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远程手动控制开闭的阀门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能够远程手动控制开闭的阀门组件,包括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减压开启式报警阀、旁通管路、远程管路和远程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减压开启式报警阀的出水口通过旁通管路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的旁通进水孔相连通,减压开启式报警阀的进水口通过旁通管路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的进水口相连通;远程管路的一端与减压开启式报警阀的排水孔相连通;远程控制开关则安装在远程管路的远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远程手动控制开闭的阀门组件是将已有技术的减压开启式报警阀设置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的旁通管路上,利用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可以远程控制开闭的原理而将其作为加压开启式报警阀的开关阀门,从而达到能够远距离控制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开闭的目的。
【专利说明】能够远程手动控制开闭的阀门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灭火系统用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远程手动控制开闭的阀门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消防行业中的水灭火系统主要使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或减压开启式报警阀作为雨淋阀或选择阀。
[0003]加压开启式报警阀是通过增加对阀芯施加的压力,从而使阀门或阀芯开启的一种液压阀。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具有不受管道压力波动、不容易误动作等优点,使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为了满足远程开启这一功能,旁通控制管道势必会加长,旁通控制管道的长度越长,造成的压降也会越大,从而可能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压降导致加压开启式报警阀无法开启。
[0004]减压开启式报警阀是通过减少对阀芯施加的压力,从而使阀门或阀芯开启的一种液压阀。减压开启式报警阀能够自身虽然能够实现远程开启功能,但是由于主管道的压力波动较大,易导致误开启。
[0005]其中,减压开启式报警阀的阀芯包含多种结构,如活塞式,薄膜式,杠杆式、双圆盘式等。
[0006]图1为一种目前常用的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关闭状态时结构纵向剖视图。图2为上述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开启状态时结构纵向剖视图。如图1、图2所示,这种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主要包括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1、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3、加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4、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5、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芯6和旁通管路7 ;其中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I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有一个出水口 8和一个进水口 9,并且侧壁上对称形成有两个旁通进水孔10 ;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芯6的上部圆周固定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I内部旁通进水孔10处,并且上部沿径向形成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旁通进水孔10相连通的径向进水孔11,同时上部边缘部位沿轴向形成有多个轴向进水孔13,下部呈桶状,由此内部形成活塞腔12,并且径向进水孔11与活塞腔12内部相连通;加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4为空心结构,中部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贯穿阀芯6上部中心,上、下端分别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和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3相连,并且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3位于活塞腔12的内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5的上部位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4的内部,下端固定在活塞腔12内部底面上;旁通管路7连接在旁通进水孔10和进水口 9之间,并且其上安装有电动阀或球阀。
[0007]当旁通管路7上的电动阀或球阀关闭时,通过进水口 9进入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I内部的水全部经过轴向进水孔13进入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I上部,由此利用水压将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压在出水口 8的内端口处,与此同时,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5也依靠弹力向上压紧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活塞腔12内无水,这时的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处于关闭状态。当发生火灾而需要开启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时,可利用电动的方式开启旁通管路7上的电动阀或利用手动的方式开启球阀,这时进水口 9处的部分水将通过旁通管路7经旁通进水孔10、径向进水孔11进入到活塞腔12中,从而使进水口 9和活塞腔12相连通,这时活塞腔12内水的压力与进水口一致,由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3的面积大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的面积,所以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3处产生的压力也大,当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3处压力大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3处压力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5的弹力之和时,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3和加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4将一同下移,由此使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离开出水口 8的内端口,同时压缩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5,结果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开启,这时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I内部的水将通过出水口 8向外排出而实施灭火。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加压开启式报警阀
[0008]图3为一种目前常用的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关闭状态时结构纵向剖视图。图4为上述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开启状态时结构纵向剖视图。如图3、图4所示,这种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主要包括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21、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2、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23、减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24、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25和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芯26 ;其中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21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有一个出水口 28和一个进水口29,并且侧壁上对称形成有两个排水孔30 ;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芯26的下部外部圆周固定在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21内部排水孔30处,下部外部圆周部位沿径向形成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排水孔30相连通的径向泄水孔31,同时下部外部圆周部位沿轴向形成有多个轴向进水孔32,且径向泄水孔31与轴向进水孔32互不连通,并且下部中心部位形成有一个轴向活塞杆贯通孔34,上部呈管状,由此内部形成活塞腔33,而且径向泄水孔31与活塞腔33内部相连通;减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24的下部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贯穿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芯26上的轴向活塞杆贯通孔34,上端与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2相连,中部与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23的中心部位相接,并且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23位于活塞腔33的内部;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25则套在减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24的下部外部,并且下端固定在活塞腔33内部底面上。
