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包括工质管、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工质管两端均封闭,工质管下端呈锥形状,工质管内设有液体工质,工质管顶部设有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冷凝管,冷凝管的下端与工质管的顶部连通,冷凝管的数量为多根,多根冷凝管呈伞状布设,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均设置在工质管的上方,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对称布设且两者之间形成两端宽中间窄的气流通道,第一翅片的内侧与靠近其的冷凝管的外侧壁固连,第二翅片的内侧与靠近其的冷凝管的外侧壁固连。本实用新型依靠工质从液态到气态相变来预防煤堆自燃发生,能快速消除煤堆的热量积累,解决了采用淋水和插金属管的方式来降温存在降温效率低的问题,散热效率高,便于操作。
【专利说明】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堆自燃预防【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煤堆自燃发生火灾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如何移除大量煤堆内部产生的热量成了主要问题。目前采取的方式主要是注水降温来削弱煤堆热量,但是通常情况下煤堆产生的向上热流阻止了水向热源流动,导致煤堆降温灭火用水达不到预期位置。另外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在煤堆中插入金属棒来通过金属的导热而达到给煤堆散热的目的,防止煤堆自燃,但是这种方式传热效率差,降温效率低,不能有效预防煤堆自燃现象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依靠工质从液态到气态相变来预防煤堆自燃发生,能快速消除煤堆的热量积累,解决了采用淋水和插金属管的方式来降温存在降温效率低的问题,同时散热效率高,便于操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质管、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所述工质管的两端均封闭,所述工质管的下端呈锥形状,所述工质管内设置有液体工质,所述工质管的顶部设置有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下端与工质管的顶部相连通,所述冷凝管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冷凝管呈伞状布设,所述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均设置在工质管的上方,所述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对称布设且两者之间形成两端宽中间窄的气流通道,所述第一翅片的内侧与靠近其的冷凝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翅片的内侧与靠近其的冷凝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0005]上述的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的下端伸入工质管内,所述工质管伸入冷凝管的深度为2cm?3cm。
[0006]上述的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工质的体积为工质管容积的 30%?50%。
[0007]上述的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工质为负离子水。
[0008]上述的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管和冷凝管均为铜管或碳钢管。
[0009]上述的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均为铝翅片。
[0010]上述的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与工质管之间、冷凝管与第一翅片之间以及冷凝管与第二翅片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2]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0013]2、本实用新型依靠工质从液态到气态相变来预防煤堆自燃发生,对煤堆内部的温度反应灵敏,能快速消除煤堆的热量积累,预防煤堆自燃现象的发生,解决了采用淋水和插金属管的方式来降温存在降温效率低的问题,且散热效率高,便于操作。
[0014]3、本实用新型的冷凝管的数量为多根且呈伞状布设,因此大大增加了传热面积和液体工质的回流路径,促使液体工质能够及时快速的冷却回流。[0015]4、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冷凝管与第一翅片固定连接,一部分冷凝管与第二翅片固定连接,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之间形成两端宽中间窄的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能形成喉管效应,当外界空气从气流通道中通过,这样能有效促进了空气的强迫对流,能迅速带走冷凝管的热量,保证液体工质快速及时回流。
[0016]5、本实用新型制造简单、制造成本低,适于推广使用。
[001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20]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1 一第一翅片;1-2—第二翅片;2—冷凝管;
[0023]3—工质管;4一液体工质; 5—气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工质管3、第一翅片1-1和第二翅片1-2,所述工质管3的两端均封闭,所述工质管3的下端呈锥形状,所述工质管3内设置有液体工质4,所述工质管3的顶部设置有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冷凝管2,所述冷凝管2的下端与工质管3的顶部相连通,所述冷凝管2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冷凝管2呈伞状布设,所述第一翅片1-1和第二翅片1-2均设置在工质管3的上方,所述第一翅片1-1和第二翅片1-2对称布设且两者之间形成两端宽中间窄的气流通道5,所述第一翅片1-1的内侧与靠近其的冷凝管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翅片1-2的内侧与靠近其的冷凝管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管2的下端伸入工质管3的内部,所述工质管3伸入冷凝管2的深度为2cm~3cm,保证冷凝管2与工质管3的连接可靠性,且利于液体工质4进入冷凝管2。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工质4的体积为工质管3容积的30%~50%,利于液体工质受热,传热效果高。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工质4为负离子水,具有抗氧化(还原)作用,可防止对工质管3造成腐蚀。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工质管3和冷凝管2均为铜管或碳钢管,承压性能强,导热效果好。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翅片1-1和第二翅片1-2均为铝翅片,质量轻,导热效果好。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管2与工质管3之间、冷凝管2与第一翅片1-1之间以及冷凝管2与第二翅片1-2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连接方式简单,固定牢靠。
[00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工质管3的锥形端部插入煤堆中并控制其插入的深度,当煤堆中有热量积累时,工质管3吸收煤堆中的热量,将其内部的液体工质4气化,蒸汽上升把热量传递到冷凝管2,冷凝管2向外界释放热能。由于冷凝管2的数量为多根且呈伞状布设,因此大大增加了传热面积和液体工质4的回流路径,促使液体工质4能够及时快速的冷却。由于一部分冷凝管2与第一翅片1-1固定连接,一部分冷凝管2与第二翅片1-2固定连接,第一翅片1-1与第二翅片1-2之间形成两端宽中间窄的气流通道5,该气流通道能形成喉管效应,当外界空气从气流通道5中通过,能有效促进空气的强迫对流,迅速带走冷凝管2上的热量,保证液体工质4快速及时回流。降温后气态液体工质变成液体再回流到工质管3,周而复始的循环达到移走煤堆内部热量的目的,进而预防煤堆自燃现象发生。
[00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质管(3)、第一翅片(1-1)和第二翅片(1-2),所述工质管(3)的两端均封闭,所述工质管(3)的下端呈锥形状,所述工质管(3)内设置有液体工质(4),所述工质管(3)的顶部设置有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冷凝管(2),所述冷凝管(2)的下端与工质管(3)的顶部相连通,所述冷凝管(2)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冷凝管(2)呈伞状布设,所述第一翅片(1-1)和第二翅片(1-2)均设置在工质管(3)的上方,所述第一翅片(1-1)和第二翅片(1-2)对称布设且两者之间形成两端宽中间窄的气流通道(5),所述第一翅片(1-1)的内侧与靠近其的冷凝管(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翅片(1-2)的内侧与靠近其的冷凝管(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2)的下端伸入工质管(3)内,所述工质管(3)伸入冷凝管(2)的深度为2cm?3cm。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工质(4)的体积为工质管(3)容积的30%?50%。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工质(4)为负离子水。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管(3)和冷凝管(2 )均为铜管或碳钢管。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1-1)和第二翅片(1-2)均为铝翅片。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煤堆自燃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2)与工质管(3)之间、冷凝管(2)与第一翅片(1-1)之间以及冷凝管(2)与第二翅片(1-2)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文档编号】A62C2/00GK203422002SQ201320384864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9日
【发明者】张亚平, 王建国, 姬长发, 王红刚 申请人:西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