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1-4-28  315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连接器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供对接元件插入的连接器。
[0003]【【背景技术】】
[0004]连接器通常是安装至电路板上形成连接器组合以与对接元件形成电性连接,相关 现有技术请参阅2001年8月21公告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TW452258号所揭露的一种连接 器,该连接器可安装至电路板上,其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 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与对接元件相对接的对接面以及自对接面凹设的端子槽,所述端 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端子槽内的接触部以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部。所述接触部包括 一对凸伸入所述端子槽内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沿垂直于纵长方向的横向间隔设置以夹持 所述对接元件从而将对接元件更好地保持在端子槽内。然而所述对接元件在插入连接器的 端子槽内时,其虽然沿横向可以很好地保持在两夹持部之间,但是所述对接元件沿纵长方 向容易发生偏斜进而无法与连接器之间进行可靠对接。
[0005]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0006]【【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保证与对接元件可靠对接的连 接器。
[000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 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以及自对接面凹设的端子 槽,所述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端子槽内的接触部以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部,所述 接触部包括凸伸入所述端子槽内并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夹持部,所述端子还包括有一凸伸 入所述端子槽内的弹性抵接片,所述弹性抵接片位于两个夹持部之间。
[0009] 更进一步地,所述端子包括一体连接所述两夹持部的连接部,所述弹性抵接片自 所述连接部一体延伸形成。
[0010] 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固定所述连接部的定位槽以及位于所述定位 槽与端子槽之间并连通所述定位槽与端子槽的通槽,所述弹性抵接片穿过所述通槽以凸伸 入所述两夹持部之间。
[0011] 更进一步地,所述两夹持部设有相对靠近的第一触点,所述弹性抵接片设有位于 两夹持部之间的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相较第二触点更加靠近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面。
[0012] 更进一步地,所述对接面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方,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位于下 方的安装面,所述端子自绝缘本体的安装面向上组装至绝缘本体内,所述端子槽的两侧设 有向下并向外贯通所述绝缘本体的开槽,所述端子的安装部包括一对自所述夹持部沿水平 方向弯折延伸的安装脚,所述安装脚从所述开槽处向外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
[0013]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点沿上下方向位于所述开槽的上方,所述第二触点沿上 下方向位于所述开槽处。
[0014] 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凸伸入所述端子槽内并位于所述两夹持部之间的 凸肋,所述凸肋与所述弹性抵接片呈相对间隔设置并沿上下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触点的下 方。
[001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用以供对 接元件插入,所述连接器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用以与 所述对接元件相对接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以及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包 括收容于所述端子槽内的接触部以及安装部,所述接触部包括一对沿垂直于纵长方向的横 向夹持所述对接元件的夹持部,所述端子还包括凸伸入所述端子槽内的弹性抵接片,所述 弹性抵接片沿纵长方向抵接所述对接元件。
[0016] 更进一步地,所述端子包括一体连接所述两夹持部的连接部,所述弹性抵接片位 于所述两夹持部之间并自所述连接部一体冲压形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固定所述连接 部的定位槽以及位于所述定位槽与端子槽之间并连通所述定位槽与端子槽的通槽,所述弹 性抵接片穿过所述通槽以凸伸入所述两夹持部之间。
[0017] 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一体设有凸伸入所述端子槽内并位于所述两夹持部之 间的凸肋,所述对接元件插入连接器后沿纵长方向夹持于所述凸肋与弹性抵接片之间。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端子的接触部包括一对夹持部以夹持插入其内的对 接元件,同时所述端子还包括有一凸伸入所述两夹持部之间的弹性抵接片以弹性抵接插入 端子槽内的对接元件,从而使对接元件能在各个方向更加可靠地保持在所述端子槽内,保 证了对接元件与连接器之间的可靠对接。
