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脘痛”阳虚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xiaoxiao2020-6-23  157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胃脘痛”阳虚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涉及用于治疗“胃脘痛”阳虚证的中药组合物,同时涉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脘痛”为中医学病名,其发病多与脾胃虚弱、寒邪损伤阳气等因素有关,寒邪伤阳则产生阳虚,临床表现为胃脘隐痛、脘部感觉发凉,喜温喜按,脘腹胀,嗳气,纳差,神疲乏力,甚则畏寒、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舌苔薄白或少苔,脉细弱而缓,辨证属中医阳虚证,治疗当温阳补脾气为主,佐以行气止痛之法。本病近年来发病率较高,西医学诊断为胃炎、萎缩性胃炎、溃疡等病均包括在胃脘痛范畴。特别是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者,如不及早治疗,还有相当病例转化为胃癌,对人类威胁较大。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优势,本发明与国内治疗本病较好的中药“虚寒胃痛冲剂”相比,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且未发现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新的治疗“胃脘痛”阳虚证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公开制备一种新的治疗“胃脘痛”阳虚证中药组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及配比如下(按重量份)A方案党 参140-250重量份附 子110-190重量份黄 芪140-250重量份肉 桂60-120重量份山 药140-250重量份肉苁蓉140-250重量份白 术140-250重量份补骨脂140-250重量份。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及配比还可在A方案基础上增加乌梅、陈皮、砂仁、山楂B方案
党 参140-250重量份附 子110-190重量份黄 芪140-250重量份肉 桂60-120重量份山 药140-250重量份肉苁蓉140-250重量份乌 梅180-260重量份山 楂180-260重量份白 术140-250重量份砂 仁30-90重量份陈 皮110-190重量份补骨脂140-250重量份。
所述附子优选制附子;黄芪优选炙黄芪;山楂优选炒山楂;肉苁蓉优选制肉苁蓉;白术优选炒白术。
以上中药组合物可以加入辅料制成药剂学意义上任何剂型,包括口服液体制剂、片剂、糖浆剂、丸剂(浓缩丸)等,优选片剂或口服液体制剂或丸剂(浓缩丸)。
本发明组合物制备成片剂方法为以上十二味,砂仁过200-400目筛粉碎成10-75微米级细粉;其余党参等十一味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60-80℃相对密度为1.15-1.35,加入砂仁细粉与辅料、混匀,过筛,制粒,干燥,压制成异型片,包薄膜衣,即得。每片含相当原药材2g。
本发明组合物制备成浓缩丸方法为以上十二味,砂仁过200-400目筛粉碎成10-75微米级细粉;其余党参等十一味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加入砂仁细粉、辅料,混匀,制成浓缩丸。
本发明组合物制备成口服液体制剂方法为以上十二味,砂仁、肉桂、陈皮、白术适当断碎,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备用,残渣与党参等8味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5(65℃-85℃)的清膏,冷却后,加乙醇使含醇量为45-65%,搅匀,冷却,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2备用;蔗糖制成糖浆,与上述浓缩液、蒸馏液合并,加防腐剂,调整总量为3000-4000体积份;灌封,灭菌,即得;每10ml含相当原药材5-7g。
本发明A、B两方案组合物制剂均具有很好的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的作用,对慢性“胃脘痛”阳虚证的胃脘冷痛,腹胀,嗳气,纳差,畏寒,无力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
下面实验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验例临床资料以虚寒胃痛颗粒(辽宁本溪第三制药厂生产)为对照药,采用单盲、随机、分组进行临床验证。共验证病例110例,其中治疗组80例,愈显率62.50%,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30例,愈显率40.00%,总有效率76.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验证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现将验证结果总结如下一、一般资料110例验证病例均为门诊及部分住院患者,全部符合入选病例标准。
(一)性别 见表1表1两组件别分布比较组别 例数男(%) 女(%)P治 疗80 4556.253543.75>0.05对照组30 1653.331446.67经X2检验,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年龄 见表2表2 两组年龄分布比较(岁)组别 例数18~45~60~65 X±SD治疗组80 3328 1946.62±15.06对照组30 1398 47.35±13.90治疗组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46.62岁;对照组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47.35岁。经t检验,两组年龄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三)病程见表3表3 两组病程分布比较组别例数<3月~1年>2年P治疗组80 20 36 24>0.05对照组30 10 14 6
