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头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外敷药,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各种头风的中药制剂。
目前,西医一般采用血管扩张类药物(如西比灵)和血管收缩类药物(如麦角胺制剂)、以及单纯的止痛药物进行治疗,但存在着疗效差、复发率高、有成隐性等不良因素。
中医上一般采用针灸、推拿、内服中药进行施治,有一定的疗效,但治愈率低。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头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份制作而成的制剂斑蝥20、巴豆20、薄荷1、羌活1、白芷1、蔓荆子1、蒿本1、乌头1、附子1、全蝎1、蜈蚣1、僵蚕1和姜汁50。
本发明采用上述配方后,具有如下临床效果1、有效治疗各种类型头风,疗效高,总有效率高达96%,治愈率为67%。
2、外敷使用,使用时敷于上关穴,使用方便。
3、通过对上关穴的刺激,可双向良性调节机体机能。
4、治疗时间短,一般4个疗程、一个月即可治愈。
5、纯中药制剂,使用方便、无任何毒副作用,发泡痊愈快而不留疤痕。
本发明为纯中药制作而成,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斑蝥,主要含斑蝥素、脂肪、树脂、色素、蚁酸等,斑蝥有致赤、发泡作用,其刺激性强烈,但寄透组织的能力较小,因此较缓和,仅有中等强度的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起的赤泡很快痊愈而不留疤痕。一般认为斑蝥素的致皮肤发赤发泡机理,是由于皮肤中酶的参与所致。
巴豆,含脂肪油,其中巴豆酸的甘油脂为其特异性成分,另外尚含有巴豆甙、生物碱等,巴豆油有局部刺激性及灼热感。
薄荷,含挥发油,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薄荷酸、薄荷酮等,外用能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感觉神经麻痹而产生清凉、止痛、止痒的作用。
附子、乌头、羌活、蔓荆子、白芷、蒿本,均有镇痛作用,其中附子尚有局麻作用和植物神经药理活性。
全蝎、蜈蚣、僵蚕、均有抗惊厥及镇静、镇痛作用。
制作姜汁所用生姜,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姜酸、姜烯、柠檬醛、芳香醇及姜辣素等,外敷有刺激性,能促进周围血液循环。
上述诸药共用,斑蝥、巴豆有较强的刺激性,生姜能缓解二者的不良刺激。生姜、薄荷又可双向调节被刺激部位毛细血管的舒缩功能。附子、乌头、羌活、蔓荆子、白芷、蒿本,活血祛风。全蝎、蜈蚣、僵蚕,搜剔络道死血顽邪,均为治疗头风的经典药物。
传统医学认为,头风其病位在脑,痰瘀互结、清窍不通为头风的基本病机,头痛久病入络、不通则痛,以致顽痰死血困阻经络而致头痛反复发作。上关穴为一交会穴,根据中医经络穴说理论,此穴对头风有独特的疗效。本发明药物敷于上关穴后,通过其涤痰化瘀、祛风活络、通痹开结的作用,以发泡灸的方式,激发经气,使药物直达病所,从而使气血畅行,营卫和调,头风自愈。
本发明药物的制作、使用方法将斑蝥、巴豆、薄荷、羌活、白芷、蔓荆子、蒿本、乌头、附子、全蝎、蜈蚣、僵蚕,研细末后按所述重量比混匀备用。将上述药物用所需量的姜汁和匀,取上述药汁0.15-0.30克涂于上关穴,外敷胶布固定,4-6小时取下;约24小时后,上关穴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让水泡自行吸收结痂,约4-7天痂皮脱落,一周后进行第二次治疗,4次为一疗程。
为验证本发明的治疗效果,本发明于1999--2002年在山东省莘县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进行了如下临床试验1.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共试验头风患者200例;其中男102例,女98例,年龄12-70岁。根据头风类型、年龄、发病史随机分为2组,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观察时间具可比性。
(2)方法一组为治疗组,外敷本发明药物,每周一次;另一组为对照组,给予西比灵5mg,每日晚服一粒。两组4周后统计疗效,同时随访一年,观察复发率。
2、效判断标准治愈头痛消失;有效头痛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周期延长;无效头痛症状无明显变化。
3、结论本发明药物可有效治疗各种类型头风,疗效显著。
治疗效果见下表表一、二组临床疗效数据对比
上表看出,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且有显著性差异。
表二、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对比
上表看出,治疗组各种症状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
下面为利用本发明药物治疗的具体病例
例1.某女,28岁,2000年4月1日初诊。头痛3年,某医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5天前,因生气,睡眠欠佳,继而头部两侧阵发性跳痛,以右侧为重,并有胀感,伴头目眩晕,恶心呕吐,烦躁。诊见面红、舌红、苔卜黄、脉弦数,证属肝郁化火。治疗外敷本发明药物1疗程,诸症悉除,随访一年无复发。
例2.某女,1999年3月13日初诊。头痛呈博动性,以右侧太阻穴部为重,常夜间疼痛,发作1周,加重1天。头痛病史28年,疼前以眼前视灰为先兆,痛时喜闭目,痛后感困乏,心烦喜呕,夜间多梦。经胸透、心电图检查无异常。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略数。诊断偏头痛(肝火上炎型)。治疗外敷本发明药物1疗程,诸症悉除,随访一年无复发。
例3.某男,2001年5月21日初诊,左侧偏头痛,自5年前始发作,痛无定时,连及左顶颞、耳周及顶部,经口服药物可缓解,本次发作无明显诱因,呈博动性剧烈疼痛。经服用止痛药物疗效不显。外敷本发明药物一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三个疗程后未再发作疼痛,随访一年无复发。
分别取斑蝥20克、巴豆20克、薄荷1克、羌活1克、白芷1克、蔓荆子1克、蒿本1克、乌头1克、附子1克、全蝎1克、蜈蚣1克、僵蚕1克,研细末后混匀备用。再取姜汁50克,与上述诸药调匀成药汁。取上述药汁0.15-0.30克均涂上关穴处,外敷胶布固定,4-6小时取下,一周为一个疗程,一周一次,一般4个疗程即可治愈头风。为保证药汁涂于上关穴处,在涂抹药汁前,可取15mm×15mm的胶布一块,中央剪出直径约6mm的圆孔,直接将该胶布贴于上关穴处,再将药汁涂于圆孔内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头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份制作而成的制剂斑蝥20、巴豆20、薄荷1、羌活1、白芷1、蔓荆子1、蒿本1、乌头1、附子1、全蝎1、蜈蚣1、僵蚕1和姜汁50。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头风的药物,属于外敷用中药制剂,是由斑蝥、巴豆、薄荷、羌活、白芷、蔓荆子、蒿本、乌头、附子、全蝎、蜈蚣、僵蚕和姜汁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可有效治疗各种类型头风,疗效高,总有效率高达96%,治愈率为67%。外敷使用,使用时敷于上关穴,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P29/00GK1473616SQ0314371
公开日2004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8日
发明者李登岭, 赵红霞 申请人:李登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