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垫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尤其是指一种能够设置于办公椅的背垫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参考中国台湾专利号M270739号的办公椅的椅背结构,其包括一座椅部、一椅背部、一连结骨架、一调整部及两个弹性元件,该座椅部用来提供乘坐,该椅背部包括一第一椅背与一第二椅背,该连结骨架一端连接于该座椅部的底部,而另一端则向该椅背部的方向弯折延伸,该调整部包括一骨架连结部、一依附滑道及一调整孔,该骨架连结部设于该调整部对应该连结骨架的位置,并连结该连结骨架,该依附滑道设于该调整部对应该椅背部的那一面,并供连结该弹性元件,该调整孔设于该调整部对应该椅背部的那一面,并供该第一、第二椅背在该依附滑道上调整相对间距,该两个弹性元件分别对应该第一椅背与该第二椅背而设的塑造体,每一弹性元件至少具有一连结部、一弹韧体、多个强化肋件及一连接块,该连结部分别供两个弹性元件连结于该椅背部的第一、第二椅背,该弹韧体位于该连结部与该连结块之间,并供该弹性元件在该椅背部与该调整部产生弹性弯挠,该连结块供弹性元件轴向定位的枢设于该依附滑道。
[0003]由上述专利的附图中可以理解该弹性元件仅为左右与上下的偏摆,由此可知椅背部无法贴合使用者的背部并提供支撑,且无法减轻腰部与背部的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弹性元件的偏摆的限制而无法使椅背部贴合使用者的背部并提供支撑。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包括:
[0006]一支撑件,其设置至少一第一容槽;
[0007]至少一弹性组,其包括一弹性体,该弹性体设置一第一结合部与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形成具有至少两种曲率的表面并设置于该第一容槽,且该第一结合部的表面贴合该第一容槽的内缘,该第二结合部形成具有至少两种曲率的表面;
[0008]至少一背垫组,其包括一背壳,该背壳设置一第二容槽,该第二容槽连接该第二结合部,且该第二结合部的表面贴合该第二容槽的内缘。
[0009]所述的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中,该背壳于该第二容槽周缘环设一定位槽,该定位槽连通该第二容槽,该弹性体包括一本体部,该本体部设置于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之间,该本体部邻近该第一结合部的一端面贴靠该支撑件邻近该第一容槽的一端面,该本体部邻近该第二结合部的一端面贴靠该定位槽的槽底。
[0010]所述的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中,该弹性体具有一轴线,该轴线穿伸该第一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与该本体部,该本体部具有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分别位于该本体部相反两侧,该第一侧沿该轴线延伸而具有一宽度,该第二侧沿该轴线延伸而具有一宽度,该第二侧的宽度大于该第一侧的宽度。
[0011]所述的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中,该弹性组包括一第一连接件与一第二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连接该第一结合部,该第二连接件连接该第二结合部,该支撑件于该至少一第一容槽设置一定位孔,该背壳于该第二容槽设置一定位孔,该第一连接件穿设该支撑件的定位孔,该第二连接件穿设该背壳的定位孔。
[0012]所述的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中,该弹性组包括一螺帽与一盖件,该弹性组的螺帽螺设于该第一连接件,该盖件套合该支撑件的定位孔并遮盖该弹性组的螺帽与该第一连接件,该背垫组包括一软垫与一螺帽,该软垫连接该背壳远离该弹性体的一端,该背垫组的螺帽螺设于该第二连接件。
[0013]所述的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中,包括两弹性组与两背垫组,每一该弹性组包括一弹性体,每一该弹性体连接每一该背垫组,该支撑件相反两端分别设置一第一容槽,两第一容槽分别连接两弹性体远离该背垫组的一端。
