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1-4-28  267

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连接器及其组合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组合,尤其涉及一种低构型的连接器及其组合。
[0003]【【背景技术】】
[0004] 连接器通常是安装至电路板上形成连接器组合以与对接元件形成电性连接,相关 现有技术请参阅2001年8月21公告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TW452258号所揭露的一种连接 器,该连接器可安装至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 设有与对接元件相对接的对接面以及与对接面相对设置的安装面,端子包括设置在绝缘本 体安装面处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绝缘本体的安装面一同设置在电路板的上表面上。该 种连接器设置在电路板上后不仅会导致连接器组合所占用的高度大大增加,而且绝缘本体 的安装面以及端子延伸出安装面的安装部所占用电路板上表面的面积也会增大,导致电路 板上无法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更多的电子元件,从而不利于电子模组的小型化。
[0005]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连接器及其组合,以克服上述缺陷。
[0006]【【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小占用空间的连接器及其组 合。
[000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 所述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相对的对接面以及安装面,所述端子包括设在 所述绝缘本体内的接触部以及设于所述安装面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电路板贴附面, 所述电路板贴附面与对接面面向同一方向。
[0009]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用以安装至一个电路板的开口内,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 面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相齐平或位于所述电路板第一表面之内。
[0010] 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面与所述电路板相对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相齐 平或位于所述电路板第二表面之内。
[0011] 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贯穿所述对接面与安装面的端子槽,所述接触部 包括一对延伸入所述端子槽内并间隔设置的夹持部。
[0012]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包括一对自对应的两夹持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安装脚, 所述安装脚贴靠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面上并向两侧凸伸出所述安装面。
[0013] 更进一步地,所述端子还包括一体连接所述两夹持部的连接部,所述绝缘本体还 包括与所述端子槽间隔设置以固定所述连接部的固持槽,所述固持槽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安 装面向上凹设形成以供端子的连接部自下向上插入。
[001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 电路板以及安装至所述电路板的连接器,所述电路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 以及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开口,所述连接器包括收容在所述开口内的绝缘本体 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若干端子,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暴露在所述电路板第一表 面的对接面以及与暴露在所述电路板第二表面的安装面,所述端子包括设在所述绝缘本体 上的接触部以及设于所述安装面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安装至所述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上。
[0015] 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面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相齐平或位于所述 电路板第一表面的下方;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面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表面相齐平或位于所 述电路板第二表面的上方。
[0016] 更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贯穿所述对接面与安装面的端子槽,所述接触部 包括一对延伸入所述端子槽内并间隔设置的夹持部,所述安装部包括一对自对应的两夹 持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安装脚,所述安装脚向两侧凸伸出所述安装面外并以表面安装技术 (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的方式安装至所述电路板的第二表面。
[0017] 更进一步地,所述端子还包括一体连接所述两夹持部并固定在所述端子槽内的连 接部,所述绝缘本体在端子槽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卡持在所述卡槽内 的卡持部。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端子安装部的电路板贴附面与绝缘本体的对 接面面向同一方向,从而在连接器安装至电路板时可充分利用了电路板在上下方向的高度 空间,大大减小了连接器所占用的高度空间。
[0019]【【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与步进马达相互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2] 图3为图1中的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示意图。
[0023] 图4为图3中的连接器与电路板分开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4] 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5] 图6为图4中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26] 图7为图6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7] 图8为沿图1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
[0028]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与电路板分开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9] 图10为图9中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30] 图11为图10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31] 图12为步进马达插入该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后的剖视图。
[0032]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3]
[003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5]【【具体实施方式】】
[0036] 请参阅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用以供汽车用步进马达 300直接插入,所述连接器组合包括电路板200以及安装至电路板200上的连接器100。
[0037] 所述电路板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01、第二表面202以及贯穿所述第一表 面201及第二表面202的开口 2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201及第二表面202分别 为电路板20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而所述开口 203位于电路板200的中间位置且呈封闭状,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表面201、202也可以分别为电路板200的下表面202及上 表面201 ;而所述开口 203也可位于电路板200的边缘处并呈开放状。