经Ridit检验,两组患者病程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四)病种见表4表4 两组患者病种分布比较组别例数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P治疗组 80 39 41>0.05对照组 30 12 18经Ridit分析,两组患者病种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五)病情见表5表5两组病情分布比较组别 例数轻度中度重度P治疗组80 19 34 27>0.05对照组30 6 13 11经Ridit分析,两组患者病情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六)症状见表6表6 两组临床症状分布比较临床症状 组别 例数+++++ + -P胃脘冷 治疗组 80 27 34 19 0>0.05痛 对照组 30 11 13 6 0嗳气治疗组 80 20 29 31 0>0.05对照组 30 9 14 7 0脘胀治疗组 80 25 27 28 0>0.05对照组 30 11 11 8 0经Ridit检验,两组患者症状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七)舌、脉象见表7表7 两组舌、脉象分布比较舌象 脉象组别 例数 例数舌淡苔腻 舌瘀点苔白 舌淡苔薄 脉细 脉缓 脉平治疗组 80 26 29 25 80 303317对照组 30 8 12 10 30 10155经X2检验,两组患者舌、脉象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病例选择(一)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1)胃脘部疼痛及胃肠病症状;(2)有反复发作史;(3)发病前有明显诱因。
上述(1)必须具备,并应兼具其余1~2项,即可诊断。
2、中医辨证阳虚证主症胃脘冷痛,舌淡苔白,脉缓。
次症(1)畏寒。(2)嗳气。(2)纳差。
上述主症必须具备,并应兼具次症2项以上,即可诊断。
3、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总后勤部卫生部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987.4第一版)(1)、慢性胃炎a、发生于中上腹、剑突下或腹部不规则胀痛、隐痛、钝痛,伴饱胀、嗳气、泛酸、消化不良,碱性药物有时可缓解疼痛。b、胃镜检查可见粘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或有出血点,或有粘膜色泽变淡,血管显露、皱襞变细等。c、胃酸分泌功能可正常,或降低,或增高。(2)、萎缩性胃炎(参照《实用内科学》相关内容)(二)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胃脘痛中医诊断和中医辨证者。
2、符合西医诊断标准。
3、年龄在18~65岁之间。
(三)病例排除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1、恶性肿瘤及具有外科情况的患者。
2、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3、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
4、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观察指标(一)观察对象。
必须是自愿受试者,可在门诊或住院条件下观察,门诊病例要控制可变因素。
(二) 疗效性指标1、胃脘痛程度、性质、时间(表1)。
表1 胃痛症状积分指标症状描述 6分 4分 2分 0分胃痛程度疼痛剧烈,难以忍 疼痛明显,全身不适, 隐隐作痛,可以忍耐,受、须药物缓解 影响日常工作 不影响日常工作。
正常胃痛性质呈冷痛 交替性冷痛、胀痛为主 隐痛、胀痛为主 正常常持续疼痛,或阵发 阵发性、间隙性、发作 阵发性、间隙性发作胃痛时间性、间隙性发作频 较频繁、持续时间稍长 不频繁、持续时间长 正常繁,持续时间长以胃痛症状积分判定病情程度重度12分以上中度8-12分轻度4-6分。
2、胃脘痛的伴随症状与体征(表2)表2 胃脘痛伴有症状积分指标症状3分 2分 1分 0分嗳气频繁暖气介于两者之间偶有嗳气正常脘胀胃脘胀闷难受,无法忍耐 胃脘胀闷,影响工作 稍觉胀闷,可忍耐正常3、舌脉象改变。
4、理化检验(如胃镜、X线钡餐、胃液分析等)。
(三)安全性指标1、临床不良反应。
2、血、尿、便三大常规化验。
3、肝功能(ALT)、肾功能(BUN)、心电图(ECG)。
四、观察方法(一)治疗组口服胃痛1号片(本发明组合物片剂),每次3片,每日2次,连用4周为一疗程(二)对照组口服虚寒胃痛冲剂,每次1袋(15克),每日2次,连用4周为一疗程。
(三)观察期间,两组均不得加用任何影响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观察的治疗药物。
五、疗效标准(一)主症胃脘冷痛疗效评定1、痊愈胃脘冷痛消失,治疗后胃痛症状积分为0分。
2、显效胃脘冷痛明显好转,治疗后胃痛症状积分下降70%以上。
3、有效胃脘冷痛好转,治疗后胃痛症状积分下降30~69%。
4、无效胃脘冷痛无明显好转或加重,治疗后胃痛症状积分下降不足30%。
(二)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注综合积分=胃冷痛症状积分+胃脘冷痛伴有症积分)1、临床痊愈主、次症消失,有关理化检查明显好转。综合积分下降90%以上。
2、显效主、次症明显好转,有关理化检查好转,综合积分下降60~89%。
3、有效主、次症改善,有关理化检查改变不大,综合积分下降30~59%。
4、无效主、次症无改变或加重,有关理化检查无改变。综合积分下降不足30%。
