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锅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锅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用汽锅加热食物越来越普遍,汽锅加热是通过大量高温蒸汽进入锅内形成微压,并将高温蒸汽压入食物内来实现食物的蒸煮烹饪。
[0003]但是,如图1至图2所示,目前汽锅加热存在两个问题:一、汽锅内部的蒸汽没有良好的循环流动,从而影响了食物加热的速度以及均匀性;二、由于汽锅的锅盖与外界环境接触,所以锅盖的温度比蒸汽的温度低,当蒸汽遇到锅盖时会在锅盖表面形成冷凝水,冷凝水滴落到食物上会影响食物的口感。
[0004]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既能引导蒸汽循环又能实现冷凝水回流的汽锅及烹饪器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既能引导蒸汽循环又能实现冷凝水回流的汽锅。
[0006]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该汽锅的烹饪器具。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锅,用于烹饪器具,包括:汽锅本体,所述汽锅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汽锅本体的底壁连通的蒸汽通道;锅盖,盖装在所述汽锅本体上,且所述锅盖的下表面的中部向所述蒸汽通道方向延伸形成凸起部,其中,所述锅盖的下表面上的冷凝水汇集至所述凸起部处、并落入所述蒸汽通道中。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通过在汽锅本体的中部设置与其相连通的蒸汽通道,可以使水蒸汽通过该蒸汽通道进入到汽锅本体内,且在汽锅本体上端盖装锅盖,可以使得汽锅本体与锅盖形成半密封状态,从而有效的降低了蒸汽泄漏的量,实现了对食物的快速加热。但是,在加热过程中,由于锅盖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所以会导致锅盖的温度低于水蒸汽的温度,当水蒸汽接触到锅盖时,会在锅盖的内表面形成冷凝水,冷凝水滴落到食物上,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因此,在锅盖的中部还设置有一向蒸汽通道的方向延伸的凸起部,该凸起部可以实现冷凝水的回流,避免冷凝水滴落到食物上,具体地,该凸起部的高度低于汽锅内表面的高度,所以使得凸起部与汽锅内表面形成高度差,从而可以使汽锅内表面上的冷凝水流向凸起部,且由于凸起部位于蒸汽通道的正上方,进而使冷凝水从凸起部通过蒸汽通道流回内锅中,实现冷凝水的回流。
[0009]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汽锅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起部的周围向所述锅盖的上表面方向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凸起部平滑连接。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通过在凸起部的周围设置向锅盖上表面方向凹陷的凹陷部,可以使锅盖的内表面各个位置的高度不同,且由于凹陷部向锅盖上表面凹陷,所以使凹陷部从边沿向凸起部延伸时高度依次降低,从而可以使锅盖内表面上的冷凝水沿凹陷部从高到低流向凸起部,实现冷凝水的回流。其中,凹陷部与凸起部平滑连接不仅可以减小冷凝水在凹陷部与凸起部连接处的流动阻力,保证冷凝水顺利地从凹陷部流到凸起部,而且还可以提高凹陷部与凸起部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锅盖的整体强度。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凹陷部的顶端距所述凸起部的底端的距离与所述汽锅半径的比值大于2/3。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由于冷凝水只能沿凹陷部从高向低流动,因此,只有在凹陷部最高点与凸起部最低点之间形成的冷凝水才能回流到凸起部,所以只有凹陷部的顶端距凸起部的底端具有一定距离,才可以保证大量冷凝水回流向凸起部,优选地,凹陷部的顶端距所述凸起部的底端的距离与所述汽锅半径的比值大于2/3,这样可以提高回流的冷凝水的量,进而提高冷凝水的回流效果。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凸起部为弧形凸起部,所述凹陷部为弧形凹陷部。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凸起部为弧形凸起部以及凹陷部为弧形凹陷部,一方面可以减少冷凝水在凸起部以及凹陷部流动的阻力,从而保证了冷凝水可以顺利地从凹陷部流到凸起部以及从凸起部滴落到进气通道内,提高了冷凝水的回流效果;另一方面,水蒸汽在向上运动碰撞到锅盖内表面时,弧形表面较水平表面会产生较大的反弹角,从而可以增大水蒸汽在汽锅本体内部的覆盖范围,提高了加热的速度和均匀性。
[0016]另外,凸起部和凹陷部为弧形形状可以起良好的导流作用,从而当水蒸汽进入汽锅本体时,可以引导水蒸汽沿凸起部的弧形表面以及凹陷部的弧形表面流向汽锅本体的内部,且汽锅本体的侧壁、底壁以及蒸汽通道也为弧形形状,从而可以使水蒸汽沿汽锅本体的内表面形成循环流动,进而有效提高了加热的速度和均匀性。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盖的外周向所述凸起部中心方向延伸时所述凹陷部的水平高度逐渐降低。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把凹陷部的水平高度设置成自锅盖的外周向所述凸起部中心方向延伸逐渐降低,可进一步地使更多的冷凝水滴到蒸汽通道内。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从所述锅盖的下表面的边沿处向所述凸起部延伸,以使所述锅盖的下表面上形成的冷凝水汇集至所述凸起部处。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导水槽具有良好的导流作用,可以引导冷凝水快速地流入到凸起部,避免冷凝水在锅盖内表面积累过多而滴落到食物上,从而影响了食物的口感。
