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颈、腰间盘突出的组合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进一步是治疗颈腰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腰腿疼痛的
中药药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腰腿疼痛、颈腰间盘突出、以及各种劳损行损伤,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一般治疗采用的口服西药或中药,易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一些外用药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药物治疗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标本兼治、药效迅速、安全可靠、治疗效果佳的治疗颈腰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腰腿疼痛等病症的中药组合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颈、腰间盘突出的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是包括腾药、药酊,其中,腾药由以下原料组成伸筋草25-35克、透骨草25-35克、海桐皮10-20克、木瓜6-12克、防风10-20克、追地风10-20克、独活10-20克、赤芍10-20克、红花6-12克、骨碎补10-20克、川椒6-12克、乳香6-12克、没药6-12克、白芷6-12克、川牛膝6-12克、桂枝10-20克;制法将以上原料研粉,混合即得。 优选方案是伸筋草28-32克、透骨草28-32克、海桐皮13-17克、木瓜7-11克、防风13-17克、追地风13-17克、独活13-17克、赤芍13-17克、红花7_11克、骨碎补13-17克、川椒7-11克、乳香7-11克、没药7-11克、白芷7-11克、川牛膝7-11克、桂枝13-17克。
最佳方案是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海桐皮15克、木瓜9克、防风15克、追地风15克、独活15克、赤芍15克、红花9克、骨碎补15克、川椒9克、乳香9克、没药9克、白芷9克、川牛膝9克、桂枝15克。 组合药物中还包含有抗风湿酊,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稀莶草1400-1600克、红花450-550克、桑寄生1400-1600克,制法将以上原料放有盖容器内,加乙醇没过原料,放置浸渍5-7天,过滤,添加乙醇至9-10万毫升,分装即得。优选方案是稀莶草1450-1550克、红花480-520克、桑寄生1450-1550克。
最佳方案是稀莶草1500克、红花500克、桑寄生1500克。 组合药物中还包含有活血舒筋酊,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透骨草25-35克、红花8-16克、急性子8-16克、乳香8-16克、骨碎补8-16克、追地风8-16克、川椒8_16克、独活8_16克、川乌或草乌3-9克;制法将以上原料研粉,放容器内加50%乙醇9-10万毫升,浸泡一周,将滤液倒出备用;再向原料中加30%乙醇4-5万毫升,浸泡一周,将滤液倒出备用;两次滤液合并添加50%乙醇至9-10万毫升,分装即得。 优选方案为透骨草28-32克、红花10-14克、急性子10-14克、乳香10-14克、骨碎补10-14克、追地风10-14克、川椒10-14克、独活10-14克、川乌或草乌4-8克。
最佳方案为透骨草30克、红花12克、急性子12克、乳香12克、骨碎补12克、追地风12克、川椒12克、独活12克、川乌或草乌6克。 本发明的配置机理用本发明的方法制作的"筋骨三合一腾药",形成完美的组合。组方中以腾药袋为基础,抗风湿酊与舒筋活血酊随症交替使用。腾药中60%的药物归肾经,黄帝内经中有载"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40%的药物归脾胃经,"脾胃为后天之本",这样,腾药就照顾到两个根本。在此基础上,加上针对病因的酊剂;且盐本身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盐在炒热后,热的作用,致使酒借热势、药借酒势,大大提高了药的渗透性,促进皮肤对药力的吸收,促进自由基的排放,从而形成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对局部或全身的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剌激皮肤,搭配合理,疗效独特。本发明经临床的反复实践证明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血,祛风散寒的功效,其治愈率高,药力集中作用迅速,无毒副作用,药效持续时间长,成本低,患者无痛苦,治疗疾病范围广。本发明药物,标本兼治、药效迅速、安全可靠、疗效较佳。以198例临床试验表明,有效率达97.0%。
试验资料 1、适应症颈腰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腰腿疼痛、各种劳损行损伤。
2、治疗方法(1)将大青盐1000克放置炒锅中炒热(85t:以上)(煤气灶中火约6-8分钟),倒至布袋中。(2)将抗风湿酊(或活血舒筋酊)(当患者因受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病时,用抗风湿酊;当患者因经络受阻、瘀血所致用活血舒筋酊)约20ml均匀喷洒在腾药袋上。(3)将腾药袋(每付重300克)放置患处皮肤上,然后再把盐袋放置腾药袋上。(4)盐袋上放上保温棉垫。(5)热敷从开始到结束约1小时。(6)热敷结束后轻拍患处,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药物吸收。 每天1-2次,14次为一疗程。热敷结束后,将腾药袋放入所料带内密闭保存,一疗程结束休息一天,可继续进行。 3、病例来源298例均为滑县城关镇史固村桂芳卫生室门诊病历,全部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1985年)制定诊断标准。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肝炎、高热、中度贫血、严重心功能不全和妇女月经来潮期、妊娠及体弱者不作为纳入实验病例。