六、结果(一)综合疗效 见表8表8两组综合疗效比较组别 例数临床痊愈显效有效 无效 P治疗组80 23 27 22 8<0.05对照组30 6 6 11 7治疗组愈显率为62.50%,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愈显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76.67%。经Ridit分析,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胃痛疗效评定见表9表9两组胃痛疗效比较组别 例数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P治疗组80 24 29 19 8<0.05对照组30 6 7 10 7经Ridit分析,治疗组对于胃痛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胃痛缓解起效时间 见表10表10两组胃痛缓解起效时间比较组别 例数<24小时 ~3天~7天>7天P治疗组72 15 36 13 8>0.05对照组23 3 95 6经Ridit检验,治疗组对于胃痛缓解起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三) 临床症状与疗效 见表11表11 两组临床症状与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 组别 例数 例数P+++ +++-- ++++++-胃冷痛治疗组802734 190 80 7 1930 24<0.05对照组301113 6 0 30 6 1176嗳气 治疗组802029 310 80 6 1732 25<0.05对照组309 14 7 0 30 5 1096脘胀闷治疗组802527 280 80 8 2127 24<0.05对照组301111 8 0 30 7 1076经Ridit检验,治疗组对于症状胃冷痛、嗳气、胀闷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其它的症状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五)年龄与疗效关系 见表12表12 两组年龄与疗效的关系年龄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有效无效P18~45治疗组33 11 10 9 3P>0.05对照组13 3 3 4 3~60 治疗组28 8 9 8 3P>0.05对照组9 2 1 4 2~65 治疗组19 4 8 5 2P>0.05对照组8 1 2 3 2经Ridit分析,两组患者各年龄段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六)病种与疗效 表13表13 两组病种与疗效的关系病种组别 例数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P慢性胃炎治疗组391214 10 3P<0.05对照组122 2 4 4萎缩性胃炎 治疗组411113 12 5P>0.05对照组184 4 7 3经Ridit分析,治疗组对慢性胃炎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于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七)胃镜与X线钡透检查改善情况见表14表14 胃镜、X线钡透检查改善情况胃镜检查 X钡透检查组别 改善率% 改善率%疗前异常 疗后异常 转正常疗前异常 疗后异常 转正常治疗组42 16 10 61.90 20 75 60.00对照组12 3241.67 10 21 30.00经X2检验,两组胃镜和X线钡透改善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八)安全性检测
在观察验证期间治疗组未发现发热、腹泻、头晕及药物过敏反应。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ALT)、肾功能(BUN)化验及心电图未见治疗后异常变化。
七、典型病例宋××,女,48岁,农民。于1998年9月6日初就诊。患者诉胃脘部反复胀痛2年,畏寒,乏力,每当进食寒凉或遇天寒时胀痛加重。近一周因受寒,胃脘胀痛又发,以纳后为甚,伴嗳气,纳减,舌质淡,苔白,脉缓。查体体温36.8℃,血压16/10.7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正常。腹平坦,上腹部压痛(+),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血常规WBC4.2×1012/L,Hb120g/L,RBC7.6×109/L,N66%,L34%。大便常规及肝功能(ALT)正常,B超查肝、胆、脾均无异常。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西医诊断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胃脘痛,阳虚证。温阳养胃,理气止痛,给予胃痛1号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2次,连服4周。药后1周,胃脘胀痛、嗳气减轻,纳食略增;药后2周,胃痛、胃胀继减,余症(一),舌质淡,苔薄白,脉缓。胃镜复查,胃粘膜萎缩有明显改善。继服上药以巩固疗效。
八、结论通过以上对110例胃脘痛“阳虚证”患者临床验证,治疗组愈显率为62.50%,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愈显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7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1、治疗组对于胃痛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治疗组对于症状胃痛、嗳气、脘腹胀闷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治疗组对于慢性胃炎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组在观察验证期间未发显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后肝功能(ALT)、肾功能(BUN)、心电图异常变化。
胃痛1号片治疗胃脘痛(阳虚证)疗效确切、安全。
胃痛1号片是本发明A方案药物组成,本发明B方案的药物组成也同样具有A方案的效果。
下述实施例均能实现上述实验例的效果。
