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盖组件及具有该上盖组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为便于用户随时掌握电饭煲内锅中的烹饪情况,现有电饭煲的煲盖上设置可供用户观察内锅中情况的透视窗,但是,现有电饭煲中的透视窗一般采用螺接或者扣合的方式固定在电饭煲的外盖上,这一方面增加了产品的组装工序,不利于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另一方面,连接结构的设置不仅增加了产品的体积,且导致面盖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生产缺陷的概率增加,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同时,也无法保证煲盖的美观性,进而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具有透视功能的上盖组件。
[000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上盖组件的烹饪器具。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盖组件,用于烹饪器具,包括:透明面盖,所述透明面盖上设置有遮盖层,以使所述透明面盖上形成透视区域和非透视区域;和内盖,所述内盖与所述透明面盖相连接,所述内盖上设置有透视板,且所述透视板与所述透视区域相对应设置。
[0006]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组件,透明面盖上设置有遮盖层的部分形成非透视区域,而未设置遮盖层的部分形成透视区域,通过将内盖上的透视板与透视区域相对应设置,则将产品应用于烹饪器具时,用户的目光可依次穿过透视区域和透视板,以观察到上盖组件下方的内锅中的烹饪情况,从而实现了产品的透视功能;此外,本方案中遮盖层可在面盖成型过程中的自动化生产线上直接喷涂形成,从而在确保产品透视功能实现的前提下,相对减少了人工的装配工位,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0007]具体而言,现有电饭煲中的透视窗通过人工装配到外盖上,这不仅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且连接结构的设置还增加产品的体积和耗材,从而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盖组件,遮盖层可在面盖成型过程中的自动化生产线上直接喷涂形成,这相对减少了人工的装配工位,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此外,该结构的设置无需在面盖上设置连接结构,这一方面减小产品的整体尺寸,从而降低了产品的耗材量,节约了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连接结构的设置而导致面盖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生产缺陷的情况,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美观性和合格率。
[0008]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上盖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遮盖层设置在所述透明面盖的下表面。
[0010]在确保遮盖层能够有效地起到遮盖作用的前提下,即确保透明面盖上设置有遮盖层的部分形成非透视区域的前提下,使得透明内盖能够有效地对遮盖层进行保护,以避免产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遮盖层被刮伤的情况出现。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透明面盖的透视区域内设置有蒸汽出口 ;所述透视板上设置有相应的蒸汽阀座,且所述蒸汽阀座与所述透明面盖之间密封连接,所述蒸汽阀座内设置有蒸汽通道,且所述蒸汽通道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
[0012]通过将蒸汽阀座与透明面盖密封连接,以避免蒸汽通道内的蒸汽从面盖与蒸汽阀座之间的缝隙逃逸,并在面盖的透视区域内或透视板上冷凝而造成上盖组件的透视程度下降的情况发生,故而,该结构的设置确保了上盖组件在实现透视功能上的可靠性。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透明面盖上设置有阀盖,所述阀盖封闭所述蒸汽通道,且所述阀盖上设置有所述蒸汽出口。
[0014]具体地,阀盖可为透明阀盖,用户可通过阀盖直接获知蒸汽通道内的卫生情况,以判断是否需对蒸汽通道进行清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盖上设置有透视孔,且所述透视孔的孔壁向内侧延伸形成环形支撑壁,所述透视板的边沿支撑在所述环形支撑壁上,且所述透视板与所述环形支撑壁之间密封连接。
[0016]通过将透视板与环形支撑壁密封连接,以避免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或者泡沫沿透视孔进入到内盖与面盖之间,并在面盖的透视区域内或透视板上冷凝而造成上盖组件的透视程度下降的情况发生,故而,该结构的确保了上盖组件在实现透视功能方面的可靠性。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环形密封圈,所述环形密封圈设置于所述透视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环形支撑壁的上表面之间;和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的内环边沿压紧在所述透视板边沿的上表面上,所述环形支架的外环边沿与所述内盖固定连接。
[0018]将环形支架的内环边沿压紧在透视板边沿的上表面上,可通过卡接的方式或者通过连接件将环形支架的外环边沿与内盖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透视板与内盖之间的固定连接;此外,将环形密封圈设置于透视板与内盖之间,通过环形支架将透视板压向内盖,则在透视板与内盖的挤压作用下,环形密封圈变形以填充透视板与内盖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对透视板与内盖之间的密封连接,避免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或者泡沫沿透视孔进入到内盖与面盖之间,并在面盖的透视区域内或透视板上冷凝而造成上盖组件的透视程度下降的情况发生,故而,该结构的设置确保了上盖组件在实现透视功能方面的可靠性。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环形密封圈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卡装在所述透视孔的孔壁与所述透视板的侧壁之间;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相连接,且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环形支撑壁伸入所述安装槽内;和变形部,所述变形部的上端与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相连接,且所述变形部可支撑在所述环形支撑壁的下表面用于密封。
[0020]上盖组件与烹饪器具的本体扣合时,变形部支撑在内盖的下表面与内锅的锅口之间,以对内锅的锅口与内盖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从而降低了烹饪器具在烹饪过程中的热损失量,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
