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风湿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以中草药制备的外用膏药,特别是治疗无开放性伤口的寒性肿痛疾患的中草药外用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目前对上述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西药来消炎镇痛,并不能标本兼治,而且容易复发。现有的一些中药膏药或者药油,其效力不够长久,而且可能对皮肤产生过敏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湿膏,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各种中草药的重量组成份数为白附子、制川乌、制草乌、五味根、松节各6~12份,桂枝、独活、续断、怀牛膝、宽筋藤、威灵仙、细辛、五加皮、半枫荷、青风藤、骨碎补、石南藤、海风藤、延胡索、马钱子、刘寄奴、寮刁竹、风茅、大艾、姜黄、全蝎、川足各4~8份,乳香、没药各2~6份,蚕砂、冰片、樟香各1~5份。
上述组分的风湿膏的制备方法是(1)按比例备齐各种原料;(2)将白附子、制川乌、制草乌、五味根、松节、桂枝、独活、续断、怀牛膝、五加皮、青风藤、骨碎补、宽筋藤、半枫荷、石南藤、海风藤、延胡索、马钱子、刘寄奴、姜黄放入500~650份的植物油内浸泡5~7天后,煎煮至滚开,再用中低火煎至黄褐色;加入威灵仙、细辛、寮刁竹、风茅、大艾、乳香、没药、蚕砂、全蝎、川足煎至焦黄转黑色时,过滤去渣,形成药油;(3)用中大火将过滤后的药油煎至无水气;(4)将步骤(3)得到的药油控制油温在280~300℃内,离火,把180~280份的成膏调料加入油锅内,一边加入一边快速搅拌,直至大烟去尽,待温度约100℃左右加入冰片,待慢慢降温后即成药膏;(5)将由步骤(4)得到的药膏放入清溪水中浸泡,6~8天后捞出,于阴凉处晾干水份;(6)将药膏加热至70~85℃时溶开,将膏摊涂在布或纸托上,即产品制作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风湿膏采用常用中草药制成,可敷于痛点或者穴位,有驱风散寒、温经通络、除痹止痛、强筋壮骨的作用,对寒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肌劳损、慢性椎间盘脱出、骨质退行性变、骨刺、寒性凝结而成的肿块等有显著疗效,对寒性肿痛止痛迅速,能化散或缩小寒性肿块。
本膏药从配方到制作过程均注意解决常用药膏引起皮肤过敏的问题,其中风茅、大艾能通经络、使皮肤表面刺激较少;并且在制膏时其膏药用长流清溪水浸泡,可使“火毒”尽祛,使药物对皮肤的刺激减少。
经数千临床实例,本风湿膏的有效率95%、治愈率90%以上,并且皮肤过敏者极少。
本发明的风湿膏的各种中草药的最佳重量组成份数为白附子、制川乌、制草乌、五味根、松节各9份,桂枝、独活、续断、怀牛膝、宽筋藤、威灵仙、细辛、五加皮、半枫荷、青风藤、骨碎补、石南藤、海风藤、延胡索、马钱子、刘寄奴、寮刁竹、风茅、大艾、姜黄、全蝎、川足各6份、乳香、没药各4份,蚕砂、冰片、樟香各3份。
本发明的风湿膏的制备方法如下(1)按比例备齐各种原料;(2)将白附子、制川乌、制草乌、五味根、松节、桂枝、独活、续断、怀牛膝、五加皮、青风藤、骨碎补、宽筋藤、半枫荷、石南藤、海风藤、延胡索、马钱子、刘寄奴、姜黄放入500~650份的植物油内,如570份的植物油内浸泡5~7天后,煎煮至滚开,再用中低火煎至黄褐色;加入威灵仙、细辛、寮刁竹、风茅、大艾、乳香、没药、蚕砂、全蝎、川足煎至焦黄转黑色时,过滤去渣,形成药油;(3)用中大火将过滤后的药油煎至无水气,用棒将药油滴入水中呈饼状且不散即可;(4)将步骤(3)得到的药油控制油温在280~300℃内,离火,把180~280份的成膏调料,如230份的成膏调料加入油锅内,一边加入一边快速搅拌,直至大烟去尽,待温度约100℃左右加入冰片和樟香,并搅拌均匀,待慢慢降温后即成药膏;(5)将由步骤(4)得到的药膏放入长流的清溪水中浸泡6~8天,如7天后捞出,于阴凉处晾干水份;(6)将药膏加热至70~85℃时溶开,将膏摊涂在布或纸托上,每张膏药根据规格大小的不同而厚度约在1~2mm之间,再贴上薄膜封面,即产品制作完成。
所述的步骤(2)中的植物油为山茶油、花生油、麻油或者黄豆油,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植物油最佳为山茶油。
所述的成膏调料为黄丹、松香或者橡胶等,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取黄丹为最佳成膏调料。
将本膏贴在痛点或者穴位处,有驱风散寒、温经通络、除痹止痛、强筋壮骨的作用,对寒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肌劳损、慢性椎间盘脱出、骨质退行性变、骨刺、寒性凝结而成的肿块等有显著疗效,对寒性肿痛止痛迅速,能化散或缩小寒性肿块。