实施例1片剂 胃痛1号片(薄膜衣片)党 参183g附子(制) 150g黄芪(炙)183g肉 桂90g 山 药 183g肉苁蓉(制) 183g白术(炒) 183g补骨脂 183g以上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0(70℃),加入砂仁细粉与辅料、混匀,过筛,制粒,干燥,压制成异型片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每片0.5g(含原药材2g)。性状本品为薄膜衣异型片,除去薄膜衣显浅黄色或黄色;味微酸、苦。口服,一次3片,一日2次。功能主治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用于慢性“胃脘痛”阳虚证胃脘冷痛,腹胀,嗳气,纳差,畏寒,无力等。
实施例2丸剂(浓缩丸) (浓缩丸)党 参170g 附子(制) 140g黄芪(炙) 170g肉 桂80g山药 170g肉苁蓉(制) 165g白术(炒) 200g 补骨脂200g以上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加入砂仁细粉、辅料,混匀,制成浓缩丸,总量500g,分装成166袋(每袋3g)。口服,每次1.5g,一日2次。功能主治以实施例1。
实施例3片剂 胃痛2号片(薄膜衣片)党 参 183g附子(制) 150g黄芪(炙) 183g肉 桂 90g 山 药 183g肉苁蓉(制) 183g乌 梅 225g山楂(炒) 225g白术(炒) 183g砂 仁 60g 陈 皮 150g补骨脂 183g以上十二味,砂仁粉碎成极细粉(75微米200目筛);其余党参等十一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0(70℃),加入砂仁细粉与辅料、混匀,过筛,制粒,干燥,压制成异型片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每片0.5g(含原药材2g)。性状本品为薄膜衣异型片,除去薄膜衣显浅黄色或黄色;味微酸、苦。口服,一次3片,一日2次。功能主治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用于慢性“胃脘痛”阳虚证胃脘冷痛,腹胀,嗳气,纳差,畏寒,无力等。
实施例4丸剂(浓缩丸)党 参 183g附子(制) 150g黄芪(炙) 183g肉 桂 90g 山药 183g肉苁蓉(制)183g乌 梅 225g山楂(炒) 225g白术(炒) 183g砂 仁 60g 陈 皮 150g补骨脂183g以上十二味,砂仁粉碎成极细粉(75微米200目筛);其余党参等十一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加入砂仁细粉,适量辅料,混匀,制成浓缩丸,总量500g,分装成166袋(每袋3g)。口服,每次1.5g,一日2次。功能主治以实施例1。
实施例5口服液党 参 183g 附子(制) 150g黄芪(炙) 183g肉 桂 90g山 药 183g肉苁蓉(制)183g乌 梅 225g 山楂(炒) 225g白术(炒) 183g砂 仁 60g陈 皮 150g补骨脂183g以上十二味,砂仁、肉桂、陈皮、白术适当断碎,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备用,残渣与党参等8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0(75℃-80℃)的清膏,冷却后,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0-55%,搅匀,冷却,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备用;蔗糖制成糖浆,与上述浓缩液、蒸馏液合并,加防腐剂,调整总量为3330ml。灌封,灭菌,即得。每10ml含原药材6g。口服,每次10ml,一日2次。功能主治以实施例1。
实施例6丸剂(浓缩丸) (浓缩丸)党 参 150g附子(制) 140g黄芪(炙) 150g肉 桂 70g 山 药150g肉苁蓉(制) 150g乌 梅 200g山楂(炒) 190g白术(炒) 150g砂 仁 45g 陈 皮125g补骨脂 155g
以上十二味,砂仁粉碎成极细粉(75微米200目筛);其余党参等十一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加入砂仁细粉、辅料,混匀,制成浓缩丸,总量500g,分装成166袋(每袋3g)。口服,每次1.5g,一日2次。功能主治以实施例1。
实施例7口服液党 参 220g附子(制) 160g黄芪(炙) 220g肉 桂 100g山 药 220g肉苁蓉(制) 220g乌 梅 200g山楂(炒) 200g白术(炒) 170g砂 仁 50g 陈 皮 140g补骨脂 170g以上十二味,砂仁、肉桂、陈皮、白术适当断碎,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备用,残渣与党参等8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0(75℃-80℃)的清膏,冷却后,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0-55%,搅匀,冷却,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备用;蔗糖制成糖浆,与上述浓缩液、蒸馏液合并,加防腐剂适量,调整总量为3330ml。灌封,灭菌,即得。每10ml含原药材6g。口服,每次10ml,一日2次。功能主治以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脘痛”阳虚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的党 参140-250重量份附 子110-190重量份黄 芪140-250重量份肉 桂60-120重量份山 药140-250重量份肉苁蓉140-250重量份白 术140-250重量份补骨脂140-250重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的党 参183重量份 附 子150重量份黄 芪183重量份 肉 桂90重量份山 药183重量份 肉苁蓉183重量份白 术183重量份 补骨脂183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所述附子优选制附子;黄芪优选炙黄芪;肉苁蓉优选制肉苁蓉;白术优选炒白术。