[0038] 所述连接器100安装至电路板200的开口 203内,其包括收容在所述开口 203内 的绝缘本体1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的端子2。
[0039] 所述绝缘本体1沿纵长方向延伸并设有暴露在所述电路板200上侧的对接面11、 与对接面11相对设置并暴露在所述电路板200下侧的安装面12以及若干贯穿所述对接面 11与安装面12以收容步进马达300的插入部301的端子槽13。所述端子槽13沿绝缘本 体1的纵长方向排布,每一端子槽13沿垂直于纵长方向的横向两侧设有一对定位槽131。 绝缘本体1还包括与所述端子槽13间隔设置的固持槽14,所述固持槽14自绝缘本体1的 安装面12向上凹设形成并且未向上贯穿所述对接面11。
[0040] 所述端子2自绝缘本体1的安装面12向上 组装入所述绝缘本体1内,其包括设在 所述绝缘本体1上的接触部21以及位于所述安装面12下方的安装部22。所述接触部21 包括一对延伸入所述端子槽13内并间隔设置的夹持部211,所述夹持部211收容在所述定 位槽131内以防止与其对接的步进马达300插入时沿纵长方向发生晃动,所述夹持部211 沿横向间隔设置用以夹持步进马达300插入端子槽13内的插入部301,夹持部211上设有 凸部212用以与插入部301相干涉从而增强所述夹持部211的夹紧力。所述安装部22包 括一对自对应的两夹持部211相反两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安装脚221,所述安装脚221贴靠 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安装面12上并向两侧凸伸出所述安装面12,所述安装脚221是以表 面安装技术(SurfaceMountTechnology,SMT)的方式安装至所述电路板200的第二表面 202。因而所述安装部22的上表面形成电路板贴附面222以贴附在电路板200的第二表面 202。端子2还包括一体连接所述两夹持部211的连接部23,在端子2组装至绝缘本体1上 时,所述连接部23自下向上插入所述固持槽14内,从而将端子2更好地固定在绝缘本体1 上。
[0041]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端子2安装部22的电路板贴附面222与绝缘本体1的对接面 11面向同一方向,从而在连接器100安装至电路板200时可充分利用了电路板200在上下 方向的高度空间,大大减小了连接器100所占用的高度空间;同时由于所述安装部22的电 路板贴附面222安装至电路板200的第二表面202,避免了绝缘本体1的对接面11与安装 部22同时占用电路板200第一表面更多的面积,为电路板200的第一表面201部署更多零 组件节省了空间,有利于电子模组的小型化。
[0042]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绝缘本体1的对接面11可与所述电路板200上侧的 第一表面201相齐平或位于所述电路板200第一表面201之内或下方,所述绝缘本体1的 安装面12可与所述电路板200的第二表面202相齐平或位于所述电路板200第二表面202 之内或上方,从而使所述连接器100充分嵌入在所述电路板200的开口 203内而不会占用 高度空间,有利于电子模组的薄型化。
[0043] 请参阅图9~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该连接器组合的绝缘 本体1与端子2的结构仅与第一实施例略有不同,因此申请人将仅针对绝缘本体1与端子 2的不同之处进行详细描述。该第二实施例的端子2接触部21包括一对弧形弯折的弹性 夹持部211,第一实施例中的夹持部211呈横向设置,而第二实施例中的夹持部211呈纵向 设置,所述两夹持部211同样沿横向间隔设置,两安装脚221自两夹持部211的上方沿水平 方向延伸而成,所述安装脚221贴靠在绝缘本体1的安装面12上并向两侧凸伸出所述安装 面12从而以表面安装技术(SurfaceMountTechnology,SMT)的方式安装至所述电路板 200的第二表面202,所述端子2的连接部23同样一体连接所述两夹持部211,但所述连接 部23呈U型设置并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端子槽13内,绝缘本体1在端子槽13的下方 设有卡槽132,所述连接部23的下方设有卡持部231卡持在所述卡槽131内从而将端子2 更好地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1内。
[0044]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 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 缘本体设有相对的对接面以及安装面,所述端子包括设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接触部以及设 于所述安装面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电路板贴附面,所述电路板贴附面与对接面面向 同一方向。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用以安装至一个电路板的开 口内,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面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相齐平或位于所述电路板第一表面 之内。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面与所述电路板相 对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相齐平或位于所述电路板第二表面之内。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贯穿所述对接面与安 装面的端子槽,所述接触部包括一对延伸入所述端子槽内并间隔设置的夹持部。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一对自对应的两夹持部 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安装脚,所述安装脚贴靠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面上并向两侧凸伸出所 述安装面。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还包括一体连接所述两夹持部 的连接部,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端子槽间隔设置以固定所述连接部的固持槽,所述 固持槽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面向上凹设形成以供端子的连接部自下向上插入。7. -种连接器组合,包括电路板以及安装至所述电路板的连接器,所述电路板包括相 对设置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开口,所述连接器包括 收容在所述开口内的绝缘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若干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 缘本体设有暴露在所述电路板第一表面的对接面以及与暴露在所述电路板第二表面的安 装面,所述端子包括设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接触部以及设于所述安装面的安装部,所述安 装部安装具有电路板贴附面贴附至所述电路板的第二表面。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对接面与所述电路 板的第一表面相齐平或位于所述电路板第一表面的下方;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面与所述电 路板的第二表面相齐平或位于所述电路板第二表面的上方。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贯穿所述对接面 与安装面的端子槽,所述接触部包括一对延伸入所述端子槽内并间隔设置的夹持部,所述 安装部包括一对自对应的两夹持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安装脚,所述安装脚向两侧凸伸出所 述安装面外并以表面安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的方式安装至所述电路 板的第二表面。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还包括一体连接所述两夹 持部并固定在所述端子槽内的连接部,所述绝缘本体在端子槽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连接 部的一端设有卡持在所述卡槽内的卡持部。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及其组合,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相对的对接面以及安装面,所述端子包括设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接触部以及设于所述安装面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电路板贴附面,所述电路板贴附面与对接面面向同一方向。从而在连接器安装至电路板时可充分利用电路板在上下方向的高度空间,大大减小了连接器所占用的高度空间。
【IPC分类】H01R13/40, H01R12/71
【公开号】CN204696277
【申请号】CN201520256789
【发明人】肖学源, 朱自强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7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