4、临床资料治疗组100例,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81岁,其中30-68岁82例,平均57. 98岁,辩证分型风寒湿痹证41例、寒热夹杂症39例、痰瘀阻络型20例、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28年,平均9. 45年,对照组100例,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3岁,其中28-65岁82例,平均57. 58岁,辩证分型风寒湿痹41例、寒热夹杂症38例,痰瘀阻络症21例,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25年、平均14. 35年,开放组98例、男性38例、女性60例,最小21岁,最大77岁,其中29-63岁50例,平均58. 74岁。辩证分型风寒湿痹证51例、寒热夹杂症19例、痰瘀阻络症28例,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28年,平均8. 93年。 5、使用方法于2009年3月18日至2009年6月30日,采用本卫生室研制的"筋骨三合一腾药"每天两次,每次腾1小时,7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使用方法类同。
6、结果疗效评定标准 (1)缓解经本法治疗后疼痛、肿胀、沉重、酸楚、麻木、晨僵、畏寒怕冷等症状及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或能参加工作(家务)理化指标(AS0、RF、ESR)基本恢复正常;(2)显效上述诸症状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或明显好转,各项理化指标明显下降,基本能参加工作(家务)。(3)有效原有症状好转、理化指标有所下降,(4)无效经本疗法治疗1-2疗程(7天为一疗程)诸症状均无改变或病情有所恶化。
7、疗效分析按照"弊病疗效判断标准"评定,治疗组+开放组198人中,显效135人,占68. 2%,有效57人,占28. 8%,无效6人,占3. 0% ;总有效率为97. 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 < 0. 01)。注对照组采用热水袋直接热敷。
8、典型病例介绍 例1 :郭某某,男,81岁,退休干部,家住河南省滑县道口镇城管三街。主诉腰软、腰疼1年余。l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腰酸软无力,平卧后起不来,大便需2人搀扶。经多方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仅腰椎CT示腰椎腿型变。先后在各大医院做很多治疗,服用几十种药物,疗效不理想。于2009年4月IO号来我卫生室就诊,经诊察属老年性肌无力,属年老体衰、各脏器功能低下所致,特别是肝肾虚衰。随采用"筋骨三合一腾药"热敷,于第二天能自行在床上自行翻身, 一星期后能自行走路,十天后能自行大便,二十天后能上三个楼梯台阶,一个月后生活自理。随访至今未复发。 例2 :位某某,女,73岁,河南省滑县城关育新中学教师家属。主诉左肩疼痛放射至左臂半年余,半年前因晨练后左肩疼痛,逐渐加重,致使夜不能寐,先后在县医院、省三院检查治疗,仍不能入睡,病人日渐消瘦,精神状况差,靠安眠药和止痛药维持每天能睡2-3小时,最后在省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示颈椎曲度变直、颈椎间盘突出、多节颈椎体骨质增
生。院方建议手术治疗,家属未同意。于2009年3月28日来我卫生室就诊,诊断明确,随采用"筋骨三合一腾药"热敷治疗,每日两次,一个月后,不用安眠药和止痛药能够入睡4-5小时,三个月后,手麻症状消失,疼痛消失,能参加家务劳动,精神面貌良好,随访至今未复发。
例3 :贺某某,女,45岁,河南省滑县城关史固村农民。主诉腰疼向左下肢放射、麻木咳嗽更甚3月余。经县医院CT确诊腰间盘突出。采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良,症状加重,不能起床行走,于2009年6月15日家人送我处就诊,查体直腿抬高试验30度(右)、85度(右)、L4、5叩击疼(++),向左下肢放射,腹部加压试验(++),做足拇指背曲减弱,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筋骨三合一腾药"热敷,配合牵引3天疼痛明显减轻,配合手法复位,经一个月治疗,疼痛消失,抬腿双侧达90度,L4、5L叩击疼(-),腹部加压试验(-),左足拇指背曲试验正常。参加家务劳作未复发。 例4 :王某某,男,52岁,河南省滑县枣村乡黄庄村农民。主诉左肩关节处疼痛、活动受限5个月,系5个月前因受凉左肩关节疼痛,渐以出现左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畏风怕冷,疼痛夜不能寐,经多方治疗无效,来我处就诊。检查左肩关节压疼(++)、外展40°前伸30°后伸10° 、搭肩实验(++)。诊断肩关节周围炎(风寒湿型);治疗2009年6月8日于门诊经"筋骨三合一腾药"热敷,并合以针灸治疗7天,疼痛消失,外展105。前伸120°后伸正常、抬肩实验正常。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叙述
实施例1 : a腾药的制作选取伸筋草25克、透骨草25克、海桐皮10克、木瓜6克、防风10
5克、追地风10克、独活10克、赤芍10克、红花6克、骨碎补10克、川椒6克、乳香6克、没药 6克、白芷6克、川牛膝6克、桂枝10克;制法将以上原料研粉,混合即得。
