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模组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1-9  11

触控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触控模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便携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计算 机、媒体播放器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大多都采用触控模组作为输入设备,W使产品具有更友 好的人机交互方式。
[0003] 根据其触控原理的不同,触控模组包括电阻式触控模组、电容式触控模组、红外式 触控模组W及声波式触控模组等。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触控模组包括电阻式、电容式、光 学式、音波式等触控模组。其中,尤W电容式触控模组的应用更为广泛。电容式触控模组由 于其触控灵敏度好、使用寿命长、不易被外界信号干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性电 子广品。
[0004]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电容式触控模组,大多包括复数个感应电极W及处理器。复数 个感应电极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当使用者用手指触碰面板时,手指的接近与触碰会 导致感测电极本身电容W及禪合电容变化,依据感测电极结构电容的变化确定手指触碰的 位置。为了提升触控灵敏度,需要减小相邻两个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并增加感应电极的数 量。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触控灵敏度之触控模组。
[0006] 一种触控模组包括排列设置的复数个感测电极单元。感测电极单元包括复数个感 测电极W及与感测电极对应的信号线。相邻两个感测电极交差设置。感测电极包括主感测 区、第一次感测区和第二次感测区。第一次感测区和第二感测区分别设置与主感测区相对 两侧,且均与主感测区电性连接。第一次感测区包括第一实体部和第一空缺部。第二次感 测区包括第二实体部和第二空缺部。第一实体部与第二空缺部相对应,第二实体部与第一 空缺部相对应。感测电极的第一实体部收容于与其相邻的另一感测电极的第二空缺部内, 且感测电极的第二实体部收容与其相邻的另一感测电极的第一空缺部。
[0007] 一种触控模组,包括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重迭设 置。第一触控层包括第一感测电极单元。第二触控层包括第二感测电极单元。第一感测电 极单元包括复数个感测电极W及与感测电极对应的信号线。第一感测电极单元内的复数个 感测电极沿第一方向部分交差设置。感测电极包括主感测区、第一次感测区和第二次感测 区。第一次感测区和第二感测区分别设置与主感测区相对两侧,且均与主感测区电性连接。 信号线与主感测区电性连接。第一次感测区包括第一实体部和第一空缺部。第二次感测区 包括第二实体部和第二空缺部。第一实体部与第二空缺部相对应,第二实体部与第一空缺 部相对应。感测电极的第一实体部收容于与其相邻的另一感测电极的第二空缺部内,且感 测电极的第二实体部收容与与其相邻的另一感测电极的第一空缺部。
[000引采用上述之驱动模组及触控模组,在处理第一脉宽调变信号的同时利用第一脉宽 调变信号驱动背光模组发光,并在完成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处理后根据处理后的驱动信号驱 动背光模组发光,提高了背光模组的启动时间,并维持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不变。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之触控装置之立体图。
[0010] 图2为图1所示之触控装置之分解图。
[0011] 图3为图2所示之感测电极之平面示意图。
[0012] 图4为图2所示之触控模组之示意图。
[0013] 图5为图3所示之触控装置之信号波形图。
[0014] 图6为图4所示之触控模组之第二实施方式之示意图。
[0015]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主权项】
1. 一种触控模组,包括排列设置的复数个感测电极单元;该感测电极单元包括复数个 感测电极以及与感测电极对应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该相邻两个感测电极交差设置;该 感测电极包括主感测区、第一次感测区和第二次感测区;该第一次感测区和第二感测区分 别设置与主感测区相对两侧,且均与主感测区电性连接;该第一次感测区包括第一实体部 和第一空缺部;该第二次感测区包括第二实体部和第二空缺部;该第一实体部与第二空缺 部相对应,该第二实体部与该第一空缺部相对应;该感测电极的第一实体部收容于与其相 邻的另一感测电极的第二空缺部内,且该感测电极的第二实体部收容与其相邻的另一感测 电极的第一空缺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空缺部包括第一空腔和第二空 腔;该第一空腔呈两列设置,且二者相互连通;该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用于收容相邻感测 电极的第二实体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次感测区设置于主感测区上方; 该第一实体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次感测部、第二次感测部、第三次感测部、第四次感测 部;该第一次感测部和第二次感测部间隔设置,分别与主感测区相对的端部对齐且电性连 接;该第三次感测部和第四次感测部间隔设置,且位于第一次感测部和第二次感测部远离 主感测区的一侧;该第三次感测部和第四次感测部分别与第一次感测部和第二次感测部相 背端部对齐且电性连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次感测部和第二次感测部的宽 度相等,该第三次感测部和第四次感测部的宽度相等;该主感测区、第一感测部以及第三感 测部的宽度依次呈递减变化。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次感测区设置于主感测区下方, 该第二实体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五次感测部和第六次感测部;第五次感测部的中部与主感 测区的中部电性连接;该第六次感测部设置于第五次感测部远离主感测区的一侧;该第六 次感测部的中部与第五次感测部的中部电性连接。