[0014]所述的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中,每一该弹性体包括一第一结合部与一第二结合部,两该第一结合部其中之一的表面形成曲率为O的平面并面对另一该第一结合部,两第一容槽的内缘分别贴合两第一结合部的表面,两第二结合部其中之一的表面形成曲率为O的平面并面对另一该第二结合部,两第二容槽的内缘分别贴合两第二结合部的表面。
[0015]所述的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中,两弹性体其中之一的第一侧面对另一该弹性体的第一侧,两背壳与两软垫呈弧状,两软垫互相相邻的部分呈平坦状,且两软垫互相远离的部分呈隆起状。
[0016]所述的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中,每一该弹性体为实心橡胶。
[0017]凭借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的形状设计,且该第一结合部设置于该第一容槽,该第二结合部设置于该第二容槽,使得该弹性体能够左右地偏摆与上下地偏摆之外,更具有扭转地偏摆,使得该背垫组贴合使用者的背部,减少腰部与背部的负担。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背垫支撑结构立体外观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背垫支撑结构立体分解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背垫支撑结构由另一视角所取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4:为图1所取的局部剖视图;
[0022]图5:为图4所取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6:为图5的延续,表示背垫组沿着箭头方向偏摆;
[0024]图7:为图1所取的剖视图;
[0025]图8:为图7的延续,表示背垫组沿着箭头方向偏摆;
[0026]图9:为图1所取的局部透明图,其中链线部分为背垫组;
[0027]图10:为图9的延续,表示背垫组沿着箭头方向偏摆。
[0028]附图标记说明:10_支撑件;11-第一容槽;12_定位孔;20_弹性组;21_弹性体;211第一结合部;212_第二结合部;213-本体部;2131_第一侧;2132_第二侧;22_第一连接件;23_第二连接件;24_螺帽;25_盖件;30_背垫组;311_第二容槽;312_定位槽;313-定位孔;32_软垫;33_螺帽;A_办公椅;A1_底盘;A2_立柱;A3_座垫;L_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垫支撑结构能够设置于一办公椅A上,该办公椅A包括一底盘Al、一立柱A2与一座垫A3,该立柱A2连接该底盘Al,该座垫A3连接该立柱A2,使得该座垫A3能够供使用者乘坐,本实用新型的背垫支撑结构设置于该立柱A2远离该底盘Al的一端并包括一支撑件10、至少一弹性组20以及至少一背垫组30,该支撑件10连接该立柱A2远离该底盘Al的一端,该至少一弹性组20连接该支撑件10,该至少一背垫组30连接该至少一弹性件20远离该支撑件10的一端,该至少一背垫组30提供使用者倚靠。
[0030]该支撑件10设置至少一第一容槽11,该支撑件10于该至少一第一容槽11设置一定位孔12,于本实施例中,该支撑件10设置两第一容槽11,该两第一容槽11分别设置于该支撑件10相反两端,该支撑件10于该两第一容槽11分别设置一定位孔12。
[0031]该至少一弹性组20包括一弹性体21、一第一连接件22、一第二连接件23、一螺帽24以及一盖件25,该第一连接件22与该第二连接件23分别设置于该弹性体21相反两端,该弹性体21连接该至少一第一容槽11,该第一连接件22穿设该支撑件10的定位孔12,该弹性组20的螺帽24螺设于该第一连接件22,使得该弹性体21固定于该支撑件10,该盖件25套合该支撑件10的定位孔12并遮盖该弹性组20的螺帽24与该第一连接件22,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背垫支撑结构包括两弹性组20,该两弹性组20分别连接该支撑件10相反两端。该第一连接件22与该第二连接件23为镶埋件,且该弹性体21为实心橡胶并射出成形于镶埋件之间,使得该弹性体21相反两端分别固接该第一连接件22与该第二连接件23。
