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药物。
背景技术:
:带状疮疹(缠腰火丹)是由水痘疮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症状性神经性、病毒性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易发生于春秋季节,,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成簇疱疹沿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常为单侧性,伴有疼痛易留后遗神经痛为特征。目前,医院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抗病毒药物治疗,这些常规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会有并发症,患者恢复缓慢,不能及时解决患者痛苦,易留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出的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药物组合,以解决患者痛苦,并且避免产生毒副作用,减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药物,它是将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雄黄18-20g、板蓝根18-20g、白芍18-20g、明矾18-20g、五味子18-20g,混合粉碎后加75%的酒精150ml摇匀,浸泡30min后即可使用。具体的,它是将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雄黄20g、板蓝根20g、白芍20g、明矾20g、五味子20g,混合粉碎后加75y。的酒精150ml摇匀,浸泡30min后即可使用。用上述药物涂擦皮疮破溃局部,超过患处边缘lcm,一日4-5次,3天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治愈。期间禁食鱼、腥、辣、黄花菜之品,宜食清淡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中医学认为带状疮疹为肝脾湿热,感受火热毒邪,其病机为湿热毒邪,蕴结腠理,经络壅遏气血,而发为疱疹;固用针刺破大面积疱疹及周围皮肤,可从最大限度地给邪毒以外出,顺应病斜欲出之势,能迅速泻热排毒,通而不痛。板蓝根清热凉血解毒。雄黄燥湿解毒,为本发明之主药。明矾有燥湿敛疮解毒。芍药补血柔肝止痛。五味子利用收敛固涩的作用,促进皮损局部水疱的吸收干固与结痂,能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可抗病毒。乙醇浸液有抑菌作用,能降低皮损局部皮肤继发化脓感染的可能性。临床实践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治疗带状疮疹,可明显縮短病程,减少痛苦,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易行,且使用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虽然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引起皮肤继发感染的机率很小,治疗后一般不需特意护理创面,但应注意局部切勿沾水,勤换内衣,保持乐观心态,注意休息,宜3清淡,忌海鲜发物。本发明完全采用纯中药材制成,可较大幅度减轻患者痛苦,避免西药类药物对患者产生毒副作用。由于本发明的药物成分价格相对西药便宜,可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另外,本发明疗效显著,制备方法简便,易为患者接受。经临床实践证明,适用本发明有效率达到100%。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是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雄黄20g、板蓝根20g、白芍20g、明矶20g、五味子20g,混合粉碎后加75y。的酒精150ml摇匀,浸泡30min后即可使用。用上述药物涂擦皮疮,破溃局部,超过患处边缘lcm,一日4-5次,3天为一疗程,一般l-2个疗程即可治愈。期间禁食鱼、腥、辣、黄花菜之品,宜食清淡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为了验证本发明的疗效,本发明提供的药物与当前西药治疗进行对比实验。116例均为门诊病人,均为先有神经痛而后出现单侧沿外周神经分布的成簇水疱疹样损害的典型临床表现而明确诊断。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因,疲乏劳累,免疫力低下等,皮疹分布情况,胸背部58例(占51.3%),腰腹部48例(占42.1),头面部5例(占2.4%),手臂部6例(占3.6%);疼痛程度剧烈者占68%,轻微疼痛者占32%,发生后遗神经痛18例占20%。