本发明的风湿膏的其中几个临床病例如下1.杨某,女,成年,恩平西门石油气站职工,2001年11月22日觉口角向左侧歪斜,自流口水,说话语音不清,一些诊所误治为脑中风,经治半月症状无改善,原来患者五年前曾被硬物撞击下颌处,当时用跌打膏治疗后留有花生米大小硬块,一直无痛觉,经医院确诊为颌下硬肿块压迫舌下神经所致,考虑手术治疗会影响舌下神经而留下后遗症,而用内服药物治疗,一月后症状无好转,其丈夫见有本膏药,取回家外贴颌下硬肿处,第二天流口水止,舌头转动较以前灵活,敷药膏三个月诸症消失,至今无复发。
2.莎珍,女,56岁,墨尔本人,患双膝老年性骨质增生关节炎,上下楼梯困难,无法远行,2003年4月17日就诊,外贴本风湿膏两天后症状减轻,两周后明显缓解,可上下楼梯和参加日常活动。
3.伍德兹,男,72岁,澳洲人,2003年5月15日就诊,患类风湿性关节炎40多年,全身大部分关节畸形疼痛,以往一直服西药治疗,因副作用大而停用,其在最痛处贴本风湿膏,每天一换,三天后停两天再贴三天,又停两天再用,其从第三天开始疼痛减轻,半月后疼痛感觉基本消失。
4.卡劳尔,男,65岁,澳洲人,2003年4月17日就诊,患颈椎病20多年,颈后枕痛、头晕、视蒙、耳鸣、手臂痹痛,偶有心悖胸闷。推拿后加贴本风湿膏,两天后症状减轻,两周后诸症缓解。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湿膏,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各种中草药的重量组成份数为白附子、制川乌、制草乌、五味根、松节各6~12份,桂枝、独活、续断、怀牛膝、宽筋藤、威灵仙、细辛、五加皮、半枫荷、青风藤、骨碎补、石南藤、海风藤、延胡索、马钱子、刘寄奴、寮刁竹、风茅、大艾、姜黄、全蝎、川足各4~8份,乳香、没药各2~6份,蚕砂、冰片、樟香各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湿膏,其特征在于各种中草药的重量组成份数为白附子、制川乌、制草乌、五味根、松节各9份,桂枝、独活、续断、怀牛膝、宽筋藤、威灵仙、细辛、五加皮、半枫荷、青风藤、骨碎补、石南藤、海风藤、延胡索、马钱子、刘寄奴、寮刁竹、风茅、大艾、姜黄、全蝎、川足各6份、乳香、没药各4份,蚕砂、冰片、樟香各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一种风湿膏的制备方法是(1)按比例备齐各种原料;(2)将白附子、制川乌、制草乌、五味根、松节、桂枝、独活、续断、怀牛膝、五加皮、青风藤、骨碎补、宽筋藤、半枫荷、石南藤、海风藤、延胡索、马钱子、刘寄奴、姜黄放入500~650份的植物油内浸泡5~7天后,煎煮至滚开,再用中低火煎至黄褐色;加入威灵仙、细辛、寮刁竹、风茅、大艾、乳香、没药、蚕砂、全蝎、川足煎至焦黄转黑色时,过滤去渣,形成药油;(3)用中大火将过滤后的药油煎至无水气;(4)将步骤(3)得到的药油控制油温在280~300℃内,离火,把180~280份的成膏调料加入油锅内,一边加入一边快速搅拌,直至大烟去尽,待温度约100℃左右加入冰片,待慢慢降温后即成药膏;(5)将由步骤(4)得到的药膏放入清溪水中浸泡,6~8天后捞出,于阴凉处晾干水份;(6)将药膏加热至70~85℃时溶开,将膏摊涂在布或纸托上,即产品制作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湿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植物油为山茶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湿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膏调料为黄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湿膏及其制备方法;该膏由多种常用中草药组成,有白附子、制川乌、制草乌、五味根、松节,桂枝、独活、续断、怀牛膝、宽筋藤、威灵仙、细辛、五加皮、半枫荷、青风藤、骨碎补、石南藤、海风藤、延胡索、马钱子、刘寄奴、寮刁竹、风茅、大艾、姜黄、全蝎、川足,乳香、没药,蚕砂、冰片、樟香;该膏可敷于痛点或者穴位,有驱风散寒、温经通络、除痹止痛、强筋壮骨的作用,对寒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肌劳损、慢性椎间盘脱出、骨质退行性变、骨刺、寒性凝结而成的肿块等有显著疗效,对寒性肿痛止痛迅速,能化散或缩小寒性肿块,可广泛适用于病患者身上。
文档编号A61P29/00GK1473611SQ03139979
公开日2004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4日
发明者吴锦辉, 吴锦锋 申请人:吴锦辉, 吴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