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同步化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应用于多个计算机之间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日益的普及,无论是桌上型个人计算机或是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充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之中。许多使用者会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并使用到二台以上的计算机,最常见的情形便是使用者在家中拥有一台家用计算机,而在工作场所中另有一台工作用计算机。而对商务人士而言,其工作地点可能经常变换,尤其是在商旅或出差的时期当中,经常还是需要透过计算机来处理一些工作,因此,许多机场或旅馆中都设有供商务人士使用的计算机。然而,毕竟每一台计算机所提供的工作环境并不相同-即每台计算机的个人化设定以及操作接口不尽相同,因此在数年前开始,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似乎成为商务人士的一项必备品。许多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制造商也以这些商务人士为主要的目标客户,实现这类型的计算机使用者在不同地点可以同一计算机的工作环境来处理工作的愿望。
然而,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无论再如何轻薄短小,仍然有一定的重量与体积,其可移植性在目前的技术而言,可谓以达到一瓶颈。目前最可携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约也有一公斤左右的重量,这样的重量对于总体的行李重量来说即使不构成太大的负担,但考虑到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是精密的电子产品,顾及行李托运时损坏的可能性,因此大都是由使用者随身携带,如此一来,的确成为不小的负担。除此之外,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电力问题也是降低其可移植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亦有其它技术致力于解决计算机的可移植性问题,举例而言,目前有许多的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产品存在市面上,满足使用者随身处理一些数字工作的需要。但是,PDA的功能毕竟不能完全取代计算机,因此通常也只能作为一种搭配使用的工具。
另一方面,促成目前个人计算机越来越普及的,除了关于计算机本身的技术持续地在提升之外,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也是另一项很重要的原因。互联网络使得计算机之间可互相地联络,资料互相存取与交换。也是起因于此,所以才会出现越来越多使用者拥有多台计算机的情形。但是,在同一使用者拥有多台计算机的情况之下,亦衍生了另一个计算机使用上的问题。如上所述,每一台计算机都有许多个人化的设定,例如电子邮件设定,以及互联网络浏览器中的“书签(bookmark)”、“记录(History)”、“Cookie”,或者是桌面、快捷方式...等,由于此些设定是有相关于使用者操作计算机时最常接触到的一些接口或程序,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这些设定影响了一台计算机所呈现出来的一“工作环境”。
同一使用者面对其所拥有的多台计算机,当然会希望统合不同计算机的个人化的设定,使得在不同计算机工作时,能有相同的工作环境。但是,把多台计算机的个人化设定统合却是一个不易执行的动作,举例而言,当使用者在一第一计算机的互联网络浏览器中的“书签”新增了一个网址时,目前并没有任何技术可用以对于一第二计算机的浏览器书签自动新增该网址,因此使用者必需对于该第二计算机手动进行该网址的新增。此外,其中有许多个人化设定是使用者无法手动新增的,例如一些网页的服务器会在使用者的计算机硬盘中写入“Cookie”,用以辩识个别的终端计算机,或用以记录该使用者在该网页的个人化网页设定,Cookie即为一种无法手动新增的个人化设定。如此说来,个人化的设定是在使用同一计算机(如第一计算机)时,即可能有多项的变更,一一的在另一计算机(如第二计算机)进行这些变更不但麻烦,且其中部分的变更是无法经由使用者手动操作。
除了个人化的设定之外,使用者虽拥有多台计算机,但是其所处理的工作经常是同一群档案,例如许多使用者习惯将常使用的档案存放于“我的文件”资料夹中。当使用者使用第一计算机时,该群档案中的部分档案可能被开启使用而更新,而使用者使用第二计算机时,该群档案中的另一些档案可能被开启使用而更新。如此说来,第一计算机与第二计算机中的档案会有版本不一的问题,将整个该群档案由第一计算机往第二计算机覆盖(或反之)又会有删除较新版本的档案的问题。如何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使该群档案维持在最新的状态,又避免误删较新的档案,亦为本发明另一项发展重点。
