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8  9

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它是利用带排水沟的防水隔热板紧密拼接在一起,在接口处用薄板或Π型连接件等密封材料或用导流曲面或斜面作导流结构的导流连接件密封,上表面用混凝土或其它抗老化材料密封保护,并通过排水端底部有凹槽、凸棱、曲面及端面为憎水性的或亲水性不强无表面浸润现象的防水隔热板、排水沟将渗漏的雨水全部排出完成防水任务。它使防水工程从过去的完全封闭式防水向堵疏结合发展,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和生产成本,解决现有防水技术防水年限不长、施工困难和对气象要求较高等问题,突破了建筑防水工程不能永久防水的技术难关。它完全可以用保温建材、金属、橡胶、塑料、发泡材料、复合材料等进行标准化的工业生产。
【专利说明】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房屋的防水工程,具体是将带排水沟的防水隔热板与辅助排水设施共同完成防水任务。
技术背景
[0002]长期以来普通房屋的平顶结构都是通过严格的防止雨水渗漏来实现,对施工场地、工艺和气象要求较高,尤其是它们都不耐老化加上偷工减料使防水年限不长而反复维修,既浪费资源又达不到理想的防水效果,而且废料回收困难、对环境污染也较严重,资源消耗大不环保。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防水技术防水年限不长、施工困难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防水隔热板中排水沟与辅助排水设施将渗漏的雨水排到排水设施中的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
[0004]本发明是这样完成的:将用塑料或橡胶泡沫、挤塑板、保温砖等隔热保温材料或复合材料单独加工或与金属、橡胶、塑料等防水和抗老化性能较好的材料组合加工带排水沟的防水隔热板紧密拼接在一起,在接口处用抗拉和耐老化的金属、橡胶、塑料薄板或Π型连接件等密封材料或背水面为开口向下的弧形、η型、Λ形(或半弧型、半η型、半Λ形)等形状的有一定坡度的亲水性或憎水性不强的导流曲面或斜面作导流结构的导流连接件密封,并在上表面用混凝土或其它抗老化材料密封保护,最大限度的阻止雨水从接口或缝隙中渗漏,完成第一道防水;将防水隔热板的排水端直接伸入排水系统或在防水隔热板的排水端下方安装与天沟或排水系统连通的排水沟,并在防水隔热板和排水沟的排水端底部加工一个或一个以上尺寸适宜的开口向下的凹槽或加工向下凸出的凸棱或直接将排水端加工成底板向下弯曲的曲面,并将凹槽、凸棱、曲面的背水面以及排水沟与防水隔热板排水端端面加工成憎水性的或亲水性不强无表面浸润现象的表面,阻止水流在排水沟两端任意浸润和流动,使水流在两端只能向下流动,完成第二道防水任务。
[0005]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是将用金属、橡胶或塑料等力学和耐老化性能较好的材料加工而成的排水沟安装在屋顶表面上并与天沟或排水系统连通,将两侧带排水沟的防水隔热板紧密的铺装在排水沟之间的高度比排水沟深度略高的隔热材料或垫层上且排水端安装在排水沟的正上方,在防水隔热板的两侧和两端接口处安装金属、橡胶或塑料等力学和耐老化性能较好的材料加工的薄板或Π型防水密封件防止渗漏雨水从防水隔热板的接口处大量渗漏。
[0006]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是加工抗老化性能较好的U型卡槽,安装时将U型卡槽夹在或套在安装有防水密封件的相邻两防水隔热板排水沟的外侧壁上;或将厚度和硬度达到一定要求能自行保持排水沟外侧壁形状的防水层的一侧加工向下的U型卡槽,安装时,将一块防水隔热板的U型卡槽卡在另一防水隔热板不加工U型卡槽的一侧,防止渗漏雨水流入防水隔热板两侧的接口处,提高防水效果。
[0007]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是加工有一定坡度背水面为亲水性或憎水性不强的导流曲面或斜面作导流结构的开口向下的弧形、η型、Λ形的防水密封件或带半弧型、半η型、半Λ形等形状且中下部无表面浸润现象的导流连接件,将防水密封件安装在防水隔热板两侧的排水沟中并使防水密封件的支撑脚与排水沟的外侧壁保持足够的空间保证排水沟中的水流能顺利排出,将导流连接件安装在防水隔热板与普通或进行过表面疏水性处理的护墙之间,由导流曲面或斜面将从防水密封件或导流连接件的裂缝中或导流连接件与护墙之间的裂缝中渗漏的雨水全部导流到排水沟中,完成防水任务。
