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麻醉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口腔麻醉针及其扣件。
【背景技术】
[0002]临床上,在给病人拔牙或补牙时,往往需要使用麻醉针先对口腔神经进行麻醉,但目前使用的麻醉针多为直杆麻醉针,这种针形不符合牙床的生理曲线要求,打针时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口腔麻醉针。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口腔麻醉针,包括等腰形针尖、弧形针杆和针座,等腰针尖与弧形针杆固定连接相通,弧形针杆与针座固定连接相通;等腰形针尖与弧形针杆的连接处设有可伸缩的手持助力杆,手持助力杆的末端设有手持球,手持助力杆外壁上设有防滑纹;手持球上设有灯和开关,灯和开关分别通过导线与手持球内的锂电池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手持助力杆控制等腰形针尖进行穿刺,而无需医生用手直接接触等腰形针尖,防止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阐述: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口腔麻醉针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口腔麻醉针包括等腰形针尖1、弧形针杆2和针座3,等腰针尖I与弧形针杆2固定连接相通,弧形针杆2与针座3固定连接相通;等腰形针尖I与弧形针杆2的连接处设有可伸缩的手持助力杆4,手持助力杆4的末端设有手持球5,手持助力杆4外壁上设有防滑纹6 ;手持球5上设有灯7和开关8,灯7和开关8分别通过导线与手持球5内的锂电池9连接。
[0011]使用时,手握手持球5,通过手持助力杆4控制等腰形针尖I进行穿刺,而无需医生用手直接接触等腰形针尖1,防止交叉感染;手持助力杆4为可伸缩结构,可以调节手持助力杆4的长度;防滑纹6有助于手指防滑;使用过程中,可打开开关8,从而打开灯7,照亮牙床空间,有助于穿刺的进行;由于弧形针杆2符合口腔特点,以及等腰形针尖I形成的双刃,有利于对牙床穿刺麻醉,减轻病人的痛苦。
[0012]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质所作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口腔麻醉针,包括等腰形针尖(I)、弧形针杆(2)和针座(3),等腰针尖(I)与弧形针杆(2)固定连接相通,弧形针杆(2)与针座(3)固定连接相通;其特征在于:等腰形针尖(I)与弧形针杆(2)的连接处设有可伸缩的手持助力杆(4),手持助力杆(4)的末端设有手持球(5),手持助力杆(4)外壁上设有防滑纹¢);手持球(5)上设有灯(7)和开关(8),灯(7)和开关⑶分别通过导线与手持球(5)内的锂电池(9)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腔麻醉针,包括等腰形针尖(1)、弧形针杆(2)和针座(3),等腰针尖(1)与弧形针杆(2)固定连接相通,弧形针杆(2)与针座(3)固定连接相通;等腰形针尖(1)与弧形针杆(2)的连接处设有可伸缩的手持助力杆(4),手持助力杆(4)的末端设有手持球(5),手持助力杆(4)外壁上设有防滑纹(6);手持球(5)上设有灯(7)和开关(8),灯(7)和开关(8)分别通过导线与手持球(5)内的锂电池(9)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手持助力杆控制等腰形针尖进行穿刺,而无需医生用手直接接触等腰形针尖,防止交叉感染。
【IPC分类】A61B17/34, A61M19/00
【公开号】CN204699206
【申请号】CN201520149475
【发明人】潘水民
【申请人】南安市乐峰原野果蔬专业合作社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