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装置及逃生滑道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7  66

专利名称:承接装置及逃生滑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救生领域的,尤其是一种逃生滑道与高层建筑之间的承接装置以及具有该承接装置的逃生滑道。
背景技术
在高层楼宇建筑中一般配备有火灾报警器、小型灭火器以及安全走火通道等。安全走火通道都是位于大楼内的楼梯通道。当有火灾等险情发生时,特别是火势已经很大,小型灭火器无能为力时,最重要的就是逃离火灾的现场。但是一旦发生火灾等危险情况,整个建筑物就处于非常紧急的状态电梯因为停电随时中断不能使用、楼梯及安全走火通道很快会被烟火封锁、人们的生命将受到严重的死亡威胁。如果贸然通过给烟雾弥漫的楼梯安全走火通道,很容易造成窒息死亡,而且楼梯安全走火通道处于黑暗状态,人们无法迅速逃离。特别是遇到上层和下层同时发生火灾的情况,处于火灾中间的人们将无法通过楼内安全走火通道逃生,除了等待救援或跳楼外,只能是坐以待毙了。目前,虽然有些高楼可能也有降落伞等逃生装置,但是在楼房密集以及没有经过专门训练过的情况下使用,生命安全无法保证。还有些楼宇设置了逃生绳索等设备装置,但一般只设置在顶层或某些比较特殊的位置,不能做到每层甚至每户都安装,而且这些设备装置后期的维修保养比较困难,资金费用大。鉴于此,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高楼逃生滑道,如图I所示,包括入口圈I、阻尼套2、导套3、阻尼圈4、拉绳5、防护套6,滑道的最里层是导套3,中间层是阻尼圈4和阻尼套2组成的阻尼层,最外层是防护套6,它们都连接在入口圈I上。从滑道入口到出口装有多个阻尼圈。阻尼圈4缝合在阻尼套2里,产生阻尼,控制人在滑道中的下滑速度;拉绳5安装在阻尼圈4内,控制阻尼圈4的最大拉伸量。阻尼套2由阻燃布制成;导套3由抗静电的阻燃布制成;防护套6由抗湿、隔热、防热辐射的阻燃布制成。使用者由入口圈I进入滑道,依靠自重沿导套3下滑,由于受阻尼套与阻尼圈所产生的阻力作用,其下滑速度控制在3. 5米每秒之内,保证人安全下落。所述逃生滑道在使用时经消防云梯悬吊至被困人员所在楼层的窗口外侧,被困人员通常首先在窗口处被消防员接至云梯顶端,再从云梯顶端经入口圈处进入救生滑道内。由于救援位置较高,在窗口向云梯顶端移动的过程在开放的空间内进行,比较危险;并且被困人员有可能是老弱病残孕人士,在窗口转移至云梯上的步骤尤为困难,如果楼内火势较猛,而此步骤若耽搁较长时间,则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救援。如果不经上述步骤,被困人员直接从窗口进入滑道,由于救生滑道被悬挂在云梯上,距离窗口一定距离,即便是紧贴窗口,救生滑道也极易产生晃动,被困人员在紧张的情况下无法顺利进入到救生滑道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被困人员顺利进入到救生滑道内的承接装置,以及具有该承接装置的救生滑道。[000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承接装置,包括弧形筒道,该筒道的两端为连接口以及承接口,所述连接口竖直向下设置,用于与逃生滑道的顶端相连接,所述承接口水平设置,用于探入窗口内部。所述筒道的承接口端部安装有伸缩杆。[0008]所述伸缩杆为四根,呈“井”字形布置。[0009]所述筒道为波纹管制成。[0010]所述筒道外壁上设置有隔热阻燃层。[0011]一种逃生滑道,包括所述的承接装置。[0012]所述承接装置通过法兰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入口圈上。[0013]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逃生滑道,使用时通过云梯将其悬吊至被困人员所在楼层
的窗口外侧,再将所述承接装置的承接口探入到窗口内部,进而使被困人员直接在室内进入到逃生滑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先登上云梯顶端的步骤,提高了救援效率,保障了被困人员的人身安全。

图I为现有技术中逃生滑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承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承接装置伸缩杆处于伸出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逃生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承接装置100,包括弧形筒道101,该筒道的两端为连接口 102以及承接口 103,所述连接口 102竖直向下设置,用于与逃生滑道的顶端相连接,使得该承接装置100的筒道101与逃生滑道的滑到内部相连通,以便于被困人员能够经筒道101直接进入到逃生滑道内部。所述承接口 103水平设置,用于探入到被困人员所在楼层的窗口内部。通过该承接口 103,被困人员避免了先登上云梯后再进入逃生滑道,只需在窗口内部直接进入到承接口 103内,即可经逃生滑道被救出。由于承接装置100的主体部分为弧形的筒道101,被困人员经承接口 103进入到筒道101内部后,一方面能够保证救援环境为非开放性,被困人员不会在露天环境中被转移,无需担心救援过程中被困人员因无法保持平衡稳定而失足跌落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在所述筒道101外壁上设置有隔热阻燃层,或者将所述筒道101直接由隔热阻燃材料制成,进一步保证了被困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所述筒道101的承接口 103端部安装有伸缩杆104,所述伸缩杆104为四根,呈“井”字形布置,当承接口 103探入到窗口内部时,将伸缩杆104的两端向外拉伸,使其长度大于窗户的长度,进而使其卡在窗户内部,从而避免在救援作业时因救生滑道重力作用而导致承接口脱离窗口的情况。[0023]所述筒道101为波纹管制成,在不使用时能够将筒道101的体积缩到最小,在使用时在将其拉长,并且使用波纹管结构的筒道101,其承接口 103的探出方向能够随意调整,便于救援操作。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逃生滑道,包括入口圈、阻尼套、导套、阻尼圈、拉绳、防护套,滑道的最里层是导套,中间层是阻尼圈和阻尼套组成的阻尼层,最外层是防护套,还包括所述承接装置100,该承接装置100通过法兰105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逃生滑道顶端。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筒道,该筒道的两端为连接口以及承接口,所述连接口竖直向下设置,用于与逃生滑道的顶端相连接,所述承接口水平设置,用于探入窗口内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道的承接口端部安装有伸缩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为四根,呈“井”字形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道为波纹管制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道外壁上设置有隔热阻燃层。
6.一种逃生滑道,包括入口圈、阻尼套、导套、阻尼圈、拉绳、防护套,滑道的最里层是导套,中间层是阻尼圈和阻尼套组成的阻尼层,最外层是防护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承接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逃生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装置通过法兰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入口圈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接装置及逃生滑道,该承接装置包括弧形筒道,该筒道的两端为连接口以及承接口,所述连接口竖直向下设置,用于与逃生滑道的顶端相连接,所述承接口水平设置,用于探入窗口内部;该逃生滑道,包括入口圈、阻尼套、导套、阻尼圈、拉绳、防护套,滑道的最里层是导套,中间层是阻尼圈和阻尼套组成的阻尼层,最外层是防护套,还包括上述的承接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承接装置及逃生滑道,使用时通过云梯将其悬吊至被困人员所在楼层的窗口外侧,再将所述承接装置的承接口探入到窗口内部,进而使被困人员直接在室内进入到逃生滑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先登上云梯顶端的步骤,提高了救援效率,保障了被困人员的人身安全。
文档编号A62B1/20GK202724497SQ20122029232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林威 申请人:神翼航空器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