[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透视板上设置有发热体,且所述发热体与所述烹饪器具的电源电连接。
[0022]烹饪器具执行烹饪命令时,发热体与电源导通,则发热体工作以提高分布于透视板上的热量,而透视板上的热量一方面可用于对内锅中食物的顶端进行加热,从而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和对食物的烹饪均匀性,另一方面,可使透视板处于温度相对较高的状态,以避免水蒸汽在透视板上冷凝而导致透视板的透视程度降低的情况发生,从而确保了上盖组件在实现透视功能方面的可靠性。
[00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热体为透视发热层,且所述透视发热层覆盖所述透视板的下表面。
[0024]通过设置该结构,可实现热量在透视板上的均匀分布,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内锅中食物的烹饪均匀性,进而提高了烹饪器具对食物的烹饪口感。
[0025]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盖组件。
[0026]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组件,从而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组件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2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9]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烹饪器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图2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3]I透明面盖,11透视区域,12非透视区域,2内盖,21透视孔,22环形支撑壁,3透视板,4阀盖,41蒸汽出口,5蒸汽阀座,51蒸汽通道,6环形密封圈,61限位部,62安装部,621安装槽,63变形部,7环形支架,8内锅。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6]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上盖组件。
[0037]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组件,用于烹饪器具,包括:透明面盖I和内盖2。
[0038]具体地,透明面盖I上设置有遮盖层(图中未示出),以使透明面盖I上形成透视区域11和非透视区域12 ;内盖2与透明面盖I相连接,内盖2上设置有透视板3,且透视板3与透视区域11相对应设置。
[0039]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组件,透明面盖I上设置有遮盖层的部分形成非透视区域12,而未设置遮盖层的部分形成透视区域11,通过将内盖2上的透视板3与透视区域11相对应设置,则将产品应用于烹饪器具时,用户的目光可依次穿过透视区域11和透视板3,以观察到上盖组件下方的内锅8中的烹饪情况,从而实现了产品的透视功能;此外,本方案中遮盖层可在面盖成型过程中的自动化生产线上直接喷涂形成,从而在确保产品透视功能实现的前提下,相对减少了人工的装配工位,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00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遮盖层设置在透明面盖I的下表面。
[0041]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该结构,在确保遮盖层能够有效地起到遮盖作用的前提下,即确保透明面盖I上设置有遮盖层的部分形成非透视区域12的前提下,使得透明内盖2能够有效地对遮盖层进行保护,以避免产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遮盖层被刮伤的情况出现。
[00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透明面盖I的透视区域11内设置有蒸汽出口 41 ;透视板3上设置有相应的蒸汽阀座5,且蒸
汽阀座5的顶端与透明面盖I的下表面之间密封连接,蒸汽阀座5内设置有蒸汽通道51,且蒸汽通道51与蒸汽出口 41连通。
[0043]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透明面盖I上设置有阀盖4,阀盖4封闭蒸汽通道51,且阀盖4上设置有蒸汽出口 41。
[0044]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蒸汽阀座5与透明面盖I的下表面密封连接,以避免蒸汽通道51内的蒸汽从面盖与蒸汽阀座5之间的缝隙逃逸,并在面盖的透视区域11内或透视板3上冷凝而造成上盖组件的透视程度下降的情况发生,故而,该结构的设置确保了上盖组件在实现透视功能上的可靠性;此外,阀盖4可为透明阀盖,用户也可通过阀盖4直接获知蒸汽通道51内的卫生情况,以判断是否需对蒸汽通道51进行清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00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内盖2上设置有透视孔21,且透视孔21的孔壁向内侧延伸形成环形支撑壁22,透视板3的边沿支撑在环形支撑壁22上,且透视板3与环形支撑壁22之间密封连接。
[0046]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透视板3与环形支撑壁22密封连接,以避免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或者泡沫沿透视孔21进入到内盖2与面盖之间,并在面盖的透视区域11内或透视板3上冷凝而造成上盖组件的透视程度下降的情况发生,故而,该结构的确保了上盖组件在实现透视功能方面的可靠性。
[0047]进一步地,上盖组件还包括:环形密封圈6,环形密封圈6设置于透视板3的下表面与环形支撑壁22的上表面之间;和环形支架7,环形支架7的内环边沿压紧在透视板3边沿的上表面上,环形支架7的外环边沿与内盖2固定连接。
[0048]在该实施例中,将环形支架7的内环边沿压紧在透视板3边沿的上表面上,可通过卡接的方式或者通过连接件将环形支架7的外环边沿与内盖2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透视板3与内盖2之间的固定连接;此外,将环形密封圈6设置于透视板3与内盖2之间,通过环形支架7将透视板3压向内盖2,则在透视板3与内盖2的挤压作用下,环形密封圈6变形以填充透视板3与内盖2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对透视板3与内盖2之间的密封连接,避免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或者泡沫沿透视孔21进入到内盖2与面盖之间,并在面盖的透视区域11内或透视板3上冷凝而造成上盖组件的透视程度下降的情况发生,故而,该结构的设置确保了上盖组件在实现透视功能方面的可靠性。
[00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环形密封圈6包括:限位部61、安装部62和变形部63。
[0050]具体地,限位部61卡装在透视孔21的孔壁与透视板3的侧壁之间;安装部62的一端与限位部61相连接,且安装部62上设置有安装槽621,环形支撑壁22伸入安装槽621内;变形部63的上端与安装部62的另一端相连接,且变形部63可支撑在环形支撑壁22的下表面与烹饪器具的内锅8开口端的端面上用于密封。
[0051]在该实施例中,上盖组件与烹饪器具的本体扣合时,变形部63支撑在内盖2的下表面与内锅8的锅口之间,以对内锅8的锅口与内盖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从而降低了烹饪器具在烹饪过程中的热损失量,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