[0008]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是将表面粘贴金属、橡胶或塑料等力学和耐老化性能较好的防水层的U型底板或直接将厚度和硬度达到一定要求能自行保持排水沟外侧壁形状的防水层加工成U型作U型槽,将宽度比U型槽窄的支撑板平铺或粘贴在防水层上并保证支撑板的两边与防水层与均能形成排水沟,使防水隔热板的加工更方便和简单,降低整个防水隔热板在防水性能上的要求。
[0009]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是将支撑脚下端带平板的防水密封件或导流连接件的平板安装在在支撑板与防水层之间;将支撑板、防水密封件的接口与防水层或防水隔热板的接口错开,一方面延长防水板的渗水通道而降低渗漏雨水的流速,阻止雨水过多的渗漏而降低排水沟的排水压力;另一方面阻止防水板上的杂质进入排水沟中而阻塞排水沟。
[0010]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是将防水密封件的两支撑脚的内侧各增加一支撑板或挡板;或将两外侧带支撑板或挡板的U型卡槽整条或小断间隔式的夹在或套在相邻两防水隔热板排水沟的外侧壁上;或将平板末端再向下弯曲加工拐角的防水密封件安装在拐角下方加工排水沟的防水层与支撑板之间,防止防水密封件的支撑脚任意滑动而封闭排水沟,保证防水隔热板排水沟的排水性能。
[0011]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是将加工合适数量和尺寸的通风孔且通风孔在进风口与出风口相互通透的隔热垫层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安装可以开启和关闭的窗口,夏天打开窗口,使夜间的冷空气能进入隔热垫层中的通风孔带走热量而散热,冬天关闭窗口,阻止冷空气进入隔热垫层中的通风孔而保温,提高散热保温效果。
[0012]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是将整长的力学性能较好的防水层或整体式防水隔热板横向铺装在屋顶上;或将一端加工排水沟与两侧的排水沟连通且将两侧的排水沟的端口封闭只能一端排水的半长的力学性能较好的防水层或整体式防水隔热板端口封闭的一端对接在一起横向铺装在屋顶上,使防水隔热板中的水流直接排入天沟或排水系统,减少排水沟的安装,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0013]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是将防水隔热板一端的底板厚度减薄,支撑板加厚,并在端头加工排水沟与两侧的排水沟连通且将排水沟的排水口封堵,将支撑板切割一平台;另一端的底板厚度加厚且比防水层短,使防水层底面的高度与另一端排水沟外侧壁的高度相等或略高,支撑板减薄并伸出防水层一定长度能与平台搭接,使防水隔热板的排水沟加工成一端高一端低;将防水隔热板安装在坡度以等于或大于防水隔热板排水沟的自身坡度为宜的屋顶上,将底板薄的一端朝向屋顶的中间或高度较高的方向,而将底板厚的一端朝向屋顶的外部或高度较低的方向,并搭在下一块防水隔热板的平台上,实现排水沟的梯度连接,将最后一块排水沟高的一端直接伸入排水系统的天沟或外围排水槽,省去隐蔽工程中的排水槽,方便施工或日后维修。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它突破了现有房屋防水工程的技术难关,使防水工程从过去严格的和完全封闭式的防水向堵疏结合方式发展,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和生产成本。
[0016]2、它对施工场地、工艺和气象要求不高,防水期限长,施工过程无有害物质产生,是环保形产业,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0017]3、它既可以用塑料或橡胶泡沫、挤塑板、复合材料等保温材料单独进行标准化的型材或预制构件生产生产,也可用塑料或橡胶泡沫、挤塑板、复合材料等保温材料与金属、塑料进行组合进行标准化的型材或预制构件生产生产,均能达到理想的防水与隔热效果。
[0018]4、它可配合太阳能板用于太阳能屋顶的防水和其它环境和建筑的防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安装施工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防水密封件的安装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防水密封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防水密封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防水密封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导流式防水密封