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电缆隧道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7  223

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电缆隧道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电缆隧道传输系统,属于电缆传输和消防布置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对称设于电缆隧道两侧的电缆桥架、位于电缆桥架上的电缆以及位于设于电缆桥架上的、带有启动组件的自动灭火装置;所述自动灭火装置包括在电缆接头点两侧设置的灭火群和设置于接头间处、阻火门处以及电缆隧道进站口处的灭火屏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防护全面,在传输电力信号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且防火装置的设置方式合理,重点区域重点保护,既可保证电缆隧道的重点位置的安全性又可以大大减少所用灭火设备,进而大幅缩减防火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电缆隧道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传输领域和消防布置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日益加快的城市建设,城市内的空间利用受到限制。电缆隧道成为城市内输电线路布置的发展趋势。电缆隧道具有节省占地和空间,电缆布置紧凑的优点,一条隧道可布置不同电压等级的多条线路。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每年新增IIOkV以上电缆线路大约1500公里,总投资超过150亿元。但是,在具有优点的同时,也具有一条线路发生火情,殃及隧道内其他所有电缆的缺点,并且不便于实施灭火。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产生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在电缆发生火情后,利用灭火装置以最快速度对其进行灭火,将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成为电缆隧道考虑的重要问题。由于受到国内目前消防科技含量较低、理念不够先进的客观条件限制,电力部门多年来普遍采用人力巡检、防火涂料及防火封堵等措施来控制其消防隐患。该方法存在人力不能实时监控、监控设备受到隧道内环境制约而不能正常使用,防火涂料和防火封堵仅仅能够实现局部防火而不能实现真正的灭火。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并开发出一套真正在无人值守条件下能够及时的、准确的完善的自动灭火的电缆隧道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护全面、可大大降低防护成本的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电缆隧道传输系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电缆隧道传输系统,包括对称设于电缆隧道两侧的电缆桥架、位于电缆桥架上的电缆以及位于设于电缆桥架上的、带启动组件的自动灭火装置;所述自动灭火装置包括在电缆接头点两侧设置的灭火群和设置于接头间处、阻火门处以及电缆隧道进站口处的灭火屏障。
[0005]所述灭火群为在电缆接头点两侧对称设置的η (η>2)组相同的灭火装置,每组灭火装置由两个通过热敏线相连接的灭火设备组成,位于电缆接头点同一侧的相邻的两个灭火设备之间的间距为2-5m,电缆接头点与距离其最近的灭火设备之间的距离为20-50cm。
[0006]所述灭火屏障为对称设于电缆隧道两侧、位于各电缆桥架上的灭火设备。
[0007]接头间处的灭火屏障的设置方式为:在接头间两端与电缆隧道的结合点处沿隧道延伸方向间隔l-2m处各设置一道灭火屏障。
[0008]阻火门处的灭火装置的设置方式为:在距离各阻火门两侧Im处各设置一道灭火屏障,在每两道阻火门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一道灭火屏障。
[0009]电缆隧道进站口处灭火装置设置方式为:以电缆隧道进站口为起点,沿电缆隧道的延伸方向,每隔一段预定间隔设置一道灭火屏障。
[0010]所述预定间隔为5m。
[0011]所述灭火设备为FZXA0.5/MCX型灭火器。[0012]所述灭火设备的启动组件为Z型分布。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进步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防护全面,在传输电力信号的同时还可以起到自动防火的作用,且防火装置的设置方式合理,重点区域重点保护,既可保证电缆隧道的重点位置的安全性又可以大大减少所用灭火设备,进而大幅缩减防火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将防火设备启动组件原有的U型分布改为Z型分布,可减少重复感应区域而增加感应范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灭火群的设置原理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灭火屏障的设置原理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缆隧道进站口处灭火屏障设置图;
[0018]其中,1、电缆隧道进站口,2、电缆桥架,3、灭火设备,4、电缆隧道,5、接头间,6、电缆接头点,7、阻火门,8、热敏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由图1至图4所示可知,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电缆隧道传输系统,包括对称设于电缆隧道4两侧的电缆桥架2、位于电缆桥架2上的电缆以及位于设于电缆桥架2上的、带启动组件的自动灭火装置;所述自动灭火装置包括在电缆接头点6两侧设置的灭火群和设置于接头间5处、阻火门7处以及电缆隧道进站口 I处的灭火屏障。
[0020]所述灭火群为在电缆接头点6两侧对称设置的三组相同的灭火装置,每组灭火装置由两个通过其本身的启动组件与热敏线8相连接的灭火设备3组成,电缆接头点6与距离其最近的灭火设备3之间的距离为20-50cm,优选为30cm ;位于电缆接头点6同一侧的相邻的两个灭火设备3之间的间距为2-5m,优选的,第一个灭火设备3与第二个灭火设备3的间距为2m,第二个灭火设备3与第三个灭火设备3的间距为3m。图2所示为灭火群的布置图。图2为从电缆隧道4顶部向下俯视时得到的灭火群的布置图。
[0021]两个灭火设备3的通过启动组件和热敏线8相连接形成组启动,启动时能够使两个灭火设备3同步启动从而形成对撞式球形灭火空间,利用压力、隔离空气和破坏燃烧链3种形式灭火。由于在火焰燃烧过程中,内部气流的走向无法预见,而气流旋所形成的压力空隙可能导致火焰向非燃烧区域溅射,虽然概率极小,但依然存在隐患(国内已有此类案例);另外,电缆内部阴燃蔓延也是隐患之一,因此,应在电缆接头点6两侧沿电缆隧道4的延伸方向再延伸2m-5m后分别设置由若干套灭火设备3形成灭火屏障防范延伸性火情。
[0022]所述灭火屏障为对称设于电缆隧道4两侧、位于各电缆桥架2上的灭火设备3。通常电缆隧道4中含有110KV与220KV两条电缆,两条电缆分布在4层电缆桥架2上,每个电缆桥架2上都设有一个灭火设备3,因此一道灭火屏障就包括了 8个高低分布的灭火设备