将其随即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58例,男23例,女35例,平均年龄64岁,病程1天-5天,平均3天,西药对照组48例,男19例,女29例,平均年龄65岁,病程1天-5天,平均病程3天。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中药治疗组患者取侧卧位,使皮损部分充分暴露。局部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针刺疮疹部位,以刺破疱疹,使疱内液体流出,然后用棉球将局部血液擦拭干净,涂擦上述配比制作好的药物。用上述药物涂擦皮疮,破溃局部,超过患处边缘lcm,一日4-5次,3天为一疗程,一般l-2个疗程即可治愈。期间禁食鱼、腥、辣、黄花菜之品,宜食清淡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西药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0.5g稀释静滴,甲青米瓜lg、维生素C3g稀释静滴,一日l次。外用炉甘石擦剂,水疱破溃者用新霉素软膏涂擦皮损局部,一天3-4次。疼痛较重时,给予卡马西平O.lg,1日2-3次;口服阿昔洛韦每次0.5g,一日2次;肌注聚肌胞2mg或皮下注射转移因子2mg,均为每周2次。两组患者均采用门诊治疗,并每日随诊观察,治疗6天后,统计疗效。疗效标准。治愈疼痛基本消失,皮疹全部消退,皮损缓解,部分留有轻微疤痕及色素沉着。显效疼痛明显减轻,皮疹消退50%以上。有效疼痛缓解,皮疹消退30%以上。无效疼痛及皮损均无改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典型病例李XX,男73岁,离休干部。2002年10月15日就诊。主诉左侧肋部有带状疮疹后,疼痛10月有余;皮肤上出现成簇样透明水疱,小者如绿豆,大者如葡萄,皮肤潮红,伴烧灼样疼痛,夜难入眠;经用阿昔洛韦和龙胆泻肝汤等治疗,水疱消退,局部疼痛虽有减轻,但夜间或衣服摩擦时疼痛难忍。症见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心烦,夜寐不安,原皮损部位深褐色色素沉着,触诊疼痛,舌黯苔白,脉弦细数。给予针刺隔天一次,用上述药物涂擦l日2-3次。治疗3天后,局部疼痛明显减轻,夜寐能安,疼痛消失,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赵XX,女56岁,2009年4月9日初诊。主诉左腰腹部起红斑、水疱,疼如火燎,夜难入眠;6天前,患者突觉左腰腹部疼痛不适,并发现该处皮肤起片状红斑,皮肤科检查,左腰腹部见成片集簇状粒,如绿豆大疱疹。辨证诊断肝胆热盛,气滞湿阻。治法局部针刺,隔两天l次;外涂上述药物l日3-5次。治疗2天后,症状明显减轻,水疱停止出现。4天后水疱干涸结痂,疼痛明显减轻。7天后结痂脱落,疼痛消失,临床治愈。2月后无不适症状。朱XX,女18岁,于2008年11月18日就诊。主诉右肋部疼痛,伴皮肤上出现密集成簇疱疹3天;皮肤科诊断带状疱疹,予静脉输注抗病毒药,外敷中药膏剂,止痛效果不理想。辨证诊断周围皮肤轻度红肿,局部疼痛剧烈难忍,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脉沉细,诊为"带状疱疹"。症属脾虚湿困,湿毒阻滞,予针刺涂药后,疼痛明显减轻,次日疼痛基本停止,疱疹干涸,共治疗3次,疼痛消失,疱疹结痂而愈。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将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雄黄18-20g、板蓝根18-20g、白芍18-20g、明矾18-20g、五味子18-20g,混合粉碎后加75%的酒精150ml摇匀,浸泡30min后即可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将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雄黄20g、板蓝根20g、白芍20g、明矾20g、五味子20g,混合粉碎后加75%的酒精150ml摇匀,浸泡30min后即可使用。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药物。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将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雄黄18-20g、板蓝根18-20g、白芍18-20g、明矾18-20g、五味子18-20g,混合粉碎后加75%的酒精150ml摇匀,浸泡30min后即可使用。本发明完全采用纯中药材制成,可较大幅度减轻患者痛苦,避免西药类药物对患者产生毒副作用。由于本发明的药物成分价格相对西药便宜,可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另外,本发明疗效显著,制备方法简便,易为患者接受。经临床实践证明,适用本发明有效率达到100%。文档编号A61K36/185GK101664451SQ20091017228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申请日期2009年9月28日优先权日2009年9月28日发明者贾高增申请人:贾高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