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该主感测区、第五次感测部及第六次感 测部的宽度依次呈递减变化。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空缺部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三空 腔、第四空腔、第五空腔以及第六空腔;该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由第五次感应部和主感测区 围成,且开口方向相背设置;该第五空腔和第六空腔由第五次感应部和第六次感测部围成, 且开口方向相背设置;该第三空腔、第四空腔、第五空腔以及第六空腔相配合以收容相邻感 测电极的第一实体部。
8. -种触控模组,包括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该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重迭设 置;该第一触控层包括第一感测电极单元,该第二触控层包括第二感测电极单元;该第一 感测电极单元包括复数个感测电极以及与感测电极对应的信号线;该第一感测电极单元内 的复数个感测电极沿第一方向部分交差设置;该感测电极包括主感测区、第一次感测区和 第二次感测区;该第一次感测区和第二感测区分别设置与主感测区相对两侧,且均与主感 测区电性连接;该信号线与该主感测区电性连接;该第一次感测区包括第一实体部和第一 空缺部;该第二次感测区包括第二实体部和第二空缺部;该第一实体部与第二空缺部相对 应,该第二实体部与该第一空缺部相对应;该感测电极的第一实体部收容于与其相邻的另 一感测电极的第二空缺部内,且该感测电极的第二实体部收容与与其相邻的另一感测电极 的第一空缺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空缺包括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 该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呈两列设置,且二者相互连通;该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用于收容相 邻感测电极的第二实体部。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次感测部区设置于主感测区上 方;该第一实体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次感测部、第二次感测部、第三次感测部、第四次感 测部;该第一次感测部和第二次感测部间隔设置,分别与主感测区的相对端部对齐且电性 连接;该第三次感测部和第四次感测部间隔设置,且位于第一次感测部和第二次感测部远 离主感测区的一侧;该第三次感测部和第四次感测部分别与第一次感测部和第二次感测部 相背端部对齐且电性连接。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之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次感测部和第二次感测部的 宽度相等,该第三次感测部和第四次感测部的宽度相等;该主感测区、第一感测部以及第三 感测部的宽度依次呈递减变化。
12. 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次感测区设置于主感测区下 方,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五次感测部和第六次感测部;第五次感测部的中部与主感测区的 中部电性连接;该第六次感测部设置于第五次感测部远离主感测区的一侧;该第六次感测 部的中部与第五次感测部的中部电性连接。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之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该主感测区、第五次感测部及第六次 感测部的宽度依次呈递减变化。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之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空缺部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三 空腔、第四空腔、第五空腔以及第六空腔;该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由第五次感应部和主感测 区围成,且开口方向相背设置;该第五空腔和第六空腔由第五次感应部和第六次感测部围 成,且开口方向相背设置;该第三空腔、第四空腔、第五空腔以及第六空腔相配合以收容相 邻感测电极的第一实体部。
15. 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该第二感测电极单元包括复数个感 测电极以及与感测电极对应的信号线;该第二感测电极单元内的感测电极沿与第一方向垂 直的第二方向部分交差设置,且与第一触控单元内的感测电极垂直;该第二感测电极单元 内的感测电极感测电极包括主感测区、第一次感测区和第二次感测区;该第一次感测区和 第二感测区分别设置与主感测区相对两侧,且均与主感测区电性连接;该信号线与该主感 测区电性连接;该第一次感测区包括第一实体部和第一空缺部;该第二次感测区包括第二 实体部和第二空缺部;该第一实体部与第二空缺部相对应,该第二实体部与该第一空缺部 相对应;该第一实体部收容于相邻感测电极的第二空缺部内,且该第二实体部收容与相邻 感测电极的第一空缺部。
【专利摘要】一种触控模组包括复数个感测电极以及与感测电极对应的信号线。相邻两个感测电极交差设置。感测电极包括主感测区、第一次感测区和第二次感测区。第一次感测区和第二感测区分别设置与主感测区相对两侧,且均与主感测区电性连接。信号线与主感测区电性连接。第一次感测区包括第一实体部和第一空缺部。第二次感测区包括第二实体部和第二空缺部。第一实体部与第二空缺部相对应,第二实体部与第一空缺部相对应。任意一个感测电极的第一实体部收容于与其相邻感测电极的第二空缺部内,且感测电极的第二实体部收容与其相邻感测电极的第一空缺部。
【IPC分类】G06F3-044
【公开号】CN104866150
【申请号】CN201510211182
【发明人】黄功杰
【申请人】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9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