[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盖的下表面的外边沿处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汽锅本体的内侧壁的上端部设置有凸台,其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凸台相配合以使所述锅盖盖装在所述汽锅本体上。
[00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通过在锅盖的下表面的外边沿处设置支撑部,并使其与汽锅本体的内侧壁上端设置的凸台相配合从而使锅盖盖装在汽锅本体上,不仅可以保证汽锅本体内部的密封性,而且还可以合理地利用汽锅本体的内侧壁,从而减少了汽锅占用的体积空间,节约了成本。
[00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盖的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把手。
[00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通过在锅盖的上表面的中部位置设置把手,不仅可以使锅盖取放方便,提高了汽锅的实用性,而且还可以防止与锅盖接触造成烫伤,从而提高了汽锅使用的安全性。
[00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锅本体为陶瓷汽锅。
[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该汽锅本体为陶瓷锅,这是由于陶瓷材料具有蓄热和受热均匀的作用,通过使用该陶瓷汽锅加热食物,不仅可以提高热量的利用率,而且还能够使食物加热的更加均匀。
[0027]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内锅;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锅,所述汽锅安装在所述内锅中,且所述汽锅的外壁与所述内锅的内壁之间形成加热腔室。
[00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汽锅安装在内锅中,具体地,内锅的内侧壁上端设置有凸台,汽锅的上端设置有外翻边结构,通过凸台与外翻边结构的配合不仅可以减少烹饪器具的占用体积,而且还可以保证汽锅与内锅的密封性,从而在汽锅的外壁与内锅的内壁之间形成密闭的加热腔室,进而实现食物的快速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
[00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电蒸锅或电压力锅。
[003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2]图1是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33]图2是现有技术中汽锅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34]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35]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锅盖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36]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锅盖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37]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汽锅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38]其中,图3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9]I烹饪器具,11内锅,12汽锅本体,13锅盖,131凸起部,132把手,133导水槽,134支撑部,14蒸汽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42]下面参照图3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汽锅。
[0043]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冷凝水回流方向,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锅,用于烹饪器具1,包括:汽锅本体12,所述汽锅本体12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汽锅本体12的底壁连通的蒸汽通道14 ;锅盖13,盖装在所述汽锅本体12上,且所述锅盖13的下表面的中部向所述蒸汽通道14方向延伸形成凸起部131,其中,所述锅盖13的下表面上的冷凝水汇集至所述凸起部131处、并落入所述蒸汽通道14中。
[00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通过在汽锅本体12的中部设置与其相连通的蒸汽通道14,可以使水蒸汽通过该蒸汽通道14进入到汽锅本体12内,且在汽锅本体12上端盖装锅盖13,可以使得汽锅本体12与锅盖13形成半密封状态,从而有效的降低了蒸汽泄漏的量,实现了对食物的快速加热。但是,在加热过程中,由于锅盖13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所以会导致锅盖13的温度低于水蒸汽的温度,且当水蒸汽接触到锅盖13时,会在锅盖13的内表面形成冷凝水,冷凝水滴落到食物上,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因此,在锅盖13的中部还设置有