[0019]【【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电路板及步进马达相互配合的立体示意 图。
[0021]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2] 图3为图1中的连接器与电路板分开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3] 图4为图3中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24] 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5] 图6为沿图1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
[0026] 图7为沿图1中B-B线方向的剖视图。
[0027]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与电路板分开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8] 图9为图8中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29] 图10为图9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3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3]【【具体实施方式】】
[0034]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0用以安装至电路板200 上并供一对接元件插入进而相互之间形成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元件为汽车用 步进马达300。
[0035] 所述电路板200包括相对设置在上下两侧的上表面201、下表面202以及贯穿所述 上表面201及下表面202的开口 203。在本实施例中该开口 203位于电路板200的中间位 置且呈封闭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开口 203也可位于电路板200的边缘处并呈开放状。
[0036] 请参阅图1~7所示,所述连接器100安装至电路板200的开口 203内,其包括收容 在所述开口 203内的绝缘本体1、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用以与所述对接元件相对接的端子 2以及设于绝缘本体1上的绝缘薄膜3。
[0037] 所述绝缘本体1沿纵长方向延伸并设有位于上方的对接面11、位于下方的安装面 12以及若干贯穿所述对接面11与安装面12以收容步进马达300的插入部301的端子槽 13。所述端子槽13沿绝缘本体1的纵长方向排布,每一端子槽13的两侧设有向下并向外 贯通所述绝缘本体1的开槽131。所述绝缘本体1还设有上下贯通的定位槽14以及位于定 位槽14与端子槽13之间并连通所述定位槽14与端子槽13的通槽15。
[0038] 所述端子2自绝缘本体1的安装面12向上组装入所述绝缘本体1内,其包括收容 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端子槽13内的接触部21以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的安装部22。所 述接触部21包括一对凸伸入所述端子槽13内并间隔设置的夹持部211,所述夹持部211沿 垂直于纵长方向的横向相对凸伸入所述端子槽13内以夹持步进马达300的插入部301,从 而将步进马达300更好地保持在连接器100内。端子2还包括一体连接所述两夹持部211 的连接部23以及凸伸入所述端子槽13内的弹性抵接片231,所述弹性抵接片231位于所述 两夹持部211之间,所述弹性抵接 片231自所述连接部23 -体延伸或冲压形成并沿纵长方 向抵接所述步进马达300的插入部301。所述夹持部211设有相对靠近的第一触点212用 以与插入部301相干涉从而增强所述夹持部211的夹紧力,所述弹性抵接片231设有位于 两夹持部211之间的第二触点232,所述第一触点212相较第二触点232更加靠近所述绝缘 本体1的对接面11,并且所述第一触点212沿上下方向位于所述开槽131的上方,因而在 步进马达300的插入部301插入时,所述第一触点212向两侧发生弹性变形时可被绝缘本 体1所保护以防止过度变形。所述第二触点232沿上下方向位于所述开槽131处。所述安 装部22包括一对自对应两夹持部211的相反两侧沿水平方向弯折延伸的安装脚221,所述 安装脚221从所述开槽131处向外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安装脚221是以表面安装技 术(SurfaceMountTechnology,SMT)的方式安装至所述电路板200的下表面202。所述 绝缘本体1 一体设有凸伸入所述端子槽13内并位于两夹持部211之间的凸肋16,同样所述 凸肋16位于所述第一触点211的下方,并沿上下方位于所述开槽131处,因而所述步进马 达300插入连接器100后,该插入部301在弹性抵接片231的弹性抵接作用下沿绝缘本体 1的纵长方向夹持于所述凸肋16与弹性抵接片231之间。
[0039] 所述绝缘薄膜3贴靠在绝缘本体1的安装面12上,从而将端子3与外界隔离,所 述绝缘薄膜3可以为聚酯薄膜等各类绝缘材质。
[0040] 本实用新型端子2的接触部21包括一对夹持部211以夹持插入其内的步进马达 300 (对接元件),从而限定所述步进马达300的插入部301在横向上的移动,同时所述弹 性抵接片231凸伸入所述两夹持部211之间并在纵长方向抵接所述插入部301从而限定所 述步进马达300的插入部301在纵长方向上的移动,使步进马达300可更加可靠地保持在 所述端子槽13内,保证了步进马达300与连接器100的可靠对接。
[0041] 由于所述夹持部211的第一触点212相较弹性抵接片231的第二触点232更加靠 近所述绝缘本体1的对接面11,在步进马达300插入连接器100的过程中,所述插入部301 先由夹持部211进行夹持固定,再进一步被所述弹性抵接片231所抵接,以避免插入部301 在插入时同时与夹持部211及弹性抵接片231配合,进而不仅降低了步进马达300的插拔 力,也可保证步进马达300的顺利插入。