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带支撑板或挡板防水密封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U型卡槽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导流连接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导流连接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外带支撑板或挡板的U型卡槽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防水隔热板或排水沟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防水隔热板或排水沟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防水隔热板或排水沟排水端口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防水隔热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安装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2防水隔热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安装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8]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9]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3安装结构示意图
[0040]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带支撑板或挡板防水密封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41]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3安装结构示意图
[0042]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外带支撑板或挡板的U型卡槽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43]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U型卡槽安装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44]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5带通风孔的隔热垫层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0045]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4防水密封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46]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1安装结构示意图
[0047]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1导流式防水密封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6防水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实施例1: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9、图10、图12、图13、图14、图27、图28,将
用金属、橡胶或塑料等力学和耐老化性能较好的材料加工而成的排水沟[7]安装在有一定坡度为宜的屋顶表面[5]上并与天沟[11]或排水系统连通,在排水沟[7]之间铺装比排水沟[7]深度略高的隔热材料或垫层[10],将两侧带排水沟[9]的防水隔热板[6]紧密的铺装在隔热材料或垫层[10]上,两端安装在排水沟[7]的正上方,在防水隔热板[6]的两侧接口处安装用金属、橡胶或塑料等力学和耐老化性能较好的材料加工的防水密封件[8],防止渗漏雨水从防水隔热板[6]两侧的接口处渗漏,在防水隔热板[6]的两端接口处也可安装一薄板防止在浇注混凝土保护层时混凝土流入排水沟[7]中影响排水沟[7]的排水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防水隔热板[6]两端接口处渗水通道降低渗漏的雨水流速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雨水渗漏。在防水隔热板[6]与四周护墙[I]用图9或图10所示的背水面带半弧型、半H型、半Λ形有合适坡度的亲水性或憎水性不强的导流曲面或斜面[17]作导流结构的导流连接件[4]连接,导流连接件[4]的竖直片[29]与护墙[I]以用粘接材料密封连接为宜,此时导流曲面或斜面[17]以亲水性但无表面浸润现象为宜,以防渗漏雨水沿导流曲面或斜面[17]向上浸润影响防水效果;也可在护墙[I]的适当位置切割角度、大小与导流曲面或斜面[17]相似的切口 [30],如图27所示,并以将切口 [30]的表面加工成憎水性的表面为宜,将图28所示的没有竖直片[29]的导流连接件[4]的导流曲面或斜面
[17]插入切口 [30],并用粘接材料粘接密封取得较好的防水效果;也可将护墙[I]与导流连接件[4]连接处加工成憎水性表面,而将导流连接件[4]导流曲面或斜面[17]的中上部和与墙壁连接的竖直片[29]加工亲水性极强的表面并以有表面浸润现象为宜,安装时直接将导流连接件[4]的竖直片[29]钉在护墙[I]上适当密封即可,而可以不用粘接材料密封,提高施工速度,导流连接件[4]的平板[26]平铺在防水隔热板[6]上,当接口处有雨水渗漏时,导流连接件[4]亲水性导流曲面或斜面[17]能顺利的将流量不大的渗漏雨水导流到防水隔热板[6]上或排水沟中。在接口已密封的防水隔热板[6]上浇注3-5厘米的混凝土保护层[13] —方面防止防水隔热板[6]老化变质,另一方面又阻止雨水大量渗漏使雨水主要从混凝土表面经排水口 [2]直接排入天沟[11]或排水系统,最大限度的防止雨水渗漏完成第一道防水;为了提高安装效率和外观质量,也可在防水隔热板上表面和两侧粘贴力学和抗老化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以便进行标准化的生产加工,提高生产效益。为了提高边角处的防水效果,还可在混凝土保护层[13]与护墙[I]连接处用防水卷材[3]等防水密封材料密封,且将边角处的混凝土以比中间部位高为宜,减少雨水流到边角的机会。当从混凝土保护层[13]中渗漏的雨水渗漏到防水隔热板[6]上时,由于防水隔热板[6]和防水密封件[8]自身的防水作用,雨水不能下渗,只能沿着防水隔热板[6]与防水密封件[8]的缝隙渗漏到防水隔热板[6]的排水沟[9]或排水沟[7],为了使排水沟[9]或排水沟[7]中的水流能顺利的流入天沟[11]或排水系统,防水隔热板[6]与排水沟[7]的排水端宜加工图12所示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尺寸适宜的开口向下的凹槽[12],或加工图13所示的向下凸出的凸棱[16],或直接将排水端加工成图14所示的底板向下弯曲的曲面[15],并将凹槽
[12]、凸棱[16]、曲面[15]的背水面以及排水沟[7]与防水隔热板[6]两端端面加工成憎水性的或亲水性不强无表面浸润现象的表面,阻止水流在排水沟两端任意浸润和流动,使水流在两端只能向下流动,提高防水效果。当防水隔热板[6]两侧排水沟[9]的外侧壁的抗压性能较好时,防水隔热板[6]两侧接口处可直接用一宽度比两排水沟[9]更宽的金属、橡胶或塑料等力学和耐老化性能较好的薄板作防水密封件[8]平铺在防水隔热板[6]两侧接口上即可,此时防水密封件[8]的下表面以憎水性的或亲水性不强无表面浸润现象的表面为宜,同时排水沟[9]的外侧壁以比内侧壁略高为宜,使渗漏的雨水不能在防水密封件
[8]的下表面浸润,也不能被下表面导流到防水隔热板[6]两侧接口的上方而影响防水效果,如图2所示;当防水隔热板[6]两侧排水沟[9]的外侧壁的抗压性能较差时,宜用力学和耐老化性能较好的材料将防水密封件[8]加工成图3所示的有两支撑脚[25]的Π型,或在原薄板的下方增加图4所示两支撑脚[25],两支撑脚[25]的间距以能紧贴两排水沟
[9]的内侧壁为宜,以保证排水沟[9]的排水通畅。
[0049]实施例2:结合图1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降低整个防水隔热板[6]在防水性能上的要求,可将防水隔热板[6]加工成由U型底板[21]、宽度比U型底板[21]的U型槽窄的支撑板[20]和能与U型底板[21]贴合的由金属、橡胶或塑料等力学和耐老化性能较好的防水层[22]组合而成,支撑板[20]既可以粘贴在防水层[22]上,也可以平铺在防水层[22]上,只需保证支撑板[20]的两边与防水层[22]与均能形成排水沟[9]即可,使渗漏雨水能顺利排出,如图15所示。
[0050]结合图17,在本实施例中,当防水层[22]的厚度和硬度达到一定要求能自行保持排水沟[9]外侧壁的形状时,直接将防水层[22]加工成U型槽,U型底板[21]可直接加工成厚度和宽度适宜的平面底板[27],使防水隔热板的加工更方便和简单。
