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调节的医用踏脚凳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1-5-1  171

一种手动调节的医用踏脚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手动调节的医用踏脚凳。
【背景技术】
[0002]踏脚凳在医院目前使用比较普遍,尤其是手术室医护人员和患者使用都比较频繁,因为使用者的身高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难免会有所不便,如果放置多张踏脚凳在室内又比较浪费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动调节的医用踏脚凳,可以手动调节踏脚凳高度满足不用身高医护人员或者患者的使用。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动调节的医用踏脚凳,包括第一凳面、第二凳面、负重板、第三凳面和底板,所述第一凳面、第二凳面、第三凳面均与所述底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凳面与所述第三凳面固定相连,所述第三凳面与所述第二凳面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凳面上面设有第二凹槽,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凳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的第一凹槽,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三凳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的第三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上还设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所述负重板在侧面设有螺旋孔,所述螺旋孔与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通过螺旋钉相配合,所述负重板从带螺旋孔的侧面开始依次三个侧面分别与第一凹槽、第三凹槽、和第二凹槽相配合。
[0005]本实用新型设有所述第一凳面、第二凳面、第三凳面和底板可以简单的把一个踏脚凳基本结构拼合起来,然后在所述第一凳面、第二凳面和第三凳面上分别设有凹槽,然后与所述负重板的三侧面相配合可以在踏脚凳基本结构上构成一个方便使用者使用的负重面,通过所述第一凳面、第二凳面和第三凳面上的不同凹槽与所述负重板配合,就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调高或者调低所述负重板离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起到一个增加高度的作用,所述负重板在侧面设有螺旋孔,当所述负重板放入同一水平面的几个凹槽后,所述螺旋孔与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通过螺旋钉相配合,就可以固定所述负重板防止负重板滑落,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凳面、第二凳面和第三凳面高度均为20cm?40cm。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凳面、第二凳面、负重板、第三凳面和底板均为金属板。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动调节的医用踏脚凳结构示意图。
[0009]由图示,1-第一凳面,11、12、13-第一凹槽,14-第一穿孔,15-第二穿孔,16-第三穿孔,2-第二凳面,21,22,23-第二凹槽,3-负重板,34-螺旋孔,4-第三凳面,41、42、43_第三凹槽,51,52,53-螺旋钉,6-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11、12、13”指的是“第一凳面”上三个不同高度上面设有的凹槽,“第二凹槽21、22、23”指的是“第二凳面”上三个不同高度上面设有的凹槽,“第三凹槽41、42、43”指的是“第三凳面”上三个不同高度上面设有的凹槽,本体提到的“依次”是指从本体提到的带“螺旋孔34”的侧面开始可按顺时针方向,也可逆时针方向。
[0012]如图1,一种手动调节的医用踏脚凳,包括第一凳面1、第二凳面2、负重板3、第三凳面4和底板6,所述第一凳面1、第二凳面2、第三凳面4均与所述底板6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凳面I与所述第三凳面4固定相连,所述第三凳面4与所述第二凳面2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凳面2上面设有第二凹槽21、22、23,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凳面I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21、22、23相对应的第一凹槽11、12、13,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三凳面4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21、22、23相对应的第三凹槽41、42、43,在所述第一凹槽11、12、13上还设有第一穿孔14、第二穿孔15和第三穿孔16,所述负重板3在侧面设有螺旋孔34,所述螺旋孔34与所述第一穿孔14、第二穿孔15和第三穿孔16通过螺旋钉51、52、53相配合,所述负重板3从带螺旋孔34的侧面开始依次三个侧面分别于所述第一凹槽11、12、13、第三凹槽41、42、43、和第二凹槽21、22、23相配合。
[0013]本实用新型设有所述第一凳面、第二凳面、第三凳面和底板可以简单的把一个踏脚凳基本结构拼合起来,然后在所述第一凳面、第二凳面和第三凳面上分别设有凹槽,然后与所述负重板的三侧面相配合可以在踏脚凳基本结构上构成一个方便使用者使用的负重面,通过所述第一凳面、第二凳面和第三凳面上的凹槽与所述负重板配合,就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调高所述负重板离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起到一个增加高度的作用,所述负重板在侧面设有螺旋孔,当所述负重板放入同一水平面的几个凹槽后,所述螺旋孔与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通过螺旋钉相配合,由此可以固定所述负重板防止负重板滑落,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14]如图1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凳面1、第二凳面2和第三凳面4高度均为20cm?40cm,既能满足需要的高度又不浪费材料。
[0015]如图1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凳面1、第二凳面2、负重板3、第三凳面4和底板6均为金属板,采用金属板一方面方便几个凳面之间以及和底板之间的焊接,另一方面金属板相对其他材料制作的板块承重能力要强些,而且又不会打滑。
[0016]本实用新型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作赘述。
[001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手动调节的医用踏脚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凳面(I)、第二凳面(2)、负重板(3)、第三凳面(4)和底板¢),所述第一凳面(I)、第二凳面(2)、第三凳面(4)均与所述底板(6)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凳面(I)与所述第三凳面(4)固定相连,所述第三凳面(4)与所述第二凳面(2)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凳面(2)上面设有第二凹槽(21、22、23),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凳面(I)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21、22、23)相对应的第一凹槽(11、12、13),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三凳面(4)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21、22、23)相对应的第三凹槽(41、42、43),在所述第一凹槽(11、12、13)上还设有第一穿孔(14)、第二穿孔(15)和第三穿孔(16),所述负重板(3)在侧面设有螺旋孔(34),所述螺旋孔(34)与所述第一穿孔(14)、第二穿孔(15)和第三穿孔(16)通过螺旋钉(51、52、53)相配合,所述负重板(3)从带螺旋孔(34)的侧面开始依次三个侧面分别于所述第一凹槽(11、12、13)、第三凹槽(41、42、43)、和第二凹槽(21、22、23)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调节的医用踏脚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凳面(I)、第二凳面(2)和第三凳面(4)高度均为20cm?4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调节的医用踏脚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凳面(I)、第二凳面(2)、负重板(3)、第三凳面(4)和底板(6)均为金属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动调节的医用踏脚凳,三个凳面均与底板固定相连,第一凳面与第三凳面固定相连,第三凳面与第二凳面固定相连,第二凳面上面设有凹槽,在同一水平面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对应,在同一水平面第三凹槽与第二凹槽相对应,第一凹槽上还设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负重板在侧面设有螺旋孔与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通过螺旋钉相配合,负重板三个侧面分别于第一凳面、第三凳面、和第二凳面相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凳面、第二凳面和第三凳面上的不同凹槽与负重板配合,就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调高所述负重板离所述底板之间的距离起到一个增加高度的作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IPC分类】A47C16/02
【公开号】CN204698183
【申请号】CN201520431675
【发明人】李波
【申请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9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