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水闸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10-23  13

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水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水闸。
【背景技术】
[0002]水闸主要利用闸门挡水和泄水的中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蓄水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上游取水或通航的需要,开启闸门,可以泄洪、排涝、冲沙、取水或根据下游用水的需要调节流量,水闸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多建于河道、渠系、水库、湖泊及滨海地区,目前许多平原区河流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到洪水泛滥的季度,水电站都会打开水闸将洪水放至下游,水流中的水藻、漂浮物和颗粒物会随着水流流到下游内的河道中,从而污染环境,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水闸来解决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水闸,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水闸,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左、右内壁上留有三组呈纵向对称分布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分别安装有粗过滤装置、细过滤装置和闸门,且三者从左到右依次分布,所述粗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框架、挡板和栅栏,所述第一框架左、右端均插接在凹槽内,所述栅栏安装在第一框架内部,且栅栏为纵横交错的横向钢板和纵向钢板焊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所述挡板焊接在横向钢板左侧,所述细过滤装置包括第二框架和滤芯,所述第二框架左、右端均插接在凹槽内,所述滤芯固定安装在第二框架内部,所述滤芯包括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第二框架内部,所述第一框架和闸门与本体顶部内壁均留有间隙,且第一框架和闸门顶端均安装有升降杆,且升降杆贯穿本体顶部。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闸门的侧边均包裹有一层防渗透的耐磨密封圈。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分别为粗孔过滤网、细孔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层。
[0007]优选的,所述挡板倾斜焊接在横向钢板左侧,且倾斜角度为30至60度。
[0008]优选的,所述粗过滤装置和闸门通过升降杆能够在凹槽内定向移动。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带过滤装置的水闸,设有粗过滤装置,能够将水流中的水藻及较大的悬浮物拦截,该带过滤装置的水闸设有细过滤装置,细过滤装置由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组成,该结构能够将水流中的颗粒物吸附过滤,从化净化水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滤芯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本体、2粗过滤装置、21第一框架、22挡板、23栅栏、231横向钢板、232纵向钢板、3细过滤装置、31滤芯、311第一过滤层、312第二过滤层、313第三过滤层、32第二框架、4升降杆、5闸门、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水闸,包括本体1,本体I的左、右内壁上留有三组呈纵向对称分布的凹槽6,凹槽6内分别安装有粗过滤装置2、细过滤装置3和闸门5,且三者从左到右依次分布,粗过滤装置2和闸门5通过升降杆4能够在凹槽6内定向移动,粗过滤装置2包括第一框架21、挡板22和栅栏23,第一框架21左、右端均插接在凹槽6内,栅栏23安装在第一框架21内部,且栅栏23为纵横交错的横向钢板231和纵向钢板232焊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挡板22焊接在横向钢板231左侧,挡板22倾斜焊接在横向钢板231左侧,且倾斜角度为30至60度,通过横向钢板231和纵向钢板232焊接而成的网状结构的栅栏23,能够拦截水流中的水藻和较大的悬浮物,挡板22结构,能够将拦截的水藻和较大的悬浮物沉积在挡板22上,当泄洪完毕,通过提升杆4将粗过滤装置2提起,工作人员便可以清理沉积在挡板22上的垃圾。
[0016]细过滤装置3包括第二框架32和滤芯31,第二框架32左、右端均插接在凹槽6内,滤芯31固定安装在第二框架32内部,滤芯31包括第一过滤层311、第二过滤层312和第三过滤层313,第一过滤层311、第二过滤层312和第三过滤层313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第二框架32内部,第一过滤层311、第二过滤层312和第三过滤层313分别为粗孔过滤网、细孔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层,采用粗孔过滤网、细孔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层三层过滤层结构,能够对不同大小的颗粒物进行过滤,能够更好的净化水质。
[0017]第一框架21和闸门5与本体I顶部内壁均留有间隙,且第一框架21和闸门5顶端均安装有升降杆4,且升降杆4贯穿本体I顶部,第一框架21、第二框架32和闸门5的侧边均包裹有一层防水渗透的耐磨密封圈,第一框架21、第二框架32和闸门5与凹槽6连接处可能留有间隙,导致水流渗透,而且第一框架21和闸门5在提升过程中会与凹槽6内壁摩擦,影响使用寿命,耐磨密封圈不仅避免了第一框架21和闸门5在提升过程中与凹槽6内壁摩擦的问题,而且防止水渗透。
[001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水闸,包括本体(I),所述本体(I)的左、右内壁上留有三组呈纵向对称分布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分别安装有粗过滤装置(2)、细过滤装置(3)和闸门(5),且三者从左到右依次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过滤装置(2)包括第一框架(21)、挡板(22)和栅栏(23),所述第一框架(21)左、右端均插接在凹槽(6)内,所述栅栏(23)安装在第一框架(21)内部,且栅栏(23)为纵横交错的横向钢板(231)和纵向钢板(232)焊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所述挡板(22)焊接在横向钢板(231)左侧,所述细过滤装置(3)包括第二框架(32)和滤芯(31),所述第二框架(32)左、右端均插接在凹槽(6)内,所述滤芯(31)固定安装在第二框架(32)内部,所述滤芯(31)包括第一过滤层(311)、第二过滤层(312)和第三过滤层(313),所述第一过滤层(311)、第二过滤层(312)和第三过滤层(313)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第二框架(32)内部,所述第一框架(21)和闸门(5)与本体⑴顶部内壁均留有间隙,且第一框架(21)和闸门(5)顶端均安装有升降杆(4),且升降杆(4)贯穿本体(I)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水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21)、第二框架(32)和闸门(5)的侧边均包裹有一层防渗透的耐磨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水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311)、第二过滤层(312)和第三过滤层(313)分别为粗孔过滤网、细孔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水闸,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2)倾斜焊接在横向钢板(231)左侧,且倾斜角度为30至6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水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过滤装置(2)和闸门(5)通过升降杆(4)能够在凹槽(6)内定向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水闸,包括本体,所述细过滤装置包括第二框架和滤芯,所述第二框架左、右端均插接在凹槽内,所述滤芯固定安装在第二框架内部,所述滤芯包括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第二框架内部,所述第一框架和闸门与本体顶部内壁均留有间隙,且第一框架和闸门顶端均安装有升降杆,且升降杆贯穿本体顶部。该带过滤装置的水闸,设有粗过滤装置,能够将水流中的水藻及较大的悬浮物拦截,该带过滤装置的水闸设有细过滤装置,细过滤装置由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组成,该结构能够将水流中的颗粒物吸附过滤,从化净化水质。
【IPC分类】E02B8-02
【公开号】CN204401577
【申请号】CN201520043927
【发明人】吴会莲, 李德尹, 吴舒艺, 张嘉楠, 熊冰, 陈彩梅
【申请人】广东梅雁吉祥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1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