一向蒸汽通道14的方向延伸的凸起部131,该凸起部131的高度低于汽锅内表面的高度,所以使得凸起部131与汽锅内表面形成高度差,从而可以使汽锅内表面上的冷凝水流向凸起部131,且由于凸起部131位于蒸汽通道14的正上方,进而使汇聚在凸起部131上的冷凝水通过蒸汽通道14流回内锅11中,实现冷凝水的回流。
[0045]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汽锅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46]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起部131的周围向所述锅盖13的上表面方向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凸起部131平滑连接。
[004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通过在凸起部131的周围设置向锅盖13上表面方向凹陷的凹陷部,可以使锅盖13的内表面各个位置的高度不同,且由于凹陷部向锅盖13上表面凹陷,所以凹陷部从边沿向凸起部131延伸时高度依次降低,从而可以使锅盖13内表面上的冷凝水沿凹陷部从高到低流向凸起部131,实现冷凝水的回流。其中,凹陷部与凸起部131平滑连接不仅可以减小冷凝水在凹陷部与凸起部131连接处的流动阻力,从而可以保证冷凝水顺利地从凹陷部流到凸起部131,而且还可以提高凹陷部与凸起部131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锅盖13的整体强度。
[0048]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凹陷部的顶端距所述凸起部131的底端的距离与所述汽锅半径的比值大于2/3。
[004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由于冷凝水只能沿凹陷部从高向低流动,因此,在凹陷部最高点与凸起部131最低点之间形成的冷凝水才能回流到凸起部131,所以凹陷部的顶端距凸起部131的底端具有一定距离,才可以保证大量冷凝水回流向凸起部131,优选地,凹陷部的顶端距所述凸起部131的底端的距离与所述汽锅半径的比值大于2/3,这样可以提高回流的冷凝水的量,进而提高冷凝水的回流效果。
[0050]如图3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凸起部131为弧形凸起部131,所述凹陷部为弧形凹陷部。
[005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凸起部131为弧形凸起部131以及凹陷部为弧形凹陷部,一方面可以减少冷凝水在凸起部131以及凹陷部流动的阻力,从而保证了冷凝水可以顺利地从凹陷部流到凸起部131以及从凸起部131滴落到进气通道内,提高了冷凝水的回流效果;另一方面,水蒸汽在向上运动碰撞到锅盖13内表面时,弧形表面较水平表面会产生较大的反弹角,从而可以增大水蒸汽在汽锅本体12内部的覆盖范围,提高了加热的速度和均匀性。另外,由于反弹角的作用,使得锅盖13周边的产生冷凝水的机率大大地降低。
[005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盖13的外周向所述凸起部中心方向延伸时所述凹陷部的水平高度逐渐降低。
[005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把凹陷部的水平高度设置成自锅盖的外周向所述凸起部中心方向延伸逐渐降低,可进一步地使更多的冷凝水滴到蒸汽通道内。
[0054]另外,如图3所示,图中虚线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蒸汽回流的方向,凸起部131和凹陷部为弧形形状可以起良好的导流作用,从而当水蒸汽进入汽锅本体12时,可以引导水蒸汽沿凸起部131的弧形表面以及凹陷部的弧形表面流向汽锅本体12的内部,且汽锅本体12的侧壁、底壁以及蒸汽通道14也为弧形形状,从而可以使水蒸汽沿汽锅本体12的内表面形成循环流动,进而有效提高了加热的速度和均匀性。
[0055]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盖1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导水槽133,所述导水槽133从所述锅盖13的下表面的边沿处向所述凸起部131延伸,以使所述锅盖13的下表面上形成的冷凝水汇集至所述凸起部131处。
[005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导水槽133具有良好的导流作用,可以引导冷凝水快速地流入到凸起部131,避免冷凝水在锅盖13内表面积累过多而滴落到食物上,从而影响了食物的口感。
[0057]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盖13的下表面的外边沿处设置有支撑部134,所述汽锅本体12的内侧壁的上端部设置有凸台,其中,所述支撑部134与所述凸台相配合以使所述锅盖13盖装在所述汽锅本体12上。
[005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通过在锅盖13的下表面的外边沿处设置支撑部134,并使其与汽锅本体12的内侧壁上端设置的凸台相配合从而使锅盖13盖装在汽锅本体12上,不仅可以保证汽锅本体12内部的密封性,而且还可以合理地利用汽锅本体12的内侧壁,从而减少了汽锅占用的体积空间,节约了成本。
[0059]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盖13的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把手132。