综合以上所述,在计算机与网络越来越普及的今日,如何改善现有技术中所仍然具有的缺点,使得使用者可在不同地点,利用同一计算机工作环境处理工作。以及,在同一使用者拥有多台计算机的情况下,如何改善各计算机工作环境与档案不易整合的问题,亦为本发明的重点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使得使用者可以在不同地点,利用同一计算机工作环境来处理工作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替代方案,以改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携带性不够完美的现有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改善当同一使用者拥有多台计算机时,各计算机的工作环境与档案不易整合的现有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多个计算机之间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包括一存储器、一计算机环境软件与一识别码。计算机环境软件储存于存储器,当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首次连接于一计算机时,计算机环境软件始自动安装于该计算机。识别码则储存于存储器中,安装于该计算机的计算机环境软件需读取连接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的识别码,以兹验证,始可运作。其中,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连接于一第一计算机时,计算机环境软件可将该第一计算机所呈现出的一第一工作环境相关的多个资料予以储存,后续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连接于一第二计算机时,该些资料被读出,而加载该第二计算机,使该第二计算机可藉由该第一工作环境被操作。
藉由本发明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可改善当同一使用者拥有多台计算机时,各计算机的工作环境与档案不易整合的现有问题。因此,本发明不但能提供高可移植性的好处,使得使用者可利用不同计算机来仿真出其惯用的计算机工作环境,且更可实质的对多台计算机实质的进行同步化,有效提升档案与资料整合的速度。
藉由以下详细的描述结合所附图标,将可轻易的了解上述内容及此项发明的诸多优点,其中图1显示本发明可应用于多个计算机之间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图2显示图1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连接于第一计算机示意图;以及图3显示图1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连接于第二计算机示意图。
符号说明第一计算机1 第一工作环境11第一相关资料群12公共空间13桌面布景影像文件121 桌面快捷方式设定档122桌面快捷方式图标文件123 cookie 124History 125 bookmark 126邮件帐户设定档127 邮件档128我的文件资料夹129 第二计算机2第二工作环境21 第二相关资料群22公共空间23 私人空间24暂存空间25 操作系统26第三计算机3 第三工作环境31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 存储器41计算机环境软件42识别码43密码模块423 监视模块424
输入密码51使用者密码52编辑模块422 数据传送模块425模式选择模块427 程序替代模块428数据接收模块426 对应码53伺服装置6 虚拟同步模式71实质同步模式72设定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多个计算机之间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举例而言,一第一计算机1、一第二计算机2与一第三计算机3皆具有许多不尽相同个人化的设定,因此分别会呈现出不相同的第一工作环境11、第二工作环境21与第三工作环境31。若其中第一计算机1为一使用者较常使用的计算机,透过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则可将第二计算机2或第三计算机3同步化成第一计算机1所呈现的第一工作环境11。换言之,藉由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则第二计算机2或第三计算机3可藉由第一工作环境11而被操作。其中,上述的第一工作环境11包含桌面的相关环境、互联网络浏览器的相关环境、电子邮件的相关环境、以及特定档案的相关环境。
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的实施型式并不加以限定,以高可移植性为主。其中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的型式可选自例如usb随身碟、SD存储卡、SM存储卡、CF存储卡、XD存储卡、内建有存储器的卡片阅读机、内建于Smart phone或PDA。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包括一存储器41、一计算机环境软件42以及一识别码43。计算机环境软件42储存于存储器41,当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首次连接于一计算机(例如图1标号1、2或3)时,计算机环境软件42始自动安装于该计算机(1、2或3)。识别码43储存于存储器41,安装于该计算机(1、2或3)的计算机环境软件42需读取连接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其中的识别码43,以兹验证,始可运作。
