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放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3  276

专利名称:一种采放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放血装置。
背景技术
采放血针是一种中西医专门用于对患者各肢体末端,及其他患处进行放血的器 具,按中医理论实践,人体通过不定期放血,可实现通络、清淤、解毒、止痛等效果,西医主要 用于化验采取血样。传统的采放血针,如图1所示,其包括刺针101和刺针支承架102,所述刺针101 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刺针支承架102上,刺针101的另一端伸出刺针支承架102的外侧, 用于刺破患者的皮肤放血取样。这种采放血针可分为重复使用针和一次性针,其刺针101 裸露在刺针支承架的外侧,在使用时需要依次对针尖和患处进行消毒、定位、针刺、放血、止 血等过程。该采放血针一般需要有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譬如在采放血时,刺针如何 准确定位,及该刺针扎入皮肤的深度需要由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掌握,如果由患者独立进行 操作会有一定难度。因而,现有采放血针的结构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护人员和患者均能 使用的采放血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采放血装置,包括刺针和刺针支承架,所述刺针设置在刺针支承架的端部,其 中,所述刺针支承架上设置有主支架,在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弹性棉架;所述主支架与所述 刺针支承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棉架的一端与主支架固定连接,弹性棉架的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的采放血装置,其中,在所述弹性棉架的活动端包裹有止血棉。所述的采放血装置,其中,所述刺针支承架的另一端部包裹有消毒棉。所述的采放血装置,其中,所述刺针支承架上还设置有用于盛装消毒液的空腔部。所述的采放血装置,其中,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消毒棉的密封外套。所述的采放血装置,其中,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止血棉和刺针的针端外 套。所述的采放血装置,其中,所述止血棉围绕所述刺针设置。所述的采放血装置,其中,所述密封外套与所述主支架卡合。所述的采放血装置,其中,所述针端外套与所述主支架卡合。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现了以下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放血装置,由于采用了在主支架上设置弹性棉架,使医护 人员或患者能准确对患处定位,不仅方便了医护人员使用,而且还可以供患者使用,给患者 独立操作提供了便利。[0017]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放血装置,由于采用了在弹性棉架的活动端包裹有止血 棉,使采放血装置将定位,针刺,放血和止血,连为一体,给医患双方提供了便利。3、由于采用了在刺针支承架上设置消毒棉,使该采放血装置将消毒、定位、针刺、 放血和止血,连为一体,方便了医护人员和患者使用。4、由于在刺针支承架上设置有盛放消毒液的空腔部,以及在主支架上设置有密封 外套,使采放血装置在使用时可直接对患处消毒,并且还避免了消毒棉与空气接触,防止了 消毒棉被空气污染。5、由于采用了在主支架上设置针端外套,使刺针和止血棉与空气隔离,在该采放 血装置使用时,可省去给刺针消毒的过程,给医患双方带来了便利而且还避免了刺针和止 血棉被空气污染。

图1为现有技术的采放血针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放血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图2去除密封外套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采放血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 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见图2,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采放血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包括刺 针201和刺针支承架202。所述刺针201用于刺破患处的皮肤,其一端设置在刺针支承架 202的端部,刺针201的另一端伸出刺针支承架202外侧。在所述刺针支承架202的中部设 置有主支架203,主支架203与刺针支承架202固定连接,并且在所述主支架203上设置有 弹性棉架205。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棉架205由弹簧或者带有弹性功能的器具制成,所述弹性 棉架205的一端与主支架203固定连接,弹性棉架205的另一端为活动端,其上包裹有止血 棉204,该止血棉204用于刺针刺破患者的皮肤后止血。本实用新型的采放血装置其弹性棉 架的活动端围绕在刺针的周围,从而实现准确定位,并且还可将刺针的隐藏起来。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在所述刺针支承架202的另一端部包裹有用于消毒的消毒 棉206。该消毒棉206为湿性消毒棉球用于在该采放血装置使用时,直接给患者的患处消 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放血装置,将消毒、定位、针刺、放血和止血,连为一体,方便了医护 人员使用。为了避免消毒棉206被空气污染,本实用新型的采放血装置在所述主支架203上 设置有密封外套207,该密封外套207用于容纳消毒棉206,并且,该密封外套207与刺针支 承架202卡合,有效避免了消毒棉与空气接触。