[0009]当径向泄水孔31关闭时,或穿过排水孔30而与径向泄水孔31相连的管路关闭时,通过进水口 29进入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21内部的水部分经过轴向进水孔32进入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21上部,由此利用水压将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2压在出水口 28的内端口处,与此同时,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25也依靠弹力向上压紧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2,另一部分水则经过轴向进水孔32、径向泄水孔31流入活塞腔33的内部,从而使活塞腔33内充满水,这时的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处于关闭状态。当发生火灾而需要开启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时,打开径向泄水孔31或与径向泄水孔31相连的管路,这时活塞腔33内的水将通过径向泄水孔31向外排出,从而使活塞腔33内部的水压力减少,此时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23上部的压力将大于下部的压力,当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23处的压力小于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2处压力和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25弹力之和时,减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24以及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23、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2将一同向下移动,由此使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2离开出水口 28的内端口,同时压缩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25,结果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开启,这时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21内部的水将通过出水口 28向外排出而实施灭火。当需要关闭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时,可将径向泄水孔31或与径向泄水孔31相连的管路关闭,这时,通过进水口 29进入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21内部的水经过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23上的小孔70流入活塞腔33的内部,其中小孔70能够通过的流量远小于进水口 28或出水口 29所能通过的流量,所以使施加在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23下部的压力逐渐增大,由于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23的面积大于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2的面积,所以在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23处产生的压力也大,当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23处的压力大于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3处压力与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25的弹力之和时,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2、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23和减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24将一同上移,直至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2重新抵在出水口 28的内端口处,由此使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变成关闭状态。
[0010]虽然上述这种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具有不受管道压力波动、不容易误动作等优点,但其缺点是旁通管路7不能太长,这是因为沿程有水压损失,管路越长,压力损失越大,否则会使其上活塞腔12内的水压力低于进水口 9处的水压力,结果使得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3处压力不一定能带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4向下移动,从而无法开启该阀门。但上述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却具有能够利用长距离管路进行控制开闭的特点。另外,如果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处于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发生火灾后不易进入现场或电控装置失效而无法打开电动阀或球阀的情况下,该阀门以及整个灭火系统也将无法启动,由此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但在某些工程中又需要利用长距离且手动控制的管路来控制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的开闭,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使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将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远程手动控制开闭的阀I?组件。
[001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远程手动控制开闭的阀门组件包括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旁通管路7、远程管路39和远程控制开关40 ;其特征在于: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的出水口 `28通过旁通管路7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的旁通进水孔10相通,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的进水口 29通过旁通管路7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的进水口 9相通;远程管路39的一端与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的排水孔30相通;远程控制开关40则安装在远程管路39的远端。
[0013]优选的,所述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采用活塞式结构。
[0014]优选的,所述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采用活塞式结构包括: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
1、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3、加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4、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5和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芯6 ;其中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I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有出水口 8和进水口 9,并且在侧壁上形成旁通进水孔10 ;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芯6的上部圆周固定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I内部旁通进水孔10处,并且上部沿径向形成有与旁通进水孔10相通通的径向进水孔11,在边缘部位沿轴向形成有多个轴向进水孔13以连通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I内的上、下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芯6下部呈桶状,内部形成活塞腔12,并且径向进水孔11与活塞腔12内部相通通;加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4为空心结构,中部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贯穿阀芯6上部中心,上、下端分别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和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3相通,并且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3位于活塞腔12的内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5的上部位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4的内部,下端固定在活塞腔12内部底面上。
[0015]优选的,所述的远程控制开关40为手动或电动开关。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远程手动控制开闭的阀门组件是将已有技术中的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和减压开启式报警阀相结合,将减压开启式报警阀设置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的旁通管路上,利用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可以远程控制开闭的原理而将其作为加压开启式报警阀的开关阀门,从而达到能够远距离控制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开闭的目的。另外,由于无需改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和减压开启式报警阀的结构,所以不会导致生产成本升高,并且安装和使用都十分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目前常用的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关闭状态时结构纵向剖视图。
[0018]图2为上述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开启状态结构时纵向剖视图。
[0019]图3为一种目前常用的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关闭状态时结构纵向剖视图。
[0020]图4为上述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开启状态时结构纵向剖视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远程手动控制开闭的阀门组件关闭状态时结构纵向剖视图。
[0022]图6为上述能够远程手动控制开闭的阀门组件开启状态时结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远程手动控制开闭的阀门组件进行详细说明。与已有技术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号,并省略对其进行的说明。
[0024]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远程手动控制开闭的阀门组件包括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旁通管路7、远程管路39和远程控制开关40 ;
[0025]所述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可以采用活塞式结构;
