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灯盏花素缓释微球药物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灯盏花素为主要药用成分的药物制剂。
背景技术:
灯盏花素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显著疗效的原料药。经药理实验和临床使用证明,该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氧自由基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脑血栓、脑出血所致后遗症瘫痪及颅脑外伤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脂症、视网膜静脉阻塞及微循环障碍上使用来治疗预防这些病症的灯盏花素的制剂主要分为注射剂和口服制剂两大类。注射剂其优点是药物无“首过效应”。对吞咽困难的重症患者或必须立即控制病情方面必不可少。但对于长时间的康复用药者,注射剂在使用上极为不便,患者不能进行自我保健。口服制剂在康复治疗方面比注射剂优越。口服制剂目前主要有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然而,在目前使用的口服制剂都存在给药次数频繁,患者用药依从性差,血药浓度波动大,药理效应随用药次数变化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针对现有剂型的不足之处,根据灯盏花素的理化性质和人体消化道的生理特性,提供一种灯盏花素缓释微球药物制剂。
本发明所述的灯盏花素缓释微球药物制剂为直径为0.5-1.5mm的载药包衣微球,其中载药微球的组成重量百分比为灯盏花素10-90%,药用淀粉10-9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1-5%,包衣缓释膜的组成重量百分比为溶液浓度为1-3%的羟丙甲纤维素HPMC 10-90%,固体物含量为20-30%的乙基纤维素EDA水分散体10-90%,固体物含量为10-20%的药用PEG-6000乙醇溶液1-20%。
本发明的特点是根据灯盏花素的理化性质和模拟人体消化道的生理特性设计而成。它与其它口服灯盏花素的制剂(如普通片等)相比,最显著的特征是药物在消化道内的释药单元成数十倍的增加,分布面积大,吸收面积更大。载药微球在消化道内,其表面的控释膜形成多孔状结构,药物通过渗透扩散而释出。给药次数少,患者用药依从性好。经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试验表明载药微球胶囊可以改善药物的吸收和减少药物消除,药物相对生物利用度比片剂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1.制备载药微球将灯盏花素25份及药用淀粉70份和1-30%PVP溶液5份混合均匀,置于一步制粒机斗内或挤压-离心制丸机中加入粘合剂制丸即得,制成的微球过16目、20目筛截留部分即为所需载药微球。将其在40~50℃真空干燥8小时即得载药微球。
2.制备微球衣膜将1-3%的HPMC(40000pa.s)溶液3份和20-30%EDA水分散体6份及浓度为20%(g/ml)的药用PEG-6000乙醇溶液1份混合制成微球衣膜。
3.制备包衣微球将载药微球置于包衣机内热风加热至45-50℃后,调整喷雾压力至0.4MPa开始喷雾包衣,包衣液流量以微球不粘结为宜;待喷完包衣液后,继续在50-60℃加热滚转5min后冷却至室温,取出微球真空干燥12小时即可制得缓释微球。
实施例2取灯盏花素重量份数50份,药用淀粉46份,PVP溶液4份,按上述方法制备载药微球;取重量份数HPMC(40000pa.s)溶液30份,EDA水分散体52份,PEG-6000醇溶液18份,按上述方法制备微球衣膜,用下述方法进行载药微球包衣操作将处方量的包衣液加入到适量乙酸乙酯中用均质机处理后,加入处方量的载药微球。搅拌8小时,真空抽滤除溶剂后,微球40-45℃真空干燥12小时即可。
根据每粒胶囊装药量,选用不同型号的普通胶囊或肠溶胶囊,装填载药微球即可制得灯盏花素缓释微球胶囊,每粒胶囊含药量在120mg-500mg。
采用此方法制备而成的灯盏花素缓释微球胶囊剂。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释药速度达到《药典》缓释制剂通则的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灯盏花素缓释微球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为直径为0.5-1.5mm的载药包衣微球,其中载药微球的组成重量百分比为灯盏花素10-90%,药用淀粉10-9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1-5%,包衣缓释膜的组成重量百分比为溶液浓度为1-3%的羟丙甲纤维素HPMC 10-90%,固体物含量为20-30%的乙基纤维素EDA水分散体10-90%,固体物含量为10-20%的药用PEG-6000乙醇溶液1-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灯盏花素为主要药用成分的药物制剂。本发明所述的灯盏花素缓释微球药物制剂为直径为0.5-1.5mm的载药包衣微球,其中载药微球的组成重量百分比为灯盏花素10-90%,药用淀粉10-9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1-5%,包衣缓释膜的组成重量百分比为溶液浓度为1-3%的羟丙甲纤维素HPMC10-90%,固体物含量为20- 30%的乙基纤维素EDA水分散体10-90%,固体物含量为10-20%的药用PEG-6000乙醇溶液1-20%。
文档编号A61K31/7048GK1565472SQ0314946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7日
发明者任永富, 王京昆, 赵毅, 刘波, 尚建华, 朱兆云 申请人:云南省药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