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姜黄脂溶性苯丙乙烯类成分提取物及其制剂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和食品类有效成分单体或复合成分所组成的两种制剂及其制剂新用途,特别是姜黄脂溶性苯丙乙烯类成分的单一成分或复方制备成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背景技术:
抑郁症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结果表明全球患病率约11%,预测抑郁症将列为2020年疾病谱上第二位。许多严重疾病(如心脏病、脑中风、癌症、免疫性疾病等)也常常会引发抑郁症。抑郁症高发率、高致残率和社会危害日趋严重性在国际上引起了普遍关注。目前西药在使用时均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如抗抑郁谱较窄、毒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等。国内外药品市场上上缺少高效、质优、安全、可控的抗抑郁药物。目前尚缺乏比较满意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姜黄脂溶性苯丙乙烯类单体或复合成分提取物所组成的两种制剂。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姜黄脂溶性苯丙乙烯类单体或复合成分组成的制剂在制备治疗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姜黄素抗抑郁的作用机理是单氨氧化酶抑制剂。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姜黄脂溶性苯丙乙烯类成分提取物,其特征在于系由单体姜黄素或复合成分为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组成;单体姜黄素纯度含量在90~96%,复合成分含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含量重量比是1∶(0.5-0.01)∶(0.4-0.01)。
上述复合物或单体提取物提取工艺如下1、姜黄复合成分或称复方即姜黄有效部位,其提取工艺用脂溶性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醋酸乙脂、氯仿、二氯甲烷等,浓度用75-95%乙醇或丙酮(或前述其他溶剂)避光渗漉法或加热回流提取法可得姜黄的有效部位,干浸膏得率为5%±,其中姜黄素占73-82%。其提取工艺流程如下姜黄粗粉用75-95%乙醇或丙酮渗漉法或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经真空低温浓缩,干燥浓缩物,磨细,用石油醚或溶剂汽油脱脂即得有效部位(含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亦称姜黄复方。
2、高纯度姜黄素提取、纯化工艺将有效部位经过柱层析分离,薄层跟踪得同类化合物溶液,合并浓缩,得高纯度姜黄有效成分,已成功分离出纯度大于96%的主要活性物质姜黄素(curcumin),另外含有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其比例如前述。其分离流程如下姜黄粗粉过20目用75-95%乙醇或丙酮(或上述其他溶剂)渗漉法或回流提取,提取液经真空低温浓缩,磨细浓缩物得有效部位干粉,经石油醚脱脂后用硅胶柱分离,用氯仿(或二氯甲烷)与乙醇梯度洗脱,分管收集、薄层跟踪、相同管合并、分别真空低温浓缩干燥得高纯度姜黄素(96-99%);另法将有效部位经石油醚脱脂后,用75-95%的乙醇反复重结晶可得含90-94%的姜黄素。
注提取、分离时注意避光。
以姜黄素为主的单一成分或复方制备成的口服制剂包括口服片剂、胶囊、颗粒剂、固体分散体、纳米微粒、乳剂。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食两用,具有治疗、改善或预防抑郁症作用的新型中药制剂或保健食品。本发明先后研制了胶囊、片剂、乳剂、纳米微粒、纳米脂质体、β-CD包合物及固体分散体等剂型。动物实验表明各种剂型均有程度不等的效果,以固体分散体及纳米微粒作为制剂剂型为佳。有效部位可用作抗抑郁保健品;高纯度姜黄素(含量90-96%)固体分散体及纳米微粒可作为抗抑郁药物及制剂。本品与阳性药物氟西汀相比,由姜黄苯丙乙烯类成分组成的单一成分或复方新制剂具有效果近似、安全性高、有效性佳的优点。
本发明所得的姜黄苯丙乙烯类成分制剂具有很好的安全性,适于不同年龄层次和各类型的抑郁症患者以及伴发心血管、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患者应用。
本发明在抑郁模型上科学的评价并确定姜黄苯丙乙烯类单一成分或复合成分的制剂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并以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含量为指标,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药效可靠稳定,工艺流程可控性强。
由本发明获得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来源单一,药效成分明确。