其中,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连接于第一计算机1时,计算机环境软件42可将第一计算机1所呈现出的第一工作环境11相关的多个资料予以储存(以下将“第一工作环境11相关的多个资料”简称为“第一相关资料群12”)。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相关资料群12被储存于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的存储器41中;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之中,第一相关资料群12透过网络而储存于一伺服装置6之中。后续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连接于第二计算机2时,第一相关资料群12被读出,而加载第二计算机2,使该第二计算机2可藉由第一工作环境11被操作。同理,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连接于第三计算机3时,第一相关资料群12被读出,而加载第三计算机3,使该第三计算机3亦可藉由第一工作环境11被操作。
由图1的实施例说明可知,本发明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包含有计算机环境软件42资源的一媒体,使用者仅需要携带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其中已储存有第一相关资料群12),则使用者是在不同地点欲利用计算机工作时,仅需要将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与该地点的计算机连接,则计算机环境软件42自动安装后,可将该地计算机的工作环境转换成为第一工作环境11。其中如电子邮件设定,以及互联网络浏览器中的“书签(bookmark)”、“记录(History)”、“Cookie”,或者是桌面、快捷方式、工作相关文件及档案...等个人化的设定可呈现如第一计算机1的状态。由此看来,本发明确实提供了一种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使得使用者可以在不同地点,利用不同计算机,却可利用同一计算机工作环境(第一工作环境11)来处理工作。
请参照图2,图2显示图1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连接于第一计算机示意图。如图2所示,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连接于第一计算机1后,计算机环境软件42已安装于第一计算机1之中。其中计算机环境软件42包含一资料撷取模块421,用以撷取第一相关数据群12。第一相关资料群12包括第一计算机1的一桌面布景(desktop)影像文件121、桌面快捷方式设定档122与桌面快捷方式图标文件123。桌面布景影像文件121、桌面快捷方式设定档122与桌面快捷方式图标文件123相关于第一计算机1所呈现出来的桌面工作环境。其中,资料撷取模块421内建有撷取档案时相关的搜寻路径与目标文件名。在一实施例中,资料撷取模块421是从系统注册表取得桌面布景影像文件121的储存位置,进而取得桌面布景影像文件121。资料撷取模块421更可自系统注册表取得桌面(desktop)资料夹的储存位置,并扫瞄该桌面数据夹而取得桌面快捷方式设定档122以及桌面快捷方式图标文件123。
请继续参照图2,第一相关资料群12亦包括第一计算机1的互联网络浏览器的一cookie 124、History 125以及bookmark 126。cookie 124、History125以及bookmark 126是相关于第一计算机1所呈现出来的互联网络浏览器工作环境。其中,资料撷取模块421是内建有撷取档案时相关的搜寻路径与目标文件名。在一实施例中,资料撷取模块421是从系统注册表取得cookie124、History 125以及bookmark 126的储存位置,进而取得cookie 124、History 125以及bookmark 126。
请继续参照图2,第一相关资料群12亦包括第一计算机1的邮件帐户设定档127与至少一邮件档128。邮件帐户设定档127与邮件档128是相关于第一计算机1所呈现出来的电子邮件工作环境。其中,资料撷取模块421是内建有撷取档案时相关的搜寻路径与目标文件名。在一实施例中,资料撷取模块421是从系统注册表取得邮件帐户设定档127与邮件文件128的储存位置,进而取得邮件帐户设定档127与邮件档128。
请继续参照图2,第一相关资料群12亦包括第一计算机1的“我的文件资料夹129”。有鉴于许多使用者习惯将常用文件档案与资料存放于我的文件资料夹129,因此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使得资料撷取模块421撷取并储存资料撷取模块421为一预设动作。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亦可透过编辑模块422来对资料撷取模块421进行预设动作的变更,以指定其所撷取并储存的档案的相关路径与文件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相关于第一工作环境11的第一相关资料群12,例如在各种实施方式所列举的桌面布景档121、桌面快捷方式设定档122、桌面快捷方式图标文件123、cookie124、History125、bookmark126、邮件帐户设定档127、邮件档128、我的文件资料夹129...等,其是依计算机的作业系统与所属软件程序的配置不同而分别储存于第一计算机1中的不同档案路径。然而,为了方便本发明后续的说明,将统称第一相关资料群12是储存于一“公共空间13”,公共空间13代表第一相关资料群12各别正确、且可产生作用的档案路径。
