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治疗中风、偏瘫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风、偏瘫丸,属中药中的中成药及生产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中风、偏瘫的口服或点滴用中西药品种很多,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全愈者甚微,尚未见有此方面的、疗效及治愈率均很高的良药问世。
发明内容
为解决治疗中风、偏瘫(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疾病及提高有效率和治愈率的问题而研制成功一种治疗中风、偏瘫丸,治疗中风、偏瘫丸由炒槐花、当归、川乌、炒元参、麻黄、乳拌茯苓、防风、薄荷、甘草、去皮弦子炒猪牙皂角、冰片组成,按重量计算,其配比范围是槐花炒150~250克、当归50~150克、川乌50~150克、元参炒50~150克、麻黄25~75克、乳拌茯苓25~75克、防风25~75克、薄荷25~75克、甘草25~75克、猪牙皂角去皮弦子炒10~40克、冰片1~4克;按如下生产工艺制成,取槐花炒200克、当归100克、川乌100克、元参炒100克、麻黄50克、乳拌茯苓50克、防风50克、薄荷50克、甘草50克、猪牙皂角去皮弦子炒25克,分别研磨成200目细粉末,混合在一起调匀成制药丸的粉末,再把2.5克的冰片研磨成200目细末,加入药丸粉末和适量蜂蜜充分调匀,捣成糊状后,制成治疗中风、偏瘫丸;本发明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风止痛的功能及治疗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病症、提高有效率和治愈率的有益效果和生产工艺简单的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治疗中风、偏瘫丸由炒槐花、当归、川乌、炒元参、麻黄、乳拌茯苓、防风、薄荷、甘草、去皮弦子炒猪牙皂角、冰片组成,按重量计算,生产中取槐花炒200克、当归100克、川乌100克、元参炒100克、麻黄50克、茯苓乳拌50克、防风50克、薄荷50克、甘草50克、猪牙皂角去皮弦子炒25克,分别研磨成200目细粉末,混合在一起调匀成制药丸的粉末,再把2.5克冰片研磨成200目细末,加入药丸粉末和适量蜂蜜充分调匀,捣成糊状后,制成治疗中风、偏瘫丸,丸重分三种2.5克,3.5克,4.5克;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风止痛,治疗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病症;用法、用量分老少强弱多寡之分,一日三次,一次一丸,入口细嚼、清茶服下;独特功能能迅速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风止痛,达到治疗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病症的目的,恢复人之肌体的健康状况。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中风、偏瘫丸,由槐花、当归、川乌、元参、麻黄、茯苓、防风、薄荷、甘草、猪牙皂角、冰片组成,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算,其配比范围是槐花炒150~250克、当归50~150克、川乌50~150克、元参炒50~150克、麻黄25~75克、乳拌茯苓25~75克、防风25~75克、薄荷25~75克、甘草25~75克、猪牙皂角去皮弦子炒10~40克、冰片1~4克;按如下生产工艺制成,取槐花炒200克、当归100克、川乌100克、元参炒100克、麻黄50克、乳拌茯苓50克、防风50克、薄荷50克、甘草50克、猪牙皂角去皮弦子炒25克,分别研磨成200目细粉末,混合在一起调匀成制药丸的粉末,再把2.5克的冰片研磨成200目细末,加入药丸粉末和适量蜂蜜充分调匀,捣成糊状后,制成治疗中风、偏瘫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风、偏瘫丸,属中成药及生产工艺方法技术领域;为解决治疗中风、偏瘫(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疾病及提高有效率和治愈率的问题而研制成功一种治疗中风、偏瘫丸,组成成份及重量配比范围是槐花炒150~250克、当归50~150克、川乌50~150克、元参炒50~150克、麻黄25~75克、乳拌茯苓25~75克、防风25~75克、薄荷25~75克、甘草25~75克、猪牙皂角去皮弦子炒10~40克、冰片1~4克;经研磨、混合、加适量蜂蜜、调匀制成治疗中风、偏瘫丸,本发明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风止痛的功能及治疗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病症、提高有效率和治愈率的有益效果和生产工艺简单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K9/20GK1457863SQ0313337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4日
发明者孙宝全 申请人:孙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