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1-4-29  266

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器电路,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
【背景技术】
[0002]在我国目前的电力结构中,火力发电占七成,水力发电二成,核电不到一成,其余少量风能、太阳能和海洋能等系能源。火力发电利用的是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且产生很大污染。光伏能源具有无污染、可持续能优点,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成本高、效率低、受地形和气候影响较大等因素,目前更多的使用于偏于地区或者高山地区。
[0003]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推动光伏产业积极健康发展,二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就是太阳能逆变器,如何研宄出高效实用的太阳能逆变器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结构简单,可以获得较大电流输出,不会出现电源短路,更安全可靠,具有续流保护措施,更耐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包括控制信号发生电路、驱动电路、电源开关电路、续流电路和变压器电路。结构简单,可以获得较大电流输出,不会出现电源短路,更安全可靠,具有续流保护措施,更耐用。
[0006]该太阳能逆变器电路控制信号发生电路产生方波控制信号。方波控制信号经过驱动电路,增强方波驱动信号的驱动能力。经过驱动电路之后的方波信号控制电源开关电路中开关管的通断,从而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电源开关电路和变压器相连,通过变压器电路将交流电实现220V变压。续流电路在开关管关断时承受变压器原端的感应电压。
[0007]所述控制信号发生电路包括反相器IC1、反相器IC2、电阻R1、电阻R2、电位器R3和电容Cl,电阻Rl的一端与反相器ICl的输入相连,另一端与电源地相连,反相器ICl的输出与反相器IC2的输入端相连,反相器IC2的输出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3的一端相连,电位器R3的另一端与电源地相连,电阻R2的一端与电容Cl的一端相连,电容Cl的另一端与电源地相连。
[0008]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路支路I和驱动电路支路II。驱动电路支路I包括电阻R4、电阻R6和晶体管TRl,驱动电路支路II包括反相器IC4、电阻R5、电阻R7和晶体管TR2。所述驱动电路支路I中,电阻R4—端连接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的输出,电阻R4另一端连接晶体管TRl的基极,晶体管TRl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正极,晶体管TRl的发射极连接电源地。所述驱动电路支路II中,反相器IC4 一端连接在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的输出,另一端连接电阻R5,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TR2的基极,晶体管TR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7,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正极,晶体管TR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地。
[0009]所述电源开关电路包括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和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I。所述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包括场效应管TR3、场效应管TR4,所述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I包括场效应管TR5、场效应管TR6。所述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中,场效应管TR3的源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场效应管TR3的栅极与晶体管TRl的集电极相连,场效应管TR3的漏极与场效应管TR4的漏极相连,场效应管TR4的栅极与场效应管TRl的集电极相连,场效应管TR4的源极与电源地相连。所述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I中,场效应管TR5的源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场效应管TR5的栅极与场效应管TR2的集电极相连,场效应管TR5的漏极与TR6的漏极相连,场效应管TR6的栅极与晶体管TR2的集电极相连,场效应管TR6的源极与电源地相连。
[0010]所述续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l、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二极管Dl的N极与场效应管TR3的源极相连,二极管Dl的P极与场效应管TR3的漏极相连,二极管D2的N极与场效应管TR4的漏极相连,二极管D2的P极与场效应管TR4的源极相连,二极管D3的N极与场效应管TR5的源极相连,二极管D3的P极与场效应管TR5的漏极相连,二极管D4的N极与场效应管TR6的漏极相连,二极管D4的P极与场效应管TR6的源极相连。
[0011]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所述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由电容Cl的充放电产生振荡信号,振荡频率由电阻R2、电阻R3和电容Cl决定,电阻Rl是补偿电阻,用于改善由于电源的变化而引起的振荡频率不稳,所述的振荡信号为50Hz的方波。
[0012]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中的电阻R4和电阻R5为基极限流电阻,驱动电路中的电阻R6和电阻R7为集电极偏置电阻,驱动电路将来自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的控制信号进行电压和电流放大,增加控制信号的驱动能力。
[0013]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支路I的驱动信号输入场效应管TR3栅极,控制场效应管TR3和场效应管TR4开断,驱动电路支路II的驱动信号输入场效应管TR5栅极,控制场效应管TR5和场效应管TR6开断。
[0014]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所述续流电路用于释放变压器线圈中储存的能量,防止感应电压过高,击穿电源开关电路中的场效应管TR3、场效应管TR4、场效应管TR5和场效应管TR6。