如图2,计算机环境软件42更具有一密码模块423与一监视模块424,由上述本发明所能达到的功能可体现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本身虽然不具有计算机的运算功能,然而仅需连接于任一计算机,则该计算机可被转换成为使用者私人所惯用的第一工作环境1。因此,本发明以密码模块423与监视模块424来加强使用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的安全性,避免使用者私人的资料被盗用。密码模块423是在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与计算机连接时首先以一对话框要求输入一输入密码51,当输入密码51符合于预设的一使用者密码52时,计算机环境软件42始可运作。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密码模块423更具有一密码编辑与提示的功能,使用者可藉由编辑模块422所呈现出的对话框以编辑使用者密码52,并输入用以提示使用者密码52的提示词。
监视模块424用以持续读取并验证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之中的识别码43,其中并以安装计算机环境软件42时即记录于计算机中的一对应码53为验证的标准,识别码43与对应码53相对应时,计算机环境软件42始可运作。如此一来,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是具为有一钥匙的功能,意即-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需与计算机保持连接才可使计算机之中的计算机环境软件42运作。
资料撷取模块421由第一计算机1中撷取出第一相关资料群12之后,是藉由一数据传送模块425以将第一相关资料群12储存于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的存储器41中。或者在另一实施例是将第一相关资料群12透过网络而储存于伺服装置6中。
请参照图3,图3显示图1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连接于第二计算机示意图。如图3所示,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连接于第一计算机1后,计算机环境软件42已安装于第二计算机2之中。第二计算机2代表使用者临时使用或者较不常使用的一台计算机。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是以使用者较常使用的第一计算机1为基准,将第一计算机1呈现出的第一工作环境11相关的第一相关资料群12储存于存储器41中。或者如上所述,第一相关资料群12在另一实施例是透过网络而储存于一伺服装置6之中。
如图1所示,第二计算机2原先具有一预定的第二工作环境21,相关于第二工作环境21的多个资料则在以下简称为“第二相关资料群22”,可参考图3。第二相关资群22是存放于公共空间23之中,公共空间23代表可正确设定第二计算机2的电子邮件设定,以及互联网络浏览器中的“书签(bookmark)”、“记录(History)”、“Cookie”,或者是桌面、快捷方式、工作相关文件及档案...等个人化设定的正确档案路径。
当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连接于第二计算机2时,密码模块423与监视模块424亦需要维持上述的功能,以维护使用者的私人资料不被盗用。在计算机环境软件42可开始运作后,相关于第一工作环境11的第一相关资料群12被读出,如图3所示,计算机环境软件42的一资料接收模块426接收第一相关资料群12,并传送至计算机环境软件42于第二计算机2所开设的一私人空间24之中。而数据撷取模块421是会撷取公用空间23之中的第二相关数据群22,并将第二相关资料群22储存于计算机环境软件42所开设的一暂存空间25中。接着,计算机环境软件42是将第一相关资料群12加载公用空间23,如此一来,则第二计算机2可藉由第一工作环境(图1标号11)而被操作。由使用者观之,则尤如将第二计算机2转换而成为第一计算机1,藉此,使用者仅需携带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便可于任意一台计算机藉由其所熟悉的第一工作环境11而执行工作。
当使用者于第二计算机2完成工作,而欲将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移除时,则需进行一移除程序。由于在使用者工作的过程中,储存于公共空间23之中的第一相关资料群12可能会有不少的变更,因此为了维持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能保有第一工作环境11的最新状态,计算机环境软件42是藉由资料撷取模块421将第一相关数据群12撷取,并藉由数据传送模块425将第一相关资料群传送至存储器41或伺服装置6加以储存。且,在一“虚拟同步模式71”(virtual mode)中,计算机环境软件42会在移除程序时将暂存空间25之中的第二相关数据群22回存于公用空间23,以使得第二计算机2回复其原有的第二工作环境(图1标号21),并删除私人空间24、暂存空间25与其中的所有资料,使得后续的其它使用者在使用第二计算机2时无法使用上述的私人资料。此虚拟同步模式71是适合当使用者在外出时,临时使用一公用或借用的计算机的情况下使用。
本发明的计算机环境软件42另具有一“实质同步模式72”(sync mode),其是在移除程序之中,并不将第二相关数据群22回存于公用空间23之中,而使得第二计算机2即使在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移除后,仍然以第一工作环境11被操作。此实质同步模式72是适合于同一使用者拥有的多台计算机的情况下使用,由于多台计算机(例如图1的第一计算机1、第二计算机2与第三计算机3),皆属于同一使用者,因此并不需顾虑私人资料被盗用的问题,且此实质同步模式72可有效地改善现有技术所述在同一使用者拥有多台计算机的情况下,各计算机工作环境与档案不易整合的问题。当然,在实质同步模式72之下,亦可类似虚拟同步模式71的移除程序,而将私人空间24、暂存空间25与其中的所有资料删除;然而较佳地,考虑到将同步化复原的问题,在一实施例中可将私人空间24、暂存空间25与其中的资料保留于第二计算机2之中。