[0051]结合图5、图16,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撑板[20]平铺在防水层[22]上时,防水密封件[8]的支撑脚[25]下端可加工向两边平行延伸的平板[26],如图5所示,在防水隔热板与护墙[I]连接处用图9所示支撑脚[25]下端有向外平板[26]的导流连接件[4]连接,在安装时将平板[26]夹在支撑板[20]与防水层[22]之间,一方面延长防水板的渗水通道而降低渗漏雨水的流速,阻止雨水过多的渗漏而降低排水沟的排水压力;另一方面阻止防水板上的杂质进入排水沟[9]中而阻塞排水沟[9],如图16所示。
[0052]结合图6、图8、图18、图2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防水密封件[8]的生产成本,可用抗裂性能稍差的材料加工,并将防水密封件[8]的上部加工成开口向下的弧形、η型、Λ形等形状的有一定坡度的曲面或斜面,并将背水面加工成亲水性或憎水性不强的导流曲面或斜面[17]作导流结构;或直接用亲水性较强或憎水性不强的和抗裂性能稍差的材料加工导流式防水密封件[8],降低生产成本,如图6所示。也可将图8所示的抗老化性能较好的U型卡槽[19]夹在或套在相邻两防水隔热板[6]排水沟[9]的外侧壁上,如图24所示,防止渗漏雨水流入两防水隔热板[6]两侧的接口处。也可将厚度和硬度达到一定要求能自行保持排水沟[9]外侧壁形状的防水层[22]的一侧加工向下的U型卡槽[23],安装时,将一块防水隔热板[6]的U型卡槽[23]卡在另一防水隔热板[6]不加工U型卡槽[23]的一侧,如图18所示。[0053]结合图7、图11、图21、图23,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撑板[20]直接平铺在防水层
[22]上时,为了防止支撑板[20]在防水层[22]上任意滑动,使防水密封件[8]与排水沟[9]的外侧壁贴合而使排水沟[9]封闭影响排水效果,可将防水密封件[8]的两支撑脚
[25]的内侧各增加一支撑板或挡板[18],如图7所示,阻止防水密封件[8]的支撑脚[25]与排水沟[9]的外侧壁贴合,使防水密封件[8]的支撑脚[25]始终能与排水沟[9]的外侧壁形成足够宽度的排水沟[9],如图21所示。为了降低图7所示防水密封件[8]的加工难度,可将支撑板或挡板[18]省去,单独加工两外侧带支撑板或挡板[18]的U型卡槽[19],如图11所示,整条或小断间隔式的夹在或套在相邻两防水隔热板[6]排水沟[9]的外侧壁上,使防水密封件[8]的支撑脚[25]始终能与排水沟[9]的外侧壁形成足够宽度的排水沟
[9],如图23所示,保证渗漏雨水能顺利排出,完成防水任务。
[0054]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撑板[20]直接平铺在防水层[22]上时,为了提高防水效果,除将各防水层[22]的接口对齐外,可将支撑板[20]、防水密封件[8]的接口相互错开,特别是与防水层[22]的接口错开为宜,以延长雨水渗漏的通道而增加渗漏雨水流动的阻力,减少雨水的渗漏量,提高防水效果,同时阻止防水板上的杂质进入排水沟[7]中而阻塞排水沟[7]。
[0055]实施例3:结合图20、图22,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屋顶护墙[I]的高度低于防水屋面高度时,可将导流连接件[4]的上端延长并向外翻转,或在导流连接件[4]的上端与护墙[I]上搭接防水层后再浇注混凝土保护层[13],如图20所示。当屋顶护墙[I]的高度与防水屋面高度相当时,可在混凝土保护层[13]与护墙[I]连接处增加一层防水层[3],如图22所示。当屋顶没有护墙[I]时,可在混凝土保护层[13]与屋顶[5]之间增加一层防水层[3] ο
[0056]实施例4:结合图19、图26,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支撑板[20]平铺在防水层
[22]上,防水密封件[8]的支撑脚[25]下端的平板[26]夹在支撑板[20]与防水层[22]之间时,为了使渗漏的雨水尽快排出,可将平板[26]末端下方的U型底板[21]再加工尺寸适宜的排水沟[24],使渗漏的雨水主要从排水沟[24]排出,减少渗漏雨水对支撑板[20]的浸蚀,如图19所示。此时也可将防水密封件[8]支撑脚[25]下端平板[26]的末端再向下弯曲加工拐角[28],如图26所示,在安装防水密封件[8]时,将拐角卡在排水沟[24]与支撑板[20]之间,提高防水密封件[8]的稳定性,就可有效的防止防水密封件[8]任意滑动封闭排水沟[9],使防水密封件[8]始终能与防水层[22]的外侧壁形成足够宽度的排水沟
[9],保证防水隔热板的防水性能。