[006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通过在锅盖13的上表面的中部位置设置把手132,不仅可以使锅盖13取放方便,提高了汽锅的实用性,而且还可以防止与锅盖13接触造成烫伤,从而提高了汽锅使用的安全性。
[006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锅本体12为陶瓷汽锅。
[006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锅,该汽锅本体12为陶瓷锅,这是由于陶瓷材料具有蓄热和受热均匀的作用,通过使用该陶瓷汽锅加热食物,不仅可以提高热量的利用率,而且还能够使食物加热的更加均匀。
[0063]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包括:内锅11 ;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锅,所述汽锅安装在所述内锅11中,且所述汽锅的外壁与所述内锅11的内壁之间形成加热腔室。
[0064]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汽锅安装在内锅11中,具体地,内锅11的内侧壁上端设置有凸台,汽锅的上端设置有外翻边结构,通过凸台与外翻边结构的配合不仅可以减少烹饪器具I的占用体积,而且还可以保证汽锅与内锅11的密封性,从而在汽锅的外壁与内锅11的内壁之间形成密闭的加热腔室,进而实现食物的快速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
[006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I为电饭煲、电蒸锅或电压力锅。
[006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6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汽锅,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汽锅本体,所述汽锅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汽锅本体的底壁连通的蒸汽通道; 锅盖,盖装在所述汽锅本体上,且所述锅盖的下表面的中部向所述蒸汽通道方向延伸形成凸起部,其中,所述锅盖的下表面上的冷凝水汇集至所述凸起部处、并落入所述蒸汽通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周围向所述锅盖的上表面方向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凸起部平滑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顶端距所述凸起部的底端的距离与所述汽锅半径的比值大于2/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弧形凸起部,所述凹陷部为弧形凹陷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盖的外周向所述凸起部中心方向延伸时所述凹陷部的水平高度逐渐降低。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从所述锅盖的下表面的边沿处向所述凸起部延伸,以使所述锅盖的下表面上形成的冷凝水汇集至所述凸起部处。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的下表面的外边沿处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汽锅本体的内侧壁的上端部设置有凸台,其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凸台相配合以使所述锅盖盖装在所述汽锅本体上。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的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把手。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锅本体为陶瓷汽锅。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锅;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锅,所述汽锅安装在所述内锅中,且所述汽锅的外壁与所述内锅的内壁之间形成加热腔室。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电蒸锅或电压力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锅及一种烹饪器具,所述汽锅包括:汽锅本体,所述汽锅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汽锅本体的底壁连通的蒸汽通道;锅盖,盖装在所述汽锅本体上,且所述锅盖的下表面的中部向所述蒸汽通道方向延伸形成凸起部,其中,所述锅盖的下表面上的冷凝水汇集至所述凸起部处、并落入所述蒸汽通道中。该技术方案,通过在汽锅本体中部设置蒸汽通道,并在汽锅本体上盖装锅盖,可以实现对汽锅本体内部食物的快速加热,其中,在锅盖上设置凸起部,该凸起部可以引导汽锅本体内水蒸汽的循环并实现锅盖内表面上冷凝水的回流,从而不仅可以提高食物加热的速度以及均匀性,还可以避免冷凝水滴落到食物上,进而影响食物的口感。
【IPC分类】A47J36/00, A47J27/08, A47J27/00, A47J27/04, A47J36/06
【公开号】CN204698376
【申请号】CN201520430628
【发明人】詹兴, 林毅, 龚圆杰, 罗志晓, 黄韦铭, 梁志佳, 李新宇, 唐修豪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