本发明采用的制备工艺获得具有治疗抑郁症的制剂,工艺合理,可操作性强,便于工业化生产,获得的产品具有疗效好、安全可靠、质量可控、易于服用、价格低廉等多种西药不可比拟的优点,可使国内外众多患者摆脱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 以下是实施例仅作为进一步阐述发明之用,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姜黄药材粉碎过20目筛,称取500克药粉,用一倍量乙醇浸润1小时以后,均匀地装入渗漉器中,边装边压,注入足量乙醇浸泡过夜,以2-5ml/min的流速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以薄层分析跟踪检测(展开剂氯仿-无水乙醇100∶2.5)直至不出现姜黄素斑点,合并渗漉液。低温、减压浓缩成浸膏,置真空干燥皿中减压干燥,置索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或可用作溶剂用的汽油)加热提取16-20小时,除去挥发油,残渣干燥得干浸膏,姜黄苯丙烯类化合物得14.5克,得率2.9%。经用HPLC(条件见实施例2)检查,其中姜黄素占82.01%,去甲氧基姜黄素14.51%,双去甲氧基姜黄素2.10%,杂质1.38%。
实施例2称取经活化的柱层析硅胶(100-200目)400g,用氯仿搅匀,装入玻璃层析柱(40×120mm),用氯仿5ml/min流速平衡10~30小时。称取上述提取的姜黄丙烯类化合物20g,用氯仿溶解并装入平衡好的层析柱,调整流速为2-5ml/min,加氯仿及少量的乙醇梯度洗脱,至有黄色流出开始收集,15ml/管,用TLC(展开剂氯仿∶无水乙醇100∶2.5)或HPLC(C8柱紫外光线检测器,波长254nm流动相乙腈-10%冰醋酸44-56流速1.2ml/min室温)跟踪姜黄素斑点。收集液置旋转蒸发器中,减压浓缩,通氮加热(45℃±1)除去溶媒得橙黄色晶体粉末,最后经HPLC检查,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二去甲氧基姜黄素∶杂质峰其重量比为97.1%∶1.23%∶0.72%∶0.95%。
实施例3称取经活化的柱层析硅胶(100-200目)500g,用醋酸乙酯搅匀,装入玻璃层析柱,用醋酸乙酯5ml/min流速平衡10~30小时。称取上述提取的姜黄丙烯类化合物7g,用醋酸乙酯溶解并装入平衡好的层析柱,调整流速为2-5ml/min,加醋酸乙酯及少量的乙醇梯度洗脱,至有颜色流出开始收集,15ml/管,用TLC(展开剂丙酮∶无水乙醇100∶2.5)或HPLC(C8柱紫外光线检测器,波长254nm流动相乙腈-10%冰醋酸44-56流速1.2ml/min室温)跟踪姜黄素斑点。收集液加温(45℃)减压浓缩,通氮,减压旋转蒸发器中加热(45℃±1)除去溶媒得橙黄色晶体粉末,最后经HPLC检查,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二去甲氧基姜黄素∶杂质峰其重量比为98.0%∶1.30%∶0.68%∶0.02%。
实施例4称取上述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10g,加300ml乙醇于80-85℃水浴回流至溶解、过滤、冷却至室温后,放入-16~-19℃冰箱中1天,即有结晶析出。过滤、得结晶,再重结晶1-2次,得到姜黄素2.95g,经HPLC法检测其重量比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二去甲氧基姜黄素∶杂质峰91.5%∶6.2%∶0.68%∶1.62%。
实施例5姜黄素纯度90-96%,对利血平所致动物抑郁模型的影响。观察指标1、眼帘下垂;2、运动不能;3、动物体温。结果见表I表I姜黄素对利血平引起小鼠抑郁模型的影响(X±SD.n=20)眼帘下垂 运动不能动物数组别剂量(mg/kg)/总动物数 /总动物数 动物体温(℃)正常对照组 0.2ml/10gNC0/200/20 36.23±0.57模型组 0.2ml/10gNC18△△/20 17△△/2035.73±0.65△氟西汀组15.6mg/kg 11*/20 7*/20 36.15±0.59*姜黄素小剂量30mg/kg15/20 8*/20 36.17±0.43*姜黄素中剂量50mg/kg11*/20 8*/20 36.15±0.53*姜黄素大剂量100mg/kg 9*/20 5**/2036.17±0.43*注关闭眼帘一半的动物数和运动不能动物数,结果进行λ2检验;动物肛温,结果进行T检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试验结果表明药物姜黄素对利血平引起小鼠抑郁出现的眼帘下垂、运动不能和动物体温症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表明药物姜黄素可改善由利血平引起的动物抑郁。
实施例6姜黄素(纯度90-96%)对丁苯那嗪引起小鼠抑郁模型的影响。观察指标1、眼帘下垂;2、僵住作用。结果见表II表II姜黄素对丁苯那嗪引起动物抑郁模型的影响(X±SD.n=20)
眼帘下垂动物数 僵住动物数组别剂量(mg/kg) 30分钟60分钟90分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正常对照组 0.2ml/10gNS 1 0 0 0 0 0模型组 0.2ml/10gNS 19△△18△△18△△18△△18△△18△△氟西汀组15.65** 8** 11* 6** 7** 10*姜黄素小剂 30 1619148** 1411*姜黄素中剂量50 15161811* 12* 7**姜黄素大剂量100 11* 12* 9*4** 10* 11*注关闭眼帘一半的动物数和僵住动物数,结果进行λ2检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试验结果表明药物姜黄素对丁苯那嗪引起动物抑郁模型的眼帘下垂、僵住动物数与模型相比,姜黄大剂量有显著差异(P<0.05,p<0.01),中剂量明显减少僵住动物数,总的表明药物姜黄素对丁苯那嗪引起动物抑郁模型眼帘下垂、动物僵住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实施例7姜黄素(纯度90-96%)对小鼠悬尾试验的影响。结果见表III表III姜黄对小鼠悬尾试验的影响(X±SD.n=20)组别剂量(mg/kg)悬尾不动时间(S)常对照组0.2ml/10gNS111.05±63.21模型组 0.2ml/10gNS214.45±86.66△△氟西汀组15.6 149.95±98.36姜黄素小剂量30 146.00±104.62*姜黄素中剂量50 140.80±117.55*姜黄素大剂量10098.15±91.43**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试验结果表明药物姜黄对小鼠悬尾试验的悬尾不动时间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表明药物姜黄素对小鼠悬尾试验的悬尾不动时<p>表2
