52翻转,使得排气管30与第一筒件211连通,烟气进入辅助排气道20内。止逆板52翻转时会带动转动轴51转动,弹簧蓄力,则当排气管30内停止排放烟气时,通过弹簧的弹性力使得止逆板52复位,实现止逆板52阻塞第一筒件211与排气管30的气体流通。
56.需要说明的是,排气管30与第一筒件211之间连通位置的形状、与止逆板52的形状适配,以通过止逆板52实现对排气管30的封闭。
5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排气道10壁体内设置有传动组件70,通过所述传动组件70包括传动空间71、传动杆72、连接杆73、固定杆74,所述固定杆74位于所述弹性挡板61内侧,通过所述固定杆74的移动调整所述弹性挡板61的伸缩,所述固定杆74与所述传动杆72之间通过连接杆73连接,所述传动杆72与所述转动轴51固设。
58.详细地,为了实现根据排气管30的烟气排放需求控制辅助排气道20的烟气排放量,在提高辅助排气道20内的烟气排放效率的同时,不降低主排气道10的烟气排放效率,则将止逆板52的翻转与弹性挡板61的伸缩变换结合。具体地,参照图2和图3,主排气道10壁体内设置有传动组件70,通过传动组件70包括传动空间71、传动杆72、连接杆73、固定杆74,固定杆74位于弹性挡板61内侧,通过固定杆74的移动调整弹性挡板61的伸缩,固定杆74与传动杆72之间通过连接杆73连接,传动杆72与转动轴51固设。因此,在止逆板52翻转而带动转动轴51转动时,会同时带动传动杆72转动或摆动,传动杆72转动时带动连接杆72同步运动,则通过连接杆72连接的固定杆74随之移动,在固定杆74移动时,弹性挡板61在弹性恢复力下实现伸缩变换。
59.其中,固定杆74向左移动,推动弹性挡板61扩张,此时发生弹性形变,增加进气筒60的进气量。当固定杆74向右移动时,在弹性恢复力下,弹性挡板61复位收缩,减少进气筒60的进气量。
60.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管30内所需排放烟气量较大、或与排气管连接的排气装置排气压力较大时,烟气推动止逆板52翻转的角度变大,此时,无需主排气道10内太多的气体用于进行动静压变换,则通过止逆板52翻转带动固定杆74向右移动,弹性挡板61复位收缩,减
少进气筒60的进气量。同时,设置辅助排气道20占据了主排气道10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主排气道10内的烟气排放,因此,在弹性挡板61收缩时,弹性挡板61与进气筒60所形成的空间变小,增加主排气道10内烟气排放的空间,从而提高主排气道10的烟气排放效率。因此,从同步提高主排气道10和辅助排气道20的烟气排放效率,而综合提高建筑排气道的排放效率。
61.当排气管30内所需排放烟气量较小、或与排气管连接的排气装置排气压力较小时,烟气推动止逆板52翻转的角度偏小,此时,需主排气道10内太多的气体用于进行动静压变换,则通过止逆板52翻转带动固定杆74向左移动,弹性挡板61复位收缩,增加进气筒60的进气量。通过提高变压筒件22内烟气的流速,带动排气筒件21内更多的烟气流动,从而提高烟气排放效率。
6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空间71与所述主排气空间11之间连通设有导滑槽712,所述传动杆72上具有通孔721,所述连接杆73远离所述固定杆74的一端贯穿所述导滑槽712后与所述通孔721可滑动连接。
63.为了提高固定杆74移动的稳定性,在传动空间71与主排气空间11之间连通设有导滑槽712,传动杆72上具有通孔721,连接杆73远离固定杆74的一端贯穿导滑槽712后与通孔721可滑动连接。因此,传动杆72转动时,在导滑槽712的作用下,带动固定杆74水平移动,由此,使得弹性挡板61水平运动。
64.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主排气空间11壁体内可以设置一个传动组件70,为了提高传动的稳定性,还可以是在主排气空间11前后壁体设置两个传动组件70。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排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排气道,所述主排气道内具有上下贯通的主排气空间;辅助排气道,所述辅助排气道安装于所述主排气空间内,且安装于所述主排气道内壁上,所述辅助排气道包括排气筒件和变压筒件,所述排气筒件套设于所述变压筒件的外周,经过所述变压筒件的气体与经过所述排气筒件的气体在所述变压筒件的上侧汇合,回合后的气体汇入所述主排气道中排出;所述辅助排气道下侧安装有进气筒,所述进气筒左侧开口安装有弹性挡板,通过所述弹性挡板调节所述进气筒流经的气体容量;以及排气管,所述排气管靠近所述主排气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筒件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排烟装置连通,通过所述排烟装置将室内的烟气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筒件中包括第一筒件、第二筒件、第三筒件,所述第一筒件、所述第二筒件、所述第三筒件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筒件与所述进气筒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排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件的直径,所述第二筒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筒件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排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件具有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上端口的径向长度小于所述下端口的径向长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排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筒件的上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筒件下端口直径,所述第三筒件的下端口与所述第二筒件安装。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排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件内安装有止逆阀,所述止逆阀通过转动轴与止逆板组成,所述转动轴上安装有使所述止逆板复位的弹簧,通过所述止逆板阻塞所述第一筒件与所述排气管的气体流通。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排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气道壁体内设置有传动组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空间、传动杆、连接杆、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弹性挡板内侧,通过所述固定杆的移动调整所述弹性挡板的伸缩,所述固定杆与所述传动杆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传动杆与所述转动轴固设。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排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空间与所述主排气空间之间连通设有导滑槽,所述传动杆上具有通孔,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导滑槽后与所述通孔可滑动连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挡板由耐高温材料制备得到,所述弹性挡板呈折叠状。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筒件的上端口直径小于所述变压筒件的下端口直径,所述变压筒件的下端口与所述进气筒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建筑排气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辅助排气道内设置排气筒件和变压筒件,通过变压筒件将主排气道内的烟气进行变压,增加烟气在变压筒件内的流速,由此,通过变压后的烟气带动排气筒件内排放的烟气实现动静压变换,使其流入主排气道内排出,则辅助排气道的端口呈负压状态,从而消除涡流和空气阻滞幕,解决排气道串烟串气现象。同时,排气筒件套设于变压筒件外周,实现动烟气均匀进行动静压变换,提高烟气排放效率。且在辅助排气道下侧安装进气筒,通过进气筒左侧开口处的弹性挡板伸缩调节,控制进气筒的流经气体容量,从而控制烟气在辅助排气道内的排气效率。控制烟气在辅助排气道内的排气效率。控制烟气在辅助排气道内的排气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宋再浩 蔡军平 邵俏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兴艺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8
技术公布日:2023/1/6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