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挤压机的模座压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挤压机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快速更换工具杆的反向挤压式金属挤压机的模座压紧结构。
背景技术:
反向挤压机本体工艺上一般由两个工位即挤压杆工位和推杆工位构成。推杆工位的功能是在挤压机更换模具时推杆压住(顶住)模具然后换模。而推杆工位为工艺的需要,比如发生闷车等情况时,又需要将推杆从模座拆除更换为清理套筒,推杆和清理套筒这类工具杆都是安装在模座里,模座能固定推杆和清理套筒。然而,现有技术推杆与模座的连 接一般为法兰式螺接或拉杆穿设连接,这类固定连接在需要更换工具杆时,先得利用工具逐一拆除,完成更换后,再顺序组装,造成更换用时较长,还得有较多设备辅助,降低了生产效率,使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压机的模座压紧结构,其可实现工具杆的牢固安装,同时还能快速更换,能满足使用要求。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种挤压机的模座压紧结构,包括一个工具杆及一个固定所述工具杆的模座,其中所述工具杆主体为柱体,后端为径向凸出于所述柱体的卡头;所述模座内形成能容置所述卡头的内腔,所述模座前端为能可拆卸地装配所述工具杆的开放端,所述开放端轴向上形成有供所述柱体穿设的组配孔,所述组配孔与内腔连接处为一个能卡抵所述卡头的卡接面,所述开放端处的内腔及组配孔向上延伸形成安装开口,所述卡头及柱体能通过所述安装开口组入及拆出所述模座;所述模座后端的固定端处内腔容置固定有一个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前端为一个对齐卡头形状的压板,所述压板位于控制件与卡头之间,通过所述控制件的动力装置前推或拉回所述压板,控制压紧或松开所述卡头与卡接面的卡抵。根据上述构思,所述工具杆为的推杆或清洁套筒。根据上述构思,所述动力装置以前推结构前推所述压板,以拉回结构拉回所述压板,所述动力装置的前推结构为数个设于所述控制件及压板之间的弹性件。根据上述构思,所述弹性件为数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控制件前端面的碟簧组,所述控制件前端面匹配所述碟簧组设有数个落槽孔;每个碟簧组均套有一个前端为柱形顶头的导向柱,所述碟簧组通过这些顶头前推所述压板。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每个导向柱的顶头前端还设有一个推柱,所述压板对应这些推柱设有数个通孔,所述推柱穿过所述通孔后与压板前端面平齐。根据上述构思,所述动力装置的拉回结构为前端连接压板中心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后端连接一个活塞,所述控制件主体为液压杆的液压缸体,所述液压缸体在中心形成油腔,液压缸体还具有一个注油孔连通所述油腔前端;通过所述注油孔向油腔前端注入液压油,以推动所述活塞通过所述液压杆向后拉回所述压板。根据上述构思,所述压板的外周向所述控制件方向凸设有一圈导沿,而所述控制件匹配所述导沿也设有一圈导槽,所述导沿的高度大于所述控制件与压板之间的最大活动间距。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模座固定端处内腔径向封闭,内腔形成为圆柱形空间,所述控制件及压板也均为匹配的圆柱形,所述控制件后端具有缩颈,所述模座对应此缩颈设有抵接面。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液压杆头端为螺纹,所述压板中心开孔,所述液压杆头端穿过所述压板的中心孔,通过螺母将所述液压杆头端和压板固定在一起。根据上述构思,所述控制件、压板及工具杆均为同轴的回转体形状,在所述卡头顶面中心向所述压板凸设为凸台,所述压板匹配形成凹槽。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本发明压紧结构,推杆或清洁套筒用吊装工具呆入模座后便能直接卡紧,需要更换时,直接吊出即可,方便进行工具杆的快速更换及牢固安装。且本发明的控制件的动力装置分设为两部分,常态下以碟簧前推压板实现牢固安装,需要更换时再以液压拉回压板解除固定,这样就简化了部件结构,同时节省了能源。