b抗风湿酊的制作将以上原料放有盖容器内,加乙醇没过原料,放置浸渍5-7天, 过滤,添加乙醇至9-10万毫升,分装即得。 c活血舒筋酊的制作选取透骨草25克、红花8克、急性子8克、乳香8克、骨碎补 8克、追地风8克、川椒8克、独活8克、川乌或草乌3克;制法将以上原料研粉,放容器内 加50%乙醇9-10万毫升,浸泡一周,将滤液倒出备用;再向原料中加30%乙醇4-5万毫升, 浸泡一周,将滤液倒出备用;两次滤液合并添加50%乙醇至9-10万毫升,分装即得。
使用组合药物治疗时,参见治疗方法。
实施例2 : a腾药的制作选取伸筋草35克、透骨草35克、海桐皮20克、木瓜12克、防风20 克、追地风20克、独活20克、赤芍20克、红花12克、骨碎补20克、川椒12克、乳香12克、 没药12克、白芷12克、川牛膝12克、桂枝20克;制法将以上原料研粉,混合即得。
b抗风湿酊的制作选取稀莶草1600克、红花550克、桑寄生1600克,制法将以 上原料放有盖容器内,加乙醇没过原料,放置浸渍5-7天,过滤,添加乙醇至9-10万毫升,分 装即得。 c活血舒筋酊的制作选取透骨草35克、红花16克、急性子16克、乳香16克、骨碎 补16克、追地风16克、川椒16克、独活16克、川乌或草乌9克;制法将以上原料研粉,放容 器内加50%乙醇9-10万毫升,浸泡一周,将滤液倒出备用;再向原料中加30%乙醇4-5万 毫升,浸泡一周,将滤液倒出备用;两次滤液合并添加50%乙醇至9_10万毫升,分装即得。
使用组合药物治疗时,参见治疗方法。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颈、腰间盘突出的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是包括腾药、药酊,其中,腾药由以下原料组成伸筋草25-35克、透骨草25-35克、海桐皮10-20克、木瓜6-12克、防风10-20克、追地风10-20克、独活10-20克、赤芍10-20克、红花6-12克、骨碎补10-20克、川椒6-12克、乳香6-12克、没药6-12克、白芷6-12克、川牛膝6-12克、桂枝10-20克;制法将以上原料研粉,混合即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颈、腰间盘突出的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药酊指抗 风湿酊,其原料配比是稀莶草1400-1600克、红花450-550克、桑寄生1400-1600克。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颈、腰间盘突出的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抗风湿酊 制法是将以上原料放有盖容器内,加乙醇没过原料,放置浸渍5-7天,过滤,添加乙醇至 9-10万毫升,分装即得。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颈、腰间盘突出的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药酊指活 血舒筋酊,其原料配比是透骨草25-35克、红花8-16克、急性子8-16克、乳香8_16克、骨 碎补8-16克、追地风8-16克、川椒8-16克、独活8-16克、川乌或草乌3_9克。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颈、腰间盘突出的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活血舒筋 酊制法是将以上原料研粉,放容器内加50%乙醇9-10万毫升,浸泡一周,将滤液倒出备 用;再向原料中加30%乙醇4-5万毫升,浸泡一周,将滤液倒出备用;两次滤液合并添加 50%乙醇至9-10万毫升,分装即得。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颈、腰间盘突出的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的 组份是伸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海桐皮15克、木瓜9克、防风15克、追地风15克、独活 15克、赤芍15克、红花9克、骨碎补15克、川椒9克、乳香9克、没药9克、白芷9克、川牛膝 9克、桂枝15克。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颈、腰间盘突出的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的 组份是稀莶草1500克、红花500克、桑寄生1500克。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颈、腰间盘突出的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的 组份是透骨草30克、红花12克、急性子12克、乳香12克、骨碎补12克、追地风12克、川 椒12克、独活12克、川乌或草乌6克。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颈、腰间盘突出的组合药物,涉及治疗颈、腰间盘突出的中药药物,包括三种药物a腾药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木瓜、防风、追地风、独活、赤芍、红花、骨碎补、川椒、乳香、没药、白芷、川牛膝、桂枝;研粉,混合;b抗风湿酊稀莶草、红花、桑寄生,通过乙醇浸渍,形成药酊;c活血舒筋酊透骨草、红花、急性子、乳香、骨碎补、追地风、川椒、独活、川乌或草乌,通过乙醇浸渍,形成药酊。本发明组方中以腾药袋为基础,抗风湿酊与舒筋活血酊随症交替使用。其用热盐为引,酒借热势、药借酒势,提高了药的渗透性,促进皮肤对药力的吸收,经实践证明其标本兼治、药效迅速、安全可靠、疗效较佳。以198例临床试验表明,总有效率达97.0%。
文档编号A61K36/758GK101703605SQ20091017279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
发明者郭洪勋 申请人:郭洪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