[0015]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所述变压器电路的初级线圈一端和场效应管TR3的漏极相连,初级线圈的另一端和场效应管TR5的漏极相连,初级线圈上的50Hz、12V的交流电经过铁芯耦合到次级线圈上,升压至220V。
[0016]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所述场效应管TR3和TR5选用P沟道MOS场效应管,场效应管TR4和TR6选用N沟道MOS场效应管。
[0017]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所述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选用肖特基二极管。
[0018]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的有益效果为:
[0019]a、该太阳能逆变器电路采用相位差180°的方波进行电源开关电路的控制,易于产生和控制;
[0020]b、该太阳能逆变器电路选用增强型MOS场效应管,采用推挽式输出,可以输出较大电流,不会出现电源短路,更安全可靠;
[0021]C、该太阳能逆变器电路增加了续流保护措施和保险丝,使得电路不易损坏,更加耐用。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的电路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器电路,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包括包括控制信号发生电路、驱动电路、电源开关电路、续流电路和变压器电路。结构简单,可以获得较大电流输出,不会出现电源短路,更安全可靠,具有续流保护措施,更耐用。
[0026]该太阳能逆变器电路控制信号发生电路产生方波控制信号。方波控制信号经过驱动电路,增强方波驱动信号的驱动能力。经过驱动电路之后的方波信号控制电源开关电路中开关管的通断,从而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电源开关电路和变压器相连,通过变压器电路将交流电实现220V变压。续流电路在开关管关断时承受变压器原端的感应电压。
[0027]所述控制信号发生电路包括反相器IC1、反相器IC2、电阻R1、电阻R2、电位器R3和电容Cl,电阻Rl的一端与反相器ICl的输入相连,另一端与电源地相连,反相器ICl的输出与反相器IC2的输入端相连,反相器IC2的输出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3的一端相连,电位器R3的另一端与电源地相连,电阻R2的一端与电容Cl的一端相连,电容Cl的另一端与电源地相连。
[0028]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路支路I和驱动电路支路II。驱动电路支路I包括电阻R4、电阻R6和晶体管TRl,驱动电路支路II包括反相器IC4、电阻R5、电阻R7和晶体管TR2。所述驱动电路支路I中,电阻R4—端连接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的输出,电阻R4另一端连接晶体管TRl的基极,晶体管TRl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正极,晶体管TRl的发射极连接电源地。所述驱动电路支路II中,反相器IC4 一端连接在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的输出,另一端连接电阻R5,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TR2的基极,晶体管TR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7,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正极,晶体管TR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地。
[0029]所述电源开关电路包括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和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I。所述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包括场 效应管TR3、场效应管TR4,所述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I包括场效应管TR5、场效应管TR6。所述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中,场效应管TR3的源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场效应管TR3的栅极与晶体管TRl的集电极相连,场效应管TR3的漏极与场效应管TR4的漏极相连,场效应管TR4的栅极与场效应管TRl的集电极相连,场效应管TR4的源极与电源地相连。所述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I中,场效应管TR5的源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场效应管TR5的栅极与场效应管TR2的集电极相连,场效应管TR5的漏极与TR6的漏极相连,场效应管TR6的栅极与晶体管TR2的集电极相连,场效应管TR6的源极与电源地相连。
[0030]所述续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l、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二极管Dl的N极与场效应管TR3的源极相连,二极管Dl的P极与场效应管TR3的漏极相连,二极管D2的N极与场效应管TR4的漏极相连,二极管D2的P极与场效应管TR4的源极相连,二极管D3的N极与场效应管TR5的源极相连,二极管D3的P极与场效应管TR5的漏极相连,二极管D4的N极与场效应管TR6的漏极相连,二极管D4的P极与场效应管TR6的源极相连。
[0031]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由电容Cl的充放电产生振荡信号,振荡频率由电阻R2、电阻R3和电容Cl决定。通过调节电阻R3可进行频率的调节,电阻Rl是补偿电阻,用于改善由于电源的变化而引起的振荡频率不稳。该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缠身的振荡信号为50Hz的方波。该50Hz方波送入驱动电路,增强驱动能力,驱动电路电阻R4和电阻R5为基极限流电阻,防止晶体管导通是基极直接接地,电阻R6和电阻R7为集电极偏置电阻。由于晶体管的放大作用,集电极的电流是基极电流的β倍,即方波信号通过该驱动电路的电流驱动能力增强了 β倍,β值根据不同厂家生产的晶体管有所不同,来自驱动电路支路I的驱动信号输入场效应管TR3栅极,控制场效应管TR3和场效应管TR4开断,来自驱动电路支路II的驱动信号输入场效应管TR5栅极,控制场效应管TR5和场效应管TR6开断。由于驱动电路支路I输出的方波和驱动电路支路II输出的方波相位相差180°,当驱动电路支路I的输出为低电平时,场效应管TR3导通,场效应管TR4截止,此时,驱动电路支路II的输出为高电平,场效应管TR5截止,场效应管TR6导通。此时,电流从12V电源正极流经场效应管TR3、变压器初级线圈、场效应管TR6到地,电流方向为正向。当驱动电路支路I的输出为高电平时,场效应管TR3截止,场效应管TR4导通,此时,驱动电路支路II的输出为低电平,场效应管TR5导通,场效应管TR6截止。此时,电流从12V电源正极流经场效应管TR5、变压器初级线圈、场效应管TR4到地,电流方向为负向。由此,一个完整的方波周期就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产生完整周期的220V 50Hz的交流电。续流电路包括四个肖特基二极管,用于释放变压器线圈中储存的能量,防止感应电压过高,击穿电源开关电路中的场效应管TR3、场效应管TR4、场效应管TR5和场效应管TR6。