图I为本发明挤压机的模座压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I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仅模座开放端处在图I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模座单个零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工具杆、11卡头、111凸台、12柱体、2模座、20内腔、21开放端、22固定端、211安装开口、212卡接面、213组配孔、221抵接面、3压板、31凹槽、32导沿、33通孔、34孔、4控制件、41注油孔、42缩颈、43导槽、46落槽孔、5碟簧组、6导向柱、61顶头、62推柱、8液压杆、80缸底、81活塞、82螺母、83导向密封、9-挡板、91螺钉
具体实施例方式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如图I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挤压机的模座压紧结构,包括一个工具杆I及一个固定工具杆I的模座2,这里说的工具杆I是现有反向金属挤压机的推杆或清洁套筒等工具,一般主体为圆柱体12,为能配合模座2进行压紧,后端设为径向凸出于柱体12的卡头11。本发明主要技术思路在于,如图I、图3、图4所示,在模座2内形成能容置卡头11的内腔20,模座2前端作为能可拆卸地装配工具杆I的开放端21,开放端21轴向上形成有供柱体12穿设的组配孔213 (如图3、4所示),而组配孔213与内腔20连接处为一个能卡抵卡头11的卡接面212,以上述形状能匹配并固定工具杆I的卡头11。并且,开放端21处的内腔20及组配孔213同时向上延伸形成安装开口 211(图I并参照图3),以便卡头11及柱体12能通过安装开口 211组入及拆出模座2。此外,模座2后端的固定端22处的内腔20容置固定有一个控制件4,控制件4前端为一个对齐卡头形状的压板3,压板3位于控制件4与卡头11之间,通过控制件4的动力装置前推或拉回压板3,控制压紧或松开卡头11与卡接面212的卡抵,压紧时,工具杆I能固定于模座2,松开时,工具杆I便能拆出或装入模座2,方便进行工具杆I的快速更换及牢固安装。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说明如下,图1-4中工具杆I以清洁套筒进行示意,根据上述构思,控制件4的动力装置其实能以气动、电动及液压等动力形式,只要有足够力推拉压板3,以压紧或松开卡头11与卡接面212的卡抵即可。由于本发明的模座2与工具杆I常态下是固定安装使用,仅在需要更换时,才需拉回压板3松开工具杆1,所以为节省能源。本发明所给出的更佳实施方式中,控制件4的动力装置较佳分设为两部分,分别以前推结构用以前推压板3,以拉回结构用以拉回压板3。如图I所示,前推结构较佳为数个设于控制件4及压板3之间的弹性件。并且弹性件最好为数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控制件4前端面的碟簧组5,控制件4前端面匹配碟簧组5设有数个落槽孔46,碟簧组5容置于这些落槽孔46内;每个碟簧组5中心均套有一个前端为 柱形顶头61的导向柱6,导向柱6主体穿过碟簧组5每个弹片的中心孔,碟簧组5通过这些顶头61前推压板3,导向柱6整体为中间粗两端细的阶梯轴形状。每个导向柱6的顶头61前端还设有一个推柱62,压板3对应这些推柱62设有数个通孔33,推柱62穿过通孔33后与压板3前端面平齐,以此直接将力传递给卡头11,避免压板因受力过大变形损坏。这里应用的碟簧(belleville spring)形状为圆锥碟状,与传统弹簧不同,功能上有其特殊的作用,主要特点是,负荷大,行程短,所需空间小,组合使用方便,维修换装容易,经济安全性高。碟簧组5常态下能提供强大力使卡头11与卡接面212卡抵,且疲劳度小,能保证工具杆3于水平状态。如图I所示,动力装置的拉回结构优选为前端连接压板3中心的液压杆8,液压杆8后端连接一个活塞81,较佳情况下,控制件4主体正好作为液压杆8的液压缸体,液压缸体在中心形成油腔,液压缸体还具有一个注油孔41连通油腔前端,注油孔41可通过模座2接通外部液压泵及控制装置;使用中,能通过注油孔41向油腔前端注入液压油,以推动活塞81向后拉回压板3。控制件4在轴心处依照液压缸缸体规范加工成缸体形状,同时配合液压杆8、活塞81、缸底80及液压缸导向密封83等一起组成液压缸结构。液压杆8头端为螺纹,压板3中心开有孔34,液压杆8头端穿过压板3的中心孔34,通过螺母82将液压杆8头端和压板3固定在一起。