如图3所示,上述虚拟同步模式71与实质同步模式72是可藉由在计算机环境软件42之中设置有一模式选择模块427以加以选择,模式选择模块427以例如对话框的方式询问使用者欲选择虚拟同步模式71亦或实质同步模式72。其中,在另一实施例之中,模式选择模块427更包括一“设定模式73”(dummy mode)以供选择。当选择设定模式时,计算机环境软件42是不激活其同步化的功能,而开放使用者对其中的设定加以变更。
当使用者再次回到第一计算机1以进行工作时,将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连接于第一计算机1后即可选择上述的虚拟同步模式71、实质同步模式72或设定模式73。当然,以上述第一计算机1为使用者个人最常使用的一台主要计算机的情况而言,使用者通常可对第一计算机1选择实质同步模式72,以使第一计算机1保有最新状态的第一工作环境11。但不以此为限。而除了上述利用图2与图3以辅助说明本发明的第一计算机1与第二计算机2之外,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4连接于其它计算机(如第三计算机3或其它)时,其运作方式与功能理应以上述的实施例而等效的推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中的计算机环境软件42更具有一替代程序寻找功能,举例而言,若第二计算机2与第一计算机1之中的互联网络浏览器是属相异,例如第二工作环境21之中为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而第一工作环境11为Netscape,则例如图3之中,桌面快捷方式档122若为第一工作环境11之中Netscape程序的激活快捷方式,则计算机环境软件42可激活替代程序寻找功能,而将此桌面快捷方式档122引指到第二计算机2所具有的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程序。
以另一实施例进一步说明计算机环境软件42所具有的替代程序寻找功能若第二计算机2与第一计算机1之中的电子邮件软件是属相异,例如第二工作环境21之中为Outlook,而第一工作环境11为Outlook Express,则例如图3之中,一邮件档128若在原先所属的第一工作环境11之中是以Outlook Express激活,则因为第二计算机中不存在有Outlook Express软件,因此计算机环境软件42激活替代程序寻找功能,而将邮件文件128以Outlook开启。
上述的替代程序寻找功能是藉由在计算机环境软件42中设置有一程序替代模块428以实现。如图3所示,程序替代模块428是藉由将第一相关资料群12之中各个资料或档案所属的应用程序与第二计算机2的操作系统26中所存有的应用程序进行比较,并依据预设的一替代原则清单以实施上述的程序替代动作。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确实提供了一种使得使用者可以在不同地点,利用同一计算机工作环境来处理工作的解决方案。对于现有携带性不够完美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而言,本发明为一种更有效的替代方案。且藉由本发明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可改善当同一使用者拥有多台计算机时,各计算机的工作环境与档案不易整合的现有问题。因此,本发明不但能提供高可移植性的好处,使得使用者可利用不同计算机来仿真出其惯用的计算机工作环境,且更可实质的对多台计算机实质的进行同步化,有效提升档案与资料整合的速度。
本发明虽以较佳实例阐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精神与发明实体仅止于上述实施例尔。对熟悉此项技术者,当可轻易了解并利用其它组件或方式来产生相同的功效。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修改,均应包含在所述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可应用于多个计算机之间,其包括一存储器;一计算机环境软件,储存于该存储器,当该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首次连接于一计算机时,该计算机环境软件始自动安装于该计算机;以及一识别码,储存于该存储器,安装于该计算机的该计算机环境软件需读取连接的该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的该识别码,以兹验证,始可运作,其中,该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连接于一第一计算机时,该计算机环境软件可将该第一计算机所呈现出的一第一工作环境相关的多个资料予以储存,后续该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连接于一第二计算机时,第一工作环境相关的该些资料被读出,而加载该第二计算机,使该第二计算机可藉由该第一工作环境被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第一工作环境相关的该些资料包括该第一计算机的一桌面布景影像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第一工作环境相关的该些资料包括该第一计算机一桌面快捷方式设定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第一工作环境相关的该些资料包括该第一计算机的一桌面快捷方式图标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第一工作环境相关的该些资料包括该第一计算机的一互联网络浏览器的一cookie。