[0032]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包括控制信号发生电路、驱动电路、电源开关电路、续流电路和变压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控制信号发生电路产生方波控制信号;方波控制信号经过驱动电路,增强方波驱动信号的驱动能力;经过驱动电路之后的方波信号控制电源开关电路中开关管的通断,从而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电源开关电路和变压器相连,通过变压器电路将交流电实现220V变压;续流电路在开关管关断时承受变压器原端的感应电压; 所述控制信号发生电路包括反相器IC1、反相器IC2、电阻R1、电阻R2、电位器R3和电容Cl,电阻Rl的一端与反相器ICl的输入相连,另一端与电源地相连,反相器ICl的输出与反相器IC2的输入端相连,反相器IC2的输出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3的一端相连,电位器R3的另一端与电源地相连,电阻R2的一端与电容Cl的一端相连,电容Cl的另一端与电源地相连;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路支路I和驱动电路支路II ;驱动电路支路I包括电阻R4、电阻R6和晶体管TRl,驱动电路支路II包括反相器IC4、电阻R5、电阻R7和晶体管TR2 ;所述驱动电路支路I中,电阻R4—端连接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的输出,电阻R4另一端连接晶体管TRl的基极,晶体管TRl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正极,晶体管TRl的发射极连接电源地;所述驱动电路支路II中,反相器IC4一端连接在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的输出,另一端连接电阻R5,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TR2的基极,晶体管TR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7,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正极,晶体管TR2的发射极连接电源地; 所述电源开关电路包括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和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I ;所述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包括场效应管TR3、场效应管TR4,所述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I包括场效应管TR5、场效应管TR6 ;所述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中,场效应管TR3的源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场效应管TR3的栅极与晶体管TRl的集电极相连,场效应管TR3的漏极与场效应管TR4的漏极相连,场效应管TR4的栅极与场效应管TRl的集电极相连,场效应管TR4的源极与电源地相连;所述电源开关电路支路II中,场效应管TR5的源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场效应管TR5的栅极与场效应管TR2的集电极相连,场效应管TR5的漏极与TR6的漏极相连,场效应管TR6的栅极与晶体管TR2的集电极相连,场效应管TR6的源极与电源地相连; 所述续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l、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二极管Dl的N极与场效应管TR3的源极相连,二极管Dl的P极与场效应管TR3的漏极相连,二极管D2的N极与场效应管TR4的漏极相连,二极管D2的P极与场效应管TR4的源极相连,二极管D3的N极与场效应管TR5的源极相连,二极管D3的P极与场效应管TR5的漏极相连,二极管D4的N极与场效应管TR6的漏极相连,二极管D4的P极与场效应管TR6的源极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由电容Cl的充放电产生振荡信号,振荡频率由电阻R2、电阻R3和电容Cl决定,电阻Rl是补偿电阻,用于改善由于电源的变化而引起的振荡频率不稳,所述的振荡信号为50Hz的方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中的电阻R4和电阻R5为基极限流电阻,驱动电路中的电阻R6和电阻R7为集电极偏置电阻,驱动电路将来自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的控制信号进行电压和电流放大,增加控制信号的驱动能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支路I的驱动信号输入场效应管TR3栅极,控制场效应管TR3和场效应管TR4开断,驱动电路支路II的驱动信号输入场效应管TR5栅极,控制场效应管TR5和场效应管TR6开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续流电路用于释放变压器线圈中储存的能量,防止感应电压过高,击穿电源开关电路中的场效应管TR3、场效应管TR4、场效应管TR5和场效应管TR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电路的初级线圈一端和场效应管TR3的漏极相连,初级线圈的另一端和场效应管TR5的漏极相连,初级线圈上的50Hz、12V的交流电经过铁芯耦合到次级线圈上,升压至220V。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TR3和TR5选用P沟道MOS场效应管,场效应管TR4和TR6选用N沟道MOS场效应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选用肖特基二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器电路,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电路,包括控制信号发生电路、驱动电路、电源开关电路、续流电路和变压器电路。控制信号发生电路产生方波控制信号。方波控制信号经过驱动电路,增强方波驱动信号的驱动能力。经过驱动电路之后的方波信号控制电源开关电路中开关管的通断,从而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电源开关电路和变压器相连,通过变压器电路将交流电实现220V变压。续流电路在开关管关断时承受变压器原端的感应电压。该太阳能逆变器电路结构简单,可以获得较大电流输出,不会出现电源短路,更安全可靠,具有续流保护措施,更耐用。
【IPC分类】H02M7/537
【公开号】CN204696952
【申请号】CN201520469656
【发明人】蒋永红
【申请人】蒋永红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