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特别是涉及直流无刷电机系统,尤其涉及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
[0003]【【背景技术】】
[0004]现有技术直流无刷电机系统包括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和控制器,控制器与直流无刷电机本体的安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置式,即控制器与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分开安装;另一种是内置式,控制器安装在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内。内置式的控制器一般做成圆环形,包括多个场效应管(MOS管),一般MOS管为六个,构成了控制器的开关组件,各MOS管会通过电流,继而产生功率损耗,同时以热量的形式积聚在各MOS管上,若任一个MOS管的温度超过其工作结温,该MOS管就很容易烧毁,导致整个控制器不能工作。现有技术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有如下不足之处:一、在MOS管选型时,需要有很大的裕量,增加了成本;二、由于MOS管散热条件不好,容易烧坏,也导致控制器性能不稳定;三、没有好的散热条件,限制了电机系统的过载能力和功率等级。
[0005]【【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该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通过在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内设置散热器,使各场效应管与散热器相接触,而散热器又与直流无刷电机本体的外壳紧贴,从而使各场效应管的热量通过散热器传递到直流无刷电机本体的外壳和空气中,降低了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内的温度,直接降低了场效应管工作时的温度,保证了各场效应管的正常工作,整个直流无刷电机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散热好和安全可靠等优点。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提供一种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包括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内;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包括外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后盖;所述控制器包括多个场效应管;所述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内,其外壁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其一端面与各场效应管相接触。
[0009]所述散热器为设有中心通孔的圆环形,该圆环形的散热器整个外圆周面与所述外壳的内圆周面相接触。
[0010]所述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还包括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安装在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内,其一端顶在所述后盖上,另一端顶在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面上,从而使所述散热器的一端面与各场效应管紧贴。所述散热器为设有中心通孔的圆环形,该圆环形的散热器整个外圆周面与所述外壳的内圆周面相接触;所述散热器还设有与其中心通孔共中心轴线的阶梯盲孔;所述弹性元件另一端顶在所述散热器的阶梯盲孔的底面上。
[0011]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之有益效果在于:
[0012]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内设置散热器,使各场效应管与散热器相接触,特别是还设置有弹性元件,更加使各场效应管与散热器紧贴,而散热器又与直流无刷电机本体的外壳紧贴,从而使各场效应管的热量通过散热器传递到直流无刷电机本体的外壳和空气中,降低了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内的温度,直接降低了场效应管工作时的温度,保证了各场效应管的正常工作,再也不用担心各场效应管会烧坏,在各场效应管选型时,不需要选用较大裕量的场效应管,相应地会降低成本,也相应地提高了整个电机系统的过载能力和功率输出,整个直流无刷电机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散热好和安全可靠等优点。
[0013]【【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的正投影半剖主视示意图;
[0015]图2是所述直流无刷电机系统之散热器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所示散热器的正投影主视示意图。
[0017]【【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参见图1至图3,一种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包括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和控制器20 ;所述控制器20安装在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内;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包括外壳11、定子组件12、转子组件13和后盖14 ;所述控制器20包括多个场效应管21 ;所述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还包括散热器30,所述散热器30安装在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内,其外壁固定在所述外壳11的内壁上,一般采用胶粘剂将散热器30的外壁固定在所述外壳11的内壁上,其一端面与各场效应管21相接触,各场效应管21设置在控制器20之电路板上的高度基本相同,这样散热器30的端面可以是平面,加工会方便。
[0020]参见图1至图3,所述散热器30为设有中心通孔31的圆环形,该圆环形的散热器30整个外圆周面与所述外壳11的内圆周面相接触。圆环形的散热器30整个外圆周面就是散热器30的外壁,外壳11的内圆周面就是外壳11的内壁。
[0021]参见图1至图3,所述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还包括弹性元件40,该弹性元件40安装在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内,其一端顶在所述后盖14上,另一端顶在所述散热器30的另一端面上,从而使所述散热器30的一端面与各场效应管21紧贴。弹性元件40一般采用弹簧,弹性元件40的数量根据需要来选取,可以采用2根、3根或4根等。所述散热器30为设有中心通孔31的圆环形,该圆环形的散热器30整个外圆周面与所述外壳11的内圆周面相接触;所述散热器30还设有与其中心通孔31共中心轴线的阶梯盲孔32 ;所述弹性元件40另一端顶在所述散热器30的阶梯盲孔32的底面321上。
[0022]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30采用热量传导性好的材料制成,例如散热器30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002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包括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和控制器(20),所述控制器(20)安装在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内;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包括外壳(11)、定子组件(12)、转子组件(13)和后盖(14);所述控制器(20)包括多个场效应管(21);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散热器(30 ),所述散热器(30 )安装在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内,其外壁固定在所述外壳(11)的内壁上,其一端面与各场效应管(21)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30)为设有中心通孔(31)的圆环形,该圆环形的散热器(30)整个外圆周面与所述外壳(11)的内圆周面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弹性元件(40),该弹性元件(40)安装在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内,其一端顶在所述后盖(14)上,另一端顶在所述散热器(30)的另一端面上,从而使所述散热器(30)的一端面与各场效应管(21)紧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30)为设有中心通孔(31)的圆环形,该圆环形的散热器(30)整个外圆周面与所述外壳(11)的内圆周面相接触;所述散热器(30)还设有与其中心通孔(31)共中心轴线的阶梯盲孔(32);所述弹性元件(40)另一端顶在所述散热器(30)的阶梯盲孔(32)的底面(321)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包括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内;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包括外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后盖;所述控制器包括多个场效应管;所述内置控制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系统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直流无刷电机本体内,其外壁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其一端面与各场效应管相接触。本实用新型直流无刷电机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散热好和安全可靠等优点。
【IPC分类】H02P6/00, H05K7/20
【公开号】CN204696965
【申请号】CN201520282829
【发明人】谢伟, 曾艳平
【申请人】东明机电(深圳)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