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解毒戒烟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戒烟技术和制茶技术,特征是涉及一种解毒戒烟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烟草(niootiana tabacum)。
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烟叶的主要成份是烟碱(1-nicotine),另外含少量的烟胺碱(nicotimine)、去甲基烟碱(1-nornicotine)、异尼古丁(isonicoteine)。烟碱在植物体内常与苹果酸、柠檬酸等结合成盐、性极毒,人吃40毫克在4-30分种内便可致死。全株也可作农药杀剂,药用作麻醉、发汗、镇静和催吐剂。从烟杆、烟筋中提取的烟碱可作杀虫剂。
烟碱(nicotine)俗称尼古丁,为一种吡啶型生物碱。
分子式C10H2N20,为烟草属经济植物含有的主要生物碱,对动物和人类有较强毒性。1892年A皮为首发提纯。
烟碱为一种无色并有不愉快臭味的挥发性液体,沸点246.7℃(745毫米汞柱)。相对密度1.0097(20/4℃),可以水蒸气蒸馏,在空气中易变色。易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
烟碱能与各种无机酸(如盐酸、硫酸)和有机酸(如酒石酸、苦味酸)生成结晶的单盐和双盐,其中双苦味酸盐的熔点278℃,常用来鉴别烟碱。烟碱能与二氧化汞生成结晶形复合物,此反应可用来纯正化烟碱。
烟碱在烟草中含量平均达4%,它在植物中以柠檬酸盐或苹果酸盐形成存在,提取时常以石灰或烧碱处理。工业上可利用制烟的废料,以简便的水蒸气蒸馏制得。
尼古丁的急性中毒常见于误吸入含尼古丁的杀虫剂或误服烟草等意外情况,中毒症状出现很快,表现恶心、流涎、腹痛、呕吐、腹泻,出冷汗、头痛、视听觉紊乱,呼吸困难、脉博快弱、心率紊乱、最后可出现惊厥。由呼吸中枢抑制衰竭,可使病人迅速死亡。成人的致死量大约为60mg。抢救措施为立即催吐、洗胃、以消除残毒;给予活性炭吸附除毒;维持呼吸抗体克等。长期大量吸烟常导致尼古丁慢性中毒,表现血压升高,脉博加快,皮肤温度下降。此外冠心病、脑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猝死,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肺部和其他部位肿瘤的发病率增高,孕妇吸烟还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美国把吸烟作为最大的可防性死因。另外,吸烟还可能影响到许多药物的代谢,如心得宁、丙咪嗪、咖啡因、安替比林等。人体可以对尼古丁的某些作用产生耐受性和身体依赖性,停药后可出现不同的戒断症状,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烟草对人体健康有害其吸用长期受到反对和限制。早在1535年《印弟安通史》中就认为吸烟是一种“邪恶习惯”。反吸烟最早发生在英国,日本在1615年下令禁烟、焚毁烟叶,拔去因间烟株。1954年和1964年英国皇家医学会和美国卫生署相继发表吸烟危害健康报告,从而引发了问题较长的反吸烟高潮。当时卷烟销售量一度下降。近20年来,已从烟气中鉴别出4500-5000个组份。在烟气微粒相中约有0.6%的成份与癌症有关,其中0.2%是癌症诱发物、大多是多环芳香烃、杂环芳香烃和脂类化合物,还有0.4%为促发癌症的前异物,大多数是四环芳香烃、五环芳香烃、酚类取代酯类、亚硝胺和去甲基烟碱等。减少烟草和烟制品对人体健康有害成份,是烟草研究的重要任务。由于烟气中的绝大部分有害成份含于烟焦油中。因此,减少卷烟中的焦油含量已引起重视。
时至今日,全人类对吸烟的危害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吸烟仍然屡禁不止。禁烟不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一种切实可行的戒烟技术。为此,本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如下全新的解除烟毒和戒除烟隐的技术方案。
除典型的茶叶外,以各种植物的叶子作代用茶的例子很多,如用银杏叶、薄荷叶等等。但是利用苦菜花的组织作为原料制造代用茶的至今尚没有见过报导。同样,目前保健功能茶的品种也很多,但是还没见有任何戒烟茶的报导。
该技术方案所用原料苦菜花,又名苦妈子,是一种野生植物,味苦,生长于山坡、路边,极易生存。其可作为疏菜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提神,而且还有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我国一部描写战争时代的电影《苦菜花》就是以这种植物命名的,电影中穷苦的劳动人民,就是用这种植物来充饥的。现在人们已经作为一种高级野菜食用,所以它没有副作用和毒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从上述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提供一种具有明显解烟毒和解烟隐作用,且无毒副作用的解毒戒烟茶。本发明还涉及其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毒戒烟茶的原料包括苦菜花的组织。苦菜花的组织应当是苦菜花的根、茎、叶。因为苦菜花的根、茎、叶组织都含有对解烟毒和戒烟毒有效的生物碱。并且经试验都可以做为制造茶的原料。
作为优化,其原料优选苦菜花的茎和叶。苦菜花的组织优选叶和茎,是因为叶和茎更容易制成成品茶,并且其口味和外观相对较好。
作为优化,其原料还应包括下列一种或多种植物组织成份普通茶叶,银杏叶和薄荷叶。选用普通茶叶是因为,其口味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即具有普通茶叶味的戒烟茶更容易被人们接受。选用银杏叶是为了降血压和降血脂。选用薄荷是为了清咽利肺。
作为优化,所述苦菜花的组织与原料总重量的比优选30%以上。该比例的优选是为了确保充分发挥苦菜花的功能。
作为优化,所述苦菜花的组织与原料总重量的比优选50%以上。该比例的优选是为了确保充分发挥苦菜花的效果。