[0057]实施例5:结合图25,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隔热垫层[10]在夏天的散热性能,可将隔热垫层[10]加工合适数量和尺寸的通风孔,如图25所示,通风孔在进风口与出风口相互通透,并在进风口与出风口安装可以开启和关闭的窗口,夏天时打开窗口,使夜间的冷空气能进入隔热垫层[10]中的通风孔带走热量而散热,冬天关闭窗口,阻止冷空气进入隔热垫层[10]中的通风孔而保温,提高散热保温效果。
[0058]实施例6: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防水层[22]或整体式防水隔热板[6]的力学性能较好时,或屋顶宽度较小时,可将防水层[22]或整体式防水隔热板[6]长度加工成与屋面宽度一致或略宽,安装时将整长的防水层[22]或整体式防水隔热板[6]横向铺装在屋顶上即可;或将防水层[22]或整体式防水隔热板[6]长度加工成与屋面宽度的一半一致或略宽,并将防水层[22]或整体式防水隔热板[6]的一端加工排水沟与两侧的排水沟[9]连通且将两侧的排水沟[9]的端口封闭,使防水隔热板[6]只能一端排水,安装时将半长的防水层[22]或整体式防水隔热板[6]的排水沟[9]端口封闭一端对接在一起横向铺装在屋顶上即可,使防水隔热板中的水流直接排入天沟或排水系统,减少排水沟[7]的安装,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0059]实施例6:结合图29,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它是将防水隔热板[6] —端的底板
[27]厚度减薄,支撑板[20]加厚,并在端头加工排水沟与两侧的排水沟[3]连通且将排水沟[3]的排水口封堵,将支撑板[20]切割一平台[31];另一端的底板[27]厚度加厚且比防水层[22]短,使防水层[22]底面的高度与另一端排水沟外侧壁的高度相等或略高,支撑板
[20]减薄并伸出防水层[22] —定长度与平台[31]搭接,使防水隔热板[6]的排水沟[9]加工成一端高一端低;将防水隔热板[6]安装在有坡度(坡度以等于或大于图29所示的防水隔热板[6]排水沟[9]的自身坡度为宜)的屋顶上,将底板[27]薄的一端朝向屋顶的中间或高度较高的方向,而将底板[27]厚的一端朝向屋顶的外部或高度较低的方向,并搭在下一块防水隔热板[6]的平台[31]上,实现排水沟的梯度连接,将最后一块排水沟[9]高的一端直接伸入排水系统的天沟或外围排水槽,省去隐蔽工程中的排水槽,方便施工或日后维修。
【权利要求】
1.一种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是实现建筑平顶的长期防水,其特征是将用塑料或橡胶泡沫、挤塑板、保温砖等隔热保温材料或复合材料单独加工或与金属、橡胶、塑料等防水和抗老化性能较好的材料组合加工带排水沟的防水隔热板紧密拼接在一起,在接口处用抗拉和耐老化的金属、橡胶、塑料薄板或Π型连接件等密封材料或背水面为开口向下的弧形、η型、Λ形或半弧型、半η型、半Λ形等形状的有一定坡度的亲水性或憎水性不强的导流曲面或斜面作导流结构的导流连接件密封,并在上表面用混凝土或其它抗老化材料密封保护,最大限度的阻止雨水从接口或缝隙中渗漏,完成第一道防水;将防水隔热板的排水端直接伸入排水系统或在防水隔热板的排水端下方安装与天沟或排水系统连通的排水沟[7],并在防水隔热板和排水沟的排水端底部加工一个或一个以上尺寸适宜的开口向下的凹槽[12]或加工向下凸出的凸棱[16]或直接将排水端加工成底板向下弯曲的曲面[15],并将凹槽[12]、凸棱[16]、曲面[15]的背水面以及排水沟[7]与防水隔热板[6]排水端端面加工成憎水性的或亲水性不强无表面浸润现象的表面,阻止水流在排水沟两端任意浸润和流动,使水流在两端只能向下流动,完成第二道防水任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其特征是将用金属、橡胶或塑料等力学和耐老化性能较好的材料加工而成的排水沟[7]安装在屋顶表面[5]上并与天沟[11]或排水系统连通,将两侧带排水沟[9]的防水隔热板[6]紧密的铺装在排水沟[7]之间的高度比排水沟[7]深度略高的隔热材料或垫层[10]上且排水端安装在排水沟[7]的正上方,在防水隔热板[6]的两侧和两端接口处安装金属、橡胶或塑料等力学和耐老化性能较好的材料加工的薄板或Π型防水密封件[8]防止渗漏雨水从防水隔热板[6]的接口处大量渗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其特征是加工有一定坡度背水面为亲水性或憎水性不强的导流曲面或斜面[17]作导流结构的开口向下的弧形、η型、Λ形的防水密封件[8]或带半弧型、半η型、半Λ形等形状且中下部无表面浸润现象的导流连接件[4];将防水密封件[8]安装在防水隔热板[6]两侧的排水沟[9]中并使防水密封件[8]的支撑脚[25]与排水沟[9]的外侧壁保持足够的空间保证排水沟[9]中的水流能顺利排出;将导流连接件[4]安装在防水隔热板[6]与普通或进行过表面疏水性处理的护墙[1]之间,