[0032]该弹性体21包括一第一结合部211、一第二结合部212与一本体部213,该本体部213设置于该第一结合部211与该第二结合部212之间,该第一结合部211连接该第一连接件22并设置于该第一容槽11,且该第一结合部211的表面贴合该第一容槽11的内缘,该第二结合
部212连接该第二连接件23,该本体部213邻近该第一结合部211的一端面贴靠该支撑件10邻近该第一容槽11的一端面。
[0033]该至少一背垫组30包括一背壳31,该背壳31设置一第二容槽311,该第二容槽311连接该第二结合部212,且该第二结合部212的表面贴合该第二容槽311的内缘,该背壳31于该第二容槽311周缘环设一定位槽312,该定位槽312连通该第二容槽311,该本体部213邻近该第二结合部212的一端面贴靠该定位槽213的槽底,该背壳30于该第二容槽311设置一定位孔313,该第二连接件23穿设该背壳30的定位孔313。
[0034]该至少一背垫组30包括一软垫32与一螺帽33,该软垫32连接该背壳31远离该弹性体21的一端,该背垫组30的螺帽33螺设于该第二连接件23,使得该至少一背垫组30固定于该弹性组20,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背垫支撑结构包括两背垫组30,该两背垫组30分别连接该两弹性组20,该两背壳31与该两软垫32呈弧状。
[0035]参考图2、图3、图5以及图9。该支撑件10的定位孔12为圆孔并于该定位孔12的圆心形成一中心线L并沿着轴向延伸,一虚拟面垂直于该中心线L,该第一结合部211与该第二结合部212分别投影至该虚拟面且分别形成轮廓,该第一结合部211与该第二结合部212的轮廓具有至少两种曲率的轮廓线,可以得知该第一结合部211的轮廓线对应者该第一结合部211的表面,该第二结合部212的轮廓线对应着该第二结合部212的表面,当该第一结合部211与该第二结合部212的其中一种曲率的轮廓线的曲率为O,对应的表面为平面,当该第一结合部211与该第二结合部212的其中一种曲率的轮廓线的曲率大于O,对应的表面为曲面,该第一结合部211与该第二结合部212分别形成具有至少两种曲率的表面,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211其中之一的表面与该第二结合部212其中之一的表面分别形成数种中其中一种曲率为O的平面。凭借该第一结合部211与该第二结合部212的形状设计,该第一结合部211固定地设置于该第一容槽11,该第二结合部212固定地设置于该第二容槽311,使得该弹性体21能够扭转地偏摆。
[0036]参考图5与图6。该背壳31的定位孔313为圆孔,该中心线L贯穿该弹性体21并连接至该背壳31的定位孔313的圆心,使用者乘坐办公椅A并往后靠时,该背垫组30沿着图6的箭头方向移动,该两背壳31的定位孔313的圆心脱离该中心线L,该弹性体21为实心橡胶并上下地偏摆,凭借实心橡胶的弹性变形,使得该两软垫32能够服贴使用者的背部,减少背部与腰部的负担。
[0037]同时参考图7与图8。该两软垫32互相相邻的部分呈平坦状,且该两软垫32互相远离的部分呈隆起状,该弹性体21具有一轴线,该弹性体21的轴线与中心线L共线,该轴线穿伸该第一结合部211、该第二结合部212与该本体部213,该本体部213具有一第一侧2131与一第二侧2132,该第一侧2131与该第二侧2132分别位于该本体部213相反两侧,该第一侧2131沿该轴线延伸而具有一宽度,该第二侧2132沿该轴线延伸而具有一宽度,该第二侧2132的宽度大于该第一侧2131的宽度,于本实施例中,该二弹性体21其中之一的第一侧2131面对另一该弹性体21的第一侧2131。凭借该第一侧2131与该第二侧2132的宽度变化、该背壳31与该软垫32的形状,使用者乘坐办公椅A并往后靠时,该背垫组30沿着图8的箭头方向移动,该两背壳31的定位孔313的圆心脱离该中心线L,该弹性体21为实心橡胶并左右地偏摆,凭借实心橡胶的弹性变形,使得该两软垫32能够包覆使用者的背部,固定使用者的背部维持适合的角度,进而减少腰部与背部的负担。
[0038]接续参考图9与图10。使用者乘坐办公椅A并往后靠且背部倾斜时,该背垫组30沿着图10的箭头方向移动,该弹性体21为实心橡胶并弹性地扭转,凭借实心橡胶的弹性变形,使得该弹性体21提供扭转的力量并推抵使用者背部,进而减少腰部与背部的负担。
[0039]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实用新型背垫支撑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0040]1.凭借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的形状设计,且该第一结合部设置于该第一容槽,该第二结合部设置于该第二容槽,使得该弹性体能够左右地偏摆与上下地偏摆之外,更具有扭转地偏摆,使得背垫组30贴合使用者的背部,减少腰部与背部的负担。