4.一种治疗“胃脘痛”阳虚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的党 参140-250重量份 附 子110-190重量份黄 芪140-250重量份 肉 桂60-120重量份山 药140-250重量份 肉苁蓉140-250重量份乌 梅180-260重量份 山 楂180-260重量份白 术140-250重量份 砂 仁30-90重量份陈 皮110-190重量份 补骨脂140-250重量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的党 参183重量份 附 子150重量份黄 芪183重量份肉 桂90重量份 山 药183重量份肉苁蓉183重量份乌 梅 225重量份山 楂 225重量份 白 术 183重量份砂 仁 60重量份 陈 皮 150重量份 补骨脂 183重量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的党 参 150重量份 附 子 140重量份 黄 芪 150重量份肉 桂 70重量份山 药 150重量份 肉苁蓉 150重量份乌 梅 200重量份 山 楂 190重量份 白 术 150重量份砂 仁 45重量份陈 皮 125重量份 补骨脂 155重量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的党 参 220重量份附 子 160重量份黄 芪 220重量份肉 桂 100重量份山 药 220重量份肉苁蓉 220重量份乌 梅 200重量份山 楂 200重量份白 术 170重量份砂 仁 50重量份 陈 皮 140重量份补骨脂 170重量份。
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所述附子优选制附子;黄芪优选炙黄芪;山楂优选炒山楂;肉苁蓉优选制肉苁蓉;白术优选炒白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可以加入辅料制成包括口服液体制剂、片剂、糖浆剂、丸剂中的任一种,优选片剂或口服液体制剂或浓缩丸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以上十二味,砂仁过200-400目筛粉碎成16-75微米级细粉;其余党参等十一味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60-80℃相对密度为1.15-1.35,加入砂仁细粉与辅料、混匀,过筛,制粒,干燥,压制成异型片,包薄膜衣,即得,每片含相当原药材2-3g。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片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以上十二味,砂仁粉过200目筛粉碎成75微米级细粉;其余党参等十一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28-1.30,加入砂仁细粉与辅料、混匀,过筛,制粒,干燥,压制成异型片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每片含相当原药材2g。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浓缩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以上十二味,砂仁过200-400目筛粉碎成15-75微米细粉;其余党参等十一味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加入砂仁细粉、辅料,混匀,制成浓缩丸。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浓缩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以上十二味,砂仁粉过200目筛粉碎成75微米细粉;其余党参等十一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加入砂仁细粉、辅料,混匀,制成浓缩丸。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口服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以上十二味,砂仁、肉桂、陈皮、白术适当断碎,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备用,残渣与党参等8味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5℃-85℃相对密度为1.0-1.15的清膏,冷却后,加乙醇使含醇量为45-65%,搅匀,冷却,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2备用;蔗糖制成糖浆,与上述浓缩液、蒸馏液合并,加防腐剂,调整总量为3000-4000体积份;灌封,灭菌,即得;每10ml含相当原药材6-7g。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口服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以上十二味,砂仁、肉桂、陈皮、白术适当断碎,进行蒸馏,收集蒸馏液备用,残渣与党参等8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5℃-80℃相对密度为1.08-1.10的清膏,冷却后,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0-55%,搅匀,冷却,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备用;蔗糖制成糖浆,与上述浓缩液、蒸馏液合并,加防腐剂适量,调整总量为3330体积份;灌封,灭菌,即得;每10ml含原药材6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脘痛”阳虚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由党参、附子、黄芪、肉桂、山药、肉苁蓉、乌梅、山楂、白术、砂仁、陈皮、补骨脂组成。该中药组合物制备时通过煎煮、浓缩,加入辅料可制成包括片剂、糖浆剂、丸剂(浓缩丸)、口服液体制剂等剂型。本发明组合物制剂具有很好的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嗳中的作用,对“胃脘痛”阳虚证的胃脘冷痛,腹胀,嗳气,纳差,畏寒,无力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1/04GK1488393SQ0314998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日
发明者李湛明 申请人:李湛明, 关泽明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