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压电阻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压无感玻璃釉膜分压电阻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用于电力系统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采用阻值一高一低的两个电阻串联。然后从两个电阻公共连接点引出一个分压端来实现分压效果。由于两个电阻的制作过程是独立的,因此两者的温度系数、电压系数有较大差异,工作时两者阻值的比值会有较大变化,导致测试系统精度下降,且两个电阻串联的结构稳定性也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分压比稳定的分压电阻器。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0005]包括陶瓷管;
[0006]在所述陶瓷管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银电极带,在所述陶瓷管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银电极带,在所述陶瓷管上还固定有第三银电极带,且第三银电极带靠近第二银电极带;三个银电极带均环绕在陶瓷管上;
[0007]陶瓷管上还固定有电阻膜层,电阻膜层包括第一分压电阻膜层与第二分压电阻膜层,第一分压电阻膜层的一端与第一银电极带导电连接,第一分压电阻膜层的另一端与第二分压电阻膜层的一端连接,第二分压电阻膜层的另一端与第二银电极带导电连接,第三银电极带与第一分压电阻膜层及第二分压电阻膜层的公共连接端导电连接;
[0008]所述陶瓷管两端分别压接有端帽,且两个端帽分别将陶瓷管两端的银电极带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两个端帽上开设有螺孔及灌注孔;
[0009]围绕所述陶瓷管还设置有一抱箍,所述抱箍将第三银电极带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膜层为迂回线形电阻膜层,在所述迂回线形电阻膜层中相邻两根电阻线之间设置有调阻点,所述调阻点将所述两根电阻线短接。
[0011]优选地,所述调阻点分为若干粗调阻点及若干精调阻点;所述粗调阻点之间的间距大于精调阻点之间的间距。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分压电阻膜层为片式电阻膜层。
[0013]优选地,所述灌注孔为月牙形孔;且每个端帽上开设有两个灌注孔。
[0014]优选地,所述电阻膜层为玻璃釉电阻膜层。
[0015]优选地,在电阻膜层上覆盖有阻燃漆层。
[001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分压电阻膜层与第二分压电阻膜层位于同一电阻膜层上,具有相同的温度系数、电压系数等工艺参数,使得分压电阻器的分压比值更加稳定。
[0018]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方面,第一分压电阻膜层及第二分压电阻膜层直接印刷烧结在氧化铝陶瓷管上,并通过在氧化铝陶瓷管上安装抱箍和端帽,使电连接结构更加牢固、稳定。
[0019]3、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迂回线形玻璃釉电阻膜层,使电阻分压器实现无电感。
[0020]4、每个端帽上有两个月牙形孔洞作为灌注孔,为互感器制作时的灌封工艺带来了便利。
[0021]5、用过切断调阻点可以方便改变迂回线性电阻膜层的阻值,进而实现分压器的分压比可调。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银电极带设计图形。
[0023]图2是被银瓷管的示意图。
[0024]图3是迂回线性玻璃釉电阻膜层设计图形。
[0025]图4是被膜瓷管的示意图。
[0026]图5是高压无感玻璃釉膜分压电阻器示意图。
[0027]图中标记:1为陶瓷管;2为端帽银电极带;3为分压端抱箍银电极带;4为迂回线性玻璃釉电阻膜层;5为片状玻璃釉电阻膜层;6为粗调阻点;7为精调阻点;8为端帽;9为抱箍;10为抱箍上的螺母;11为抱箍上的螺钉;12为端帽上的螺孔;13为端帽上的月牙形灌封孔;14为阻燃漆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00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0]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主体为氧化铝陶瓷管。
[0031]在所述氧化铝陶瓷管的一侧端固定有第一银电极带,在所述陶瓷管的另一侧端固定有第二银电极带,在所述陶瓷管上还固定有第三银电极带,且第三银电极带靠近第二银电极带;三个银电极带均环绕在陶瓷管上。这里所说的靠近是指,第三银电极带与第二银电极带的距离比第三银电极带与第一银电极带的距离短。可参见图4。
[0032]陶瓷管上还固定有电阻膜层,电阻膜层包括迂回线形电阻膜层与片状电阻膜层,迂回线形电阻膜层的一端与第一银电极带导电连接,迂回线形电阻膜层的另一端与片状电阻膜层的一端连接,片状电阻膜层的另一端与第二银电极带导电连接,第三银电极带与迂回线形电阻膜层及片状电阻膜层的公共连接端导电连接。
[0033]所述陶瓷管两端分别压接有端帽,且两个端帽分别将陶瓷管两端的银电极带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两个端帽上开设有螺孔12及灌注孔13 ;两个端帽上的螺孔分别作为电阻器的第一引出端及第二引出端。
[0034]围绕所述陶瓷管还设置有一抱箍9,抱箍上的螺母10与螺钉11相互配合将抱箍固定在第三银电极带上,将第三银电极带的至少一部分覆盖。抱箍的作用是将分压端引出。参见图5。
[0035]在陶瓷管的最外层覆盖有阻燃漆层。
[003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迂回线形电阻膜层中相邻两根电阻线之间设置有调阻点,所述调阻点将所述两根电阻线短接。所述调阻点分为若干粗调点及若干精调点;所述粗调点之间的间距大于精调点之间的间距。通过切断调阻点,可以实现迂回线形电阻膜层的阻值调节。