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第一工作环境相关的该些资料包括该第一计算机的一互联网络浏览器的一History。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第一工作环境相关的该些资料包括该第一计算机的一互联网络浏览器的一bookmark。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第一工作环境相关的该些资料包括该第一计算机的一邮件帐户设定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第一工作环境相关的该些资料包括该第一计算机的一邮件文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第一工作环境相关的该些资料包括该第一计算机的一“我的文件”资料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计算机环境软件包括一资料撷取模块,用以撷取该第一工作环境相关的该些资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计算机环境软件包括一模式选择模块,用以决定一虚拟同步模式或一实质同步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实质同步模式指当该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连接于该第二计算机时,该第一工作环境覆写于该第二计算机原本具有的一第二工作环境。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虚拟同步模式是指当该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连接于该第二计算机时,该第二计算机暂时藉由该第一工作环境被操作,当该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自该第二计算机移除时,该第二计算机恢复一第二工作环境。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计算机环境软件是将该第一工作环境相关的该些资料予以储存于该存储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计算机环境软件是将该第一工作环境相关的该些资料透过网络而储存于一伺服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计算机环境软件包含一监视模块,用以持续读取并验证该识别码。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计算机环境软件包含一密码模块,以接收一输入密码,当该输入密码符合于预设的一使用者密码时,该计算机环境软件始可运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计算机环境软件包含一资料接收模块,是用以将来自该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的该些资料接收至该计算机。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计算机环境软件包含一数据传送模块,是用以将最新状态的第一工作状态所相关的该些资料传送至该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计算机环境软件包含一程序替代模块,以在该第二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与该第一工作环境不相符时,寻找该第二计算机中可替代的应用程序以替代之。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该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的型式可选自一usb随身碟、一SD存储卡、一SM存储卡、一CF存储卡、一XD存储卡、内建有存储器的卡片阅读机、内建于一Smart phone或一PDA。
全文摘要
一种可应用于多个计算机之间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包括一存储器、一计算机环境软件与一识别码。计算机环境软件储存于存储器,当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首次连接于一计算机时,计算机环境软件始自动安装于该计算机。识别码则储存于存储器中,安装于该计算机的计算机环境软件需读取连接的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其中的识别码,以兹验证,始可运作。其中,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连接于一第一计算机时,计算机环境软件可将该第一计算机所呈现出的一第一工作环境相关的多个资料予以储存,后续计算机环境随身装置连接于一第二计算机时,该些资料被读出,而加载该第二计算机,使该第二计算机可藉由该第一工作环境被操作。
文档编号G06F9/44GK1845068SQ20051006327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7日
发明者林克仁 申请人:寰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