[0042] 步进马达300插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0后,所述插入部301不仅沿横向被夹 持于所述两夹持部211之间,而且在弹性抵接片231的弹性抵接作用下沿纵长方向被夹持 于所述弹性抵接片231与绝缘本体1的凸肋16之间,从而保证所述插入部301在各个方向 都能被可靠地固定在所述端子槽13内。
[0043] 请参阅图8~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100,该连接器100仅有绝缘 本体1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略有不同,因此申请人将仅针对绝缘本体1的不同之处进行详细 描述。该第二实施例的绝缘本体1的安装面12呈封闭状,因而不需要单独设置的绝缘薄膜 结构。所述开槽131向上并向外贯通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端子2从绝缘本体1的对接面 11向下组装至绝缘本体1内,该第二实施例的绝缘本体1内并未设置凸肋结构,在步进马 达300的插入部301插入所述连接器100后,所述插入部301在弹性抵接片231的弹性抵 接作用下沿纵长方向夹持于所述弹性抵接片231与绝缘本体1之间。
[0044]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 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 接面以及自对接面凹设的端子槽,所述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端子槽内的接触部以及延伸出 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包括凸伸入所述端子槽内并相对间隔设 置的两个夹持部,所述端子还包括有一凸伸入所述端子槽内的弹性抵接片,所述弹性抵接 片位于两个夹持部之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一体连接所述两夹持部的 连接部,所述弹性抵接片自所述连接部一体延伸形成。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固定所述连接部 的定位槽以及位于所述定位槽与端子槽之间并连通所述定位槽与端子槽的通槽,所述弹性 抵接片穿过所述通槽以凸伸入所述两夹持部之间。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夹持部设有相对靠近的第一触点, 所述弹性抵接片设有位于两夹持部之间的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相较第二触点更加靠近 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面。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面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方,所 述绝缘本体还设有位于下方的安装面,所述端子自绝缘本体的安装面向上组装至绝缘本体 内,所述端子槽的两侧设有向下并向外贯通所述绝缘本体的开槽,所述端子的安装部包括 一对自所述夹持部沿水平方向弯折延伸的安装脚,所述安装脚从所述开槽处向外延伸出所 述绝缘本体。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沿上下方向位于所述开槽 的上方,所述第二触点沿上下方向位于所述开槽处。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凸伸入所述端子槽内 并位于所述两夹持部之间的凸肋,所述凸肋与所述弹性抵接片呈相对间隔设置并沿上下方 向位于所述第一触点的下方。8. -种连接器,用以供对接元件插入,所述连接器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以 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用以与所述对接元件相对接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 以及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端子槽内的接触部以及安装部,其特征在于:所 述接触部包括一对沿垂直于纵长方向的横向夹持所述对接元件的夹持部,所述端子还包括 凸伸入所述端子槽内的弹性抵接片,所述弹性抵接片沿纵长方向抵接所述对接元件。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一体连接所述两夹持部的 连接部,所述弹性抵接片位于所述两夹持部之间并自所述连接部一体冲压形成,所述绝缘 本体设有收容固定所述连接部的定位槽以及位于所述定位槽与端子槽之间并连通所述定 位槽与端子槽的通槽,所述弹性抵接片穿过所述通槽以凸伸入所述两夹持部之间。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一体设有凸伸入所述端子 槽内并位于所述两夹持部之间的凸肋,所述对接元件插入连接器后沿纵长方向夹持于所述 凸肋与弹性抵接片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以及自对接面凹设的端子槽,所述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端子槽内的接触部以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部,所述接触部包括一对凸伸入所述端子槽内并间隔设置的夹持部,所述端子还包括有一凸伸入所述端子槽内的弹性抵接片,所述弹性抵接片位于两夹持部之间。所述一对夹持部可夹持插入其内的对接元件,同时所述弹性抵接片可弹性抵接所述对接元件,从而使对接元件能在各个方向更加可靠地保持在所述端子槽内。
【IPC分类】H01R13/24
【公开号】CN204696298
【申请号】CN201520256835
【发明人】肖学源, 朱自强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7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