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暖袋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3  134

专利名称:一种发热暖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放热化学反应提供加热的发热暖袋。
背景技术
现在在冬天里人们用于取暖的设备多种多样,有空调、炭火取暖的暖手炉以及电加热的暖风机等,这些取暖设备的取暖效果好,但体积大不能移动,对于一些外出的人不实用。目前市场上有许多暖包,如中国专利CN 1375267公开了一种微波暖袋,其采用将吸水高分子的载体和水封闭在内胆内,吸水高分子吸水后呈颗状稠物,置于微波炉内加热时,热量积聚在颗状稠物中,即可作为暖袋使用,这种暖袋可移动使用,但使用前需置于微波炉内加热,且加热后的暖袋使用时间短。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暖袋,是将两种以上化学物质混合包装,使用时通过振荡使与氧气充分接触,因而发生化学反应而发热,由于所用发热剂和发热剂同氧氯接触程度不同,发热袋的发热快慢、发热温度、发热持续时间、贮存期和贮存时间有无氢气发生等也各不相同。当前人们研究使用简单、发热快、发热时间长、贮存时间无氢氯发生的化学暖袋。该化学暖袋利用的原料是铁,硅藻土,二氧化硅,食盐,活性碳等组成,其主要利用铁发生氧化反应时的放热反应。但这种暖袋的缺点是发热点比较小,仅在发热局部起保暖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简单、携带方便、发热时间长发热点相对较大的发热暖袋。
本发明一种发热暖袋,包括包装袋、包装袋内的发热体,包装袋是能透气的包装袋,发热体是由铁,硅藻土,二氧化硅,食盐,活性碳、镁和远红外物质组成的组合物;发热体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铁30%~70%硅藻土1%~10%二氧化硅 1%~10%食盐 1%~10%活性碳1%~10%镁1%~10%远红外物质1%~30%发热体各组分的优选重量百分比含量铁45%~65%硅藻土3%~7%二氧化硅 5%~15%食盐 5%~15%活性碳5%~15%镁5%~15%远红外物质5%~15%发热体各组分的最佳重量百分比含量铁50%硅藻土5%二氧化硅 10%食盐 10%活性碳10%镁5%
远红外物质 10%上述的远红外物质为木炭、竹炭中的一种或二种混合。先将除铁以外的成分混合均匀,并充分搅拌,再在混合物中加入铁粉,继续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发热体,在将发热体装入透气性好的发热包装袋即可。在包装袋的外面可以包上一层易撕裂不透气的密封外袋,使用时只须撕裂密封外袋,氧气就从包装袋进入发热体,从而产生放热化学反应。
本发明克服了背景技术中的暖袋发热点小的缺点,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发热范围大、使用简单,发热快的暖袋,本发明可以在适宜的温度下发热时间长,在平均发热温度45-50C左右条件下可持续发热24小时以上;而且原料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残留物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伤害。可以用于手、脚、肘部、膝盖、肩部、腹部等部位的保温。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发热体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铁 50%硅藻土 5%二氧化硅10%食盐10%活性碳 10%镁 5%竹炭10%先将除铁以外的成分混合均匀,并充分搅拌,再在混合物中加入铁粉,继续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发热体,在将发热体装入透气性好的发热包装袋即可。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发热体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
二氧化硅5%食盐5%活性碳 5%镁 10%木炭20%先将除铁以外的成分混合均匀,并充分搅拌,再在混合物中加入铁粉,继续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发热体,在将发热体装入透气性好的发热包装袋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发热暖袋,由包装袋、包装袋内的发热体组成,包装袋是能透气的包装袋,发热体包括铁,硅藻土,二氧化硅,食盐,活性碳、镁,其特征在于发热体还包括有远红外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暖袋,其特征在于发热体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铁30%~70%硅藻土1%~10%二氧化硅 1%~10%食盐 1%~10%活性碳1%~10%镁1%~10%远红外物质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暖袋,其特征在于发热体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铁45%~65%硅藻土3%~7%二氧化硅 5%~15%食盐 5%~15%活性碳5%~15%镁5%~15%远红外物质5%~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暖袋,其特征在于发热体各组分的最佳重量百分比含量铁 50%硅藻土 5%二氧化硅 10%食盐 10%活性碳 10%镁 5%远红外物质 10%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发热暖袋,其特征在于远红外物质为木炭、竹炭中的一种或二种混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热暖袋,由包装袋、包装袋内的发热体组成,包装袋是能透气的包装袋,发热体包括铁,硅藻土,二氧化硅,食盐,活性炭、镁,发热体还包括有远红外物质,本发明暖袋克服了背景技术中的暖袋发热点小的缺点,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发热范围大、使用简单,发热快的暖袋。
文档编号A61F7/03GK1600283SQ0315118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5日
发明者王平, 张 诚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