由导流曲面或斜面[17]将从防水密封件[8]或导流连接件[4]的裂缝中或导流连接件[4]与护墙[1]之间的裂缝中渗漏的雨水全部导流到排水沟中,完成防水任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其特征是将表面粘贴金属、橡胶或塑料等力学和耐老化性能较好的防水层[22]的U型底板[21]或直接将厚度和硬度达到一定要求能自行保持排水沟[9]外侧壁形状的防水层[22]加工成U型作U型槽,将宽度比U型槽窄的支撑板[20]平铺或粘贴在防水层[22]上并保证支撑板[20]的两边与防水层[22]与均能形成排水沟[9],使防水隔热板的加工更方便和简单,降低整个防水隔热板[6]在防水性能上的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其特征是加工抗老化性能较好的U型卡槽[19],安装时将U型卡槽[19]夹在或套在安装有防水密封件[8]的相邻两防水隔热板[6]排水沟[9]的外侧壁上;或将厚度和硬度达到一定要求能自行保持排水沟[9]外侧壁形状的防水层[22]的一侧加工向下的U型卡槽[23],安装时,将一块防水隔热板[6]的U型卡槽[23]卡在另一防水隔热板[6]不加工U型卡槽[23]的一侧,防止渗漏雨水流入防水隔热板[6]两侧的接口处,提高防水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其特征是将支撑脚[25]下端带平板[26]的防水密封件[8]或导流连接件[4]的平板[26]安装在在支撑板[20]与防水层[22]之间;将支撑板[20]、防水密封件[8]的接口与防水层[22]或防水隔热板[6]的接口错开,一方面延长防水板的渗水通道而降低渗漏雨水的流速,阻止雨水过多的渗漏而降低排水沟的排水压力;另一方面阻止防水板上的杂质进入排水沟中而阻塞排水沟。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其特征是将防水密封件[8]的两支撑脚[25]的内侧各增加一支撑板或挡板[18];或将两外侧带支撑板或挡板[18]的U型卡槽[19]整条或小断间隔式的夹在或套在相邻两防水隔热板[6]排水沟[9]的外侧壁上;或将平板[26]末端再向下弯曲加工拐角[28]的防水密封件[8]安装在拐角[28]下方加工排水沟[24]的防水层[22]与支撑板[20]之间,防止防水密封件[8]的支撑脚[25]任意滑动而封闭排水沟[9],保证防水隔热板排水沟[9]的排水性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其特征是将加工合适数量和尺寸的通风孔且通风孔在进风口与出风口相互通透的隔热垫层[10]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安装可以开启和关闭的窗口,夏天打开窗口,使夜间的冷空气能进入隔热垫层[10]中的通风孔带走热量而散热,冬天关闭窗口,阻止冷空气进入隔热垫层[10]中的通风孔而保温,提高散热保温效果。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其特征是将整长的力学性能较好的防水层[22]或整体式防水隔热板[6]横向铺装在屋顶上;或将一端加工排水沟与两侧的排水沟[9]连通且将两侧的排水沟[9]的端口封闭只能一端排水的半长的力学性能较好的防水层[22]或整体式防水隔热板[6]端口封闭的一端对接在一起横向铺装在屋顶上,使防水隔热板中的水流直接排入天沟或排水系统,减少排水沟[7]的安装,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术开放式自排水防水隔热系统其特征是将防水隔热板[6]一端的底板[27]厚度减薄,支撑板[20]加厚,并在端头加工排水沟与两侧的排水沟[9]连通且将排水沟[9]的排水口封堵,将支撑板[20]切割一平台[31];另一端的底板[27]厚度加厚且比防水层[22]短,使防水层[22]底面的高度与另一端排水沟外侧壁的高度相等或略高,支撑板[20]减薄并伸出防水层[22] —定长度能与平台[31]搭接,使防水隔热板[6]的排水沟[9] 一端高一端低;将防水隔热板[6]安装在坡度以等于或大于防水隔热板[6]排水沟[9]的自身坡度为宜的屋顶上,将底板[27]薄的一端朝向屋顶的中间或高度较高的方向,而将底板[27]厚的一端朝向屋顶的外部或高度较低的方向,并搭在下一块防水隔热板[6]的平台[31]上,实现排水沟的梯度连接,将最后一块排水沟[9]高的一端直接伸入排水系统的天沟或外围排水槽,省去隐蔽工程中的排水槽,方便施工或日后维修。
【文档编号】E04D13/16GK103883081SQ201410132995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日
【发明者】龙宏元 申请人:龙宏元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