【主权项】
1.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撑件,其设置至少一第一容槽; 至少一弹性组,其包括一弹性体,该弹性体设置一第一结合部与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形成具有至少两种曲率的表面并设置于该第一容槽,且该第一结合部的表面贴合该第一容槽的内缘,该第二结合部形成具有至少两种曲率的表面; 至少一背垫组,其包括一背壳,该背壳设置一第二容槽,该第二容槽连接该第二结合部,且该第二结合部的表面贴合该第二容槽的内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背壳于该第二容槽周缘环设一定位槽,该定位槽连通该第二容槽,该弹性体包括一本体部,该本体部设置于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之间,该本体部邻近该第一结合部的一端面贴靠该支撑件邻近该第一容槽的一端面,该本体部邻近该第二结合部的一端面贴靠该定位槽的槽底。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体具有一轴线,该轴线穿伸该第一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与该本体部,该本体部具有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分别位于该本体部相反两侧,该第一侧沿该轴线延伸而具有一宽度,该第二侧沿该轴线延伸而具有一宽度,该第二侧的宽度大于该第一侧的宽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包括一第一连接件与一第二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连接该第一结合部,该第二连接件连接该第二结合部,该支撑件于该至少一第一容槽设置一定位孔,该背壳于该第二容槽设置一定位孔,该第一连接件穿设该支撑件的定位孔,该第二连接件穿设该背壳的定位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包括一螺帽与一盖件,该弹性组的螺帽螺设于该第一连接件,该盖件套合该支撑件的定位孔并遮盖该弹性组的螺帽与该第一连接件,该背垫组包括一软垫与一螺帽,该软垫连接该背壳远离该弹性体的一端,该背垫组的螺帽螺设于该第二连接件。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弹性组与两背垫组,每一该弹性组包括一弹性体,每一该弹性体连接每一该背垫组,该支撑件相反两端分别设置一第一容槽,两第一容槽分别连接两弹性体远离该背垫组的一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弹性体包括一第一结合部与一第二结合部,两该第一结合部其中之一的表面形成曲率为O的平面并面对另一该第一结合部,两第一容槽的内缘分别贴合两第一结合部的表面,两第二结合部其中之一的表面形成曲率为O的平面并面对另一该第二结合部,两第二容槽的内缘分别贴合两第二结合部的表面。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弹性体其中之一的第一侧面对另一该弹性体的第一侧,两背壳与两软垫呈弧状,两软垫互相相邻的部分呈平坦状,且两软垫互相远离的部分呈隆起状。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弹性体为实心橡胶。
【专利摘要】一种背垫支撑结构包括:一支撑件设置至少一第一容槽;至少一弹性组包括一弹性体,该弹性体设置一第一结合部与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形成具有至少两种曲率的表面并设置于该第一容槽,且该第一结合部的表面贴合该第一容槽的内缘,该第二结合部形成具有至少两种曲率的表面;至少一背垫组包括一背壳,该背壳设置一第二容槽,该第二容槽连接该第二结合部,且该第二结合部的表面贴合该第二容槽的内缘。该弹性体具有各种方向的偏摆,使得背垫组贴合使用者背部并减轻腰部与背部的负担。
【IPC分类】A47C7/40
【公开号】CN204698173
【申请号】CN201520203479
【发明人】蔡启程
【申请人】欣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