3。图3所示为沿电缆隧道4的延伸方向对隧道进行剖视所得的灭火屏障的结构示意图。
[0023]接头间5处灭火装置的设置主旨为:每个接头间5内设有24个电缆接头点6,属于防火重点,为防止接头间5火势向外蔓延与外部火势蔓延至接头间5,应在电缆隧道4的延伸方向、接头间5两侧设置灭火屏障进行隔离。[0024]接头间5处的灭火装置的设置方式为:在接头间5两端与电缆隧道4的结合点处沿隧道延伸方向间隔l-2m处各设置一道灭火屏障,目的是为了保证更好的防护效果。
[0025]阻火门7处灭火装置的设置主旨为:阻火门7属于被动型防火设备,且其本身并非全密封设施,在火势较大的情况下,火灾所产生气流具有其不确定性,单方面的防护无法完全实现对火焰连续性的阻隔,采用自动灭火的双向屏障可以增加大面积的灭火剂进行阻隔,配合阻火门7可完全切断火焰连续燃烧链。另外,两道阻火门7的间距较大,在其中间位置应增加一道灭火屏障以实现对火势扩大的控制。
[0026]阻火门7处的灭火装置的设置方式为:在电缆隧道4延伸方向上,距离各阻火门7两侧Im处各设置一道灭火屏障,在每两道阻火门7之间的中间设置一道灭火屏障。通常两个阻火门7之间的距离为260m-280m,在其中间位置设置一道灭火屏障进行通道内阶段性灭火。图1中可以看到阻火门7处灭火屏障的设置。图1也为从电缆隧道4的顶部向下俯视时得到的示意图。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组成灭火屏障的、位于电缆隧道4同一侧的灭火设备3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因此在此图中看到的灭火屏障仅为位于最上层的两个灭火设备3。
[0027]电缆隧道进站口 I处灭火装置的设置主旨为:电缆隧道进站口 I位置的防火设置直接涉及到站内设施设备,应作为重点防护区域。消防部门一般对于防火的要求都是百米之内属于防火区域,因此对于电缆隧道进站口 I这种重点防火区域应加强防灭火部署,将危险控制在IOOm之内。
[0028]电缆隧道进站口 I处灭火装置设置方式为:以电缆隧道进站口 I为起点,沿电缆隧道4的延伸方向,每隔5m设置一道灭火屏障。图4所示为电缆隧道进站口 I处灭火屏障的设置图。图4为在电缆隧道4顶部向下俯视得到的示意图。
[002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灭火设备3为FZXA0.5/MCX型灭火器;且灭火器的启动组件为Z型分布。
[0030]本实用新型中灭火设备3与热敏线8连接方法:
[0031]I)用一根热敏线8,将灭火设备3上的启动组件的线插入到热敏线8套管中,两根线芯的搭接长度> 50毫米,用线卡从套管外面固定。用线卡固定,两个线卡之间的长度不短于50毫米。
[0032]2)将与连接好热敏线8的灭火设备3用其壳体自带螺丝固定。
[0033]3)两个灭火设备3通过启动组件和热敏线8即可实现组启动连接。
[0034]本实用新型中,灭火群中所包含的灭火设备3的数量、灭火设备3之间的间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0035]在本实用新型中,灭火屏障中灭火设备3的数量是与电缆隧道4内电缆桥架2的数量相一致的,当然两者之间也可以不一致。本实用新型中,灭火屏障中灭火设备3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在实际应用中各灭火设备3不一定非得在同一竖直线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即可。而灭火屏障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即可。
[0036]灭火器的型号也可以自行选择。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电缆隧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于电缆隧道(4 )两侧的电缆桥架(2 )、位于电缆桥架(2 )上的电缆以及位于设于电缆桥架(2 )上的、带启动组件的自动灭火装置;所述自动灭火装置包括在电缆接头点(6)两侧设置的灭火群和设置于接头间(5)处、阻火门(7)处以及电缆隧道进站口(I)处的灭火屏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电缆隧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群为在电缆接头点(6)两侧对称设置的η组相同的灭火装置,其中n>2,每组灭火装置由两个通过热敏线(8)相连接的灭火设备(3)组成,位于电缆接头点(6)同一侧的相邻的两个灭火设备(3)之间的间距为2-5m,电缆接头点(6)与距离其最近的灭火设备(3)之间的距离为 20_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电缆隧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屏障为对称设于电缆隧道(4)两侧、位于各电缆桥架(2)上的灭火设备(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电缆隧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接头间(5)处的灭火屏障的设置方式为:在接头间(5)两端与电缆隧道(4)的结合点处沿隧道延伸方向间隔l-2m处各设置一道灭火屏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电缆隧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阻火门(7)处的灭火装置的设置方式为:在距离各阻火门(7)两侧Im处各设置一道灭火屏障,在每两道阻火门(7)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一道灭火屏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电缆隧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缆隧道进站口( I)处灭火装置设置方式为:以电缆隧道进站口( I)为起点,沿电缆隧道(4)的延伸方向,每隔一段预定间隔设置一道灭火屏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电缆隧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间隔为5m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电缆隧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设备(3)为FZXA0.5/MCX型灭火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电缆隧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设备(3)的启动组件为Z型分布。
【文档编号】A62C3/16GK203436719SQ201320379857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8日
【发明者】吴冀鹏, 康勇, 蒋云峰, 王森林, 曹康, 赵宇晗, 申金龙, 徐延昌, 王志强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河北省电力公司, 邢台供电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