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野外生存工具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野外生存工具板,包括工具板本体,工具板本体采用浮力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工具板本体表面固定有若干振动发光装置,振动发光装置包括透明壳体和发光电路,发光电路包括电源、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延时电路、第二发光二极管、稳压管和振动传感器,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和延时电路与电源串联,第二发光二极管与第一发光二极管并联,稳压管与第二发光二极管串联,振动传感器与延时电路并联,发光电路密封包裹在透明壳体内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同时具有在水中自救和发出求救信号的功能,且其较轻的重量和一体化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方便携带,还可充当枕头、靠背等使用。
【专利说明】多功能野外生存工具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野外救生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野外生存工具板。
【背景技术】
[0002]在野外求生,需要的最基本的能力是辨别方向、取火等,还需要能够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目前野外活动常用工具有指南针、打火机、刀具和手电筒等,这些工具功能单一、全部携带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野外求生工具功能单一、携带不方便的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野外生存工具板,包括工具板本体,工具板本体采用浮力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工具板本体表面固定有若干振动发光装置,振动发光装置包括透明壳体和发光电路,发光电路包括电源、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延时电路、第二发光二极管、稳压管和振动传感器,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和延时电路与电源串联,第二发光二极管与第一发光二极管并联,稳压管与第二发光二极管串联,振动传感器与延时电路并联,发光电路密封包裹在透明壳体内部。
[000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同时具有在水中自救和发出求救信号的功能,且其较轻的重量和一体化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方便携带,本实用新型还可充当枕头、靠背等使用。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工具板本体表面还固定有一个指南针,能够帮助使用者辨别方向。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工具板本体表面还固定有一个平面镜,能够通过反射光发出求救信号。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具板上开有若干孔,该孔的形状可以是任何适用形状,用于放置与其相适应的其他求生工具,如打火机、刀具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振动发光装置中的发光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见图1、2和3。
[0013]本实用新型结构组成包括扁平状的工具板本体1,工具板本体I采用浮力材料,如泡沫板材料等,工具板本体I正面固定有平面镜3、指南针4和两个振动发光装置2,工具板本体I侧面开有通向工具板本体I内部的孔5和6。振动发光装置2由透明壳体和发光电路组成,发光电路包括电源G、电阻R、第一发光二极管D1、延时电路、第二发光二极管D2、稳压管ZD和振动传感器VS,电阻R、第一发光二极管Dl和延时电路与电源G串联,第二发光二极管D2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l并联,稳压管ZD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串联,振动传感器VS与延时电路并联,发光电路密封包裹在透明壳体内部。当使用者呼救时,可以敲打、振动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野外生存工具板的任何部位,以触动振动传感器VS使发光电路接通,从而第一发光二极管Dl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2交替闪烁发光,其中延时电路可以确保发光时间充裕并节省电量,实现多次重复发光的功能。孔5和6用于放置打火机、刀具等野外求生工具。
[001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野外生存工具板,包括工具板本体,工具板本体采用浮力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工具板本体表面固定有若干振动发光装置,振动发光装置包括透明壳体和发光电路,发光电路包括电源、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延时电路、第二发光二极管、稳压管和振动传感器,电阻、第一发光二极管和延时电路与电源串联,第二发光二极管与第一发光二极管并联,稳压管与第二发光二极管串联,振动传感器与延时电路并联,发光电路密封包裹在透明壳体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野外生存工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板本体表面还固定有一个指南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野外生存工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板本体表面还固定有一个平面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野外生存工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板本体上还开有若干孔。
【文档编号】A62B99/00GK203694456SQ201320812129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葛剑, 张曙光, 徐广英 申请人:葛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