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在刺针支承架202上设置一空腔部208,该空腔部208用于 盛装消毒液,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消毒棉206包裹在空腔部208的一侧端,可使盛装在空腔部208里的消毒液渗入所述消毒棉206之中,使消毒棉保持湿润,而且上述的密封外套 207还可将所述空腔部208密封,有效的防止了消毒液被挥发。进一步的,在所述主支架203上设置一针端外套209,该针端外套209用于容纳止 血棉204和刺针201,避免了刺针201和止血棉204与空气接触,有效防止了刺针和止血被 空气污染,并且在该采放血装置在放血或者采血时,可省去给刺针消毒的过程,给医患双方 带来了便利。本实施例中,所述针端外套209与所述主支架203卡合,所述刺针支承架202可与 所述主支架203 —体设置。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采放血装置可以制成重复使用针,也可以制 成一次性针。本实用新型的采放血装置在未使用时,弹性棉架205的活动端会将刺针201隐藏 起来,避免了刺针与空气接触,防止了刺针被空气污染,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这种人性化设 计,在使用时患者看不到刺针,避免了患者在使用时的紧张情绪;而且在该采放血装置使用 后,可直接利用止血棉给患者止血。该采放血装置在使用时只需用弹性棉架205的活动端定位,并紧贴患处的皮肤, 之后稍许用力将采放血装置快速按下,使刺针201刺破皮肤后,弹性棉架205便会发挥其弹 力的作用,迅速弹回,给患者独立操作提供了便利。请参阅图4,其为采放血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在使用时,先将密封外套207取下, 用消毒棉206给患者的患处消毒,之后再将密封外套207套上,再取下针端外套209,然后用 拇指和食指掐住密封外套207,使弹性棉架205的活动端紧贴患处的皮肤,快速下按,弹性 棉架205收缩后,使刺针201刺破皮肤,再通过弹性棉架205的弹力弹回,当采血或放血完 成后用止血棉204止血。当该采放血装置用于放血时,只需将患者皮肤刺破,进行放血,当放血达到一定量 后用止血棉204止血。因此它无需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患者可以在家里使用。当该采血装置用于采血时,用刺针将患处皮肤刺破后,用采血器具采血,然后用采 放血装置上的止血棉204止血。应当说明的是,该采放血装置在使用时应先检查密封外套和针端外套的密封性能 是否完好,并且还需检查消毒棉是否干燥,如果该采放血装置的密封外套和针端外套没有 密封,或者消毒棉已经干燥应该停止使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采放血装置,采用了在主支架上设置止血棉、弹性棉架和 消毒棉,实现了采放血装置将消毒定位,针刺,放血和止血,连为一体,不仅方便了医护人员 使用,而且还可以供患者使用,给患者独立操作提供了便利。此外,该采放血装置还具有体 积小、轻便、安全、人性化设计、成本低等特点,实用于医疗放血,采血等多方面使用。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 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采放血装置,包括刺针和刺针支承架,所述刺针设置在刺针支承架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刺针支承架上设置有主支架,在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弹性棉架;所述主支架与所述刺针支承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棉架的一端与主支架固定连接,弹性棉架的另一端为活动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放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棉架的活动端包裹有 止血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放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针支承架的另一端部包裹有消毒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放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针支承架上还设置有用于 盛装消毒液的空腔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采放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 所述消毒棉的密封外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采放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用于 容纳止血棉和刺针的针端外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放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外套与所述主支架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放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端外套与所述主支架卡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放血装置,包括刺针和刺针支承架,所述刺针设置在刺针支承架的端部,其中,所述刺针支承架上设置有主支架,在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弹性棉架;所述主支架与所述刺针支承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棉架的一端与主支架固定连接,弹性棉架的另一端为活动端。本实用新型的采放血装置采用了在主支架上设置弹性棉架及包裹在活动端上的止血棉,使采放血针准确对采放血处定位,给医患双方提供了便利。此外,该采放血装置还具有轻便、安全、人性化设计等特点,实用于医疗放血,采血等多方面使用。
文档编号A61B5/151GK201642030SQ20102012872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9日
发明者杨卫平, 杨松堤 申请人:杨松堤;杨卫平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