这样当液压杆8水平移动的时候,压板3也随之水平运动,螺母82右端面较佳与压板3右端面平齐,这样不会影响卡头11从上滑入内腔,同样,压析3在此处也需向控制件4方向凸出,以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本发明中因为设置有碟簧组5,液压缸并不需要设置回油部件,当要压紧杆卡头11时,油腔会停止注入高压液压油,此时碟簧组5便将控制件4与压板3分离,控制件4油腔前端内的液压油便会受压通过注油孔41回到外部的液压油槽,以此,可节省液压部件数量,节约成本。如图I所示,压板3的外周向控制件4方向凸设有一圈导沿32,而控制件4匹配导沿也设有一圈导槽43,而导沿32的高度较佳大于控制件4与压板3之间的最大活动间距,借此,在运作中轴向定位控制件4与压板3。
如图1-4所示,控制件4、压板3及工具杆I均为同轴的回转体形状,S卩,卡头11为圆柱形,柱体12外形为圆柱形,控制件4主体也为可容置于内腔20的圆柱形,压板3则为圆盘形。且在卡头11顶面中心向压板3凸设为凸台111,压板3匹配形成凹槽31,以定位压板3与卡头11。并且,参照图4,更佳情况下,模座2固定端22处内腔20径向封闭,内腔20形成为圆柱形空间,控制件4及压板3也均为匹配的圆柱形,控制件4后端具有缩颈42,模座2对应此缩颈42设有抵接面221,以抵接控制件4后端,控制件4和模座2依靠抵接面221实现轴向定位,提供控制件4动力装置的反向支撑面。使用中,液压杆8将压板3拉回后恰不会凸出于安装开口 211,这时,工具杆I的卡头11便可顺模座固定端的顶壁与压板3装入内腔20。如图2所示,控制件4后端面通过至少一个挡板9与模座2后端面利用螺钉91连接在一起,防止控制件4和模座2之间发生相对旋转。本发明的挤压机的模座固定结构正常工作分为两种状态 一、柱体12工作时。控制件4内液压缸并未给液压油加压,安装在导向柱6上的碟簧组5通过导向柱6将弹力传导到压板3,压板3和卡头11紧密贴合,将压力传导到卡头
11上,卡头11的右侧台阶面和模座2上的卡接面212贴合。自然状态下卡头11受力平衡,使工具杆I保持水平稳定。当然,在工具杆I为清洁套筒进行闷车坯料清理时,闷车坯料进入清洁套筒的中心空腔里,清洁套筒连同闷车坯料便会因为杠杆原理,可能产生垂头,此时底部碟簧组5受压缩变形量会加大,所以,设计安装时,控制件4底部的碟簧组5较佳设为具有更大的弹力,以保证底部卡头11与卡接面212压力也能相应增大,以保证此时卡头11受力平衡,能形成新的稳定。这个状态中要考虑到碟簧组5的压缩量及其提供的弹力,否则碟簧组5提供的弹力太小就不足以平衡卡头11自然状态和清理闷车坯料时的重力。二、需要更换工具杆I时。因常态下,卡头11受碟簧组5的弹力压实,无法从模座2中轻易利用起吊工具将其吊出。这时只要向控制件4中的注油孔41中加注高压液压油,控制件4中液压缸的内腔前端升压,液压力便推动液压杆8向左移动,液压杆8又带动压板3向左移动,此时导向柱6跟随压板3向左移动,碟簧组5受压缩。压板3和卡头11之前贴合的平面分开,形成间隙,用起吊工具将柱体12吊出即可。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本发明压紧结构,推杆或清洁套筒用吊装工具吊入模座后便能直接卡紧,需要更换时,直接吊出即可,方便进行工具杆的快速更换及牢固安装。且本发明的控制件的动力装置分设为两部分,常态下以碟簧前推压板实现牢固安装,需要更换时再以液压拉回压板解除固定,这样就简化了部件结构,同时节省了能源。虽然已参照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挤压机的模座压紧结构,包括一个工具杆及一个固定所述工具杆的模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具杆主体为柱体,后端为径向凸出于所述柱体的卡头; 所述模座内形成能容置所述卡头的内腔,所述模座前端为能可拆卸地装配所述工具杆的开放端,所述开放端轴向上形成有供所述柱体穿设的组配孔,所述组配孔与内腔连接处为一个能卡抵所述卡头的卡接面,所述开放端处的内腔及组配孔向上延伸形成安装开口,所述卡头及柱体能通过所述安装开口装入及拆出所述模座; 所述模座后端的固定端处内腔容置固定有一个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前端为一个对齐卡头形状的压板,所述压板位于控制件与卡头之间,通过所述控制件的动力装置前推或拉回所述压板,控制压紧或松开所述卡头与卡接面的卡抵。