[00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透视板3上设置有发热体(图中未示出),且发热体与烹饪器具的电源电连接。
[0053]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执行烹饪命令时,发热体与电源导通,则发热体工作以提高分布于透视板3上的热量,而透视板3上的热量一方面可用于对内锅8中食物的顶端进行加热,从而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和对食物的烹饪均匀性,另一方面,可使透视板3处于温度相对较高的状态,以避免水蒸汽在透视板3上冷凝而导致透视板3的透视程度降低的情况发生,从而确保了上盖组件在实现透视功能方面的可靠性。
[0054]进一步地,发热体为透视发热层(图中未示出),且透视发热层覆盖透视板3的下表面。
[0055]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该结构,可实现热量在透视板3上的均匀分布,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内锅8中食物的烹饪均匀性,进而提高了烹饪器具对食物的烹饪口感。
[0056]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盖组件。
[0057]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组件,从而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组件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5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盖组件,透明面盖上设置有遮盖层的部分形成非透视区域,而未设置遮盖层的部分形成透视区域,通过将内盖上的透视板与透视区域相对应设置,则将产品应用于烹饪器具时,用户的目光可依次穿过透视区域和透视板,以观察到上盖组件下方的内锅中的烹饪情况,从而实现了产品的透视功能;此外,本方案中遮盖层可在面盖成型过程中的自动化生产线上直接喷涂形成,从而在确保产品透视功能实现的前提下,相对减少了人工的装配工位,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0059]具体而言,现有电饭煲中的透视窗通过人工装配到外盖上,这不仅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且连接结构的设置还增加产品的体积和耗材,从而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盖组件,遮盖层可在面盖成型过程中的自动化生产线上直接喷涂形成,这相对减少了人工的装配工位,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此外,该结构的设置无需在面盖上设置连接结构,这一方面减小产品的整体尺寸,从而降低了产品的耗材量,节约了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连接结构的设置而导致面盖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生产缺陷的情况,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美观性和合格率。
[0060]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6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上盖组件,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面盖,所述透明面盖上设置有遮盖层,以使所述透明面盖上形成透视区域和非透视区域;和 内盖,所述内盖与所述透明面盖相连接,所述内盖上设置有透视板,且所述透视板与所述透视区域相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盖层设置在所述透明面盖的下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面盖的透视区域内设置有蒸汽出口; 所述透视板上设置有相应的蒸汽阀座,且所述蒸汽阀座与所述透明面盖之间密封连接,所述蒸汽阀座内设置有蒸汽通道,且所述蒸汽通道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面盖上设置有阀盖,所述阀盖封闭所述蒸汽通道,且所述阀盖上设置有所述蒸汽出口。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盖上设置有透视孔,且所述透视孔的孔壁向内侧延伸形成环形支撑壁,所述透视板的边沿支撑在所述环形支撑壁上,且所述透视板与所述环形支撑壁之间密封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环形密封圈,所述环形密封圈设置于所述透视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环形支撑壁的上表面之间-M 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的内环边沿压紧在所述透视板边沿的上表面上,所述环形支架的外环边沿与所述内盖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圈包括: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卡装在所述透视孔的孔壁与所述透视板的侧壁之间;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相连接,且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环形支撑壁伸入所述安装槽内;和 变形部,所述变形部的上端与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相连接,且所述变形部可支撑在所述环形支撑壁的下表面用于密封。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视板上设置有发热体,且所述发热体与所述烹饪器具的电源电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体为透视发热层,且所述透视发热层覆盖所述透视板的下表面。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其中,上盖组件包括:透明面盖和内盖,透明面盖上设置有遮盖层,以使透明面盖上形成透视区域和非透视区域;内盖与透明面盖相连接,内盖上设置有透视板,且透视板与透视区域相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盖组件,遮盖层可在面盖成型过程中的自动化生产线上直接喷涂形成,这相对减少了人工的装配工位,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此外,该结构的设置无需在面盖上设置连接结构,这一方面减小产品的整体尺寸,从而降低了产品的耗材量,节约了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连接结构的设置而导致面盖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生产缺陷的情况,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美观性和合格率。
【IPC分类】A47J36/06
【公开号】CN204698377
【申请号】CN201520435741
【发明人】黄韦铭, 林毅, 龚圆杰, 詹兴, 梁志佳, 李新宇, 黄宇华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