作为优化,其原料重量配比优选苦菜花的组织普通茶叶30-80 20-70作为优化,其原料重量配比优选苦菜花的组织普通茶叶银杏叶 薄荷叶30-60 25-45 10-250-5作为优化,原料重量配比优选;苦菜花的组织银杏叶 薄荷叶30-60 20-402-8本发明解毒戒烟茶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采叶、杀青、和干燥。
作为优化,所述的制造方法在杀青、和干燥步骤之间还可选用下列步骤揉捻、发酵、渥闷的一个或多个。
为了证明苦莱花能解尼古丁毒性的有效性,我曾经做了如下动物实验取一只活的蜥蜴,在它的嘴边抹上烟草的焦油或尼古丁,使它不能动弹,昏倒,再取一些苦菜花的浆汁,滴在它的嘴边或嘴中,不一会儿它就能苏醒,而且跑掉。从这一点可以说明苦菜花是尼古丁的克星。
我不会吸烟,有时候好奇吸一支两支的香烟,就觉得头晕、口水增多,有明显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再喝苦菜花制成的茶,所有症状就会消失。另外,其它人试用本发明茶后也有同样的感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解毒戒烟茶采用人们常用的制茶技术对具有解烟毒和戒烟毒功能的苦菜花组织进行加工,使其成为人们习惯的茶饮料;在保证苦莱花原有解毒和戒毒功效的前提下,又能保证较好的口感,且无毒副作用,可使吸烟者在不知不觉的日常饮茶中收到较好的戒烟效果,从而更容易被广大烟民所接受。增加辅助成份后,能较好增强解毒和戒毒的功效。由于其具有解毒戒毒和降血压、降血脂、清烟利肺、去火的功能,且长期饮用无毒副作用,因此其还可以做为普通人日常饮用的一种保健茶。因此,其具有口感好,且长期饮用无毒副作用,解烟毒除烟隐效果明显的优点,其还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烟利肺、去火的功能,除用于广大烟民外,还作为普通公民日常饮用的保健茶,另外该茶还具有原料易得,制造方法简便,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本发明解毒戒烟茶由苦菜花的根茎叶制成。其制造方法是分别对根组织进行杀青、干燥和粉碎;对茎叶组织进行杀青、揉捻和干燥;最后再进行混合。
实施例二,本发明解毒戒烟茶由苦菜花的根茎叶制成。其制造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杀青、揉捻、干燥。
实施例三,本发明解毒戒烟茶的原料配比是(重量单位为克)苦菜花的组织普通茶叶30 7050 5080 20其制造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杀青、揉捻、干燥。
实施例四,本发明解毒戒烟茶的原料配比是(重量单位为克)苦菜花的组织 普通茶叶 银杏叶薄荷叶304525045301536025105其制造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杀青、揉捻、发酵和干燥。
实施例五,本发明解毒戒烟茶的原料配比是(重量单位为克)苦菜花的组织银杏叶 薄荷叶30 20 245 30 460 40 8其制造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杀青、揉捻、发酵、渥闷和干燥。
权利要求
1.一种解毒戒烟茶,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苦菜花的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毒戒烟茶,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优选苦菜花的茎和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解毒戒烟茶,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还应包括下列一种或多种植物组织成份普通茶叶,银杏叶和薄荷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毒戒烟茶,其特征在于所述苦菜花的组织与原料总重量的比优选3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解毒戒烟茶,其特征在于所述苦菜花的组织与原料总重量的比优选50%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毒戒烟茶,其特征在于其原料重量配比优选苦菜花的组织 普通茶叶30-80 20-7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毒戒烟茶,其特征在于其原料重量配比优选苦菜花的组织普通茶叶银杏叶薄荷叶30-60 25-45 10-25 0-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毒戒烟茶,其特征在于其原料重量配比优选苦菜花的组织银杏叶薄荷叶30-60 20-40 2-8
9.本发明解毒戒烟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杀青、和干燥。
10.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杀青、和干燥步骤之间还可选用下列步骤揉捻、发酵、渥闷中的一个或多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本发明涉及戒烟技术和制茶技术领域的一种解毒戒烟茶及其制造方法。为提供一种具有明显解烟毒和解烟隐作用,且无毒副作用的解毒戒烟茶,其原料包括苦菜花的组织。其制造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杀青、和干燥。因此,其具有口感好,且长期饮用无毒副作用,解烟毒除烟隐效果明显的优点,其还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烟利肺、去火的功能,除用于广大烟民外,还作为普通公民日常饮用的保健茶,另外该茶还具有原料易得,制造方法简便,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P25/34GK1470278SQ0314628
公开日2004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8日
发明者尹献秋 申请人:尹献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