[0026]所述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包括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1、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3、加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4、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5、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芯6 ;其中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I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有出水口 8和进水口 9,并且侧壁上形成有旁通进水孔10 ;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芯6的上部圆周固定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I内部旁通进水孔10处,并且上部沿径向形成有与旁通进水孔10相连通的径向进水孔11,在边缘部位沿轴向形成有多个轴向进水孔13以连通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I内的上、下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芯6下部呈桶状,内部形成活塞腔12,并且径向进水孔11与活塞腔12内部相连通;加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4为空心结构,中部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贯穿阀芯6上部中心,上、下端分别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和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3相连,并且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3位于活塞腔12的内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5的上部位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4的内部,下端固定在活塞腔12内部底面上;
[0027]所述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包括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21、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2、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23、减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24、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25和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芯26;其中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21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有出水口 28和进水口 29,并且侧壁上形成有排水孔30 ;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芯26的下部外部圆周固定在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21内部排水孔30处,下部外部圆周部位沿径向形成有与排水孔30相连通的径向泄水孔31,同时下部外部圆周部位沿轴向形成有多个轴向进水孔32以连通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21内的上、下部,且径向泄水孔31与轴向进水孔32互不连通,并且下部中心部位形成有一个轴向活塞杆贯通孔34,上部呈管状,由此内部形成活塞腔33,而且径向泄水孔31与活塞腔33内部相连通;减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24的下部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贯穿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芯26上的轴向活塞杆贯通孔34,上端与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2相连,中部与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23的中心部位相接,并且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23位于活塞腔33的内部;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25则套在减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24的下部外部,并且下端固定在活塞腔33内部底面上,在减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23上有小孔70,其能够通过的流量远小于进水口 28或出水口 29所能通过的流量。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的出水口 28通过旁通管路7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的旁通进水孔10相通,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的进水口 29通过旁通管路7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的进水口 9相通;远程管路39的一端与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的排水孔30相通;远程控制开关40则安装在远程管路39的远端。
[0028]所述的远程控制开关40为手动或电动开关。
[0029]另外,可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上设置两处旁通管路7,并在其上分别连接一个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同时将与两个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相连的两根远程管路39设置在不同处,这样就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启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非常方便。
[0030]现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够远程手动控制开闭的阀门组件工作原理阐述如下:当远程控制开关40关闭时,通过进水口 9进入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上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I内部的水一部分经过轴向进水孔13进入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I上部,由此利用水压将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压在出水口 8的内端口处,与此同时,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5也将依靠弹力向上压紧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 ;另一部分水通过旁通管路7下段及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上的进水口 29流入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21及活塞腔33的内部,由于此时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上活塞腔33内部的水压及远程管路39内的水压与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21内部的水压保持平衡,所以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关闭,从而使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上活塞腔12与进水口 9处的水源隔开,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处于关闭状态。
[0031]当需要打开本阀门组件时,首先利用手动或电动的方式开启远程控制开关40,从而使远程管路39及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上活塞腔33内部的水压下降,由此使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开启,结果减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21内部的水将通过旁通管路7上段进入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上的活塞腔12内部,从而使活塞腔12与进水口 9处的水源相连通,最终将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开启。
【权利要求】
1.一种能够远程手动控制开闭的阀门组件,包括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旁通管路(7)、远程管路(39)和远程控制开关(40);其特征在于: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的出水口(28)通过旁通管路(7)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的旁通进水孔(10)相连通,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 )的进水口( 29 )通过旁通管路(7 )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 )的进水口(9)相连通;远程管路(39)的一端与减压开启式报警阀(38)的排水孔(30)相连通;远程控制开关(40)则安装在远程管路(39)的远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采用活塞式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开启式报警阀(18)采用活塞式结构包括: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I)、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3)、加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4)、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5)和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芯(6);其中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I)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有出水口(8)和进水口(9),并且在侧壁上形成旁通进水孔(10);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芯(6)的上部圆周固定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I)内部旁通进水孔(10)处,并且上部沿径向形成有与旁通进水孔(10)相连通的径向进水孔(11),在边缘部位沿轴向形成有多个轴向进水孔(13)以连通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体(I)内的上、下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阀芯(6)下部呈桶状,内部形成活塞腔(12),并且径向进水孔(11)与活塞腔(12)内部相连通;加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4)为空心结构,中部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贯穿阀芯(6)上部中心,上、下端分别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小阀板(2)和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3)相连,并且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大阀板(3)位于活塞腔(12)的内部;加压开启式报警阀弹簧(5)的上部位于加压开启式报警阀活塞杆(4)的内部,下端固定在活塞腔(12)内部底面上。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阀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程控制开关(40)为手动或电动开关。
【文档编号】A62C37/00GK203507379SQ201320627274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1日
【发明者】张伟, 陈进朝, 李伟刚 申请人:首安工业消防有限公司