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绳挂设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安全绳挂设组件,包括挂钩、上连接吊绳、连接件、下连接吊绳及系带,其中,连接件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及定位中心球,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均包括柱体及两块定位块,上连接件通过穿过其两块定位块和定位中心球的纵向定位轴与定位中心球活动连接,下连接件通过穿过其两块定位块和定位中心球的横向定位轴与定位中心球活动连接。上连接吊绳两端分别与挂钩和上连接件连接,下连接吊绳两端分别与下连接件和系带连接。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本实用新型能避免操作人员进行角度转换时上连接吊绳和下连接吊绳扭转,进而能避免上连接吊绳和下连接吊绳反向扭转对操作人员所造成的不适感。
【专利说明】安全绳挂设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检修时的辅助工具,具体是安全绳挂设组件。
【背景技术】
[0002]输配电网络是向居民、企事业单位及市政生活用电直接供电的电力网络,输配电线路是供电的大动脉,其供电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及居民的生活用电,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质量及检修水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输配电线路进行检修和维护尤为重要。
[0003]在对输配电线路检修和维护时,若发现故障,操作人员一般通过一个挂设组件悬挂在输配电线路上进行维修。现有挂设组件包括一个挂在输配电线路上的挂钩,在挂钩上连接一吊绳,吊绳相对连接挂钩端的另一端系在操作人员身上。采用现有挂设组件进行作业时,操作人员进行角度转换时吊绳易扭转成螺旋状,在吊绳旋扭到一定程度时,吊绳反转并带着操作人员转动,这会影响操作人员的作业,并会增强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时的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实现的安全绳挂设组件,其用于输配电线路维修时,在操作人员进行角度转换时能避免吊绳进行螺旋状扭转,进而能避免吊绳反转对操作人员造成的不适感。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安全绳挂设组件,包括挂钩、上连接吊绳、连接件、下连接吊绳及系带,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及定位中心球,所述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均包括柱体及连接于柱体同一端的两块定位块,上连接件的两块定位块分别位于定位中心球前后侧,上连接件通过穿过其两块定位块和定位中心球的纵向定位轴与定位中心球活动连接,下连接件的两块定位块分别位于定位中心球的左右侧,下连接件通过穿过其两块定位块和定位中心球的横向定位轴与定位中心球活动连接,所述上连接吊绳两端分别与挂钩和上连接件连接,下连接吊绳两端分别与下连接件和系带连接。本实用新型应用时,挂钩挂设在输配电线路上,系带系在操作人员身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中心球构成有贯穿其左右端面的横向穿孔和贯穿其前后端面的纵向穿孔,所述横向穿孔的孔径小于横向定位轴的半径,纵向穿孔的孔径小于纵向定位轴的半径,所述横向定位轴穿过定位中心球的横向穿孔且其两端分别与下连接件的两块定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定位轴穿过定位中心球的纵向穿孔且其两端分别与上连接件的两块定位块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系带的数量为两根。本实用新型设置两根系带时,一根系带系在操作人员身上,另一根系带系在电杆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系在电杆上的系带能限制挂钩在输配电线路上的滑动距离,进而能避免挂钩随意滑动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0008]进一步的,所述系带包括一根连接带和两根活动带,所述连接带一端与下连接吊绳连接,两根活动带均有一端与连接带相对连接下连接吊绳端的另一端连接。[0009]进一步的,所述两根活动带中一根活动带上连接有皮带扣,另一根活动带上设置有等间距排布的穿孔。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挂钩、上连接吊绳、连接件、下连接吊绳及系带,其中,连接件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及定位中心球,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均包括柱体及连接于柱体同一端的两块定位块,上连接件通过穿过其两块定位块和定位中心球的纵向定位轴与定位中心球活动连接,下连接件通过穿过其两块定位块和定位中心球的横向定位轴与定位中心球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应用时若操作人员进行前后偏移,下定位件前后摆动,若操作人员进行左右偏移,上定位件左右摆动,如此,操作人员进行角度转换时,能避免上连接吊绳、下连接吊绳及系带出现螺旋状扭转的情况,进而能避免吊绳反转对操作人员造成的不适感。,便于操作人员作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挂钩,2、上连接吊绳,3、连接件,31、上连接件,32、下连接件,33、定位中心球,4、下连接吊绳,5、系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4]实施例1
