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风力灭火机后手把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森林灭火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风力灭火机。
现有风力灭火机的后手把与风机壳是用螺栓固定连接的,为了减轻后手把在风机工作时产生的强烈振动,在风机壳和后手把之间增加了减震橡胶垫,减震橡胶垫在螺栓的紧固作用下,被夹紧在风机壳与后手把手中间。由于风机壳与发动机是刚性联接,当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风机壳时,通过螺栓与风机壳连接的后手把振感依旧强烈,其减震效果较差,易造成操作人员的手臂疲劳。这种结构的另一个缺点是,当风机工作时间过长时,螺母易松动,会使后手把脱落,给操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力灭火机后手把减震装置,以减轻风机工作时后手把的振动感,增加操作的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方案如下风力灭火机后手把减震装置,位于风机壳和后手把之间,含有一减震橡胶块,特别是螺母置于减震橡胶块内部,减震橡胶块上有螺栓插入孔与螺母相通,减震橡胶块置于风机壳上一空腔内,后手把与减震橡胶块由螺栓连接。
此外,减震橡胶块的外部有环形凹槽,风机壳上的空腔呈开口状,其开口处有与减震橡胶块环形凹槽相配合的卡口沿。螺母固定在钢板上,与钢板一同置于减震橡胶块内部。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述。
图1是风机壳与后手把的外部连接结构图。
图2是后手把减震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由
图1,风机壳1与后手把3相联接,减震橡胶块2位于风机壳1与后手把3之间。由图2,在风机壳1上设有空腔11,减震橡胶块2置于空腔11中,在减震橡胶块2的内部有螺母6及与螺母6固定在一起的钢板5,减震橡胶块2上有螺栓插入孔7与螺母6相通,在减震橡胶块2的外部有环形凹槽8,空腔11呈开口状,其开口处有与环形凹槽8相配合的卡口沿9,卡口沿9将减震橡胶块2卡紧在空腔11中,以避免振动时橡胶块2从空腔11中脱出。空腔11与减震橡胶块2的锥台形设计,也是为了更好地固定减震橡胶块2。后手把3与减震橡胶块2通过螺栓4与螺母6固定连接。减震橡胶块2的外露部分将风机壳1与后手把3隔离开。图2中,减震橡胶块2内的螺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若干个。后手把3与风机壳的两个结合部均采用此种减震结构。
由于减震橡胶块将后手把与风机壳完全隔开,螺栓与螺母的连接只是压缩减震橡胶块,进而间接压紧风机壳,因此后手把与风机壳的联接不是刚性联接,而是间接弹性联接。当发动机振动传递到风机壳后,后手把产生的振感又通过螺栓螺母反作用于减震橡胶块内部,使其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从而将振动大大减轻。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后手把与风机壳为间接弹性联接,振动在减震橡胶块内部被削弱,振感大大减轻,增强了操作的舒适性。
2、由于螺母固定于减震橡胶块内部,因此,长期工作不会导致后手把脱落。
权利要求1.风力灭火机后手把减震装置,位于风机壳和后手把之间,含有减震橡胶块,其特征在于螺母置于减震橡胶块内部,减震橡胶块上有螺栓插入孔与螺母相通,减震橡胶块置于风机壳上一空腔内,后手把与减震橡胶块由螺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灭火机后手把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减震橡胶块的外部有环形凹槽,风机壳上的空腔呈开口状,其开口处有与减震橡胶块环形凹槽相配合的卡口沿。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力灭火机后手把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母固定在钢板上,与钢板一同置入减震橡胶块内部。
专利摘要风力灭火机后手把减震装置,位于风机壳与后手把之间,减震橡胶块置于风机壳上的空腔内,通过固定在其内部的螺母,由螺栓与后手把固定联接在一起。后手把与风机壳由原来的刚性联接变为间接弹性联接,大大减轻了后手把的振动感,增强了操作的舒适性,另一方面,也可避免风机工作时间过长,手把脱落。
文档编号A62C11/00GK2456751SQ0026138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30日
发明者铁润生, 周喜红, 孙长吉 申请人:陕西西北林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