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挤压机的模座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杆为的推杆或清洁套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机的模座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以前推结构前推所述压板,以拉回结构拉回所述压板,所述动力装置的前推结构为数个设于所述控制件及压板之间的弹性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压机的模座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数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控制件前端面的碟簧组,所述控制件前端面匹配所述碟簧组设有数个落槽孔;每个碟簧组均套有一个前端为柱形顶头的导向柱,所述碟簧组通过这些顶头前推所述压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压机的模座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导向柱的顶头前端还设有一个推柱,所述压板对应这些推柱设有数个通孔,所述推柱穿过所述通孔后与压板前端面平齐。
6.如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机的模座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的拉回结构为前端连接压板中心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后端连接一个活塞,所述控制件主体为液压杆的液压缸体,所述液压缸体在中心形成油腔,液压缸体还具有一个注油孔连通所述油腔前端;通过所述注油孔向油腔前端注入液压油,以推动所述活塞通过所述液压杆向后拉回所述压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挤压机的模座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外周向所述控制件方向凸设有一圈导沿,而所述控制件匹配所述导沿也设有一圈导槽,所述导沿的高度大于所述控制件与压板之间的最大活动间距。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挤压机的模座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固定端处内腔径向封闭,内腔形成为圆柱形空间,所述控制件及压板也均为匹配的圆柱形,所述控制件后端具有缩颈,所述模座对应此缩颈设有抵接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挤压机的模座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杆头端为螺纹,所述压板中心开孔,所述液压杆头端穿过所述压板的中心孔,通过螺母将所述液压杆头端和压板固定在一起。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挤压机的模座压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压板及工具杆均为同轴的回转体形状,在所述卡头顶面中心向所述压板凸设为凸台,所述压板匹配形成凹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挤压机的模座压紧结构,包括工具杆及模座,工具杆后端为径向凸出于柱体的卡头;模座内形成能容置卡头的内腔,模座前端为放置工具杆的开放端,开放端轴向上形成有供柱体穿设的组配孔,组配孔与内腔连接处为一个能卡抵卡头的卡接面,开放端处的内腔及组配孔向上延伸形成安装开口,卡头及柱体能通过安装开口组入及拆出模座;模座后端的固定端处内腔容置固定有一个控制件,控制件前端为一个对齐卡头形状的压板,压板位于控制件与卡头之间,通过控制件的动力装置前推或拉回压板从而控制压紧或松开卡头与卡接面的卡抵。压紧时,工具杆能固定于模座;松开时,工具杆便能拆出或装入模座,方便进行工具杆的快速更换及牢固安装。
文档编号B21C25/00GK102699089SQ20121020662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吉继甄, 潘河, 王玲玲 申请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