注**与阴性对照组比P<0.05实施例10姜黄的固体分散制剂对小鼠悬尾及游泳时间的影响。结果见表VI表VI姜黄素固体分散剂对小鼠悬尾及游泳时间的影响组别动物数 剂量(mg/kg)悬尾不动时间(S) 游泳不动时间(S)氟西汀阳性对照组10 1626.7±19.5 1.6±1.83阴性对照组10 / 69.8±23.3 53.7±30.5小剂量组 10 3031.7±30.9** 3.83±5.2**中剂量组 10 5036.3±38.4** 4.50±4.4****表示P<0.05实验表明姜黄素固体颗粒分散剂对小鼠悬尾及游泳时间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影响。
实施例11复方姜黄素纳米微粒对小鼠悬尾及游泳时间的影响。结果见表VII表VII复方姜黄素纳米微粒对小鼠悬尾及游泳时间的影响组别 动物数剂量(mg/kg) 悬尾不动时间(S)游泳不动时间(S)氟西汀阳性对照组10 16 26.7±19.51.6±1.83阴性对照组10 / 69.8±23.353.7±30.5复方姜黄素10 15 65.6±36.44±5.15****表示P<0.05实验表明复方姜黄素纳米微粒对小鼠游泳时间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影响。
实施例12姜黄素抗抑郁的作用机理试验,通过小鼠试验表明姜黄素的作用机制为单氨氧化酶抑制剂,结果见表XIII表XIII单氨氧化酶的抑制试验组别给药前 1h 2h 3h 4h 5h 6h模型组37.3±0.336.1±0.634.0±0.9 33.5±0.9 33.1±1.1 33.0±1.0 33.0±1.0阳性组37.4±0.336.2±0.735.8±0.8**36.2±1.2**35.9±0.7**35.6±0.6**34.2±0.2**大剂量37.3±0.536.1±0.336.2±0.7**35.9±0.6**35.3±0.7**35.8±0.6**35.8±0.6**中剂量37.3±0.636.1±0.735.8±0.4**36.1±0.4**36.1±0.3**35.8±0.4**35.5±0.6**小剂量37.3±0.336.1±0.535.9±0.9**35.6±0.8**36.0±0.6**35.5±1.0**35.3±1.1**注1、大剂量为100mg/kg,中剂量为50mg/kg,小剂量为30mg/kg,所用动物为ICR小鼠。
2、各组比较为给药后若干小时与给药前的差值比较**P<0.01。
实验表明从以上结果可初步看出,姜黄素的单氨作用机制为单氨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单氨氧化酶,造成单氨类物质的蓄积,发挥抗抑郁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姜黄脂溶性苯丙乙烯类成分提取物,其特征在于系由单体姜黄素或复合成分为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组成;单体姜黄素纯度含量在90~96%,复合成分含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重量比是1∶(0.5-0.01)∶(0.4-0.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姜黄脂溶性苯丙乙烯类成分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口服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姜黄脂溶性苯丙乙烯类成分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口服制剂是包括口服片剂、胶囊、颗粒剂、固体分散体、纳米微粒、乳剂。
4.姜黄脂溶性苯丙乙烯类成分组成的制剂在制备治疗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
5.姜黄脂溶性苯丙乙烯类成分组成的制剂在制备改善抑郁行为中的应用。
6.姜黄脂溶性苯丙乙烯类成分组成的制剂在降低单氨氧化酶的活性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姜黄脂溶性成分苯丙乙烯类姜黄素单一成分以及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及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所组成的复方(下同)及其制剂新用途。本发明公开了姜黄中苯丙乙烯类姜黄素单一成分以及复方的成分为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在制备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姜黄中苯丙乙烯类单一成分以及复方在制备改善抑郁行为的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姜黄苯丙乙烯类单一成分以及复方可制成口服胶囊、片剂、颗粒剂、固体分散体、纳米微粒、β-CD包合物、乳剂等或缓释剂型,可用于治疗抑郁症。
文档编号A61K9/20GK1489994SQ03152808
公开日2004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2日
发明者程培元, 张岫云, 陈龙霞, 程光, 翁帼英 申请人:南京康海医药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