[0015]如图1所示,安全绳挂设组件,包括挂钩1、上连接吊绳2、连接件3、下连接吊绳4及系带5,其中,连接件3包括上连接件31、下连接件32及定位中心球33,上连接件31、下连接件32均包括柱体及连接于柱体同一端的两块定位块。本实施例的上连接件31的柱体与其两块定位块集成为一体,下连接件31的柱体与其两块定位块集成为一体,在具体设置时,上连接件31和下连接件均可采用在圆柱上开缺口构成。本实施例中定位中心球33的直径小于上连接件31两块定位块之间的间距和下连接件32两块定位块之间的间距。本实施例的上连接件31的两块定位块分别位于定位中心球33前后侧,上连接件31通过穿过其两块定位块和定位中心球33的纵向定位轴与定位中心球33活动连接,下连接件32的两块定位块分别位于定位中心球33的左右侧,下连接件32通过穿过其两块定位块和定位中心球33的横向定位轴与定位中心球33活动连接。上连接吊绳2两端分别与挂钩I和上连接件31连接,下连接吊绳4两端分别与下连接件32和系带5连接。本实施例应用时,挂钩I挂在输配电线路上,系带5系在操作人员身上,在连接件3的调节作用下,能避免上连接吊绳2和下连接吊绳4扭成螺旋状。
[0016]实施例2
[001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的定位中心球33构成有贯穿其左右端面的横向穿孔和贯穿其前后端面的纵向穿孔,其中,横向穿孔的孔径小于横向定位轴的半径,纵向穿孔的孔径小于纵向定位轴的半径,横向定位轴穿过定位中心球33的横向穿孔且其两端分别与下连接件32的两块定位块固定连接,纵向定位轴穿过定位中心球33的纵向穿孔且其两端分别与上连接件31的两块定位块固定连接。如此,本实施例应用时通过定位中心球33的摆动来适应操作人员角度的偏移,进而避免上上连接吊绳2和下连接吊绳4扭成螺旋状。
[0018]实施例3
[0019]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中系带5的数量为两根。其中,系带5包括一根连接带和两根活动带,连接带一端与下连接吊绳4连接,两根活动带均有一端与连接带相对连接下连接吊绳4端的另一端连接。每根系带5的两根活动带中一根活动带上连接有皮带扣,另一根活动带上设置有等间距排布的穿孔。本实施例的一根系带5用于系在操作人员身上,另一根系带5系在电杆上,使操作人员作业时更易保持平衡。本实施例的系带5通过一根活动带中皮带扣的活动轴穿过另一根活动带的两个以上的穿孔进行固定,操作便捷。
[0020]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安全绳挂设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挂钩(I)、上连接吊绳(2)、连接件(3)、下连接吊绳(4)及系带(5),所述连接件(3)包括上连接件(31)、下连接件(32)及定位中心球(33),所述上连接件(31)、下连接件(32)均包括柱体及连接于柱体同一端的两块定位块,上连接件(31)的两块定位块分别位于定位中心球(33)前后侧,上连接件(31)通过穿过其两块定位块和定位中心球(33)的纵向定位轴与定位中心球(33)活动连接,下连接件(32)的两块定位块分别位于定位中心球(33)的左右侧,下连接件(32)通过穿过其两块定位块和定位中心球(33)的横向定位轴与定位中心球(33)活动连接,所述上连接吊绳(2)两端分别与挂钩(I)和上连接件(31)连接,下连接吊绳(4)两端分别与下连接件(32)和系带(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绳挂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中心球(33)构成有贯穿其左右端面的横向穿孔和贯穿其前后端面的纵向穿孔,所述横向穿孔的孔径小于横向定位轴的半径,纵向穿孔的孔径小于纵向定位轴的半径,所述横向定位轴穿过定位中心球(33)的横向穿孔且其两端分别与下连接件(32)的两块定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定位轴穿过定位中心球(33)的纵向穿孔且其两端分别与上连接件(31)的两块定位块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绳挂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带(5)的数量为两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绳挂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带(5)包括一根连接带和两根活动带,所述连接带一端与下连接吊绳(4)连接,两根活动带均有一端与连接带相对连接下连接吊绳(4)端的另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绳挂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活动带中一根活动带上连接有皮带扣,另一根活动带上设置有等间距排布的穿孔。
【文档编号】A62B35/00GK203577186SQ201320804888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孙建君, 姜勇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攀枝花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