[0037]在又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灌注孔为月牙形孔;且每个端帽上开设有两个灌注孔。
[0038]为了实现无感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阻膜层为玻璃釉电阻膜层。
[0039]为了更加清楚的阐述本实用新型结构,下面详述本实用新型中分压电阻器的制作工艺:
[0040]步骤1.将图1的银电极带设计图形用丝网滚印的方式印制在陶瓷管I上,经高温烧结形成图2所示的被银瓷管,其中位于陶瓷管两端的银电极带2分别为端银电极带,靠近第二银电极带的是分压银电极带3。
[0041]步骤2.将图3的玻璃釉电阻膜层用丝网滚应的方式印制在图2的被银瓷管上,经高温烧结形成图4所示的被膜瓷管。图中6为粗调阻点,7为精调阻点,不论是粗调阻点还是精调阻点,其作用都是将迂回线性电阻膜层4的两相邻的两根电阻线短接。从图2中可以更加清楚的看见,粗调阻点的间距大于精调阻点的间距。由于粗调阻点的间距较大,当切断一个粗调阻点时,迂回线性电阻膜层的阻值将明显增加,当切断一个精调阻点时,迂回线形电阻膜层的阻值将稍微增加,最小的调阻变化量可以控制在0.1%以内,实现微调的技术效果。
[0042]5为电阻膜层的另一部分一一片状电阻膜层,也可以砂轮片将片状电阻膜层5进行打磨,从而增大片状电阻膜层的阻值。
[0043]步骤3.通过用砂轮片打断图4中的粗调点6、精调点7可以增大迂回线形电阻膜层的阻值,通过砂轮片打磨片状电阻膜层5从而增大其阻值,通过调阻最终可以将分压电阻器的分压比调节到指定值。
[0044]步骤4.图4的被膜瓷管调阻完成后,在分压银电极带3上套上抱箍并紧固,在陶瓷管两侧端压接端帽8,并使两端帽8覆盖两端银电极带的至少一部分以实现导电连接,最后在玻璃釉电阻膜层上涂覆阻燃漆层14作为保护层。
[00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分压电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管; 在所述陶瓷管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银电极带,在所述陶瓷管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银电极带,在所述陶瓷管上还固定有第三银电极带,且第三银电极带靠近第二银电极带;三个银电极带均环绕在陶瓷管上; 陶瓷管上还固定有电阻膜层,电阻膜层包括第一分压电阻膜层与第二分压电阻膜层,第一分压电阻膜层的一端与第一银电极带导电连接,第一分压电阻膜层的另一端与第二分压电阻膜层的一端连接,第二分压电阻膜层的另一端与第二银电极带导电连接,第三银电极带与第一分压电阻膜层及第二分压电阻膜层的公共连接端导电连接; 所述陶瓷管两端分别压接有端帽,且两个端帽分别将陶瓷管两端的银电极带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两个端帽上开设有螺孔及灌注孔; 围绕所述陶瓷管还设置有一抱箍,所述抱箍将第三银电极带的至少一部分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压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膜层为迂回线形电阻膜层,在所述迂回线形电阻膜层中相邻两根电阻线之间设置有调阻点,所述调阻点将所述两根电阻线短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压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阻点分为若干粗调阻点及若干精调阻点;所述粗调阻点之间的间距大于精调阻点之间的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分压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膜层为片式电阻膜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压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孔为月牙形孔;且每个端帽上开设有两个灌注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压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膜层为玻璃釉电阻膜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膜层上覆盖有阻燃漆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压电阻器,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本实用新型技术要点包括陶瓷管;在所述陶瓷管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银电极带,在所述陶瓷管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银电极带,在所述陶瓷管上还固定有第三银电极带,且第三银电极带靠近第二银电极带;三个银电极带均环绕在陶瓷管上;陶瓷管上还固定有电阻膜层;所述陶瓷管两端分别压接有端帽,且两个端帽分别将陶瓷管两端的银电极带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两个端帽上开设有螺孔及灌注孔;围绕所述陶瓷管还设置有一抱箍,所述抱箍将第三银电极带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IPC分类】H01C1/14, H01C10/16
【公开号】CN204695890
【申请号】CN201520445483
【发明人】吴银龙, 罗治平, 黄令
【申请人】四川永星电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